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Planning》2014,(9)
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足够的发展空间,但是河南省对本地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依旧不够,存在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不强、创意产业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文章主要阐述了根据河南省目前经济发展水平,通过采用以产业聚集为主导和以城市品牌为依托的发展形式促进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探讨了为保证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效发展,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应坚持实施树立特质文化品牌、培养文化创意人才、构建文化体系这几项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创意产业与北京城市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焕章 《规划师》2008,24(1):15-17
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北京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增强了城市经济实力;活跃了文化市场,提升了城市文化素质.为实现创意产业较好的发展,北京市加强规划和政策支持,引导创意产业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鹤 《室内设计》2015,(1):19-26
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为案例,通过文化创意企业的数据分析,概括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空间布局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构成对集中的城市空间需求不显著,产业聚集与地区发展程度密切相关,重要功能单元对产业聚集有着显著影响,低成本地区对生产类文化创意产业的吸纳现象明显,此外政策对产业空间分布也有着重要作用。朝阳的案例表明对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区发展水平、产业链上的重要功能单位布局、空间成本,上述因素在市场环境和政策干预的综合作用下,影响产业的城市空间布局。在对现有空间政策反思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引导政策是对市场机制的补充,应针对少量待发展的特定地区,使得政策运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邵文玉 《城市建筑》2023,(21):124-127
随着城市更新进程加快,工业遗存失去活力的问题屡见不鲜,创意城市作为苏州市的重要发展战略,其发展路径与工业遗存的更新模式契合,如何盘活工业遗存以促进创意城市发展成了重要议题。文章基于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空间聚集特征,以苏州胥江姑苏段为例,依据该地段的工业遗存资源特征,研究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可行性,并依托创意城市理论,从物质空间、创意产业、参与主体等方面提出工业遗存盘活策略。  相似文献   

5.
周建军  朱嵘 《规划师》2008,24(1):29-32
创意产业自产生至今,正日益显现出对城市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在中国部分发达城市产业发展规划中,创意产业逐渐被视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以实现推动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和谐进步的目标.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的后续利用分析研究从区域功能定位、物质空间改造和城市系统优化三个方面,力求实现"城市文化创意空间塑造"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的蜂起,各国充分认识到其潜在价值,并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本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通过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尽快实现建成创新型城市的目标.目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须从实际出发,把握规律,关注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1,(1)
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品牌时代,而文化创意产业也成为城市品牌的核心要素。本文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品牌的互融互动,结合沈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挖掘城市文化特点,精准定位城市品牌,推进"文创+"提升城市品牌,整合资源传播城市品牌等建设性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空间载体,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的理论基础及河南省发展现状,并以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区规划为例,从合理规划用地结构,完善基础设施,构建产业链条,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营造宽容的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24)
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是一种极具创造力的新兴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为高校艺术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艺术教育培养的艺术人才也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文章针对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发展情况展开分析和探讨,旨在为促进高校艺术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及各地区的高度重视。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深和城市竞争的日益激烈,城市品牌营销也受到了国内外各大城市的普遍关注。而文化创意作为城市品牌营销的核心要素和原创力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在城市品牌营销中起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无锡市具有"中国品牌经济城市"之称,近几年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以此来增强城市品牌的竞争力。文章就无锡市如何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成功营销城市品牌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文化创意园区是文化创意产业在空间上出现群聚,产业之间连接而形成的结果。不可忽略的是,文化创意园区的形成与后工业时代都市产业结构的改变是有关的,其与都市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延续中西方文献对都市中闲置空间再利用的研究成果,结合文化产业的创新与文化园区的设置,引导出台湾文化产业与文化园区的设置,并以华山1914为例,分析台北市与设置文化园区的利害关系。台湾设置文化创意园区、对台湾的后工业时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产业能量的提升、城市营销高附加价值的创造有很大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着重研究柏林文化产业的行业发展特征及其空间结构。从文化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入手,分析柏林文化产业在空间上集聚的特点,尤其关注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区位选择,总结文化产业、文化企业与文化设施之间的关系。基于文化产业异质化、小型化和集聚性的产业特征,传统的城市规划手段和工具应作相应的调整,以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因此,柏林的实例旨在厘清文化产业、创意空间、城市规划三者的联系,明确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塑造创意空间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郭展志  徐峰  盛强 《华中建筑》2013,(10):12-15
融合创意产业的旧工业建筑汇集了地域文化与创意文化的精髓,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历程,是城市历史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工业元素创意化表达的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传者等相关因素,归纳总结了各要素的逻辑关系及其传播模式,并提出表达原则以及具体的设计策略,以期对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以利于社会、文化、经济效益更大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伦敦是公认的文化之都和创意产业之都。伦敦市长的文化战略对伦敦文化创意事业的发展起指引作用。而伦敦的文化和创意部门对推动这座城市成为世界城市具有显著的意义。文章介绍大伦敦文化战略的意义、目标、方略,以及大伦敦政府如何与文化部门的各种团体、代表、赞助方及合作方协同工作,以便更好地传播市长的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其中一种最成功的发展模式是创意城市。将创意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需要重新界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重点,提出新的发展战略。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创意城市的发展需要依赖文化创意产业的系统化;从空间形态角度看,创意城市中包括文化特区和创意集群两种空间形态。从多伦多文化计划和加拿大圣凯瑟琳斯创新总体规划两个案例来看,创意城市规划应在战略或规划目标中突出体现"创意",以挖掘城市空间的新的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16.
何晓裕 《福建建筑》2014,(1):97-100
"文创产业园"作为一种相关文化科技创意设计产业聚集的载体,它的崛起是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提升、经济繁荣的重要表现。本文在概述厦门文创产业发展现状后,以厦门市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规划设计为例,归纳设计过程中有关项目设计功能定位、总体布局、服务设施、流线组织、开放空间、开发模式和环境营造等问题,总结本次设计时所采用的规划策略,提出设计者对文创产业园规划设计的几点看法,以期为其他文创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上海创意空间的崛起与城市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意城市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一个趋势,并对城市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探讨了创意产业与城市复兴之间的关系,解读了创意产业的空间集群特征,指出创意空间是城市复兴的新模式。选取了中国比较典型的创意城市上海作为研究对象,对上海创意空间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动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A significant body of literature has examined the location decision-making of creative industry firms. However, research on the nexus between design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remains limited. The key finding of this qualitative research is that design creative industries are mostly the users of the inner city's former industrial buildings that are occupied on leases from property owners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initial physical upgrading. This condition is largely due to the low level of property ownership among this group and the lack of incentive to invest additional capital to their business properties. Therefore, design creative industries cannot be conceptualized as leading actors in urban redevelopment or initiators of urban transformation on a large scale. Instead, they represent a latent demand for physical space and a rich source of inspiration and creative potential. In this regard, design creative industries play a key role as enablers of postindustrial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driven by proactive property developers who transform former industrial buildings into a new form of revenue-generating urban commodities.  相似文献   

19.
傅娅  代佳每 《室内设计》2016,(6):101-106
在乡村建设大力介入文化创意产业 的背景之下,有效地实施规划设计,塑造有地 域特色的空间场所,使乡村建设与文化创意产 业合理共生是当下重要议题。基于此,本文首 先对乡建与文创融合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然后对四川省明月国际陶艺村特色发展历程 进行总结,采用“重要性—绩效性”这一评价 模型(IPA),在解析、检验其乡建地域特征的 基础上,从规划设计层面对建设现状质量从 多方面进行绩效感知的评价与反思,结果发 现:明月国际陶艺村建设现状质量在空间上 有明显的地域尺度区分效果,且随着地域尺 度的扩大,其地域差异更为明显;于此同时, 丰富多彩的活动、乡土材料的运用、建筑立面 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以及相邻空间的可达性 是受访者高度重视的因素;而休息设施的数 量、主要街道灯光效果及创意小品数量因具 有较低的绩效性,而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