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冕洞的研究在近二十多年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回顾了冕洞的发现及观测历史,系统阐述了冕洞的结构特征、形成及演化规律,讨论了冕洞对日地空间产生的影响,冕洞与超级活动区的关系以及冕洞在太阳活动预报中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1970—1995年的冕洞资料对冕洞的时空分布和磁极性演化规律与太阳活动周的关系,以及冕洞与太阳风速度、地磁扰动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冕洞在南北半球的分布在形态上基本是对称的,但在冕洞数量上北半球稍占优势;(2)冕洞的盛衰演化呈周期性,表现为赤道冕洞周期与黑子周期是完全一致的,极冕洞周期与黑子周期相位相差180°;(3)赤道冕洞的纬度分布随太阳活动周上升而上升,当太阳活动周达到极大值时,它也达到极大,然后再随太阳活动周下降而下降,极冕洞的纬度延伸方向演化与赤道冕洞相反;(4)极冕洞的极场呈11年周期性,并且极场反转出现在太阳活动峰年期间;(5)太阳风和地磁扰动与冕洞的演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自有冕洞系统观测以来(1970-1995)的冕洞资料,分析了冕洞的时空分布演化规律,冕洞磁场的演化特征,以及它们与太阳黑子周期的演化关系。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新结论。特别是赤道冕洞和极区冕洞与太阳活动周的演化关系具有截然相反的演化规律和不同特征。前者与太阳活动周的演化规律基本一致;后者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3.
冕洞的演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自有晚洞系统观测以来(1970-1995)的冕洞资料,分析了冕洞的时空分布演化规律,晚洞磁场的演化特征,以及它们在太阳黑了周期的演化关系。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新结论。特别是赤道冕洞和极区冕洞与太阳活动周的演化关节上有截然相反的演化规律和不同特征。前乾与太阳活动周期的化规律基本一致;后者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4.
堵锦生  杨静 《天文学报》1994,35(4):387-395
本文分析讨论了太阳活动20、21周的冕洞及其边界区磁结构的变化,它包括:冕洞区光球磁场强度、磁极性的变化;冕洞面积与高速太阳风风速的关系,冕洞边界周围的环境,重点探讨太阳活动下降,极小相低纬,赤道冕洞区与其边界区磁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讨论了太阳活动20、21周的冕洞及其边界区磁结构的变化。它包括:冕洞区光球磁场强度、磁极性的变化;冕洞面积与高速太阳风风速的关系;冕洞边界周围的环境。重点探讨太阳活动下降、极小相低纬、赤道冕洞区与其边界区磁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罗葆荣  段长春 《天文学报》1997,38(4):386-393
本文用1970-1995年的冕洞资料,分析了冕洞的分布规律,磁场极性的演化特征和冕洞的地磁效应,以及它们与太阳黑子周期的演化关系,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特别指出赤道冕洞和极区冕洞具有相反的演化规律和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22太阳活动周(1986.1—1995.6;CR1771—CR1898)冕洞对地磁扰动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作为长期效应,赤道冕洞数和面积指数随太阳活动周的演化与同期的地磁Ap指数的长期变化基本一致,二者在α=0.01的信度水平上密切相关,表明赤道冕洞不仅对低年的磁扰有贡献,而且对峰年期间地磁扰动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对冕洞的短期地磁效应的研究表明,不论哪种类型的冕洞,在它们过中经后的1—4天,地磁Ap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大冕洞比小冕洞引起的地磁效应较强烈;跨越赤道的冕洞比未跨越赤道的同级冕洞引起的地磁效应较强烈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22太阳活动周(1986.1-1995.6;CR1771-CR1898)冕洞对地磁扰动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作为长期效应,赤道冕洞数和面积指数随太阳活动周伦与同期的地磁AP指数的长期变化基本一致,二者在a=0.01扒度水平上密度相关,表明赤道冕洞不仅对低年的磁扰有贡献,而且对峰年期间地磁拓动的贡献不可忽视的。对冕洞的短期地磁效应的研究表明,不论哪种类型的冕洞,在它们过中经后的1-4天,地磁4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1980、1984和1989年SMM卫星观测到的140次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在时空分布上与“冕洞边缘结构”、耀斑爆发和爆发日珥等事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CME事件与日冕边缘结构的关系最密切。此外,CME与赤道冕洞具有同步的长期演化关系。由此认为,冕洞边缘结构对CME的可能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1980 、1984 和1989 年 S M M 卫星观测到的140 次日冕物质抛射( C M E) 事件在时空分布上与“冕洞边缘结构”、耀斑爆发和爆发日珥等事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C M E 事件与日冕边缘结构的关系最密切。此外, C M E 与赤道冕洞具有同步的长期演化关系。由此认为, 冕洞边缘结构对 C M E 的可能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杨书红 《天文学报》2012,53(6):540-541
冕洞是太阳日冕中低温低密度的区域,是高速太阳风的源区.目前,冕洞的很多性质还远未被人们所理解.磁场研究是理解太阳上各种现象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力图通过研究冕洞内的磁场特别是矢量磁场的分布和演化,回答冕洞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利用SOHO、Hinode、STEREO、SDO等卫星数据,我们第1次对冕洞内矢量磁场的演化、冕洞磁场的非势性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1)冕洞不同层次太阳大气对冕洞小尺度磁场结构分布和演化的响应.我们研究了冕洞内及冕洞边界上磁场的分布和演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2太阳活动周以来的中低纬冕洞和地磁指数Ap进行了统计。对以月,年及22周以来不同时段冕洞和地磁指数的时段合成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太阳剩余磁场是指形成于太阳主序星阶段之前,深藏在太阳辐射核内部的原始磁场。由于太阳内部高电导率和准静态等因素,其剩余磁场耗散相当缓慢,而得以保留至今。太阳剩余磁场的存在不仅能够解释太阳活动的很多不对称性现象,如南北不对称性、活动经度与活动穴、低纬度冕洞和Maunder极小期等,还能通过改变自激发发电机模型的边值条件而影响整个太阳表面磁场的分布与演化。从观测结果和理论模型两方面评述了太阳剩余磁场的研究成果及最新进展,并简单讨论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堵锦生 《天文学进展》1997,15(2):112-119
简要介绍了在1988-1995年期间冕洞观测研究的主要进展。文中共分五个方面:1.冕洞磁场观测研究的新进展;2.冕洞在太阳活动周不同位相时的规律性;3.冕洞区高速太阳风观测的新结果;4.冕洞加热问题;5.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太阳活动处于极小期,太阳表面的活动区磁场处于相对不活动状态,但暗条和冕洞等活动形式仍有存在,特别是极区冕洞,其性质仍多疑团不被人所知,例旭磁场对冕洞的影响,在中低太阳纬度,冕洞出现大块的磁场单极区,然而在高纬区情况如何呢?冕洞在极区经常存在(极区冕洞),但并不总是存在。我们曾看到美国高山天文台(HAO)于1973观测一幅日全食照片,其南极有明显的极区冕洞,而北极区存在有纤细而美丽的冕羽,我国1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2太阳活动用以来的中低纬冕洞和地磁指数Ap进行了统计。对以月、季、年及22周以来不同时段冕洞和地磁指数(Planetary的A指教)的时段合成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赵刚  刘学富 《天文学进展》1994,12(3):212-220
具有类太阳活动恒星的化学元素丰度观测与分析,对于研究星系的化学演化规律和恒星核合成过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观测和理论模型两个方面详细地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类太阳活动恒星,特别是RSCVn型星的锂丰度反常与活动性及自转速度关系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太阳活动周的半球耦合现象早在20世纪中叶就被发现,是太阳长期时空演化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但其观测特征和形成机制仍未彻底理清。由这一现象驱动的太阳发电机理论模型,有助于研究太阳活动周随着时间和空间演化的基本信息,也对太阳活动和空间天气的中短期预报有重要价值。首先回顾了太阳活动周半球耦合现象的发现和观测历史;接着综述了不同时空尺度磁活动半球耦合现象的基本观测统计结果,以及国内外对半球耦合理论的研究成果;最后讨论了这一重要领域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一个表征高能耀斑强度的综合指数,分析了太阳活动21周以来(1976.7—1991.2)级别≥M1.0的X射线耀斑和能量≥10Mev的质子耀斑综合指数的时空分布,提出在研究时段内太阳上的13个高能耀斑“热点”。这些热点活动区反复回转,爆发了占总指数58.1%的高能耀斑。本文还讨论了高能耀斑热点的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磁场演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能耀斑热点与大尺度磁场的演化关系密切,前者受后者的调制。  相似文献   

20.
从三方面概述了太阳活动不对称的进展;不对称性的特征及其演化行为、周期性和可能的解释。太阳活动的南北半球及东西半球人发布是不均匀的,且在南北半球上分布不对称;但目前仍无法确定东西半球分布不对称。在众多的解释太阳活动不对称的理论中,没有一种理论被广泛接受。对将来开展太阳活动不对称性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