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玛曲县两期(1977年、2008年)MSS、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配准、图像增强等处理,建立解译标志进行人工判读,然后分类得到各时期沙化草地现状图;再将两期沙化草地现状图叠加,提取变化的像元,实现沙化草地变化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977—2008年,玛曲县沙化草地面积整体呈扩张之势,31年间沙化草地增加3 959.67 hm2,增幅158.3%,年均增长率为5.1%。1999—2008年间沙化草地面积增加的速率明显低于1977—1999年间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2.
四子王旗景观格局演变与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S和GIS的空间分析技术,通过提取分析四子王旗两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现地调查,对区域景观格局演变和沙化土地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2003年到2008年5a间,景观类型和沙化土地类型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林地景观面积明显增加,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明显减少,林地面积增加了41 361hm2,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了14 561、9 427hm2和19 307hm2;沙化土地5a间减少了664hm2,其中半固定沙地减少了261hm2,固定沙地增加了322hm2,露沙地减少了512hm2,沙化耕地减少了153hm2,风蚀劣地减少了60hm2。分析认为近年来实施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区域景观演变和沙化土地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TM影像的川西北理塘草地沙化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TM影像,采用植被盖度作为草地沙化的遥感监测指标,分析了川西北理塘草地沙化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草地沙化比较严重,沙化草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4%;中度沙化与重度沙化占监测草地面积的12.3%与95.1%,轻度沙化占16.6%。②从空间上看,中度沙化与轻度沙化分布区域普遍,重度沙化区集中分布在东南部与西北部。从时间上看,1989年至2005年以来,沙化草地面积年增加为42.87km0,年增加率为2.1%,草地沙化不断增加的趋势明显。③采用遥感技术,通过提取植被指数转为植被盖度来监测草地沙化,是一种的简单、快捷、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黄河首曲玛曲县高寒草地沙化景观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4年、2001年和2008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通过选取斑块密度、分离度、分布重心和扩展度等景观格局指数,从景观水平上研究了黄河首曲玛曲县沙化土地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1994-2008年间,研究区沙化总面积呈持续增加的态势,黄河河岸沙化是研究区域内沙化扩展速度最快沙化类型;(2)1994年、2001年和2008年3个时段内,研究区各类沙化土地斑块密度和斑块分离度指数均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区域沙化景观稳定性逐步加强;(3)由于研究区西北部黄河河岸沙化土的扩张,玛曲县沙化土地景观重心逐步向西北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5.
宁夏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以宁夏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为基础,融合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全面掌握了宁夏荒漠化和沙化现状结果及上期变化情况。监测结果显示,宁夏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达263.51万hm2,占宁夏国土总面积的50.72%;沙化土地总面积达100.32万hm2,占宁夏国土总面积的19.31%。与第五次监测结果相比,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5.39万hm2,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2.14万hm2。从政策创新、科学防治、健全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宁夏荒漠化和沙化防治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40年四川省若尔盖高原土地荒漠化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近40年连续遥感监测发现,四川省若尔盖高原草地沙化与湿地退化现象十分严重.2004与1966年相比,草地沙化面积增加52 898.4 hm~2,增幅达586.7 %,2005与1986年相比,沼泽湿地减少115 051.0 hm~2,减幅达54.2 %.这两种事实表明,该地区土地荒漠化正在加剧.究其原因有:排干沼泽和牲畜超载等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气候干暖趋势加剧了这一变化.若尔盖高原处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部位,其土地荒漠化严重趋势应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基于遥感影像的吴起县土地利用/覆盖动态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1986年和2003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ERDAS IMAGINE 8.7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支持下,监督分类与机助屏幕解译相结合,获得了吴起县2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图.监测结果表明,从1986~2003年,耕地面积由113 441.08 hm2下降到28 215.58 hm2,减少了75.13%;林地由21 988.57 hm2增加到139 454.70 hm2,增长了4.34倍;草地面积变化不大,维持在17万hm2,但覆盖度明显提高,高覆盖度草地由42 518.0 hm2增加到113 831.0 hm2;未利用的荒草地由69 591.0 hm2减少到36 523.3 hm2.  相似文献   

8.
沿海防护林防风固沙效益动态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福建省沙化监测实施方案》沙化等级划分和沙化监测结果为依据,通过分析、提炼影响沿海防护林防风固沙的主要因素,建立沿海防护林防风固沙效益模型。选择福建省漳浦县作为研究区域,以研究区2个年度的TM/ETM遥感影像序列及防风固沙效益模型为基础开展了漳浦县沿海防护林防风固沙效益动态监测研究。研究表明,监测模型与沙化监测结果间的相关系数为0.909,模型监测精度为77.82%。研究区非沙化、轻度及中度以上级别土地的面积在1988年分别为25440.01、24386.12、8644.24hm2,而在2003年分别为46950.26、10779.54、740.57hm2。  相似文献   

9.
以1986年和2003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ERDAS IMAGINE 8.7遥感图像处理软 件的支持下,监督分类与机助屏幕解译相结合,获得了吴起县2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图。 监测 结果表明,从1986~2003年,耕地面积由113 441.08 hm 2 下降到28 215.58 hm 2 ,减少了75.13%; 林地由21 988.57 hm 2 增加到139 454.70 hm 2 ,增长了4.34倍;草地面积变化不大,维持在17万 hm 2 ,但覆盖度明显提高,高覆盖度草地由42 518.0 hm 2 增加到113 831.0 hm 2 ;未利用的荒草地由 69 591.0 hm 2 减少到36 523.3 hm 2 。  相似文献   

10.
贵州土地资源状况与可持续利用原则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贵州地处世界喀斯特面积最集中的我国西南喀斯特腹心地带.国土面积近3/4属于喀斯特地区.令人忧虑的是贵州这片土地上水土流失面积已达43.5%,石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又使矿业荒漠化土地逐年增加,全省人均耕地已从建国初期的0.12 hm2(1.8亩),下降到目前的0.05 hm2 (0.78亩).  相似文献   

11.
克拉玛依市土地荒漠化评价及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  苏香玲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235-237
应用RS与GIS技术,利用2004年和2009年TM遥感数据,对克拉玛依市境内的荒漠化土地现状与动态变化进行监测研究,并对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市荒漠化土地面积2009年为727472.85hm2,占总面积的94.73%。其中,风蚀荒漠化面积431803.62hm2,占监测区总面积的56.23%。2004年荒漠化总面积为732893.96hm2。近5a来,克拉玛依市荒漠化土地面积总体呈略微减少趋势,但荒漠化程度明显变轻,主要表现为极重度风蚀荒漠化和盐渍化荒漠化分别减少了21.96%和7.44%。  相似文献   

12.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方法,利用2005年遥感影像数据对陕北长城沿线地区的沙漠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研究区沙漠化面积已达11 879.17 km^2,占监测区总面积的45.2%,以草场沙漠化为主。在空间分布上,沙漠化土地主要集中分布研究区北部毛乌素沙地的东南部边缘。沙漠化最为严重的是榆林市,较为严重的是定边县和神木县,较轻的是靖边县和横山县,其沙漠化率分别为63.91%、45.11%、42.82%、36.24%和22.45%。  相似文献   

13.
基于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产品数据,通过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蒙古国2003-2017年植被覆盖度,进行荒漠化监测。结果表明,蒙古国是一个受荒漠化危害极为严重的国家,极重度、重度荒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50.70%;2003-2017年,极重度和重度荒漠化所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从前期的55.99%减少到后期的50.70%,而轻度和非荒漠化土地所占面积比例从前期的26.11%增加到28.13%。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显示,2003-2017年研究区极重度荒漠化和重度荒漠化转出面积均>转入的面积,呈减少趋势。而非荒漠化和轻度荒漠化转入面积要>转出面积,呈增加趋势。近15年蒙古国生态环境整体趋于改善,荒漠化的发展态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采自彰武县林地、耕地、草地利用方式下195个不同沙化程度的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质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彰武县地区沙化普遍较重,表现出养分贫瘠化,土壤粗粒化。随着沙化程度的加重,土壤肥力降低。利用方式不同,风沙土的理化性质也不同,导致沙化程度也不同,具体利用方式沙化程度为耕地、林地、草地依次降低,说明耕地受着人为因素的严重影响,增加了土壤细颗粒含量,且大量施肥,使耕地土壤肥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其中磷素含量增加的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根据已有资料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近10多年来理塘县城附近草地沙化面积扩大了2.45倍之多,达到1495.70hm2,占研究区面积的10.20%,其严重程度不亚于北部地区,应引起各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锡林郭勒盟南五旗(县)土地沙漠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野外调查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遥感技术对该地区沙漠化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沙漠化土地已达15424.46km^2,占监测区总面积的53.26%,近30年来沙漠化从南向北持续发展,且在各个旗县出现不同的发展趋势。沙漠化的这一发展趋势既与研究区持续的干旱化趋势有关,更是超载过牧和农业界限的持续北移错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河西地区土地荒漠化程度评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利用1996年甘肃省沙漠化土地普查资料,对河西地区20个县(市、区)的土地荒漠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5年,属于轻度荒漠化的有山丹县、张掖市、肃南县、永昌县、景泰县和玉门市。属于中度荒漠化的有阿克塞县、肃北县、安西县、金昌市、酒泉市、金塔县、嘉峪关市、高台县、临泽县和民乐县。属于严重荒漠化的有敦煌市。高台县在1990年以前为严重荒漠化县。属于极严重荒漠化的有武威市、民勤县和古浪县。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河西地区除少数县(市、区)的荒漠化程度较轻外,大多数为中度,严重或极严重荒漠化区域,说明全区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类型覆被变化能够反映自然条件变化状况和人类活动干扰程度。以宁夏中部干旱带典型区域盐池县为研究区,利用ERDAS和ArcGIS软件,选取2003年和2015年的8月Landsat影像,提取盐池县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和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并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网络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态势进行重点研究。结果表明,1)12 a盐池县土地利用变化总体呈现为草地、建设用地、水体面积增加,同时耕地、未利用地减少。2)草地面积变化最大,且低覆盖度草地面积明显减少,而高覆盖度草地面积显著增加。不同覆盖度草地之间接转换强烈,草地覆盖度明显提高。高覆盖草地显著增加(126 125.37 hm2),净变化(Nc=3.50%)和总变化(Tc=5.50%)均为最大,单一土地动态度为29.14。研究表明,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和禁牧封育等生态工程的实施,研究区植被状况得到改善,逐渐形成了以草地为主导的土地利用格局。  相似文献   

19.
罗甸县喀斯特石漠化及流域分区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TM影像解释和实地考察,查清了罗甸县石漠化面积为103479.65 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4.35%,划分了石漠化强度(中度以上的石漠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5.83%),明确了罗甸县石漠化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了罗甸县石漠化的危害。根据石漠化现状及分布,其防治分区以流域、主要地貌类型、石漠化程度及防治方向、区域资源条件为划分依据,并采取二级分区等级系统将石漠化综合防治分为4个大区(其中包括11个小区),并对此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农牧交错带地区合理土地利用途径,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研究区,借助Envi和ArcGIS软件,利用同期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沙漠化信息,根据研究区地形、土壤和水资源三大类型基础数据提取土地适宜性信息,通过分析土地沙漠化和适宜性情况进行土地利用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77.94%的土地受沙漠化影响,沙漠化程度由西北向东南区递减;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沙漠化状况受到其适宜性水平影响,适宜性越低则沙漠化可能性越高,耕地表现更为明显,耕地沙漠化多是开垦宜耕性较低的土地及粗放利用造成的,林地和草地的沙漠化则是低质量土地与过垦、过牧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后,耕地面积减少2.80%,多位于生态较为脆弱的西北区域,林地和草地分别增加6.88%、16.02%,主要来源于未利用地的沙地。研究区半农半牧的土地利用方式使得耕地与林地和草地频繁转换,促使沙漠化进一步发展,为实现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优化应在生态恢复的同时促进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