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长春市大型超市空间布局现状出发,总结超市布局特征,发现大型超市布局基本符合其业态区位选择特征.以GIS为手段,分析了长春市大型超市布局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各超市布局多从自身利益出发,选址眼光不够长远,各超市的服务半径小于网点规划中的服务半径,针对大型超市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布局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快递网络逐步延伸、下沉,快递末端网点在城市快递业发展中的纽带作用日益凸显。以中国310个城市的菜鸟驿站及快递公司网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区域内外部差异;运用地理探测器和GWR模型进一步测定其空间分异的动因及其方向和强度。结果表明:(1)快递末端网点在区域内外部以及省域内部均表现出空间非均衡性;并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为代表的高水平集聚区和西部边远地区为代表的低水平集聚区;行业规模、社会文化和经济规模因子的差异是造成快递末端网点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且所有因子交互后对空间分异的作用强度均有提升。(2)快递行业规模、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源因素对快递末端网点空间格局的形成有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结果,从弱化差异、产业联动、政策干预等方面为中国城市快递末端网点空间布局的调整及优化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作业废液处理站选址问题,通过分析长庆某油气田油气井点位分布、废水产量,注水点位置 信息,运用Python、Arcgic、Excel等分析工具,以作业废液处理站建设成本与作业废液的运输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节点单日作业废液产量之和小于等于作业废液处理站日处理量为主要约束条件,在路径不明的情况 下,修正路径距离,建立废液处理站选址模型并进行求解。模型运行结果表明,通过选址模型可以得出作业废 液处理站的最优坐标点位置,随着设定作业废液处理站数量增加,运输费用逐渐降低,单座处理站规模降低,但运算量也随之增大,选址模型对非常规油气田开发作业废液处理站的选址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个有限的资源环境不可能支撑无限的经济增长要求,逆向物流选址是物流系统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其解决不仅可合理平衡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还可从技术层面实现物质闭环流动,促成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Jayaraman选址模型,通过对无锡市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网络选址问题的实际研究,利用Lingo_11.0软件求得在特定假设下的最优选址结果.结果显示,有5个回收站被选中,分别分布在北塘区、崇安区、南长区、锡山区和新区;有2个重制站被选中,分别分布在东湖塘和雪浪,并对该选址结果进行可行性分析,为无锡市整体逆向物流选址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和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案例地,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该景区民宿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龙虎山景区的民宿在空间上总体呈集聚分布类型,呈现"二大核心,多处聚集"的分布模式,其中景区海拔、水系分布、区位交通、景点分布、景观可视性、业态分布、乡村聚落等7个方面是民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针对龙虎山景区内民宿选址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人口分布图绘制不够精确、分布状况偏离实际等问题,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以大连市为例,结合该市128个典型采样点的实测人口数据,分别构建0. 5km×0. 5km栅格的人口空间化模型,以县(区)为验证单元,比较两种方法模拟人口分布的优缺点。结果显示,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人口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城镇具有较高的显著性,结合土地利用数据模拟得到的乡村人口分布会更准确,两种数据与实际人口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 14和0. 18,表明两种数据能较真实地预测出城市人口数量,为绘制高精度的人口空间化分布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山西省A级景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法探究了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方法对不同类别景区的可达性进行了测度,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了县域可达性的空间关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省A级景区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集聚形态,呈现"南部多而密集、北部少而分散"的格局。(2)山西省A级景区整体可达性表现一般,平均可达时间为52min,可达性分布区域差异较明显,景区在县域单元内的整体可达性分布呈集聚状态。(3)可达性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太原市城区和晋中市榆次区等省中部地区,冷点区主要分布在偏关县和河曲县等省界边缘地区。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农业农村部评选的6批次138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成因,旨在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布局优化与保护利用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呈“△”型集聚分布格局,在第二与第三阶梯交界带、东部沿海及沿长江流域形成3条密集分布带。(2)空间分布密度不均匀,整体呈现“大分散、小集中、多点集聚”分布形态,高密度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京津冀、皖赣交界处、珠江三角洲、武陵山片区和黔湘桂省际交界区,形成燕赵文化、江南水乡文化、岭南文化、徽文化和多民族文化5个文化集聚区。(3)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差异的成因主要与腹地经济、旅游发展、地域文化、人口分布等社会经济因素,以及高程、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嘉陵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提取坡度、坡向和高程点信息,基于流域的河流和上、中、下游社会经济情况对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居民点的分布特征明显倾向于分布在坡度小、阳坡、海拔低、与河流距离适中、经济发达的地区。研究结果将为嘉陵江流域居民点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变异系数、集中化指数、泰尔指数、综合公平指数模型,分析了辽宁省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辽宁省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分布区域差异特征显著,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的综合公平程度总体较低,影响辽宁省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分布格局形成和演变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历史因素、经济发展与布局、消费水平、地方政府重视程度、大型体育赛事的承办和制度政策等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四川省为例,采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对四川区域可达性和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之间的生态过渡带由于相对高差大、可达性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等,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较丰富,景点富集程度和景点面积均较其他区域要高,且多以自然保护区、山水地文景观等为主的自然景点.根据景点空间分布特征,从加强交通可达性、景区规划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四川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罗明良  罗静  王佑汉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2):118-121,126,226
以重庆市永川区陈食街道朱龙花等6村为例,基于全国二次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在ArcGIS 9.3平台支持下,进行了30m×30m栅格单元的土地利用与地形因子关系研究,探讨了重庆市永川土地利用特征。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综合分析有助于从定量剖析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朱龙花等6村海拔、坡度及坡向均值分别为345m、17.28°和271.25°(西坡);采用高程分带、坡度分级及坡向分类的方法能直观展示土地利用格局特征。耕地(水田及旱地)主要分布在低海拔的平原和丘陵上,阳坡面积大于阴坡,水田尤为突出。园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低于400m的丘陵上,坡度小于15°,西坡和西北坡分布最多;草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00—500m的平原和丘陵上,坡度小于25°,各坡向均有少量分布;水域、水利建设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分布格局类似,主要分布在300—400m的丘陵上,坡度小于6°,东坡、东南坡分布较多;其他土地分布在海拔低于500m,坡度小于25°,西坡分布较多。从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角度看,该区域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基本符合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约有2.34hm2的耕地位于坡度大于25°的缓陡坡和陡坡上,应继续推行退耕还林、还草。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的影响较大;同一地形因子不同级别下的土地主导利用方式各异,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势区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国家战略建设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促进其经济稳定发展的保障.基于GIS、RS技术,综合分析生物、植被、土壤等因素,利用AHP构建生态环境评价体系,通过ArcGIS平台构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模型;提取各评价指标,计算研究区EQI值,获得其生态环境质量及空间分布规律,为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提供技术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以福州新区生活性服务业网点设施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分析、平均最近邻法、Ripley′s K函数等方法,分析其空间集聚特征和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福州新区生活性服务业整体上呈"核心集聚,边缘分散"的空间集聚特征,各类服务业表现出明显空间尺度依赖性;在社会经济、交通区位、政府政策等因素的作用下,福州新区生活性服务业空间分布呈现出较明显的"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15.
自我国加入WTO后,上海市银行业发展迅速,国外大型银行开始进入上海市场,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激烈.以上海市ATM机空间分布的点数据为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模块与空间统计模块,运用K函数分析方法、核密度估计法分析了上海市ATM机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并归纳总结其空间分布的基本模式.研究发现,ATM机分布具有显著的集聚趋势,呈现出单核心—边缘结构特征,中心城区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样本密度最大区域,其空间分布受商业活动、公共场所、交通等城市要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玉溪市土地资源利用程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2-2005年玉溪市土地资源分类面积数据的变化分析,利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以及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统计了各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程度在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上的特征.结果表明,玉溪市土地资源利用程度总体上呈现逐年增加的时间变化趋势,表明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利用程度的影响在加剧,尤其表现在建设用地的增加和未利用地的减少上.各区域间以玉溪市中心城区红塔区的土地资源利用程度最高;其次为通海县,土地资源利用程度较小的为澄江、江川、华宁等地.土地资源利用程度较高的地区人口密度也较大,表明受自然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玉溪市土地资源利用程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7.
2001—2010年秦皇岛市商业行业碳排放量分析结果显示,秦皇岛商业行业碳排放不论从总量还是排放强度均呈现增加趋势。通过剖析商业低碳化的制约因素,对秦皇岛市商业低碳化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商业企业应积极进行内部治理,控制商业建筑的碳排放并合理选择供应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低碳商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合理规划商业产业与商业网点布局,积极引导、促进商业领域低碳技术的使用和发展;建立低碳商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中小型商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对低碳消费的引导力度。  相似文献   

18.
土地优化研究是探讨土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区域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以盐城海岸带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对其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盐城海岸带的土地利用优化方案中,无论是经济导向还是生态效益导向,都只注重土地利用的经济发展或生态环境保护,不利于土地的科学利用,在综合效益下的土地优化方案是同时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土地利用模式。在此模式下,盐城海岸带及各县市的社会经济得到较好的发展,研究区域的沿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也可得到较大提高,海岸带的人口数量和空间分布较合理,沿海城镇、产业与港口联动的综合效益较高,认为该方案可作为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最佳方案。文章从技术和政策等方面分析了盐城海岸带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世界遗产数量特征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37处世界遗产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对中国世界遗产的数量、空间分布和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世界遗产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世界遗产稀少;世界遗产总体发展速度较慢,其中北京、四川等省份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20.
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糊数学是一种研究和处理模糊现象的定量化分析方法,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以GIS技术为基础,阐述了该方法在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以安庆市土壤样点数据为例,建立包括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氮等8项指标土壤肥力多指标评价模型,对安庆市范围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土壤肥力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模糊数学方法在土壤肥力综合指标评价中具有简便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