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介绍肩锁关节脱位应用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方法及其内固定物的选择,评价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 方法:以“锁骨钩钢板;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为检索词,检索1996/2010 PubMed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与金属置入物置入固定肩锁关节脱位相关文献,重点探讨了肩锁关节脱位治疗方法及内固定物的选择,并进行了临床验证。应用AO/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Rockwood分型Ⅲ型~Ⅴ型患者。采用Lazzcano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 结果:目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方法有单纯的克氏针固定法、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法、Bosworth法、喙锁间钢丝内固定、钛缆代替钢丝固定法、改良Weaver法或用肌腱、人工韧带重建喙锁韧带、锁骨钩钢板治疗法等,各有利弊。临床验证:应用AO/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34例患者均获12个月的随访。未发现钢板、螺钉松动、折断情况。6~12个月内固定取出后2例出现肩锁关节半脱位,均未行喙锁韧带修复。采用Lazzcano评分标准评定优30例,良4例。 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小、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对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是行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以及采用何种手术方式治疗,仍存在很大争议。 目的:观察锁骨钩板置入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5-12/2008-06宜昌市夷陵区医院骨科收治的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56例,男42例,女14例,年龄16~65岁,平均32岁。均采用锁骨钩钢板置入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前、取出内固定后3个月采用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Constant and Murley评分系统进行评定,比较钢板置入前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变化及有无并发症发生。 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0个月,平均20个月。均在1年左右取出内固定,行喙锁韧带修复者32例,未行喙锁韧带修复者24例。取出内固定后肩锁关节脱位复发2例,均未行喙锁韧带修复。本组有2例出现肩痛、异物感,无内固定失败病例。术后1年取内固定前目测类比评分较术前降低,ASES、Constant and Murley评分较术前升高(P < 0.01);取内固定后3个月目测类比评分较术后1年取内固定前降低,ASES、Constant and Murley评分较术后1年取内固定前升高(P < 0.05)。提示锁骨钩板置入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操作简单,创伤较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3.
背景:以往采用交叉克氏针固定、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喙锁螺钉、桥接技术等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都不是很满意。 目的:分析微创喙锁韧带重建与锁骨钩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差异。 方法:将63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微创喙锁韧带重建与锁骨钩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 结果与结论:微创喙锁韧带重建组治疗后第1个月Karlesson疗效评价肩锁关节功能优质率为92%,第3个月为88%;锁骨钩钢板置入内固定组治疗后1个月Karlesson疗效评价肩锁关节功能优质率为79%,第3个月为76%。微创喙锁韧带重建组治疗后第1,3个月肩锁关节功能恢复优质率高于锁骨钩钢板置入内固定组(P < 0.05)。说明运用微创喙锁韧带重建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较锁骨钩钢板置入内固定操作方便,创伤较小,疗效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孙贺  李哲  孙勃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0,14(44):8331-8334
背景:临床研究表明,经过消毒和深低温处理的异体肌腱不会引起全身的免疫反应,局部的免疫反应也轻微,其力学性质不受影响,应用异体肌腱移植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与自体肌腱移植相比无明显差异。 目的:探讨应用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的效果。 方法:23例(侧)患者,男17例,女6例;年龄19~45岁,平均30.4岁。其中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8例,NeerⅡ型锁骨外端骨折5例。右侧15例,左侧8例,均为新鲜脱位或骨折,其中1例肩锁关节脱位合并臂丛牵拉伤。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通过锁骨远端的两个钻孔,绕过喙突基底部,分别重建锥形韧带和斜方韧带。 结果与结论: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6.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5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4个月骨折愈合,未见畸形愈合。按Karlsson标准评定优19例,良4例。未发生与材料有关的生物相容性反应,未引起全身和局部免疫反应。结果提示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背景:既往锁骨远端骨折常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或普通钢板螺钉固定,易出现张力带钢丝的松弛、螺钉松动及钢板断裂、针道感染,甚至内固定失败等现象。近年来,AO钩板内固定治疗该类骨折取得良好疗效,但是由于钩型接骨板中板钩的存在,理论上仍然影响肩关节功能,在这一点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 目的:观察AO钩型接骨板并喙锁韧带修复或重建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效果。 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02-09/2008-03使用AO钩型接骨板置入治疗NeerⅡ型不稳定性锁骨远端骨折27例,并在术中采用了直接修复或肌腱移植方法重建喙锁韧带,术后2周开始康复训练。X射线检查判断骨折愈合情况,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评价肩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27例患者得到6个月以上随访,置入后3个月骨折愈合,置入后平均8.2个月取出内固定,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87分。结果表明AO钩型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但在内固定的同时必须注意喙锁韧带的修复或重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目的:综合分析目前国内外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治疗中关于重建修复方式及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检索人为第一作者,检索文献时限1996-01/2009-04,检索数据库包括CNKI 中国知网数据库 (http://dlib.cnki.net)、PubMed数据库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英文检索词为“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islocation, operative treatment, literature review”;中文检索词为“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治疗,综述” 。检索文献类型包括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及病例报告。 资料选择:纳入具有原创性、论点论据可靠的试验文章,观点明确、分析全面的文章及文献主题内容与课题联系紧密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 结局评价指标:选取与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治疗中关于重建修复方式及修复材料的相关文献,其中中文206篇,英文229篇。排除391篇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纳入4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 结果: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脱位之一,由于肩锁关节是非刚性关节、微动关节,传统的坚强固定都只是非解剖固定方法,总体疗效欠佳。在探索治疗方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喙锁韧带在肩锁关节稳定中的重要性,其重建修复方式及修复材料已是目前研究重点。 结论:目前肩锁关节脱位手术包括肩锁关节固定、喙锁间固定、喙锁韧带重建修复、动力性肌肉转移及锁骨远端切除等,各有优缺点。传统固定方法需要解决如何解剖复位固定肩锁关节的问题,重建修复喙锁韧带方法需要在修复材料选择、生物力学、长期临床随访方面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治疗;综述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表明喙锁韧带在维持肩锁关节的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因而重建喙锁韧带至关重要。 目的:对比观察三重固定纽扣钢板重建肩锁关节复位的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采集新鲜肩关节标本15具,造成肩锁关节脱位,分别行三重固定纽扣钢板重建和双Endobutton钢板重建,进行生物力学应力分析,对照比较两者重建肩锁关节的性能和效果。 结果与结论:三重固定纽扣钢板技术在应力-应变关系中,强度比正常喙锁韧带和双Endobutton钢板分别高25%和15%,弹性模量分别高17%和14%,轴向刚度分别高24%和14%,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果提示,三重固定纽扣钢板重建肩锁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能,在强度、刚度均远超过初始的喙锁韧带的生物力学性能,而三重固定纽扣钢板重建肩锁关节复位的性能和效果比双Endobutton钢板重建更具有力学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2006-01/2008-03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骨折患者3例,男2例,女1例;年龄28~37岁,平均32.3岁;2例左侧,1例右侧。3例患者均行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置入内固定,喙突松质骨螺钉置入内固定。置入后通过肩锁关节脱位评分系统ASSS对患者肩功能进行评定。摄X射线平片观察复位和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位置。3例患者置入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5~70 min,平均62.3 min,未见相关并发症发生。置入后按指导完成功能锻炼,康复满意。随访6个月~1年,所有患者喙突骨折均愈合,喙突解剖对位或接近解剖对位。肩锁关节复位,肩关节无疼痛,可从事各种活动,肩关节外展、前展、后伸受限小于10°,ASSS功能评定为优。通过对文献分析,喙突骨折的发生是由于附着于喙突之上的喙肱肌与肱二头肌联合肌腱、胸小肌肌腱强力收缩牵拉所致,而并非喙锁韧带牵拉。锁骨钩钢板联合松质骨螺钉置入内固定喙突,可有效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骨折,置入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锁骨钩钢板是依照肩锁关节部位解剖特点设计,与锁骨外形匹配,并与骨干良好贴附。内固定不经过关节具有使用方便、固定可靠、允许被固定的肩锁关节有一定的微动,患者可早期活动关节、避免骨性关节炎产生等优点。异体肌腱来源充足、取材方便、修复时间短、减少患者新的损伤。经深低温冷冻后其抗原性及免疫排斥反应显著降低,组织相容性好,修复后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采用异体肌腱重建的喙锁韧带经过重塑形而成熟,具有较好的材料强度,能满足局部应力要求,能较好地替代喙锁韧带的完整性及功能,效果确切,操作简便,在去除钢板后发挥永久固定作用,是锁骨钩钢板固定的重要补充。锁骨钩钢板内固定联合异体肌腱移植符合肩锁关节稳定性重构的治疗要求,有效提供了早期机械性稳定及后期生物性稳定,最大限度地恢复了肩锁关节的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10.
背景:应用钩钢板固定治疗肩关节损伤或合并锁骨远端骨折时,钩钢板钩部的角度固定不变,而人体肩锁关节正常角度或在上臂运动时会发生相关变化。 目的:探讨正常肩锁关节倾斜角度与肩关节活动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纳入包含肩部CT检查的TOP图像资料97例,其中男57例,女40例,选择CT时TOP图像,在CT上用机器进行角度测量。肩锁关节角度:为肩峰长轴沿线与锁骨远端长轴沿线的夹角,盂肱关节的角度为肱骨外展与垂线的角度。 结果及结论:在上肢下垂时平均肩锁角为(162.04±10.53)°。下垂平均肱骨角为(16.06±11.87)°,R=0.010(P < 0.01),说明肩关节与肩锁关节两个角度相关。在上肢上举时肩锁角(174.34±10.14)°,上举肱骨角(137.65±14.48)°,R=0.053(P < 0.01)两个角度也是相关的。提示,肩锁关节角度在肱骨上举运动时发生变化。肩关节活动时肩锁关节相关活动,既盂肱关节活动时,肩锁关节角度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11.
背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矫形术中胫前肌腱通常用钢丝固定,需二次手术抽出和可能发生感染,尝试应用骨锚来固定胫前肌腱。 目的:分析骨锚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矫形术中固定胫前肌腱的生物力学特性。 方法:采用儿童截肢后的小腿,解剖出胫前肌腱和楔骨,用Mitek GII锚钉和No. 2 Ethibond缝线分别固定,所有的样本进行生物力学垂直拔出试验,直到失败。 结果与结论:骨锚固定楔骨的失败模式如下:10枚骨锚全部拔出,无缝线断裂,骨锚无损坏,平均最大拔出载荷137 N。缝线固定楔骨的失败模式如下:10根No. 2 Ethibond缝线全部断裂,平均最大拔出载荷为92 N。提示骨锚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经骨的缝线固定,达到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矫形术中固定胫前肌腱的强度。  相似文献   

12.
背景:关节镜下采用腘绳肌腱及生物界面螺钉重建交叉韧带的临床实验已经在国内广泛开展,但是对于腘绳肌腱细小的南方人应用此种修复方式的临床研究较少。 目的:首次分析关节镜下腘绳肌腱及界面螺钉重建海南地区人群交叉韧带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地区27例交叉韧带重建的病例临床资料,其中24例前交叉韧带断裂,2例后交叉韧带断裂,1例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断裂。采用腘绳肌腱及生物界面螺钉进行重建,其中自体腘绳肌23例,同种异体腘绳肌4例。术后定期复查膝关节功能并指导功能锻炼,应用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韧带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 结果与结论:22例患者获随访8.7(3~24)个月,1例隐神经损伤,1例移植后3个月膝关节化脓性感染,行移植物取出待二期行翻修;除感染1例外,所有患膝移植后活动均正常,不稳感消失,同种异体腱组患膝皮温较高,但体温不超过38 ℃;术后Lysholm 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P < 0.01),其中19例术后IKDC评分正常或接近正常,说明自体或同种异体腘绳肌腱是修复前交叉韧带或后交叉韧带的良好移植物,腘绳肌腱及界面螺钉重建交叉韧带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背景:关节镜辅助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物主要有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和人工韧带3种,关于移植物的选择,存在较多争议。 目的:评估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两种移植物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效果。 方法:纳入2007-01/2009-01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70例(70膝),分别采用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记录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KT-1000测量值及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18~24个月,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无感染、植入物断裂等并发症;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患者有2例膝关节引流管口持续渗出,经换药半月后愈合,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显著提高,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显著减少,且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应用自体健侧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疗效相当,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锁骨内力分布特征的空间曲梁简化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锁骨的内力分布特征对于确定适当的骨折钢板固定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目前常用的三维有限元方法由于受到单元形状、加载方式、边界条件等方面限制,尚无法对锁骨的宏观内力分布特征进行讨论。 目的:根据锁骨的生理特点,利用相对简单直观的力学分析方法分析锁骨的内力分布规律。 方法:通过截取特定横截面,将锁骨简化为空间曲梁模型而将肌肉的作用简化为作用在梁端的主矢和主矩,并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得出锁骨形心线上任意位置的内力解答,最后通过对锁骨实例的内力分析,探讨锁骨各内力的变化趋势。 结果与结论:计算结果与临床经验及有限元分析结果相吻合。此外通过对弯转比的分析显示多数情况下,锁骨中部区域为弯矩和转矩的组合变形区,在考虑骨折部位固定方案时,必须综合考虑抗弯和抗转能力。  相似文献   

15.
Seizure as a cause of fractur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 F Finelli  J K Cardi 《Neurology》1989,39(6):858-860
Of 2,800 patients admitted to hospital with a diagnosis of seizure, 1.1% (30/2,800) sustained fracture. Of these, 0.5% (15/2,800) had fracture due to direct trauma, 0.3% (7/2,800) had fracture as a consequence of seizure alone, and in 0.3% (8/2,800) the etiology was not determined. In the trauma group, 11 of 17 fractures involved the skull, nasal bones, and clavicle, while in the nontrauma group, the proximal humerus was the site in 6 of 9 fracture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fracture is an uncommon complication of seizure and is extremely rare in the absence of trauma where, however, the fracture may be pathognomonic (bilateral posterior dislocation or fracture-dislocation of the shoulder) or highly suggestive (unilateral posterior dislocation, fracture-dislocation of the shoulder) of seizure.  相似文献   

16.
背景: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重建中移植物的选择迄今仍存在争议。 目的:观察异体肌腱材料应用于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效果。 方法:经关节镜证实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患者15例,均使用山西省医用组织库提供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重建中尽量保留原后交叉韧带残迹,制备后交叉韧带胫骨及股骨隧道,引入修整后同种异体肌腱并挤压螺钉固定。 结果与结论:重建后膝关节屈伸度较重建前明显改进(P < 0.01),重建前后抽屉试验2+程度4例,4+程度11例,重建后后抽屉试验阴性8膝,后抽屉试验1+有6例,2+有1例,膝关节伸直位、屈曲30°位内翻试验均为阴性,显示关节的后移程度及稳定性较重建前有明显改善。重建后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重建前明显提高(P < 0.01),随访期间未见膝关节排斥、感染等并发症。结果证实,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不损伤正常的自身结构,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