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目前基本的刑事政策,对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在监狱司法实践中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要细化罪犯的分类,对其分别进行管理;实行累进处遇制度,推进狱内行刑社会化;切实保障监狱内罪犯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2.
阙灵聪 《法制与社会》2013,(30):260+262-260,262
2006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实施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改革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积极推行社区矫正”。自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被确认下来以后,司法系统就此政策召开了讨论大会,并要求在司法系统实施宽严相济政策,特别是监狱系统,作为国家的暴力机关,对罪犯进行直接管理,对罪犯的改造影响最大。本文就从宽严相济的含义着手,结合监狱的实际来论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3.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监狱刑罚执行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有其深刻的内涵,并贯穿于整个刑事司法过程。监狱行刑是刑事司法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准确理解和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的基础上,改进和完善监狱刑罚执行制度,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融入监狱刑罚执行的各个环节,使监狱行刑更加文明、公正,更好地实现监狱工作宗旨。  相似文献   

4.
保外就医作为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彰显了人道主义,对罪犯改造以及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罪犯的人权保障尤为重要,保外就医作为一项刑事执行的变更措施,是给予罪犯人道主义待遇的主要手段。然而,近年来的司法实践证明,保外就医制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确立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需要重新解读“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刑罚执行政策,实现基本刑事政策与监狱行刑政策的契合。监狱行刑领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必须在具体监狱制度的实践中加以体现,主要表现在罪犯权利保障、罪犯纪律惩戒、罪犯分级外遇、刑罚执行变更等四个监狱重点行刑制度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监狱的实现,要以监狱体制改革,监狱布局调整、监狱物质保障,监狱工作理念更新、监狱制度建设、法治建设为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新时期刑事司法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监狱作为刑罚执行的重要机关,如何在罪犯改造中贯彻和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就应该是体现在刑罚执行、分级处遇方面。  相似文献   

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刑事法律适用具有导向、调节和弥补的功能,作为贯彻宽严相济基本刑事司法政策重要载体的相对不起诉制度是否真正达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实现了刑法谦抑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8.
张春玲 《法制与经济》2010,(12):34-34,36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必须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本质与内涵,深刻认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联系,在检察工作中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努力提高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水平和能力。本文将简述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侦查监督中的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刑事诉讼的最后环节.刑罚执行承担着惩治和教育改造罪犯的任务,减刑、假释是刑罚变更执行的两种重要制度,源于教育刑的倡导,如果运用得当,会调动罪犯改造的积极性,更好地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稳定监管秩序,节约司法资源。运用不当,则容易滋生司法不公与腐败.使罪犯失去改造的动力和信心,甚至使司法失去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建立轻微刑事案件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关注被害人权利、教育感化罪犯以及贯彻宽严相济政策、节约司法资源。现行立法和司法实务提供了一定的制度基础和实证依据,可以从适用条件、案件范围以及诉讼阶段等方面进行制度安排与设计。  相似文献   

11.
于广 《法治纵横》2011,(15):72-73
正确看待法治的本质内涵.合理调和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之间的张力.将“罪刑法定”与“宽严相济”有机结合起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国在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作为我国当前治理犯罪的基本策略思想。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必然要在我国的刑事立法、司法和执行中得以贯彻和落实。罪刑法定原则是施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前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充分借助刑事政策的灵活性来弥补刑事法律僵化落后的弊端.最终在程序合法的司法环境下,实现实质的正义。  相似文献   

12.
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今年检察工作的主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刑事司法领域的体现。本文试从政策转变的原因着手,通过对政策的内涵和政策所体现的法律理念依据的分析,谈一谈具体在公诉环节如何贯彻和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笔者仅希望能借此文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如何贯彻和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体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融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这对我国的法制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宽严相济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后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处于指导地位的刑事司法政策,在执法办案各环节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高检院对各级检察机关的具体工作要求。本文在此将对人民监督员制度与宽严相济司法政策的关系试作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田园  刘红 《法制与社会》2010,(30):258-258,262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在理论界引发了众多争议,本文从阐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入手,从刑法的谦抑性、刑法的经济性、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论证宽严相济政策的合理性;刑事政策的具体实现在于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影响,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下刑事立法以及刑事司法应有新的发展倾向,这也是法制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宽严相济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刑事司法政策。近段时间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和具体实现方式等问题已经成为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焦点。其中,不少学者从实体法的角度阐述上述问题,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作为宽严相济政策的理论依据,将“出罪化、轻型化、和非监禁化”作为宽严相济政策的具体实现方式,也有学者认为,宽严相济政策的内涵就是“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6.
韩清 《法制与经济》2009,(19):67-69
当前,宽置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刑事政策。本文以检察机关公诉环节为视角,通过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价值取向、司法应用等问题进行研究,对当前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主要形式一刑事和解制度进行反思,进而提出通过构建附条件不起诉、社区矫正、被害人国家补偿等各项配套制度,解决适用刑事和解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进一步完善检察机关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司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宽严相济是党和国家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提出的一项重要刑事政策,在司法领域贯彻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从现实的维度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运用进行考察,分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未来走势,对于深刻理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基本问题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其宪 《政法学刊》2010,27(5):50-5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调整与发展,应是一项基本刑事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应解释为以宽济严,区别对待,宽严审时。其他刑事政策像"严打"政策,死刑政策,教育、感化、挽救政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题中应有之义。它不仅是刑事司法政策,而且还是刑事立法政策与刑事执行政策,贯彻实现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与刑事执行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宽严相济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刑事司法政策.尤其是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如何建立具有中国司法特色的起诉犹豫制度。我愿谈出自己的一孔之见,供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20.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在科学判断犯罪态势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所作的新思考。当前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具有丰富的实质内涵与时代意义,是实现司法价值,控制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应有之意。因此,应当重视司法层面的运作,尤其应当是着眼于司法行为政策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