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全潜能干细胞水平上的恶性变,MDS继发骨髓纤维化最初由Sultan等于1981年首先报道。现将我院经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新技术确诊的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骨髓增生异常伴骨髓纤维化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春  李彦会 《医学综述》1997,3(1):F003-F003
<正>我们收集1988年4月~1995年3月确诊MDS75例,经骨髓象及骨髓活检同时诊为骨髓纤维化者6例,MDS—MF占MDS的8%,并对细胞形态学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儿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形态学特点与诊断的关系。方法:对9例CAA、10例MDS做血象、骨髓象比较分析。结果:MDS组知系病态造血明显,粒、红系原+早幼细胞比例明显高于MDS组,骨髓小粒中巨核细胞数CAA组明显少于MDS组,同时骨髓小粒中组织嗜碱组织均多见,结论:血象骨髓象检查对儿童CAA和MD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可发生病态造血文献已有很多报告,但有核红细胞核内桥联(internuclear bridging,INB)现象常见于MDS。本文复习了1987年1月至1998年12月本院诊断MDS75例骨髓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自1989年我院开展骨髓组织病理学检查,初步体会骨髓活检切片对判断造血细胞质与量的异常较骨髓穿刺涂片为佳,现将近两年运用骨髓活检对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简称MDS)12例诊断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中的价值,以利于有效诊治。方法:对25例MDS患者骨髓活检采用塑料包埋薄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骨髓涂片采用瑞氏染色。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发育异常的形态学表现。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增生程度相符者12例(48%),骨髓活检增生程度高于骨髓涂片者11(44%)例,骨髓涂片高于骨髓活检者2例(8%),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相结合有助于MDS的诊断与分型。结论:骨髓活检对MD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可作为MDS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7.
郗玉娥 《陕西医学杂志》1991,20(6):357-357,375
<正>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下简称MDS)成人报告较多,儿童病例报告较少,现将我院从1983~1988年根据FAB 标准确诊的6例报告如下。资料分析本组6例MDS,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12岁;RA4例,RAEB1例,RAEB—T1例。  相似文献   

8.
骨髓小粒对再障、MDS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骨髓小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 (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鉴别诊断。方法 :15例AA、15例MDS、15例正常的骨髓小粒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 :AA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MDS、正常人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MDS的骨髓小粒中的原始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其它两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MDS的骨髓小粒出现多个系统的病态造血。结论 :骨髓小粒对AA、MDS的鉴别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方法对1996年1月-2004年12月本院确诊MDS65例骨髓涂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MDS中,难治性贫血(RA)7例,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RARS)3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伴多细胞系发育异常(RCMD)40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15例。65例(100%)可见红系病态造血,28例(43.1%)可见粒系病态造血,25例(38.5%)检出小巨核细胞。结论骨髓病态造血特别是小巨核细胞的检出对MDS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强  汪涟明 《浙江医学》1999,21(6):342-34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难治的以血细胞质、量异常和极易发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为特征的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对MDS的髓系免疫表型的研究已有报道。笔者从1997年开始应用流式细胞仪对12例MDS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髓细胞等进行了免疫表型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孙嘉峰  黄艳  杨佳  高芳  杨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11):912-914,942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诊断中的意义,以利于正确分型,指导治疗。方法观察64例MDS患者骨髓涂片及活检的形态学特征,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4例MDS患者中,骨髓涂片三系病态造血分别为:粒系57例(89.1%),红系40例(62.5%),巨核系23例(35.9%)。涂片中原始细胞比例:<5%者29例,5%-9%者18例,10%-19%者17例。活检切片中检出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bnormal localization ofimmature precursor,ALIP)55例(85.9%);巨核系病态造血39例(60.9%);Gomori网状纤维染色呈现阳性者23例(35.9%),伴骨髓纤维化13例(20.3%);铁染色呈现阳性者39例(60.9%)。结论骨髓涂片从细胞形态及细微结构观察病态改变。而活检既可以全面观察并显示骨髓内造血细胞之间,造血细胞与骨小梁及间质细胞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可以反映是否存在骨髓纤维化及其他改变,如铁代谢异常等。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在MDS诊断、分型中各有优点,两者结合,相互补充,可以全面反映MDS患者骨髓形态学改变,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骨髓涂片检查误诊原因。方法: 对1992年2月~2003年12月我院误诊MDS47例骨髓涂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难治性贫血误诊率最高达89.3%,主要误诊病种为增生性贫血、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结论: MDS诊断较为困难,应仔细结合病史、骨髓活检及细胞遗传学检查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形态学诊断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形态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58例MDS患者的外周血、骨髓细胞学和骨髓活检的形态学改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外周血象全血细胞减少33例(56.8%),2系细胞减少15例(25.8%),分类可见有核红细胞36例(62.1%),幼粒细胞3例(5.2%),血小板减少39例(67.2%)。骨髓细胞学检查:增生极度活跃至活跃52例(89.6%),增生减低6例(10.4%),1系~2系病态造血45例(77.5%)。骨髓活检:31例中增生极度活跃至活跃26例(83.9%),增生减低5例(16.1%),3系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27例(87.1%)。结论:MDS形态学改变复杂、诊断困难、缺乏特异性,骨髓细胞学和骨髓活检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可以互补,不能相互替代,联合应用,更有助于MDS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职业性慢性重度苯中毒包括全血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和白血病.职业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职业性白血病曾多次报道,本文报道1例苯作业致MDS.  相似文献   

15.
何涛 《安徽医学》2013,34(6):810-811
目的探讨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中,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的异同性。方法对22例MDS患者同步做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切片,观察骨髓涂片和切片的形态学特征,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活检切片对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明显优于涂片;涂片对红系病态造血的观察优于活检,而活检对原始细胞数量、网状纤维增生、粒系、巨核系病态造血观察优于涂片。结论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在MDS的诊断、分型中各有优点,结合应用可提高MD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和染色体联合检查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初诊MDS的89例患者同时进行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和染色体检查,分析四项联检对MDS的诊断价值。结果 46例患者外周血出现幼稚粒细胞、37例出现幼稚红细胞;骨髓涂片三系病态造血分别为:髓系76例(85%)、红系67例(75%)和巨核系35例(39%);骨髓活检对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优于骨髓涂片(P<0.05);骨髓活检中出现幼稚前体细胞异位(ALIP)27例(30%),CD3+4>5%28例(31%),巨核系病态造血检出率骨髓活检高于骨髓涂片(P<0.05);合并网状纤维增生18例(20%),染色体异常35例(39%)。外周血+骨髓涂片检查诊断MDS的阳性符合率为88%,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诊断阳性符合率为93%,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染色体检查诊断阳性符合率为95%。但3种联检方法的诊断阳性符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种检查技术联合应用理论上能互相弥补、互相辅助,提高对MDS诊断的准确性,但统计学显示意义不大,今后应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我院1994~1996年经临床、外周血象,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32例患者资料,进行了研究观察.外周血和骨髓涂片根据法美英协作组(FAB)分型标准,骨髓活检采用塑料包埋半薄切片.结果:组织病理形态分类对以涂片为基础的FAB分型是很好的补充.两者相结合是诊断MDS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骨髓活检慢性再障16例和MDS9例,根据骨髓组织的造血细胞增生程度、细胞成分和其它组织变化,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这两种疾病;骨髓活检诊断慢性再障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组织学评分体系,为临床的诊断和动态监测疾病的变化与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指标。方法运用HE染色和Gomori网状纤维染色观察149例骨髓组织学改变;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标记MPO、CD235、F8、CD42b、CD61和CD34。通过评分方法将MDS骨髓活检多种病变特点数字化,每1例MDS骨髓活检均可得到一个综合性的数字。结果建立了MDS骨髓活检评分体系,该评分体系涵盖了MDS骨髓活检8个方面形态学变化。MDS骨髓活检评分与正常骨髓活检评分比较,当评分≥5时,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MDS骨髓活检评分与MDS发展来的白血病的骨髓活检评分比较,当评分≥9时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运用数字评分方法设计了半定量MDS骨髓活检评分体系,适用于常规骨髓病理检查。该体系运用于MDS的骨髓活检诊断,当评分≥5时,结合骨髓涂片及抗原异常表达可作出MDS的诊断;评分增高,提示MDS向白血病发展的危险性增高。当评分≥9时,提示已进入早期白血病阶段。  相似文献   

2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因骨髓干细胞分化障碍而致的一种克隆性恶性血液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为探讨MDS血象、骨髓象的细胞学特点,现将我院2006--2008年收治的23例MDS血象、骨髓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