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聋哑性精神分裂症20例患者临床特征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聋哑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例聋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聋哑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以行为、情感障碍为主,护理具有个性化。结论:个性化护理对提高聋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对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探究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对近年来收治的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临床治疗方法的发展。目前对于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电休克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以及认知行为治疗等。对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有助于患者尽早回归社会,对患者采取综合方法治疗才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02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老年精神分裂症护理对策的研究;对照组(51例):选择基础护理对策展开临床护理;观察组(51例):选择基础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展开临床护理;最终就两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改善程度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提升(P<0.05)。结论医疗人员选择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效果理想,从而证明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策干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发展使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有了更多选择,本文综述了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应用和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也为持续快速研究更好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提供一些新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
徐辉 《中国实用医药》2011,6(4):203-204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从护理角度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对我科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通过辨识精神分裂症的特点,并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可加快疾病的恢复及对治疗的依从,使患者尽快恢复。结论正确的临床观察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15例作为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60例以及对照组55例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分组依据为护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传统式护理管理的方法;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优质护理管理的方法;通过对比BPR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结果,以突出对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优质护理管理的临床价值。结果在SDSS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极为显著(P<0.05)。结论对于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给予优质护理管理后,在改善患者的SDSS评分方面可以发挥显著效果,最终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的康复可以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院外延续护理干预后,对其疾病康复以及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不同出院指导方式实施临床分组;对照组(65例):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65例):院外延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获得的康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表现。结果在GQOLI评分以及康复状态评分几方面,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明显(P<0.05)。结论临床选择院外延续护理的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加以干预,可以为患者疾病快速康复以及生活质量提高做出有效保证,凸显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院外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程式化作业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实验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程式化作业治疗,观察两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4.00%,实验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低于实验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P<0.05),两组间临床效果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程式化作业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作用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损状况,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完成干预后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44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72例以及对照组72例患者的分组依据为精神分裂症护理方式不同;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通过对比症状评分等以突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结果护理前,在BPRS评分方面,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在BPRS评分、临床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几方面,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有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将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将患者的住院费用成功减少,最终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0.
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齐拉西酮组30例,阿立哌唑组30例。结果两种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有显著疗效。结论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在控制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方面,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1.
<正>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的治疗是精神科临床上的一个难点,约占精神分裂症的25%~33%,一般认为,氯氮平对TRS的疗效较为肯定[1],但不良反应较多,其临床广泛应用受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也较为肯定[2]。近年来有研究证明,无抽搐电痉挛(MECT)安全性高,对精神分裂症尤其是TRS的急性和维持  相似文献   

12.
黄宇 《中国当代医药》2014,(26):191-193
帕利哌酮缓释片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临床作用机制是主要通过阻断全部的5-羟色胺2A(5-HT2A)受体和部分多巴胺D2(DA2)受体,进而发挥抗精神病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帕利哌酮缓释片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许多临床研究提示帕利哌酮缓释片可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改善阴性症状和认知损害、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帕利哌酮缓释片起效快,且可有效改善对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患者的临床效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全面康复提供有效的治疗。近年来的统计观察发现,帕利哌酮缓释片应用于急性期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临床治愈率满意,但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效果如何尚未报道。本院通过对住院或门诊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帕利哌酮缓释片的观察,评价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对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疾病,相关研究资料显示,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难度更大,且多预后不良,已成为临床精神疾病治疗的难点问题之一。我院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应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以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均符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别选择齐拉西酮以及奥氮平对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疗效以及表现出的治疗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79例作为对比研究对象;观察组39例以及对照组40例患者分组依据为早期精神分裂症疾病的不同治疗方法;观察组:齐拉西酮;对照组:奥氮平;通过对比PANSS评分以及TESS评分以突出齐拉西酮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PANSS评分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TESS评分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药物选择齐拉西酮,同选择奥氮平药物比较,临床获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凸显齐拉西酮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疾病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利培酮作为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较强的5-HT2A受体及多巴胺D2受体阻断特性,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国内外已有较多报道[1,2]。为了解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我们于1999年元月至2000年8月进行临床观察。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长期住院病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需符合以下条件[5]:迁延未愈或复发的临床各类精神分裂症,本次病程内至少接受过6个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尚未达到临床显效水平;简明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复杂,治疗药物多以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 ,临床尚无能有效治愈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本文回顾了2007年以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的治疗成人精神分裂症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以期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赵帅  周晓琴 《安徽医药》2018,22(4):591-594
精神分裂症伴随的躯体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是近年来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逐渐关注的领域.了解精神分裂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疾病负担,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精神科临床工作的重中之重.该综述的目的是概述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潜在的早期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并讨论了早期发现和预防精神分裂症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潜在可行的方法.尽管精神分裂症患者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但目前仍缺乏针对精神分裂症心血管疾病早期发现和预防的具有共识性的治疗指南.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问题需要更多的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关注.  相似文献   

18.
傅玉香 《北方药学》2014,(8):184-18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和对照组各35例。结果:临床路径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差错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对精神分裂症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43例精神分裂症伴高血压患者逐一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测量血压和体重,并根据各个患者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运动锻炼、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计划.结果 通过3个月的临床护理干预,43例精神分裂症伴高血压患者中,有40例血压恢复正常,有效率93.02%.结论 综合临床护理对控制精神分裂症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精神症状有益,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陈显刚  刘晓静 《河北医药》2009,31(7):792-79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使用自制调查表,收集3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和30例单纯精神分裂症患者。结果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平均病程,复发次数和平均住院日显著高于单纯精神分裂症患者(P〈0.05或〈0.01)。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重于单纯精神分裂症患者(P〈0.05或〈0.01)。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显著低于单纯精神分裂症患者(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重,治疗难度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