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它以独特的方式表现着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和不同时代的历史积淀,有着极其重要的现代价值。土家织锦濒危,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保护传承这一民族瑰宝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土家织锦——一种由土家族保留的原始编织工艺,它以独特的符号形式,承载着这个民族古老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表情。就在我们尚可追忆的往昔,编织土家织锦还是土家姑娘的必备本领;然而,几乎就在历史的瞬间,土家织锦技艺面临着传承的危机。在卷入了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漩涡中的湘西,土家织锦是否还有传人在坚守?它该怎样完成从实用饰物到文化记忆藏品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3.
方园 《民族论坛》2008,(7):60-61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保留最完整的一种原始纺织工艺品。土家族相对偏僻的居住环境,使其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织锦纹样也因此一直保留着浓厚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其纹饰j简洁大方、色彩瑰丽,制作繁复而精细。本文拟分析土家织锦图像造型和其纹样构成特点,剖析其在特定工艺条件下形成的抽象构成与强烈的装饰风格,以及它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土家织锦是土家族工艺中的一朵奇葩,是土家姑娘智慧与勤劳的结晶。在湘西洗车河畔有一位土家姑娘,她不慕外面的荣华与精彩,几十年如一日精心制作她心爱的土家织锦,为传承土家文化写下动人的篇章。她就是龙山县人大代表、洗车河镇土家织锦技艺传习所负责人——叶英。一双灵巧的手上个世纪60年代末,叶英出生在风光秀丽的苗儿滩镇的叶家寨,这是一个以叶姓为主,集族而居的土家山寨,至今保留着"男耕女织、户有机声"的悠悠古风。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外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包装设计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发展迅速,形式愈加丰富多彩,更偏向于淳朴自然具有文化涵养的民族风。土家织锦是土家族传统手工技艺,也是中华民族织造工艺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土家织锦文化应用在产品包装设计中,能提升产品的内涵和意境,彰显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神和价值,使其得到更好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外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包装设计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发展迅速,形式愈加丰富多彩,更偏向于淳朴自然具有文化涵养的民族风。土家织锦是土家族传统手工技艺,也是中华民族织造工艺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土家织锦文化应用在产品包装设计中,能提升产品的内涵和意境,彰显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神和价值,使其得到更好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作为进入第一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湘西土家织锦,是土家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过去对土家织锦的研究,大多数只停留于资料性的描述和工艺特点的介绍,缺乏全面的文化考察和历史考证,全国范围内没有一本正式出版的关于土家织锦的研究专著。直至2008年底,湘西著名画家、学者田明撰写的《土家织锦》一书问世,僵局终被打破。此书已于2009年荣获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这也是本次大奖中唯一的民间美术学术著作奖。  相似文献   

8.
土家织锦(土家语称之为“西兰卡普”)是土家族保留最完整的一种原始纺织工艺品,它是在木制斜式腰机上采取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方法织成,其工艺精湛,图案古朴,色彩斑斓,被誉为土家族民间工艺的奇葩,是我国少数民族四大名锦之一。千多年来,土家织锦女在西兰卡普的构图和挑织中,把大自然的美与心灵的美交融在一起,使土家织锦升华到诗化和音乐化的境界,充分展现了自己高超的艺术才能和纯洁善良的美好心灵。  相似文献   

9.
正土家织锦作为一种地域性的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了上千年。当下,面对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区域经济结构的大力调整、乡民社会的剧烈变革、织锦传承人断代的困境,土家织锦的未来发展值得关注。通过实地调查,弄清土家织锦的现存状  相似文献   

10.
美哉,土家锦     
在湘鄂川黔毗连的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土家族。土家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土家族织锦就是土家族工艺美术的一朵奇葩。曾有诗云:溪州女儿最聪明,描锦挑丝最有名:"凤踩牡丹"不为巧,"八团芍药"花盈盈。土家织锦历史悠久。在秦汉时期土家族织锦被称为"峒布"或"土布",秦时,"其先民户出峒布八丈二尺",并作为赋税上交。汉时,土家族先民要交"峒布",《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曾记载"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峒布。"此后,土家织锦成为向历代中央封建王朝进贡的珍品,史称"峒锦"、"峒布"、"斑布"、"土布"等。  相似文献   

11.
土家织锦"老鼠嫁女"图纹蕴寓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反映了土家人对鼠神的崇拜,寄寓着土家人多子多孙、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也折射出土家人避鼠除害,希望人寿年丰的功利追求。同时,对于聪明灵巧的土家族姑娘而言,编织"老鼠嫁女"的图纹还是一种追求爱情婚姻幸福美满的理想寄托。  相似文献   

12.
正"西兰卡普"指土家族姑娘打的花铺盖。《龙山县志》称当地土锦是"绩五色线为之,色彩斑斓可爱。俗用以为被,或作衣裙,或作巾,故又称岗巾"。土家织锦是土家族文化的精粹,原生地主要在龙山捞车河的苗儿滩、坡脚、靛房,以及永顺对山,保靖普戎一带。土家织锦的传承主要靠家庭或家族间的口传心授。我们采访的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河村刘代娥,是国家级土家族织锦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她出生于1955年,12岁起跟婆婆学习打"西兰卡普"。据刘代娥介绍,她传承制作的"48勾"  相似文献   

13.
<正>(一)湘西龙山苗儿滩捞车河村,绿水潺潺,古树参天,土家吊脚楼遍布其中,卵石护墙错落有致,水稻田阡陌纵横,俨然一幅古风盎然的山水画。土家织锦就在这一方美丽的山水之间传承不息,这里的土家女子  相似文献   

14.
传统手工艺品在我国民间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以精湛的技艺、丰富的门类及传世佳作发展至今,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解决手工艺品实物的流失及手工技艺的失传问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西兰卡普织锦是土家族一种原始而古老的工艺技艺,它即集中体现了中国少数民族织锦工艺体系的基本特征,又具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在文化变迁的背景下,西兰卡普织锦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时代的考验。在介绍土家族西兰卡普的基础上,对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定位以及现在所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保护措施,为保护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民族服饰、土家织锦、西兰卡普、手工鞋垫、编制草鞋……春节期间,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清江画廊景区,由长阳夷水女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建的土家织锦民族服饰"非遗工坊"里,一件件精美手工作品吸引了游客的眼球,纷纷驻足观赏、拍照和购买。长阳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非遗+"战略,推动非遗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16.
位于湖南省永顺县境内的老司城是湘西彭氏土司政权的司治所在地,老司城及其周边也是土家族世代居住之地。土家语是土司时期土家族土司与土民的主要交际工具,因此在老司城及周边地区也留下了大量的土家语地名,这些土家语地名承载着土家族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随着土家族语言的日趋濒危,许多土家语地名已难晓其义甚至出现误释。对老司城及周边土家语地名进行考释,可以丰富土家族土司历史文化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百福司,是酉水河流域四大古镇之一,湖北西南部的窗口镇,是土家族摆手舞、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发源地之一,是国家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湖北省政府确立的"湖北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湖北旅游名镇"、来凤县打造的"土家文化集成区"、"酉水旅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在土家族民族识别过程中,土家族语言成为确认土家为一个单一民族的重要依据之一。土家族田心桃在北京让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语言学专家们首次认识土家语。许多专家学者经过对湘西土家族语言的反复地实地调查,得出土家语是一个独立的民族语言的科学结论,为土家族确认单一民族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土家语在确认土家族单一民族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土家情歌中女性的婚恋观及其美学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西土家族生活在山高林密,河水碧绿,溪涧清澈,气候温和的环境中,古老的历史、秀美的山水孕育了独特的土家文化,其中就包括一枝散发着乡土芬芳的奇葩——土家情歌。土家情歌在土家民歌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它是土家儿女思想感情的真实表达,是对爱的讴歌,对情的释放,集中反映了土家  相似文献   

20.
都锦生织锦由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都锦生于1922年创办。在近百年历史中,都锦生织锦几经浮沉,后继者始终继承都锦生热爱、传承与创新的精神并将其尽付织魂,续写都锦生的"锦绣中华"梦,更以织锦向世人展现东方神韵。本文主要从四方面介绍都锦生织锦的"锦绣中华"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