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鉴定了柳桉叶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通过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柳桉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2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9.47%;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对伞花烃(24.45%)、α-蒎烯(16.53%)、1,8-桉叶油素(9.16%)、α-松油醇(6.54%)、α-龙脑烯醛(6.14%)、乙酸松油酯(2.91%)、反式-香芹醇(2.32%)和龙脑(2.32%).本文首次研究了柳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柳桉叶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互叶白千层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互叶白千层叶及嫩枝中提取挥发油中的油相成分,用乙醚作为溶剂从蒸馏残液中萃取挥发油的水溶性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二者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比较。互叶白千层挥发性成分的油相部分经鉴定确认了27种成分,占油相部分总量的98.60%,主要成分为松油烯-4-醇(52.15%)、γ-松油烯(19.60%)、α-松油烯(5.86%)、α-松油醇(3.93%)、对伞花烃(3.52%)、1,8-桉叶油素(2.67%);水溶性部分经鉴定确认了61种成分,占水溶性部分总量的79.15%,主要成分为松油烯-4-醇(27.42%)、α-松油醇(6.55%)、香芹酚(5.00%)、1,8-桉叶油素(4.10%)。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木犀科两种不同属植物挥发物组成和相对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紫丁香叶和迎春花叶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两种植物挥发油共有成分9种,包括青叶醇、5-乙烯基-2-降冰片烯、乙酸叶醇酯、芳樟醇、脱氢二氢-β-紫罗兰酮、檀香醇、3-十四烯、匙叶桉油烯醇、α-香柠檬醇,各占总相对含量的68.74%和80.0%.  相似文献   

4.
用水蒸汽蒸馏萃取法获得Yatay椰子果实精油,用两种进样方法进行GC-MS分析.用通常进样法检测出88种成分,解析鉴定了占总精油95.11%的65种成分,主要由酯类化合物56.95%,醇18.10%,羧酸14.15%,醛2.73%构成,主成分为己酸乙酯(33.99%).用热解吸进样法检测出105种成分,解析鉴定了占总精油84.43%的60种成分,主要由酯类化合物53.23%,羧酸22.05%,醇3.65%等构成,主成分为月桂酸乙酯(13.83%)和辛酸(13.62%).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安徽省黄山市、青阳县、舒城县、宣城市4地红豆杉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以二氯甲烷和乙醚萃取,经气相色谱分离,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4地红豆杉叶二氯甲烷萃取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0种化合物,主要成分有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30.230%),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16.418%),(Z)-3-己烯-1-醇(10.050%),十六酸(9.102%),乙苯(8.242%),苯甲醛(6.054%),对二甲苯(5.727%);4地红豆杉叶乙醚萃取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0种化合物,主要成分有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28.650%),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13.023%),3-己烯-1-醇(9.210%),十六酸(9.117%),十八酸(8.321%),7,9-二叔丁基-1-氧杂螺(4,5)-6,9-癸烯-2,8-二酮(6.994%).挥发油成分存在一定的地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香榧假种皮作为废物被丢弃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提高其综合加工价值及开发香榧精油产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干燥香榧假种皮精油,利用GC-MS技术分析精油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通过体外自由基清除试验探究干燥香榧假种皮精油的抗氧化活性,并采用牛津杯法评估其对3种食源性致病菌(大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利用GC-MS共鉴定出45种挥发性成分,包括萜烯类、醇类、醛类和酮类等化合物,主要成分为3-蒈烯(26.20%)、D-柠檬烯(15.11%)、δ-杜松醇(8.16%)和δ-杜松烯(7.57%);干燥香榧假种皮精油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对DPPH、ABTS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P<0.01);此外,干燥香榧假种皮精油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抑菌效果与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P<0.01),3株供试菌对香榧假种皮精油的敏感程度为蜡样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干燥香榧假种皮精油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玫瑰香精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定性定量地分析了山东平阴玫瑰精油、新疆玫瑰精油、北京妙峰山玫瑰精油和保加利亚玫瑰精油的化学成分,各鉴定了29、37、23和24个成分.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香茅醇及其脂类、香叶醇、芳樟醇、玫瑰醚和丁香酚,其中北京妙峰山玫瑰油与其他油品有较大差异.各种香精物质含量上的差异使得这几种玫瑰油的香气产生了微妙的出入.详细地讨论了这4种玫瑰油的化学成分与香气间的关系,指出国内玫瑰油的不足之处,为提升我国玫瑰精油的品质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龙牙草在石油醚中的溶解成分,利用索氏提取器获取了龙牙草石油醚提取物,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 - 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龙牙草石油醚提取物的收率为3.20%; 在龙牙草石油醚提取物的35个强色谱峰中共鉴定出27个成分,占石油醚提取物总含量的45.28%.27个成分中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成分依次为三环[3,5,7]癸烷 -1- 羧酸辛酯(6.42%)、胆酸乙酯(3.87%)、棕榈酸(3.67%)、(E)- 3,7,11,15- 四甲基十六醇 -2- 烯 -1- 醇(3.37%)、α- 姜黄烯(2.93%)、绵马素(2.15%)等.该结果可为龙牙草的药理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色/质联用的方法,分析了韭叶精油的主要成分.检出了二甲三硫醚、烯丙基甲基二硫醚等11种主要成分,并用β-环糊精将韭叶精油制得韭叶微胶囊,其成分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0.
慈竹叶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新的天然烟用添加剂,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慈竹叶挥发油,并对提取物进行GC/MS分析和卷烟的加香试验.结果表明:慈竹叶水蒸汽蒸馏物共鉴定出53种成分,主要有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芳姜黄烯、α-姜倍半萜、β-倍半菲兰烯、苦橙油醇、β-姜黄酮、芳姜黄酮、α-姜黄酮、肉豆蔻醛、(+)-α-大西洋(萜)酮、新植二烯、六氢法呢基丙酮、(E,E)-金合欢醇丙酮、二倍-1(2-环戊酮)甲烷等.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浙贝母精油,GC/MS分析法结合保留指数分析法鉴定精油化学成分,琼脂扩散法检测精油的抑菌活性。首次鉴定出浙贝母精油的15种化学成分,占精油总离子流色谱峰面积的97.48%,主要成分为正十六酸(53.46%),(E,E)-9,12-十八烷二烯酸甲酯(26.96%)和油酸(9.34%)。浙贝母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无抑制效果,对白色念珠茵有中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压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了吉安县杉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精油,该精油具有典型的木香香气,其中得油率为1.0%~1.5%.用GC—MS法对该油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在分出的65个色谱峰中共鉴定出49种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92.8%,其中含有柏木醇(39.98%)、a-柏木烯(10.17%)、雪松烯(5.59%)、乙酸柏木酯(3.35%)、5-(7a-异丙烯基-4,5-二甲基八氢化茚-4-基)-3-甲基-2-戊烯-1-醇(3.22%)、[S-(E,E)]-1-甲基-5-亚甲基-8-异丙基-1,6-环癸二烯(2.97%)、杜松醇等.  相似文献   

13.
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对淮安产新鲜菊花脑花精油进行了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研究,同时对比了不同产地菊花脑精油化学成分差异。化学成分分析表明,从淮安产菊花脑花精油中检测出了44种成分,主要为萜类:γ-松油烯(13.86%)、水芹烯(6.37%)、左旋乙酸龙脑酯(13.41%)、莰烯(4.05%)、乙酸α-蒎烯酯(4.53%)、α-红没药醇(3.52%)、樟脑(2.84%),另外还含有1-甲氧基-2-丁醇(21.55%)。抗氧化试验表明,淮安产菊花脑花精油具有弱的抗氧化活性。与其他产地的精油化学成分比较,组成的萜类种类、含量有所不同;其次其他种类化合物也有较大的差别,且淮安产含有较多的具有抗菌和防晒的组分。研究结果说明,淮安产菊花脑花是提取天然抗菌剂以及天然防晒化妆品的一种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4.
采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大茴香和小茴香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此外,程序升温保留指数用来辅助定性.共定性出17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大茴香13种,小茴香11种,分别占二者挥发油总相对含量的89.43%和99.53%.共有组分7种.大茴香和小茴香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茴香烯,含量分别为70.72%和85.82%.  相似文献   

15.
GC—MS联用技术分析徐长卿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首次对山东平邑产徐长卿的不同药用部位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定性出29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地下部分(根及根茎)15种,地上部分(茎和叶)22种,分别占二者挥发油总含量的99.64%和96.51%,共有组分8种.徐长卿地下和地上部分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丹皮酚和邻羟基苯乙酮,其中邻羟基苯乙酮为新发现的主要化合物.二者中丹皮酚的含量分别为88.45%和66.30%,邻羟基苯乙酮的含量分别为8.89%和16.99%.徐长卿地下部分的挥发油含量比地上部分多,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分别在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醚3种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中,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提取黑龙江省产酸浆果籽,并获得了油脂,得油率依次为17.26%(质量分数,以下同),18.51%,19.55%.用气质联机(GC/MS)对籽油成分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酸浆籽油脂成分主要由亚油酸(65%~75%)、油酸(10%~15%)、十六烷酸(6%~15%)以及十八烷酸(1.0%~3.5%)构成.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氯仿提取云南松花苞中的化学成分,经GC/MS分析,从云南松花苞挥发油中分析鉴定出了49个挥发性成分,占峰面积的58.89%。化合物类型包括单萜、倍半萜、二萜、脂肪族和酚类化合物,其中二萜和单萜为主要成分;质量分数最高的是松香酸(18.91%),其次为脱氢松香酸(10.20%)和十二氢化-1,4a-二甲基-7-(1-甲基乙基)-1-菲甲酸(10.20%)。  相似文献   

18.
在没有任何有机溶剂和卤素的条件下,以质量分数30%的H2O2为氧化剂,Na2WO4·2H2O为催化剂,在酸性离子液体[(CH2)4SO3HMIm]TSO中,将柴油中的噻吩硫氧化为矾类物质,并通过离子液体将其萃取,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离子液体用量等因素对氧化脱硫反应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3mL油样(含硫质量分数为500μg/g),n(离子液体)/n(Na2WO4·2H2O)=40:1,0.7mL双氧水,333K,2h,脱硫率为97.4%。反应结束后,通过简单的倾倒将油样和催化剂分离,重复使用4次,其催化活性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