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参照GB/T 10288—2003《羽绒羽毛检测方法》中的微生物含量测试方法,基于单因素试验分析,重点研究了搅拌速度、搅拌温度、搅拌时间与培养时间对羽毛羽绒中嗜温性需氧菌、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粪链球菌和沙门氏菌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速度、搅拌温度、搅拌时间和培养时间对微生物检测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得出的羽毛羽绒微生物检测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搅拌速度150 r/min、搅拌温度20℃、搅拌时间3 h,其中,嗜温性需氧菌的培养时间72 h、粪链球菌的培养时间48 h、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培养时间36~48 h。  相似文献   

2.
鹅(毛)绒中鸭(毛)绒的含量是羽毛羽绒国际市场上重要的考核指标。目前国内现行羽绒羽毛标准GB/T10288-2003《羽绒羽毛检验方法》、FZ/T80001-2002《水洗羽毛羽绒试验方法》和国际羽绒羽毛局(IDFB)检验规则中对此检测项目的规定并不一致。为此,本文翻译并简单介绍了IDFB检验规则中羽毛羽绒分类检测方法,以飨同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FZ/T81002—2002《水洗羽毛羽绒》和GB/T17685—2003《羽绒羽毛》羽绒含量定义的比较、FZ/T80001-2002《水洗羽毛羽绒试验方法》和GB/T10288—2003《羽绒羽毛检验方法》羽绒含量试验方法的比较。找出了相互之间的差异及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韩军 《中国纤检》2011,(13):56-58
针对GB/T10288—2003《羽绒羽毛检验方法》和FZ/T80001—2002《水洗羽毛羽绒试验方法》中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检验操作方法,结合实际检验工作,研究了亚硫酸盐添加量、多粘菌素B添加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与检出菌落数的关系。结果发现,每100mL培养基中添加1mL10%亚硫酸钠溶液,1mL~2mL多粘菌素B,并且培养温度为36℃~40℃时最利于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差异与不同,对GB/T 17685-2016《羽绒羽毛》、GB/T 10288-2016《羽绒羽毛检验方法》和已实施的TB/T CFDIA001-2016《羽绒分级标准》的羽绒羽毛标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蓬松度是羽绒羽毛及其制品的重要品质指标。对国内现行羽绒羽毛标准GB/T 10288-2003《羽绒羽毛检验方法》和FZ/T 80001-2002《水洗羽毛羽绒试验方法》中蓬松度部分测试标准与国际羽绒羽毛局IDFB测试标准体积(蓬松度)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由于国内标准人为因素较多,误差较大;而IDFB测试标准有滚动干燥和蒸汽两种处理方法,机械化程度较高,相对来说较为科学和合理。  相似文献   

7.
分析羽绒服装产生异味的原因,介绍国际羽绒羽毛局(IDFB)“官方分析法”、GB/T10288-2003《羽绒羽毛检验方法》和FZT80001-2002《水洗羽毛羽绒试验方法》所规定的羽绒异味的测定方法,对不同的异味测定方法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羽绒生产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依据GB/T10288—2003《羽绒羽毛检验方法》中的检测方法,对羽绒羽毛及羽绒服装的填充料进行还原亚硫酸盐梭状芽胞杆菌的检验,指出了羽绒羽毛可能被该菌污染的环节,提出了对羽绒羽毛原料的来源、洗涤、加工及储藏过程严格控制,防止交叉污染,在高温烘干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GB/7T10288—2003~羽绒羽毛检验方法》、FZ/T80001—2002《水洗羽毛羽绒试验方法》和国际羽绒羽毛局IDFB测试标准中羽绒分类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以及对常见鹅绒和鸭绒样品的显微镜测试分析后发现,试验观察到的鹅绒和鸭绒的微观形态结构与现有标准的描述相比有一些差异,且存在无法区别部分鹅绒和鸭绒的问题;IDFB测试标准中对无法判定部分进行二次分类和分别计算,以确保其检测方法和计算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0.
依据GB/T10288—2003《羽绒羽毛检验方法》中的检测方法,对抽检的羽绒制品进行粪链球菌检验。通过6.5%氯化钠普通肉汤生长试验、pH9.6葡萄糖肉汤生长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60℃30min生长试验、40%胆汁生长试验,证明粪链球菌的存在,并采用VITEX细菌快速检测仪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羽绒耗氧量测定的反应条件苛刻,本文根据FZ/T80001-2002《水洗羽毛羽绒试验方法》,就滴定温度、水样加热时是否加盖、加热时间、滴定速度对样品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羽绒蓬松度是体现羽绒羽毛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羽绒质量及销售价格。文中对比了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与GB/T 10288—2016《羽绒羽毛检验方法》标准中蓬松度检测方法,探讨了两标准对不同种类的羽绒羽毛蓬松度的测试。通过对羽绒样品的检测数据分析,指出,GB/T14272—2011与GB/T 10288—2016标准在蓬松度检测原理上是一致的,但是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是有差异的。建议企业在评估羽绒蓬松度指标时候,要考虑到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陈雯  赵玲  邱尚仁 《中国纤检》2010,(17):58-60
通过对GB/T10288—2003《羽绒羽毛检验方法》、FZ/T80001—2002《水洗羽绒羽毛试验方法》和国际羽绒羽毛局(IDFB)测试标准中羽绒气味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和探讨,并对常见鹅绒和鸭绒样品进行测试验证,得出以下结论:GB/T10288—2003气味测定方法规定了明确的样品预处理方式,利于气味的准确判断;FZ/T80001—2002气味测定方法中样品预处理规定不明确,且判定结果没有详细说明;国际羽绒羽毛局(IDFB)"官方分析法"规定的异味测定方法判定最为严格。  相似文献   

14.
以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标准为检验依据,针对添加蓬松剂的羽绒特征进行探讨,介绍混入大量粉碎毛下脚料的羽绒羽毛经蓬松剂处理后羽绒水润性、残脂率、回弹性等发生的改变,经过实验对比得出鉴别结论,对今后羽绒羽毛蓬松度检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QB/T 1193—2012《羽绒羽毛被》标准的检测要求,研制了羽绒羽毛被规格尺寸的测量装置,详细介绍了其各部位构建组成,并探讨QB/T 1193—2012标准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研制的羽绒羽毛被规格尺寸的测量装置具有成本低、质地坚实、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QB/T 1193—2012标准需要对夹子宽度、夹持时间、环境因素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检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水洗羽毛羽绒微生物检测方法进行探讨,指出了FZ/T80001-2002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GB/T10288—2003《羽绒羽毛检验方法》检验要求对羽绒羽毛组成成分中绒子含量检验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8.
羽绒产品的质量好坏与消费者切身利益相关,其中微生物项目的合格与否将对消费者健康与人身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就GB/T 10288—2003《羽绒羽毛检验方法》与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标准中涉及羽绒产品的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其检测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根据羽绒的特性,通过氧化法和交联法提高羽绒的蓬松度。选用次氯酸钠作为氧化剂和醛类交联剂WS对羽绒进行蓬松处理,根据FZ/T 80001—2002《水洗羽毛羽绒试验方法》检测羽绒蓬松度变化情况。采用单因素优化出最佳应用条件为:次氯酸钠用量1.2g/L,在50℃氧化处理60 min后,进行交联处理,交联剂WS用量1.5g/L,前期预交联pH值4.5,交联处理终点pH值6.5,交联温度50℃、时间40 min,此时羽绒的蓬松度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GB/T10288—2003《羽绒羽毛检验方法》和FZ/T80001—2002《水洗羽毛羽绒试验方法》中羽毛绒种类鉴定方法的比较,找出了相互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鹅、鸭毛绒鉴定准确性和客观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