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浓缩法除去湿法炼锌污酸中的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冶炼烟气制酸过程产生的洗涤污酸浓缩除氟的效果和回用到湿法炼锌系统的可行性,通过模拟污酸和工业污酸浓缩试验,分析了污酸脱氟效果。浓缩过程中,当污酸中硫酸浓度低于40%时,气相中的氟浓度低于液相,污酸中的氟浓度增加;当污酸中硫酸浓度高于40%时,污酸中氟的挥发性增加,氟浓度开始逐渐降低;当污酸中硫酸浓度大于45.59%,污酸中氟的浓度急剧降低,污酸浓度超过81.67%时,污酸中氟的脱除率高于99.17%,氟含量降低到237.45mg/L。  相似文献   

2.
金川公司化工厂制酸一系统实用单转吸工艺流程。在扩能技改中,针对原吸收、干燥塔分酸器存在的分酸不均、分酸器易坏的缺点,用管式分馏器替代槽式分酸器。改造投产后,经实测达到干燥、吸收工艺控制指标:用LSB2材质解决了管式分酸器的耐蚀性问题:在回酸总管上加装过滤器解决了分酸孔易堵的问题;将分酸支管深埋,加补沫丝网解决了酸沫夹带。  相似文献   

3.
介绍金隆铜业有限公司铜冶炼烟气制酸系统干吸工序的不锈钢制新型结构形式的浓酸混酸器。该混酸器的特点是在管内混酸。该装置具有设计简单、结构合理,避免了传统混酸方式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4.
以含稀土中低品位磷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盐酸和硫酸的混合酸浸出磷矿中的五氧化二磷和稀土,考察了酸矿比、氯化钠加入量、酸浸温度、混合酸中硫酸含量和酸浸时间对酸浸渣过滤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矿比为2.5、氯化钠加入量为40 kg/t矿粉、酸浸温度为60℃、混合酸中硫酸含量为1.7%和酸浸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酸浸渣过滤强度可达34 kg·m~(-2)·h~(-1)以上,稀土浸出率可达96%以上,五氧化二磷浸出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5.
以酸浸温度、盐酸浓度、酸浸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钛渣酸浸的工艺参数为:酸浸温度110℃、酸浓度20%以及酸浸时间90 min。然后采用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法对钛渣酸浸工艺进行研究,得到钛品位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钛浸出=85.19+9.46A+0.73B+7.07C+0.48AB-0.63AC+0.60BC-1.97A2-2.27B2-2.86C2,模型方差R2=94.64%,拟合精度较高。优化得到最佳酸浸工艺参数为:酸浸温度110℃、酸浓度15%和酸浸时间90 min。此时钛品位达到97.31%,钛渣微观组织得到优化。因素分析表明,酸浸温度和酸浸时间对钛品位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阳极保护管壳式酸冷却器(以下简称酸冷却器)已广泛应用于硫酸工业中。但如果使用不当,会降低酸冷却器的使用寿命,笔者结合酸冷却器的运行情况,将酸冷却器在运行中应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酸冷却器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不锈钢退火酸洗线中的酸管理系统是通过对废酸排放和新酸添加的控制,实现对带钢表面质量和酸耗的管理。分析了实现酸管理的方法和酸管理的具体内容,并对废酸的排放量、新酸的添加量等计算方法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罗虎 《钛工业进展》2003,20(3):41-43
介绍了攀钢钛白粉厂在酸解工序采用新建生产线生产的微细粒级钛精矿进行酸解试验的情况。通过酸矿比、初始硫酸浓度的酸解过程控制对酸解影响的研究及优化操作参数,实现了提高酸解率和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混合甲苯肿酸、苄基胂酸、甲苄肿酸等有机胂酸化合物是锡石矿泥和黑钨矿泥的捕收剂。云南个旧新冠选厂使用混合甲苯胂酸进行锡铅分离浮选,湖南、江西、广西等地的锡石和黑钨矿泥浮选均使用苄基肿酸。这些选厂排出的废水中含微量有机肿酸,例如长坡选矿厂锡石矿泥浮选工段的废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硫铁矿和硫磺制酸状况,分析了硫磺制酸对我国制酸工业的影响,作者建议应保持我国硫铁矿制酸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利用挥发窑尾气对铅锌冶炼污酸进行蒸发浓缩,再由补热后的制酸尾气或空气对浓缩污酸进行氟氯连续吹脱,试验获得了污酸资源化利用工艺技术的最优工艺条件;试验获得了可回用的脱氟浓酸,富含汞、硒等有价金属的酸泥和氟氯钠盐结晶产品,实现了污酸资源化利用和减渣化与无害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铁酸锌的催化效率,可采用增加比表面积、优化表面形貌的方法,也可将铁酸锌与其他材料结合,获得更为高效实用的光催化剂。文章对铁酸锌复合改性方式和不同形貌铁酸锌的制备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改性后颗粒粒径不均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做了讨论和展望。将铁酸锌与其他物质复合,制备出活性高且性能稳定的复合光催化剂,可提升复合材料的催化能力,缓解铁酸锌催化活性低的问题。制备不同形貌的铁酸锌,可增加铁酸锌的比表面积,提高铁酸锌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3.
李凯茂  王海波  肖军 《钢铁钒钛》2022,43(1):13-18,98
针对低品位钛渣酸解率低的问题,研究了低品位钛渣和74渣的物相组成、钛渣酸解温度曲线和化学反应标准生成热之间的差异,考察了反应酸浓度、引发温度、主反应时间、酸渣比对低品位钛渣酸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品位钛渣酸解率低不是由难溶于硫酸的物相引起,而是与酸解反应速率有关;引发温度高引起酸解反应速率快、主反应时间短是低品位钛渣...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浓硫酸分酸器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某铜冶炼烟气制酸厂干吸工序的浓硫酸分酸器的腐蚀情况,原因分析和解决办法,通过对腐蚀降液管的取样电子显微镜分析,并与标准腐蚀图册对比,结合铜精矿、净化污酸和干吸浓酸的分析结果,运行工艺参数、设备隐患排查等方式,找出浓酸分酸器腐蚀的主、次原因。提出为降低分酸器腐蚀速率,提高生产作业率和设备寿命所需的原料、工艺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15.
紫金山铜矿低品位矿石采用生物堆浸—萃取—电积工艺产出阴极铜。矿石中主要铜矿物为蓝辉铜矿及铜蓝,同时含有较高含量的黄铁矿,耗酸脉石含量低。铜矿物浸出过程中,伴随着黄铁矿的氧化产酸产铁,造成堆浸系统溶液中酸铁浓度的不断累积,影响到浸出、萃取及环保处理工序,需要通过不断地中和来降低酸铁浓度。介绍了紫金山铜矿生物堆浸的技术特点,对生物堆浸过程中高酸高铁和低酸低铁两种工艺实践中酸铁平衡实践进行总结;结合紫金山铜矿矿石矿物学信息,进行酸平衡计算,确定了堆浸过程中黄铁矿氧化过程对酸铁平衡的影响;分析工艺条件对酸铁平衡的影响,并提出未来解决酸铁过剩的工艺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采用物相分析及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酸溶性钛渣的酸解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酸溶性钛渣的酸解性能受钛渣品位、金红石型TiO2含量、钛渣物相等因素的影响.其中,钛渣黑钛石物相的酸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钛渣的酸解性能,而Fe含量是影响黑钛石酸溶性好坏的主要因素;钛渣品位及钛渣中的金红石型TiO2也将对钛渣的酸解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FeO 和MgO对钛渣的酸解性能起促进作用,而CaO、SiO2和Al2O3则抑制钛渣的酸解.冶炼过程中控制钛渣F值(即TFe(当量)/TTi)在0.28以上,钛渣酸解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7.
牛茺 《甘肃冶金》2011,33(1):93+99-93,99
介绍西北铅锌冶炼厂制酸装置中出现的分酸器堵塞故障原因及处理结果,通过实践,保证了制酸装置中的分酸器能稳定运行,达到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8.
对炼铁厂烧结脱硫作业区2#制酸系统长期存在的产品酸色度、透明度超标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数据核算和实验,确定粉尘含量和酸气温度偏高是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增加空气过滤器和酸气冷却器,较好地解决了制酸系统长期存在的问题,同时使制酸的生产和工艺条件得到大幅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酸蚀方法对氟斑牙粘结托槽的脱落率的影响,筛选一种降低氟斑牙托槽脱落率的临床可行的酸蚀方法.方法:选择14例中度氟斑牙患者的226颗牙齿为研究对象,按左右分为28个区,随机分为4组(每组7个区):分别为酸蚀1 min组(n=56)、酸蚀2 min组(n=57)、酸蚀3 min组(n=57)和酸蚀2次组(n=56),记录第4、8和12周托槽脱落率和托槽脱落后牙面上残留的粘接剂残留指数(ARI).结果:酸蚀2次组和酸蚀2 min组的托槽脱落率明显低于酸蚀1 min组和3 min组(P<0.05);ARI高于酸蚀1 min组和3 min组(P<0.05).酸蚀2次组的托槽脱落率低于酸蚀2 mi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I高于酸蚀2 min组,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前磨牙脱落率均明显高于前牙(P<0.05),酸蚀2次组的前磨牙脱落率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酸蚀2 min能明显降低氟斑牙托槽脱落率,2次酸蚀比1次酸蚀托槽脱落率降低,尤其是前磨牙托槽脱落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针对镍钼矿中硫铁矿的氧压水浸行为,以硫铁矿为研究对象,研究压力场下初始硫酸浓度、温度、氧分压、矿物粒度对硫铁矿氧压水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铁矿氧压水浸过程中,铁元素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溶液中,少部分以三氧化二铁、铁矾留在渣中;硫元素在整个反应过程中主要以硫酸根的形式存在溶液中,少部分以单质硫的形式存在渣中;外加初始酸的条件下,反应初期耗酸量大于成酸量为耗酸反应,反应中后期成酸量大于耗酸量为成酸反应;不加初始酸的条件下为成酸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