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ADAMS/car软件建立某轿车的双横臂独立前悬架,对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前轮定位参数进行双轮同向跳动仿真。应用ADAMS/Insight模块,以车轮外倾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和前束角为设计目标对悬架的结构关键点进行优化分析。优化目标为:使前轮定位参数在车轮跳动的过程中的变化量处在更合理的范围内,从而使悬架的运动特性更符合理想设计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电动导览车的前轮胎磨损明显的现象进行前轮定位参数的优化分析和悬架的改进工作。运用ADAMS/Car模块创建了该车转向系统与双横臂独立前悬架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对该模型仿真分析,可得在行驶过程中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前束角、外倾角等前轮定位参数随着车轮上下跳动过程中的变化。为了使优化过程更加高效,应用ADAMS/Insight找出对定位参数影响中灵敏度较大的硬点坐标,并针对该车的实际工况,对这些点坐标进行优化。将优化前后的定位参数变化曲线进行对比,分析优化的效果。运用优化结果,可以改善原车悬架与转向系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应用ADAMS软件的CAR模块建立了轿车多连杆式前悬架和转向系统的多体运动学模型,对主销和前轮定位角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  相似文献   

4.
根据车辆转向梯形机构中转向节主销上下端受力方向不同和转向横拉杆的二力平衡状态,用主销的销、孔倾斜模型和转向横拉杆的变长杆模型描述机构中的运动副间隙,并用螺旋理论分析地面对轮胎反力传递作用在转向节的情况和转向节参考点绕含间隙主销回转副的运动,求出主销约束反力和左右车轮转向角,提出附加转向误差和敏感度指标用于评价参数对转向误差的影响程度和对间隙的敏感性。通过样例分析转向误差的变化趋势及12个参数对间隙的敏感度,结果表明,与无间隙情形产生的原理性误差相比,车辆朝装有摇臂机构侧大转向角转弯时,有运动副间隙时的转向误差反而有所减小;小转向角转弯时两处副间隙都会引起比较大的转向误差;主销后倾角、车速对间隙显著敏感;与纵向力和法向力对主销取矩相关的因素则相对不敏感。结果可为合理设计对运动副间隙敏感的参数值及合适的间隙制造公差和其许用大小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应用ADAMS/CAR建立了双横臂前悬架虚拟模型,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分析,研究了主销和前轮定位角随车轮上下跳动时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悬架定位参数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该研究为虚拟样机技术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综合考虑转向机构存在的不确定性运动误差,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某型车整体式转向机构进行了设计研究。以转向梯形臂长度、转向梯形底角为设计变量,以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前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为噪声因素,建立了基于二阶响应面的转向机构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其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与传统方法的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方法的先进性和有效性,为汽车转向机构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综合考虑转向机构存在的不确定性运动误差,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某型车整体式转向机构进行了设计研究。以转向梯形臂长度、转向梯形底角为设计变量,以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前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为噪声因素,建立了基于二阶响应面的转向机构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其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与传统方法的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方法的先进性和有效性,为汽车转向机构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全地形车是指适合各种地形的交通工具,具有良好的机动性,操纵稳定性是全地形车重要性能之一,而悬架的定位参数对全地形车的操纵稳定性具有较大的影响。以全地形车前悬架系统为研究对象,在ADAMS/Car中建立了其参数化模型,通过仿真得出全地形车前悬架参数随车轮上下跳动的变化曲线。分析了前轮定位参数(包括前轮外倾角、前轮前束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找出优化目标,调整悬架硬点参数,进行参数优化设计,最终得到满足悬架和整车设计要求的悬架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研究悬架系统对操控稳定性的影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7,(10):1598-1603
汽车的前轮定位参数包括前束角,外倾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等。主要以某车型为对象,借助三维偏差仿真软件VSA及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底盘前悬的偏差分析模型以及机构运动学模型,分析白车身、底盘前悬零部件的制造偏差对其转向轮定位参数的影响。通过分析零部件制造偏差对转向轮定位参数的影响关系,找出了主要影响因素,对合理优化关键零部件制造偏差,控制整车制造成本,提升整车性能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麦弗逊悬架系统的模型进行简化,建立前轴1/2汽车模型,确定以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前轮外倾角、前轮前束、前轮接地点侧向滑移量的变化情况作为汽车操作稳定性评价指标。导入UG模型并运用ADAMS进行仿真,分析下摆臂的长度变化量、摆动位置(侧倾角、仰倾角)对这五个评价指标参数的影响情况,并对其进行插值拟合,得出关系式,对研究汽车操作稳定性影响因素、悬架主要零件下摆臂的结构参数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