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总结给予四肢骨折患儿弹性髓内钉治疗术中以及术后的并发症情况。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四肢骨折患儿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儿经过治疗后,骨折均愈合,其中治疗优良率为100%;患儿术中出现的并发症有皮肤激惹反应、愈合延迟、关节活动受限等。结论应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术中或术后也会出现并发症,应该对这些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预防,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交锁型髓内钉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四肢长骨骨折的治疗。我院自2000年7月以来应用交锁型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28例,其中闭合穿针2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总结胫骨骨折闭合穿针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42例采用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的四肢骨干骨折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临床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2周,患肢功能和邻近关节活动接近正常,所有病例均在术后1年内取出髓内钉.全部病例术后无感染、骨不连、骨骺损伤、畸形愈合.结论 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骨干骨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软组织损伤小、患者康复快的优点,且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解放军第401医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间收治的15例采用交锁髓内固定术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所有患者配合相关关节功能锻炼,随访1.5~2.0年,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5例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5~9个月,术后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感染,四肢关节功能的恢复较好。结论四肢骨折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不仅具有固定牢固,操作简单,伤痛少、效果好、恢复快等优点,而且还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治疗四肢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世杰 《中国当代医药》2012,(32):183+185-183,185
目的探讨四肢长骨骨折应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9月对本科35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应用可膨胀髓内钉系统行内固定,共用38钉,术中评定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评定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45~100min,平均(60.5±13.5)min;术中出血量50~500mL,平均(145.4±93.5)mL;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4个月,平均(18.6±1.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10~28周,平均(11.4±1.5)周。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可膨胀髓内钉系统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且具有良好的髓腔适配,实现骨折快速稳定的髓内固定,利于骨折愈合,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弹性髓内钉对儿童四肢骨折患儿骨折愈合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40例儿童四肢骨折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弹性髓内钉固定,对照组患儿采用小切口复位。比较两组患儿骨折愈合和邻近关节活动情况、手术指标、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骨折愈合优良率为100.00%、邻近关节活动优良率为100.00%,均高于对照组的60.00%、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0、7.059, P=0.002、0.008<0.05)。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4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四肢骨折愈合和邻近关节活动效果显著,且其手术简便、手术时间短、患儿创伤小,治疗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杨国强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578-579
目的探讨四肢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骨科2006年3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78例四肢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的214处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外固定支架、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对78例患者随访1~2年,214处四肢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有173处骨折愈合(80.84%);25处畸形愈合(11.68%);16处发生不愈合(7.48%)。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外固定支架治疗组的畸形愈合和骨不连发生率明显低于钢板内固定组(χ2=4.97,P<0.05;χ2=8.77,P<0.05);锁髓内钉内固定组临近关节ROM优良率明显低于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支架治疗组(χ2=6.91,P<0.05;χ2=15.55,P<0.01)。结论交锁髓内钉是比较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术后并发症少,患者临近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8.
鱼口交锁髓内钉固定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余年来,Grosse-Kempf交锁髓内钉在国外已作为股骨、胫骨干骨五.的一种主要治疗方法,扩大髓腔和两端螺钉交锁使得该术适应证扩大至股骨、股骨干全段以及骨折所有类型(除Ⅲ度开放骨折外),更重要的是术后患者立即活动和不存在应力遮挡,患肢功能最终基本恢复正常。作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闭合复位穿绞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3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股骨骨折、胫骨骨折、肱骨骨折各9例、15例、6例,均于C型臂监视下,实行闭合复位穿绞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疗效均经Johner-wrnhs评判,其中优、良、差各27例、2例、1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8.02±0.27)个月。结论闭合复位穿绞锁髓内钉,对四肢骨折进行治疗,可实现创伤性小、操作简便等效果,且利于患者及早恢复关节功能,并能防止骨折位置产生再损伤情况,利于患者骨折位置及早愈合。  相似文献   

10.
11.
AO弹性髓内钉(TENS)治疗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AO弹性髓内钉(TENS)对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采用AO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136例。结果所有患儿均获随访4~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髋、膝、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无钉道感染和畸形愈合,136例患儿6个月后患肢行走和负重功能完全正常,其中优126例,占92.65%,良7例,占5.15%,可3例占2.2%,优良率为97.8%。结论AO钛制弹性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感染率低,固定稳固,尽早提前恢复功能活动,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临床效果及缺血TrKA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70例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患者,35例经动力加压钢板治疗为对照组,另35例经带锁髄内钉治疗为观察组,术后采取ELISE法检测血清TrKA水平,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dTrKA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3~14d均呈回升之势,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2.86%,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显著,暂时降低TrKA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36例四肢长骨干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结果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均一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随访优良率为91.7%,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早期并发症,无髓内钉和交锁钉断裂、松动现象。结论交锁髓内钉是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应用Rush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已有几十年历史。早期,由于普遍认为Rush钉不能达到坚强的髓固内定,不利于骨折的愈合,曾一度在临床上被否定〔 3,4,6〕。近年来国外学者在长期随诊定提供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治疗效果要比预计的好〔2,5,7,8〕近年认为半坚型的内固骨折断端间的微量活动和骨折周围组织的相对完整性,有利于骨折的愈合。〔12,15,16,18〕  相似文献   

15.
范卫民  王道新  李翔 《江苏医药》2000,26(2):116-117
了解髓内钉治疗 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时,扩髓对胫骨血液的影响。方法、选用杂种犬20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所有动物模拟右侧 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一组扩髓后作交锁髓内钉固定,另一组髓内钉固定前不扩髓。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82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交锁髓内钉治疗组和外固定支架治疗组,每组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交锁髓内钉治疗组患者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02.3±8.4)d,少于外固定支架治疗组患者的(113.1±9.6)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锁髓内钉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外固定支架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采取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10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低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采取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其灵活性与安全性也更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2010年6月~2012年5月,本院共接收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患者128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固定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法进行治疗。结果手术后,对照组共有5例患者出现固定松动,有4例患者出现固定针断裂;治疗组共有1例患者出现固定松动,有2例患者出现固定针断裂。治疗组骨性愈合患者58例,愈合率为90.63%;对照组骨性愈合患者45例,愈合率为70.31%,治疗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固定牢固,愈合率高,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0~2012年间收治的78例四肢骨折患者分为交锁髓内钉治疗组(观察组)和外固定支架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外固定支架治疗,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