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小鼠早期细胞免疫应答的差异。方法取批签发合格的国产疫苗1和2(酿酒酵母)、进口疫苗1(酿酒酵母)、国产疫苗3和4(汉逊酵母)、进口疫苗2(汉逊酵母)各3批,经背部皮下免疫BALB/c小鼠,3μg/(100μl·只),于免疫后7 d,处死小鼠,无菌取脾,制备脾细胞悬液,分离脾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采用酶联免疫斑点(enzyme 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法测定小鼠MNC体外接受HBsAg刺激后产生的抗原特异性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5水平及体外接受MHCⅠ类多肽S28-39刺激后产生的IFNγ水平。结果小鼠免疫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后,以HBsAg刺激MNC,国产疫苗1诱导产生的IFNγ、IL-2和IL-4水平均明显高于国产疫苗2和进口疫苗1,国产疫苗1和2诱导的IL-5水平均明显高于进口疫苗1(P均0.05);以S28-39刺激MNC,3种疫苗诱导产生的IFNγ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免疫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后,以HBsAg或S28-39刺激MNC,进口疫苗2诱导的IFNγ和IL-4水平均明显高于国产疫苗3(P0.05);3种汉逊酵母乙肝疫苗诱导的IL-2和IL-5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诱导早期细胞免疫应答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与氢氧化锌联合佐剂对HBsAg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HS与氢氧化锌按不同剂量组合,与HBsAg(2μg)混合,免疫ICR小鼠,并设阴性对照、抗原对照、铝佐剂对照、单一HS及单一氢氧化锌对照组,共23组。分别于末次免疫后4、8、12、16、20、24周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BsAg抗体水平;选择体液免疫效果最佳的组免疫BALB/c小鼠,于免疫后8周,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细胞杀伤活性。结果阴性对照组在各时间点均未检测到IgG抗体,其余各组的抗体滴度均在末次免疫后第8周达峰值,随着时间的延长,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其中第23组(100μg HS+1.0 mg氢氧化锌,免疫2针)抗体水平最高,且持续时间较长,末次免疫后8周,其对HBsAg的体液免疫增强效应显著优于铝佐剂和HS单一佐剂(P<0.05),优于氢氧化锌单一佐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佐剂能诱导产生特异性的CTL细胞免疫效应。结论 HS和氢氧化锌联合佐剂既能有效增强HBsAg诱导的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又能显著诱导CTL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黏蛋白1串联重复区(MUC1 VNTR)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方法将含有33个黏蛋白1重复区序列(33m)的重组质粒pVR1012-33m,经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并加强免疫2次,每次100μg,间隔2周,分别以空载体pVR1012和生理盐水为对照。末次免疫后取小鼠血清及脾淋巴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血清抗体特异性,LDH法检测CTL反应活性,MTS/PMS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重组质粒免疫组小鼠血清中检出了MUC1 VNTR抗原特异性抗体。用重组质粒pVR1012-33m免疫BALB/c小鼠后,在效靶比为100:1和33:1时,可显著地诱导特异性CTL应答。在MUC1 VNTR抗原肽的刺激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得到增殖,与空载体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DNA疫苗pVR1012-33m在BALB/c小鼠体内可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为预防、治疗性MUC1 VNTR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携带口蹄疫病毒(FMDV)Asia-1型P1-2A-IL18基因和O型P1-2A-3C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疫苗诱导豚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能力。方法将重组鸡痘病毒vUTAL-P1-2A-IL18-P1-2A-3C、w-FPV和PBS分别经肌肉注射免疫豚鼠,检测豚鼠脾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特异性CTL细胞杀伤活性和血清中抗FMDV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重组鸡痘病毒免疫豚鼠脾细胞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和特异性CTL细胞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w-FPV和PBS对照组,且能产生抗O型和Asia-I型FMDV特异性抗体。结论二价重组鸡痘病毒口蹄疫疫苗能诱导豚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联合疫苗的免疫应答。方法用联合疫苗及其单价疫苗分别免疫豚鼠和BALB/c小鼠,检测两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结果联合疫苗与卡介苗豚鼠皮肤PPD反应直径数值相近(P>0·05),联合疫苗与乙肝疫苗免疫小鼠血清乙肝抗体滴度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联合疫苗免疫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IL-2含量均高于单价疫苗,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联合疫苗能有效地诱导实验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6.
汉坦病毒DNA疫苗pVAX/G2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含汉坦病毒L99株G2糖蛋白基因的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的免疫应答。方法重组质粒pVAX/G2转染cos-7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瞬时表达产物。经碱裂解法提取质粒pVAX/G2,Sepharose CL-4B柱层析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SPF),并采用含有人IL-2基因的重组质粒pVAX/IL-2及重组人IL-2蛋白作为DNA疫苗的佐剂,检测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结果重组质粒pVAX/G2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免疫小鼠血清中能够检测到抗汉坦病毒中和抗体、酶标抗体和荧光抗体。淋转刺激指数和脾淋巴细胞上清液中IL-2活性,与空载体pVAX1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质粒佐剂pVAX/IL-2能显著提高DNA疫苗的细胞免疫水平。结论含汉坦病毒L99株G2糖蛋白基因的DNA疫苗能诱导BALB/c小鼠产生一定强度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乙肝乙脑麻疹多表位噬菌体疫苗,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将PCR方法合成的乙肝乙脑麻疹多表位基因COM插入T7噬菌体基因组中,使其与噬菌体10B蛋白融合,展示在T7噬菌体表面,构建成多表位噬菌体疫苗COM/T7。分别以1010pfu/只和1012pfu/只两种剂量,通过腹腔、皮下和鼻腔3种途径免疫昆明小鼠,ELISA检测小鼠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重组噬菌体COM/T7经PCR鉴定证明构建正确。乙肝乙脑麻疹多表位噬菌体疫苗能诱导小鼠产生针对各表位的特异性IgG抗体。在3种免疫途径中,腹腔免疫效果最好。免疫剂量与诱导的抗体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多表位噬菌体疫苗诱导的抗-HBs和抗-JEV水平高于常规疫苗,而抗-MV水平低于常规疫苗。结论构建的乙肝乙脑麻疹多表位噬菌体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对鸡抗体研究较多,现已证明用病原体免疫母鸡可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但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刺激母鸡诱发免疫应答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为此本实验采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母鸡,观察其血清特异性抗体变化及其诱发体液免疫应答水平及免疫应答持久性。 首次免疫用乙肝疫苗10μg/只鸡(美国海南鸡)加福氏完全佐剂,经背部皮下多点及鸡翅下注射,后用同剂量疫苗加福氏不完全佐剂加强,每次免疫间隔2~3周,共加强免疫4  相似文献   

9.
内源性危险信号低分子量硫酸乙酰肝素的免疫佐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内源性危险信号低分子量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的免疫佐剂作用。方法按照HS的免疫剂量、免疫途径和免疫程序将ICR小鼠分组,同时设HBsAg对照组和铝佐剂对照组,分别于末次免疫后4、8、12、16、20和24周,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选择体液免疫效果最佳的剂量组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空白对照组、抗原对照组和铝佐剂对照组,于末次免疫后8周,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杀伤活性。结果空白对照组小鼠在各检测时间点均未见IgG抗体产生。除第4组外,各实验组抗体滴度均在末次免疫后第8周达峰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第43组抗体水平升高快,峰值高,持续时间长;在实验剂量范围内,随着HS剂量的增加,针对HBsAg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也增加;HS的最佳剂量为100μg;皮下注射HS的免疫增强作用最佳,优于肌肉和鼻腔免疫;免疫程序对HS的佐剂作用影响不大。HS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的CTL细胞免疫效应,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抗原对照组及铝佐剂对照组(P﹤0.001)。结论 HS具有免疫佐剂作用,既能有效增强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又能显著诱导CTL细胞免疫效应,是一种优于铝佐剂的潜在人用疫苗佐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近交系小鼠H-2基因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无(弱)应答的相关性,建立免疫无应答小鼠动物模型,从基因水平和细胞因子水平研究免疫无应答的遗传机制,为乙肝疫苗的研制及人类免疫无应答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量细胞毒法检测不同近交系小鼠(DBA/1、BALB/c、NIH、SJL、C57BL/6、C57BL/10)的H-2单倍型;PCR法检测小鼠的H-2A和H-2E基因。用3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汉逊酵母、CHO细胞)和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乙克)分别免疫6种不同品系近交系小鼠,采用ELISA法检测抗体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CD4~+、CD8~+、CD19~+T细胞和Treg细胞免疫前后的变化。结果不同近交系小鼠有不同的H-2单倍型。除封闭群小鼠NIH外,近交系小鼠SJL在A基因区内有两条200和500 bp的区带,其余均为1条区带;不同品系小鼠在H-2E基因区段均无异常表现。C57BL/10小鼠对乙肝疫苗表现为免疫无(弱)应答。结论 C57BL/10小鼠可作为免疫无应答实验动物模型,进行乙肝疫苗免疫无(弱)应答的相关性研究。建议在进行疫苗效力检测时先检测所用小鼠的H-2基因型,根据小鼠H-2基因的单倍型与免疫反应的相关性筛选实验用小鼠。  相似文献   

11.
CpG-ODN对乙肝核酸疫苗及重组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CpG寡聚脱氧核苷酸(CpGODN)对乙肝核酸疫苗及重组(CHO细胞)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核酸疫苗实验组用CpGODN与乙肝核酸疫苗联合免疫BALBc小鼠,阳性对照组注射核酸疫苗,阴性对照组注射质粒pVAX1;重组疫苗分4个实验组,用CpGODN与不同剂量的重组疫苗配伍后分别免疫BALBc小鼠,阳性对照组注射重组疫苗,阴性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应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的抗HBs水平。结果CpG与乙肝核酸疫苗组抗体阳转率比阳性对照组提高3倍,抗体水平提高2倍。CpG与重组疫苗组的阳转率和阳转时间均高于或早于CpG与核酸疫苗实验组。加入CpGODN后,即使重组疫苗用量减少3倍,诱导抗体水平和阳转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CpGODN可提高乙肝核酸疫苗和重组疫苗的免疫效果,并使抗体产生的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用于检测重组酵母表达的adr亚型HBsAg含量的实验参考品。方法重组酵母表达的adr亚型HBsAg溶液经纯化后,经3家实验室联合标定蛋白含量,准确稀释并加入保护剂,使抗原最终含量为10μg/ml,分装安瓿后,冷冻干燥熔封,制备成adr亚型实验参考品。再由不同实验室用不同试剂和不同方法,以联合标定的蛋白含量为定量标准,分别验证冻干参考品中adr亚型HBsAg含量及37℃放置不同时间的稳定性。并以adw亚型HBsAg标准作为定量标准,检测adr亚型参考品中HBsAg含量。结果所制备的adr亚型冻干参考品分装准确均匀;以联合标定蛋白含量为标准,不同实验室分别以珠式EIA法和RIA法所测的adr亚型冻干参考品HBsAg含量与目标含量相近,各支参考品间差异小;adr亚型冻干实验参考品37℃放置2~10周后质量稳定。以adw亚型HBsAg参考品为定量标准,所测定adr亚型冻干参考品HBsAg含量,比实际含量约高出0.6倍。结论冻干adr亚型HBsAg实验参考品可用于重组酵母表达adr亚型HBsAg的定量检测。不同亚型HBsAg检测需用各自亚型的参考品作为定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重组乙型肝炎痘病毒载体疫苗与DNA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用载体疫苗和DNA疫苗分别免疫BALB/c小鼠,采用ELISA和ELISPOT法检测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结果两种疫苗的血清抗体水平分别为135和104 mIU/ml,百万淋巴细胞中SFC数目分别为550和314,载体疫苗均优于DNA疫苗。结论重组乙型肝炎痘病毒载体疫苗较DNA疫苗具有更高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4.
目前使用的乙型肝炎疫苗均为重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疫苗,疫苗中需添加免疫佐剂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铝盐佐剂可显著增强HBsAg的体液免疫效果,但不能很好地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研究发现,除铝佐剂之外,仍有多种物质具有免疫佐剂效应。本文就免疫刺激性佐剂、可生物降解的颗粒性佐剂、微生物来源的佐剂、植物来源的佐剂及其他类型的佐剂用于乙型肝炎疫苗的效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合成含CpG基序的寡脱氧核苷酸(CpGODN2006)对乙型肝炎疫苗增强小鼠特异性抗体产生的效应。方法采用BALB/c小鼠,经后腿胫骨前肌注免疫2次,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HBsIgG效价。结果疫苗+CpG组较疫苗组和空白对照组的抗HBsIgG效价明显增高,且维持时间长。结论CpGODN2006对小鼠抗HBsIgG的产生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将中国流行株HIV-1 Gag基因在痘苗病毒中表达,以重组痘苗病毒与核酸疫苗混合免疫,进 而研制艾滋病疫苗。方法 将中国流行株HIV-1 Gag基因片段插入到pJ38载体启动子下游,经同源重组和血凝素 阴性空斑筛选重组痘苗病毒,经 SDS-PAGE和 Western检测目的蛋白。以重组痘苗病毒与核酸疫苗进行小鼠免 疫试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CIL,CD+4;CD+8细胞计数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检测。结果 重组痘苗病毒vJ38 Gag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与2rVV-DNA混合免疫效果更好。结论 重组痘苗病毒 vJ38 Gag能够表达Gag蛋白并诱 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5μg/剂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和10μg/剂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免疫儿童后的抗体应答和免疫持久性。方法1151和996名6 ̄12岁儿童分别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14批酵母疫苗和5批CHO疫苗,于第1针免后3(T3)、7(T7)、12(T12)、24(T24)、36(T36)、60(T60)月检测抗-HBs应答,分别对接种10批酵母、5批CHO,4批酵母、4批CHO,2批酵母和2批CHO疫苗的儿童进行首针免疫后T24、T36和T60的随访,采用放免法(RIA)检测抗-HBs水平。结果首针免疫后12个月内,接种两种疫苗的儿童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差异均无显著意义;T24、T36时,接种CHO疫苗的儿童抗体阳转率显著高于酵母疫苗。结论应提高酵母疫苗免疫儿童现用剂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配制的免疫复合物的免疫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配制的免疫复合物(IC)的免疫原性,并进一步优选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最佳抗原。方法用不同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不同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anti-HBs)制备IC,分别免疫BALB/c小鼠,检测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结果IC诱生的抗-HBs效价、抗-HBsIgG2a/IgG1的比值及IFN-γ形成细胞数,YHB-IC组总体上略高于CHO-IC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IC的免疫效果优于单独HBsAg;不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配制的IC之间免疫原性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