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背静脉穿刺输液后两种拔针及按压方法对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回血出血及皮下淤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手背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在输液结束后拔针和按压时,对照组采取手持针柄拔针及按压棉签杆法,观察组采取反折头皮针软管拔针及指压棉签头法.比较两组患者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输液结束后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发生例数均多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折头皮针软管拔针法及指压棉签头按压法是静脉输液后理想的拔针及按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拔针技术.方法 将我院2006年7-12月门诊输液病人450例随机分组,实验组(225例)按新法拔针,传统组(225例)按常规拔针法,观察两组病人输液后疼痛、皮下淤血等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的疼痛感及皮下淤血机率有显著差异(P<0.001) 结论 新法护理人员容易掌握,可为每例病人平均节约12 ml药液,并有效防止回血或液体从针头流出,避免皮下出血及淤血发生,减轻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拔针技术.方法 将我院2006年7-12月门诊输液病人450例随机分组,实验组(225例)按新法拔针,传统组(225例)按常规拔针法,观察两组病人输液后疼痛、皮下淤血等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的疼痛感及皮下淤血机率有显著差异(P<0.001) 结论 新法护理人员容易掌握,可为每例病人平均节约12 ml药液,并有效防止回血或液体从针头流出,避免皮下出血及淤血发生,减轻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4.
随着患者对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还要求达到无痛拔针及拔针后无针头滴血,皮下淤血的发生.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不当,容易造成回血及皮肤针眼出血或皮下淤血,增加患者疼痛及不适,影响再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邱凤兰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4):101-101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后两种不同的拔针方法所引起的疼痛反应及皮下淤血情况。方法将2020例体检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先拔针后按压法和传统的拔针方法,并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先拔针后按压法引起的疼痛和淤血情况明显低于传统的拔针方法。结论先拔针再按压法能明显减轻疼痛、减少淤血。  相似文献   

6.
门诊输液两种拔针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少门诊输液病人拔针疼痛和瘀血的方法。方法予385例输液患者常规拔针方法(对照组,n=191)和护理措施下新的拔针方法(观察组,n=194)拔针,并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输液后疼痛及皮下淤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在相应的护理措施下采用新的拔针方法能减轻病人痛苦,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保护静脉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目的为改进外周静脉的留置针穿刺方法。对156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80例,实验组采取穿刺见回血后边进针边退针的留置针穿刺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见回血后钢针和软管一起进针的留置针穿刺方法。分别观察并统计两组病例的穿刺成功率、皮下淤血率。结果发现实验组一针穿刺成功率提高10%,皮下淤血率减少6.3%,疼痛率减少18%。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穿刺见回血后边退针边进针的留置针穿刺方法一针穿刺成功率高、皮下淤血率小,可广泛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方法的临床体会.方法 选用同型号头皮针对60例患者行静脉输液,按首次输液顺序,单日行观察法拔针,双日行对照法拔针.结果 对照法疼痛程度:很痛患者为11%,无痛患者率为8%,轻微痛者为80%,针头回血率为90%,皮下淤血为零.观察法疼痛程度:很痛患者为0,无痛患者率为67%,轻微痛者为33%,针头回血率为零,皮下淤血为零.结论 新法拔针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有效避免针头回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对皮下淤血发生率和疼痛不适发生率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血管.方法 将20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例,观察组采用扩充按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按压法.结果 观察组在静脉输液拔针后皮下淤血发生率和疼痛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扩充按压法能有效减少皮下淤血和疼痛不适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刘涛 《中外健康文摘》2012,(30):176-177
目的选择最优静脉输液后拔针方法,是为保护病人的每一根血管,以达到优质服务,避免医疗纠纷.方法随机将900例住院输液的病人分ABC三组,平均每组300人,护士采取ABC三种不同的静脉输液后拔针方法,对病人出现皮下淤血例数、病人满意度、护士所消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A组拔针后皮下淤血0.67%,满意率99.3%,拔针总耗时26.3±2.9h.B组拔针后皮下淤血42%,满意率41.7%,拔针总耗时7.5±1.5h.C组拔针后皮下淤血0.67%,满意率99.3%,拔针总耗时5±0.5h.A组与B组比、C组与B组比拔针后皮下淤血、病人满意率差异极显著(p<0.01).拔针总耗时:A组>B组、A组>C组.结论 C组静脉输液后拔针方法,不仅拔针后皮下淤血发生率低,病人满意率高,而且护士耗时少,工作效率高,是最优静脉输液拔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麦竹丹  任春菊 《吉林医学》2013,(35):7516-7517
目的:比较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的效果,以探求最佳的拔针方法。方法:将门诊静脉输液的5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5例,观察组采用小鱼际肌按压法,对照组采用拇指按压法。观察两组患者输液完毕拔针后局部发生疼痛、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局部疼痛、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鱼际肌按压法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护患者血管,提高再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谐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拔针前冰敷局部血管在直接动静脉穿刺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通过直接动静脉穿刺方式行血透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透析结束拔针时分别采用传统拔针法和冰敷拔针法,观察两组患者按压止血时间、皮下淤血、拔针疼痛感。结果观察组按压止血时间、皮下淤血发生率、拔针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冰敷局部血管后再拔针的方法缩短了按压止血时间、降低了皮下淤血发生率,减轻了拔针疼痛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后最佳拔针方法。方法将200例外周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取改良拔针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拔针法,对比两组方法所得结果及患者对改良方法的满意度。结果改良组穿刺部位出血、皮下淤血、针管回血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后拔针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血管.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减少拔针后皮下淤血,提高血管利用率的方法.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A组:单日采用拔针后用拇指纵向按压无菌棉签方法.B组:双日采用拔针后用手掌大鱼肌纵向按压无菌棉签,结合输液贴并略抬高手臂方法. 结果 A组的皮下淤血率高于B组皮下淤血率.结论 拔针后用手掌大鱼肌纵向按压无菌棉签,结合输液贴并略抬高手臂方法能明显减少拔针后皮下淤血,提高血管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改进法以提高检查成功率.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对170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病人,分别采用改进法静脉留置针穿刺和传统穿刺法的比较,观察操作过程中,统计患者出现的疼痛,皮下瘀斑等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造影检查中,18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右侧肘静脉注射,以45° ~60°角度的注射方法和穿刺技巧及拔针方法的改进是检查成功的关键.结论 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尽量选择18G直管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从右上肢大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注射.采用快、准、稳法,大角度静脉穿刺技巧,缩短了静脉回血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改进传统的拔针法,用静脉输液贴按压穿刺点及以上部位5min,可减轻病人疼痛,减少拔针后的皮下淤血.提高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成功率,为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讨头皮针贴固定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以便于为今后儿科的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小儿患者10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将所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医用透气胶带固定,观察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使用头皮针贴固定静脉留置针,观察两种方法对留置针穿刺部位的反应及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使用头皮针贴固定静脉留置针后,只有2例小儿患者因自行拔针需要重新穿刺;采用常规的医用透气胶带固定,则有20例胶布滑脱、有9例自行拔针需要重新穿刺.结论:对于小儿患者,穿刺成功后用3M透明敷贴加头皮针贴固定留置针法有保护留置针导管,不但可以有效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降低重新穿刺次数,而且还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从而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等优点,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拔针新方法,做到静脉输液后拔针无回血、漏药及疼痛轻。方法随机抽取住院患者200名,年龄18到60岁之间,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及新方法拔针,观察两种拔针方法回血、漏药及疼痛度情况。结果新方法优于传统方法,既无回血,也无漏药,病人疼痛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周浅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的改进对患者疼痛反应的影响以及拔针后对皮下出血、淤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内科首次住院静脉输液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顺进针角度中速拔针后再纵向大面积按压(大拇指按压法),按压力度中等,按压时间在5-10min;常规组采用在横向小面积按压的同时用传统的快速拔针后再按压,时间﹤5min.结果 两种拔针方法及按压方法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通过改进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实验组明显减轻了患者拔针时的疼痛,减少了皮肤出血及皮下淤血,保护了静脉血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按压的最佳方法,降低拔针后皮下淤血的发生率,以提高护理质量,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损伤。方法:随机抽取480例病人分为两组用不同拔针方法进行对照。分别采用改良式按压与传统式按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改良式拔针按压法与传统式按压法在疼痛,皮肤出血,皮肤淤血等方面有极其显著性(p<0.01)。结论:改良式拔针法对减轻病人疼痛和皮下淤血效果较好,深受患者好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黄敏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6):109-110
目的提高婴幼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54例患不同疾病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在静脉留置针操作中采用“见回血后,右手持针座固定针芯,保持针芯角度不变,左手持Y形接口顺静脉导管送入血管”的方法;观察组采用“见回血后左手依然紧绷皮肤不动,右手拇指抵住Y形接口,中指向后推出针翼约0.5cm后,持针座将导管送入血管”的改进方法。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进方法可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