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晓春 《时代建筑》2007,(2):143-143
继1999年中英文双语的《中国建筑实践》.2001年的文集《思考建筑》、2006年英文的《建造革命(Building a Revolution:Chinese Architecture since 1980)》等书之后.薛求理先生的又一本探讨中国当代建筑实践的著作《全球化冲击——海外建筑设计在中国》于2006年底出版。与前几本书不同.薛求理先生将目光集中在近30年来国内建筑发展的一个特殊现象,即海外建筑师涌入国内建筑市场,完成和正在从事大量重要项目的建筑设计。薛先生把这些在国内建造的、由海外建筑师设计.经和国内的设计力量合作而完成的建筑作品视为一种“新移植建筑”。客观而言.海外建筑师及其建筑设计.不仅参与改变了中国城市建筑的风貌.带来了新的建筑设计和管理方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境内外建筑师的竞争和国内建筑的发展。然而.海外建筑师大量进入中国.究竟如何、并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建筑的发展和城市生活?是否百利无害?而隐藏在这些问题后面的.则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由海外建筑师引起的关于“传统/现代”、“中国/西方”、“全球化/民族性”等命题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2.
刘丛 《中外建筑》2007,(12):44-45
西班牙当红建筑师--Alberto Campo Baeza,应邀于2007年9月在中国做了“大师之旅建筑讲演会”,该活动成为中国“西班牙文化年”的一部分将西班牙的建筑文化展现给中国。在当今Koolhaas、Zaha Hadid、Herzog & De Meuron、Toyo Ito、Frank Gehry等明星建筑师风靡国内的年代,大多数人对于这个来自西班牙的建筑师却不是很了解。  相似文献   

3.
《建筑》2012,(7):21-21
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于2月28日揭晓,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这一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他成为中国获得这项殊荣的第一人。据悉,颁奖典礼将于5月25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4.
《建材发展导向》2006,4(3):23-23
第12届亚洲建筑师大会暨2006亚洲建筑展将于2006年9月在北京举行。作为亚洲建筑师协会主办的2年一次的盛会,亚洲建筑师大会是第一次在中国大陆举行。新创立的亚洲建筑展也是国内首次将建筑设计与建筑材料领域紧密结合的大型展会。  相似文献   

5.
2012年4月,"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在英国伦敦成功举办。数位著名的中国建筑师向英国建筑从业者和公众展示了他们在中国完成的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作品。近些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拥有目前最大的建筑市场和建筑行业。在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问题凸显的  相似文献   

6.
肖磊  王瑾 《中州建设》2012,(7):23-25
2012年2月28日,美国洛杉矶,普利兹克建筑奖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正式宣布,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这一代表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的颁奖典礼将于2012年5月25日在北京举行,49岁的王澍也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公民。  相似文献   

7.
在3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历史中,没有一个中国建筑师报名过这个世界顶级建筑奖项。普利兹克建筑奖对于中国建筑师来说并不陌生,历届获奖者都是被熟知的同行,只不过他们生活在与我们所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在全球经济的带动下,世界变小了,中国的建筑市场不仅养育了本土建筑师,也吸引了国际建筑大家。普利兹克建筑奖离我们越来越近,2011年4月普利兹克建筑奖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2年评委会名单,首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非常建筑的张永和,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也将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一年一度的颁奖典礼将在北京举行。对中国众多的一线建筑师群体而言,普利兹克建筑奖将逐渐褪去神秘的面纱,成为可以被认同、被了解、可参与其中的、身边的国际奖项  相似文献   

8.
《中州建设》2005,(3):11-16
中国消耗了世界1/4的混凝土.汇集了2/3的高吊车.已然成为最引人瞩目的建筑市场和新建筑舞台。越来越多的国外建筑师将目光转向了中国。联系到刚刚结束不久的北京建筑双年展,外国建筑师已经不拘泥于大型地标建筑.对于住宅.甚至室内设计也抱有极大的热情。目前,很多开发商都已聘用国外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取得了商业的成功。国内开发商是否会更喜欢选择国外的建筑师做项目?  相似文献   

9.
后奥运时期体育建筑的发展趋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给了中国和世界很多建筑师一个极好的发挥机会,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馆以及会议中心等一大批世界级的体育建筑在北京伫立起来,成为北京、国内乃至国际建筑界的一道领先风景,引来国内外的建筑师们参观,既为北京下一步建筑的发展预示了方向,也为新的建筑发展提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代中国建筑文化正迅速成为建筑的创新支点。正是在这里,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范围内的建筑师们正在创造奇迹,推动着世界建筑的发展进程。在这个加速全球建筑发展的温床之上,雄心勃勃的中国建筑师们已经崭露头角,准备好了在全球建筑界大展身手。这其中,HHDFUN是最年轻、最令人信服的事务所。HHDFUN的项目以倔强不羁的活力和摄人心魄的美感令建筑界惊艳。我们在建筑联盟设计研究实验室(AADRL)模拟多年的理论性的"场所"项目在HHDFUN的手中成为现实。这不仅使他们信誉大增,也使他们项目的精准度和优雅气质更上一层楼。景观、地形和曲线形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