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为探讨先科巨鲫肌肉的营养价值,采用常规的化学分析方法与气相色谱技术检测先科巨鲫肌肉的脂肪酸组成。试验结果显示,先科巨鲫肌肉组织中共检测到16种脂肪酸,其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为C18:(1n-9)(40.36%),其次为C16:0(16.51%);肌肉中必需脂肪酸C18:(2n-6)含量丰富(13.22%),高于野生银鲫;C20:(5n-3)为1.11%,C22:(6n-3)为4.92%,均高于乌龙鲫和普安银鲫。大类脂肪酸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40.3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27.56%)>饱和脂肪酸含量(26.19%),说明该品种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北京油鸡腿肌中长链脂肪酸变化规律,试验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150、300、450日龄北京油鸡腿肌的中长链脂肪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北京油鸡腿肌共鉴定出33种中长链脂肪酸,其组成不随日龄的变化而变化;油酸(C18∶1 n-9c)、棕榈酸(C16∶0)、亚油酸(C18∶2 n-6c)、硬脂酸(C18∶0)、花生四烯酸(C20∶4 n-6)和棕榈油酸(C16∶1)等脂肪酸为北京油鸡腿肌中的主要脂肪酸,其含量占总脂肪酸的95.52%;除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外,饱和脂肪酸(SFAs)、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不饱和脂肪酸(UFAs)、必需脂肪酸(EFAs)和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比例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450日龄绝对含量极显著地高于150和300日龄(P0.01);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 n-3,DHA)、α-亚麻酸(C18∶3 n-3,ALA)和花生四烯酸(C20∶4 n-6,ARA)、亚油酸(C18∶2 n-6c,LA)分别是北京油鸡腿肌中主要的n-3系列和n-6系列PUFAs,北京油鸡腿肌n-6/n-3 PUFAs比例在21.18~24.39∶1范围内,且450日龄显著高于150和300日龄。研究结果提示日龄对北京油鸡腿肌脂肪酸分类的绝对含量影响程度高于对相对比例的影响,且基于脂肪酸绝对含量,北京油鸡150和450日龄的腿肌在营养及风味上要优于300日龄。  相似文献   

3.
野生与养殖三疣梭子蟹营养品质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分析比较野生和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肌肉、肝胰腺及生殖腺的营养成分,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组织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结果表明,粗蛋白质以肌肉中含量最高,养殖蟹平均为81.69%,野生蟹平均为74.02%;粗脂肪以肝胰腺中含量最高,野生蟹为57.28%,是养殖蟹42.42%的1.4倍.共检出38种脂肪酸,肝胰腺的脂肪酸组成最丰富,其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显著高于卵巢和肌肉中的含量;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LIFA)总量及EPA+DHA含量则表现为肌肉>卵巢>肝胰腺(P<0.05);EPA+DHA两者含量之和高达20.21%~36.91%,占PU-FA的2/3以上;C18:2(n-6)、C18:3(n-3)和C20:4(n-6)等PUFA的含量,均表现为野生蟹显著高于养殖蟹(P<0.05).氨基酸组成中以谷氨酸含景居首位,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评判氨基酸显示,赖氨酸的相对含量最为丰富,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酸(蛋氨酸及胱氨酸);三疣梭子蟹的必需氨基酸(EAA)与总氨基酸(TAA)的比值(E/T)、与非必需氨基酸(NAA)的比值(E/N)皆高于FAO/WHO的评价标准,且野生蟹肌肉的E/T和E/N显著高于养殖蟹(P<0.05).由此可知,三疣梭子蟹营养组成合理,且野生蟹品质优于养殖蟹.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考察饲料n-3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水平对较大规格军曹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和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确定较大规格军曹鱼饲料中n-3HUFA的适宜水平。以白鱼粉、酪蛋白和去皮豆粕为主要蛋白质源,调节饲料中鱼油和玉米油的添加量,制成n-3HUFA水平分别为0.49%、0.73%、0.98%、1.41%、1.51%、2.06%及2.83%的7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投喂初重为70 g的军曹鱼8周。每种饲料投喂3个网箱(重复),每个网箱放养30尾鱼。结果显示:1)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0.73%~1.51%组的WGR和SGR显著高于0.49%和2.83%组(P0.05)。2.83%组的成活率(SR)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鱼体粗脂肪含量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0.98%和1.41%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2.06%和2.83%组(P0.05)。2) 0.49%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2. 06%组(P 0. 05); 0. 49%组血清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总胆固醇(CHOL)含量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以0.73%组最高,显著高于0.49%、2.06%和2.83%组(P0.05); 0.98%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0.98%~2.83%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高于0.49%和0.73%组(P0.05)。3)肌肉和肝脏C14∶0和C21∶0含量均以2.83%组最高,各组肌肉和肝脏C16∶0含量和饱和脂肪酸总量(∑SFA)无显著差异(P 0.05)。肌肉和肝脏C18∶1n-9、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MUFA)及C18∶2n-6含量均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而下降。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肌肉和肝脏n-6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6PUFA)呈先上升后稳定趋势,C20∶5n-3(EPA)、C22∶5n-3、C22∶6n-3(DHA)含量及n-3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3PUFA)和n-3HUFA总量(∑n-3HUFA)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综上,饲料中添加n-3HUFA有助于提高较大规格军曹鱼的生长性能,降低体脂沉积,促进脂肪代谢,并可影响肌肉和肝脏脂肪酸组成。以SGR为评价指标,由折线模型得出较大规格军曹鱼饲料中n-3HUFA的适宜水平为0.95%。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油脂对填饲期朗德鹅产肝性能、脂肪沉积、屠宰性能、血清指标及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70日龄朗德鹅母鹅80只,体重为(3.0±0.1)kg,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鹅油组为对照组,饲粮中添加2%的鹅油;牛油组、鱼油组和菜籽油组为试验组,饲粮中分别添加2%的牛油、鱼油和菜籽油。预试期7 d,填饲期20 d。结果表明:1)菜籽油组和牛油组的肝脏重均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牛油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鹅油组(P0.05)。菜籽油组和鹅油组的活重、全净膛重均显著高于牛油组和鱼油组(P0.05)。2)鱼油组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含量显著低于鹅油组(P0.05);菜籽油组血清LDL含量显著低于鹅油组(P0.05),且其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低于牛油组(P0.05);牛油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高于鹅油组(P0.05);牛油组、鱼油组和菜籽油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较鹅油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3)与添加鹅油相比,添加鱼油显著降低了肝脏中总饱和脂肪酸(SFA)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肝脏中不饱和脂肪酸(UFA)C16∶1、C17∶1、C18∶1n-9、C18∶2n-6、C18∶3n-3、C20∶1n-9、C20∶4n-6、C20∶5n-3、C22∶1n-9、C22∶5n-3、C22∶6n-3、C24∶1n-9及总UFA含量(P0.05);添加菜籽油显著降低了肝脏中总SFA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肝脏中UFA C16∶1、C18∶1n-9、C18∶2n-6、C20∶2、C22∶1n-9及总UFA含量(P0.05);添加牛油显著提高了肝脏中C18∶3n-3、C20∶5n-3、C22∶5n-3、C22∶6n-3及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P0.05)。由此得出,与添加鹅油相比,饲粮添加菜籽油或牛油时填饲期朗德鹅的产肝性能较佳;添加鱼油和菜籽油可增加填饲期朗德鹅肝脏中PUFA含量,降低血清脂质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年龄和育肥对苏尼特羊脑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从苏尼特左旗种羊场放牧群中选择当年、1.5岁和成年羯羊各6只,育肥群中选取6只肥羔,屠宰,采集脑组织样品,测定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尤其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比其他组织高出很多倍,随着年龄的增加DHA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脑组织中链饱和脂肪酸(MCFA)(P0.05)、C18︰0(P0.01)以及短链饱和脂肪酸(SCFA)(P0.01)含量上升;相反,C18︰1c9含量下降(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脑组织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n-3 PUFA(n-6/n-3,P0.01)和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S/U)极显著上升(P0.01)。2)育肥使苏尼特羊脑组织中MCFA(P0.05)、C18︰0(P0.01)以及SCFA(P0.01)含量升高,C18︰1c9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n-3PUFA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同时使n-6 PUFA/n-3 PUFA极显著提高(P0.01)。说明苏尼特羊脑组织具有n-3PUFA营养特性,但年龄增长和育肥使得脑组织中n-3PUFA营养特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年龄和育肥对苏尼特羊肝脏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从苏尼特左旗种羊场放牧群中选取当年、1.5岁和成年羯羊各6只,从育肥群中选取6只肥羔,进行屠宰测试,并采集肝脏组织样品,同时采集草场混合牧草和育肥饲粮样品,并分别检测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放牧饲粮的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为2.205,低于育肥饲粮(8.779)。随着年龄的增长,苏尼特羊净肉率和胴体脂肪率极显著提高(P0.01),但在1.5岁羯羊与成年羯羊之间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组织含有丰富的n-3PUFA,其中尤其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组成仅次于大脑组织,比肌肉和体脂高出很多,但随其年龄的增长显著下降(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脏组织中链饱和脂肪酸(MCFA)(P0.01)和C18∶0(P0.05)组成明显上升,相反C18∶1c9组成下降(P0.01);n-6PUFA/n-3PUFA(P0.01)和饱和脂肪酸与(S)/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U)(P0.01)上升。育肥使苏尼特羊肝脏组织中的MCFA(P0.01)和C18∶0(P0.05)组成上升。相反C18∶1c9组成降低(P0.01);n-3PUFA组成下降(P0.05),同时使n-6 PUFA/n-3 PUFA提高(P0.01)。表明放牧饲粮具有n-3PUFA营养特性,而育肥饲粮则具有n-6PUFA营养特性;苏尼特羊早期(周岁左右)生长发育速度显著高于后期,而且体脂沉积量也最佳;苏尼特羊肝脏组织具有n-3PUFA营养特性,但年龄和育肥使其n-3PUFA营养特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实验以荷那龙罗非鱼(Oreochromis hornorum)为研究对象,在自然正常的养殖条件下,随机的抽取15尾荷那龙罗非鱼,取背侧肌、肝胰脏、肠和内脏脂肪组织四个组织的样,来分析不同组织的脂肪酸组成差异。结果发现:四个组织中所含脂肪酸种类最多的为内脏脂肪组织,其次是肝胰脏和肠,最后是肌肉;几种组织中含量最高的均为16和18碳的脂肪酸。在荷那龙罗非鱼的内脏脂肪组织中,含量最高的为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EPA和DHA在肌肉中含量最高;肠组织中含有最高的饱和脂肪酸(SFA),其次是肌肉;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在内脏脂肪组织中含量最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在肌肉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探究月龄对舍饲滩羊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分别选用体重接近、健康的4月龄、6月龄和9月龄滩羊各12只进行舍饲圈养,于6月龄、9月龄和12月龄屠宰并取其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尾部脂肪和皮下脂肪,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12月龄舍饲滩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棕榈酸(C16∶0)、油酸(C18∶1n9c)的含量极显著高于6、9月龄(P<0.01)。6月龄皮下脂肪的C16∶0和硬脂酸(C18∶0)含量极显著高于9月龄(P<0.01);6月龄舍饲滩羊尾部和皮下脂肪中α-亚麻酸(C18∶3n3)、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的含量极显著高于9月龄(P<0.01)。6月龄舍饲滩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亚油酸(C18∶2n6c)的含量显著低于12月龄(P<0.05),而皮下脂肪中C18∶2n6c含量显著高于9月龄(P<0.05)。6月龄舍饲滩羊股二头肌中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含量显著高于12月龄(P<0.05),9月龄尾部脂肪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显著低于12月龄(P<0.05)。12月龄舍饲滩羊背最长肌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的含量极显著高于6、9月龄(P<0.01);6月龄股二头肌中n-6PUFA的含量显著低于12月龄(P<0.05),皮下脂肪中n-6PUFA的含量显著高于9、12月龄(P<0.05)。研究表明,不同月龄舍饲滩羊的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脂肪酸含量存在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9月龄舍饲滩羊肉质风味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性别斑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的差异,试验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野生斑幼鱼与雌、雄性亲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斑肌肉的粗蛋白含量丰富(18.90%~21.59%),粗脂肪含量较低(0.91%~1.33%)。斑肌肉脂肪酸含量因生长期和性别不同而不同,斑幼鱼肌肉硬脂酸(C_(18:0))和十八碳烯酸(C_(18:1n7))显著高于雌、雄性亲鱼(P0.05),亚油酸(C_(18:2n6))也显著高于雌、雄性亲鱼(P0.05),斑幼鱼及雄性亲鱼的油酸(C_(18:1n9))显著低于雌性亲鱼(P0.05),亚麻酸(C_(18:3n3))则由幼鱼期的0.45%显著提高为1.23%~1.57%(P0.05),花生四烯酸(C_(20:4n6))由幼鱼期的12.21%显著降低为6.24%~7.03%(P0.05),二十碳五烯酸(C_(20:5n3))在幼鱼及雌、雄性亲鱼肌肉中含量分别为1.01%、2.04%、3.98%,且差异显著(P0.05)。幼鱼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3PUFA)为1.46%,显著低于雌、雄性亲鱼(P0.05),雌性亲鱼(3.61%)显著低于雄性亲鱼(5.21%)(P0.05);幼鱼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6PUFA)为20.72%,显著高于雌、雄性亲鱼(P0.05);雌、雄性亲鱼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3/n-6)显著高于幼鱼(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