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量化指标价防螺扩散设施的费用与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防止涵闸引洪灌溉扩散钉螺,在嘉鱼县双益闸外增设了中层取水防螺安全工程设施。我们首次采用卫生经济学中的费用—效益分析法对该设施实际运行结果进行评价。1 基本情况双益闸位于嘉鱼县合镇乡长江南岸江堤上,1962年建成,为单孔圆管式涵闸。每年汛期直接从长江引洪灌溉合镇乡5万多亩农田,灌区人口5万。该闸是我省1987年首次通过拦捞钉螺调查,证实为引长江水灌溉造成钉螺扩散的涵闸之一。为了杜绝钉螺向垸内渠道扩散,我们经过实验室(场)试验,在取得钉螺运动的若干基础理论公式和技术参数的基础上,根据双益闸外的地理…  相似文献   

2.
用流行病学方法观察垸内无螺而垸外有螺的一个湖洲垸型疫区,发现居民距大堤越远,接触疫水频度越小,疫情越轻,说明人群行为对血吸虫病的流行起重要作用。兴修水利时的泥土夹带是垸外钉螺扩散到垸内的一条重要途径。扩散到垸内的钉螺少数可存活30个月,此类疫区的传染源主要为外来的人、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根据湖南省2011~2016年开展的3次垸内钉螺普查,对全省垸内钉螺的流行类型进行描述性分析,了解其变化趋势,为进一步降低垸内钉螺面积提供科学对策。 方法  收集2011年、2014年和2016年湖南省垸内钉螺普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湖南省垸内钉螺面积与环境处数在2011~2014年下降明显,2014~2016年下降趋缓;2016年全省垸内无新发和复发钉螺面积,3次普查均未查到感染性钉螺。全省现有垸内钉螺流行类型以湖沼型和山丘型为主。 结论  与2011年和2014年相比,2016年湖南省垸内钉螺面积继续呈下降趋势。全省应继续实施药物灭螺、沟渠硬化和国土平整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减少垸内钉螺面积,切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4.
安乡县位于洞庭湖西北之滨,有7条河流贯穿县境,筑有400km防洪大堤,形成5个大垸.据1988年底统计,全县钉螺面积7751.3万m~2,其中垸内1081.9万m~2,占14.0%.居民粪检阳性率8.6%,急性发病264人,其中垸内感染224人,占84.8%.我们根据垸内钉螺分布的特点和相关的地理环境,将垸内78处、1081.9万m~2钉螺面积分为4个类型,进行分类治理,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汛期江河涵闸引洪灌溉,钉螺可以随水输入垸内渠道,这是近年我省垸内螺情呈回升趋势的主要原因之一。经调查,我省在14条主要江河水系干堤上,有50座涵闸由于引洪灌溉已造成钉螺扩散。在防止钉螺扩散方面,有的地方在垸内沟渠的小型涵洞过水,采用双层拦网防止钉螺扩散,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对江河涵闸引洪灌溉防止钉螺扩散的方法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1989年7~8月对洪湖市老湾闸进行了拦网防止钉螺扩散试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洞庭湖移民建镇地区1996年以来溃垸前、后钉螺情况。方法对4个溃垸的有螺地点进行纵向调查,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方法查螺,5m×5m设框,钉螺鉴定死活后,解剖镜下判定感染螺。结果垸外每年查螺14万m2,活螺框出现率16.25%,钉螺感染率1997年低于1996年洪水后,2000,2003年螺情与1996年基本相近。垸内,每年查螺20万m2,调查880框,无感染螺。活螺密度比溃垸前低或查不到活螺。结论溃垸后垸内钉螺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扩散,有必要对螺情进行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后废弃堤垸的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变化趋势和疫情变化动态。方法 选择研究试点,纵向观察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变化趋势以及各项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 在废垸内活动的流动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上升;集成垸内钉螺扩散速度较快,青山湖垸钉螺分布面积则有所减少;在废垸内放牧的家畜数量增加,血吸虫感染率高;感染性钉螺密度较高。废垸流动人群大部分来自当地,少部分来自外地;活动方式主要是捕鱼,其次是放牧、养殖。平退堤垸移民90%迁往流行区,少数迁往非流行区。结论 废垸正在演化成血吸虫病易感地带。平退废垸的钉螺扩散与环境改变有密切关系,一些生产开发措施可减缓钉螺扩散;应重视对迁往非流行区移民的查病和化疗,保护移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垸内水网型疫区渠道阻螺工程防治效果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垸内水网型疫区渠道设阻螺工程综合防治效益。方法 调查沙市区岑河镇庙兴、三岔2个村近3年的血吸虫病螺情、病情以及血防、水利、农业等的投入,对增设阻螺工程后的血防、水利、农业效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血吸虫病流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费用效益比为1:9.7,净效益比为8.7:1。结论灌溉系统设置阻螺工程,与硬化渠道相衔接,能有效抑制钉螺向垸内扩散。  相似文献   

9.
湖区垸内钉螺分布与渠道类型及环境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垸内钉螺分布与渠道类型及环境的关系,为防止垸内钉螺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定点等距离设框结合环境抽样的方法调查各类渠道及不同环境钉螺分布。结果 湖区垸内4种渠道、不同边坡比、不同杂草密度、不同小环境均与钉螺密度、感染性钉螺有相关关系。结论 湖区垸内钉螺分布与渠道类型及不同环境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区41个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堤垸钉螺扩散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查明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双退)堤垸钉螺扩散情况并了解其规律。方法 对4 1个双退废弃堤垸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设线设框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4 1个平退垸中,发现9个垸内有钉螺分布,钉螺分布面积10 79.74 hm2 ,较平退前2 10 .34hm2 增加了86 9.4 hm2 ,为平退前的5 .13倍;受长江水系影响的平退废垸钉螺扩散速度快,省内入湖水系平退废垸尚未发现钉螺扩散。结论 洞庭湖区部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堤垸钉螺正在以较快的速度扩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垸内钉螺控制策略与措施,为控制与阻断血吸虫病传播提供有效方法。方法收集湖南省君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及防治资料,对1998-2017年君山区垸内钉螺指标变化与钉螺控制措施进行效果分析。结果君山区垸内钉螺面积由1998年的1 496.66 hm2减少至2017年的23.48 hm2,累计减少了98.43%;活螺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分别由2003年最高的20.61%和0.45只/0.1 m2下降为2017年的2.06%和0.03只/0.1 m2;感染性钉螺面积最高的为2001年,共发现了79.36 hm2,2007年以后则未再查获感染性钉螺。1998-2017年,各级财政投入到君山区血吸虫病防治经费共39 885.7万元,其中用于垸内药物灭螺8 177.09万元、垸内环境改造灭螺21 350.00万元。结论药物灭螺结合环境改造的综合治理措施,对控制并消灭垸内钉螺效果显著,但要加强对历史有螺区域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钉螺在长江中依附或不依附载体漂流扩散已有报道。但在长江汛期有螺地带的涵闸引洪灌溉,有关钉螺随水扩散到垸内渠道尚无系统报道。我省沿江、河的有螺地带建有数百座引洪涵闸,据各地反映,这类地区的钉螺面积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了弄清开闸放水是否造成钉螺扩散到垸内,对制定防制钉螺扩散对策,巩固垸内血防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7年7~9月在嘉鱼县双益闸进行了拦、捞钉螺观察。现将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索湖沼型垸内亚型疫区的垸内钉螺控制对策。方法 收集汉寿县血吸虫病流行及防治档案资料,对2004~2015年汉寿县垸内钉螺指标变化、垸内钉螺控制的主要措施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汉寿县垸内钉螺面积由2004年的99.64hm2减少到2015年的0.87hm2,下降幅度达99.1%;活螺平均密度由2004年的0.15只/0.11m2下降至2015年的0.03只/0.11m2;感染性钉螺处数与面积显著下降,2006~2015年未查获感染性钉螺。结论  在药物灭螺的基础上,针对垸内钉螺采取水改旱、养殖灭螺、沟渠硬化、国土平整、涵闸改造、小环境治理等措施,对控制并消灭垸内钉螺有显著性作用。为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经费的投入。  相似文献   

14.
六合垸农场三分场地处江汉平原,江陵县水系的下游,属湖沼型垸内渠网化地区,总人口1233人,人群感染率为26.67%、耕牛感染率为27.13%。1991年有螺面积55.77万m~2、病人246人、当年急感2人、病牛35头。为了解沟渠钉螺的分布及其感染情况,1992年4月对该分场所属的114条沟渠全面进行了螺情调查,现报告如下: 方法 1 沟渠分类 以大小的不同,分支渠、斗渠和毛渠3种,以不同用途,分灌渠、排渠和排灌两用渠(以下简称两用渠)3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洞庭湖区垸内钉螺面积分布现状及分布特点,提出防治对策,为进一步有效消灭垸内钉螺面积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1年湖南省血防工作统计年报表及2011年湖南省垸内钉螺面积核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洞庭湖区垸内有螺单元环境类型以沟渠为主,新发钉螺面积60.5hm2,复发钉螺面积546.1hm2,现有钉螺总面积2 754.6hm2,2011年达灭净标准垸内钉螺面积398.6hm2,占总面积的14.47%.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药物灭螺和沟渠硬化.结论 洞庭湖区垸内虽有新发、复发钉螺面积,但有螺总面积呈下降趋势.可以采取药物灭螺和沟渠硬化、精养鱼池等防治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有效减少垸内钉螺面积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幸福垸总面积 5 9.7km2 ,南北长 10 .0 km。 1996年 7月下旬 ,长江、东洞庭湖出现高洪 ,使垸堤于 7月 2 1日相继出现北、南两处溃口 ,钉螺随洪水扩散至垸内。为了解溃堤后钉螺扩散情况 ,我们于 1997年春季进行了调查 ,并连续进行了4年灭螺 ,现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查螺 采取环境抽查 ,确定钉螺分布地点。对有螺村(场 )全部环境采用 5 m× 5 m或 5 m× 10 m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查螺 ,计算有螺面积 ,并将查获的钉螺带回实验室解剖。1.2 灭螺  1997年春季查螺后 ,首先对有钉螺分布的倒口荒坪进行吹土填埋 ;1997- 2 0 0 0年 ,每年春…  相似文献   

17.
君山区西闸中层引水工程防螺防蚴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君山区西闸中层引水方法防止钉螺和血吸虫尾蚴经灌溉涵闸向垸内扩散的效果。方法收集2001-2006年的螺情、病情资料;2007-2008年每年春季进行垸内、垸外螺情调查;秋季对居民先用IHA方法筛查,阳性者以Kato-Katz法(1粪3检)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西闸外洲长江洲滩活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历年均较高,工程建设前后无明显变化;涵闸改造后垸内有螺面积及钉螺密度大幅度下降,2008年已查不到钉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西闸中层引水工程可有效防止钉螺及尾蚴向垸内扩散。  相似文献   

18.
垸内渠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感染性钉螺分布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湾镇位于潜江市下游,原属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70年代开垦成良田,变成了垸内渠网型流行区.垸内沟渠纵横,坑塘密布,全镇1125条渠道,条条有钉螺,大部分水田也有钉螺分布.现有钉螺面积919.6万m~2,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为22.1%.为查明感染性钉螺分布特点,以便重点消除易感地带危害,我们于1988年至1989年进行了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19.
新洲垸结合防汛水利工程控制血吸虫病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湖沼型疫区血吸虫病的防制对策。方法:1996-2001年采取结合防汛水利综合工程控制血吸虫病。结果:外洲易感地带及垸内钉螺面积降幅为40.0%、79.37%;人群感染率、感染度降幅为50.7%、55.0%;耕牛感染率、感染率降幅为52.9%、96.0%。结论:结合防汛水利综合工程控制血吸虫病是湖沼型洲垸亚型疫区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安乡县安保大垸沿堤建有涵闸33座,1989年已扩散钉螺的涵闸21座,占总数的63.6% .1990年7—8月我们选择了上游闸和同兴电排引洪渠进行了涵闸扩散钉螺的定量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