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海南省黎族人群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黎族人群对性病、艾滋病的认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方法 对乡村医生和村干部进行培训后,向周围人群传授性病、艾滋病知识,同时发放宣传材料、播放VCD,对性活跃人群免费提供避孕套。结果 干预后黎族人群对性病、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分别提高10.66百分点和10.68百分点,认同避孕套可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分别提高7.9百分点和10.86百分点,支持使用避孕套的增加了12.79百分点,但自身曾经使用过避孕套的对象仅有12.50%。结论 在黎族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能提高其对性病、艾滋病的认识及自我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综合性的健康教育,提高黎族人群性病、艾滋病的知识水平。方法 在黎族村庄发放宣传材料、播放VCD,在性活跃人群开展专题小组讨论及同伴教育,免费提供避孕套,在中学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培训乡村医生和村干部。结果 干预后黎族人群性病、艾滋病知识分别提高10.66和10.68个百分点,认同避孕套预防作用提高12.79个百分点,用过避孕套的仅有12.50%;乡村医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31.30%上升到90.90%,其中39.39%的相关知识来源于该项目培训;流动人口避孕套使用率和固定性伴率分别从39.83%和47.86%上升到58.40%和72.69%;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提高6.50-22.90个百分点;结论 在黎族人群中开展综合性健康教育活动能有效提高性病、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海南省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评价对中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琼海农村两个乡镇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中学生开展性健康与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讲授及观看影视录像等。比较实验组中学生在教育干预前后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的差异。结果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48.97%提高到干预后的79.69%,远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中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是良好的,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可行并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青年学生中普及艾滋病知识,增强该人群对艾滋病的自我保健能力和防范意识。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江门中医药学校1299名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基线调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采取教育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回答正确率比干预前提高3.6%-54.3%,差别有高度显著意义(P<0.01),干预指数均大于1。结论:在学校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对该人群普及艾滋病知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126名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65.31%,干预后为8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艾滋病、艾滋病病人态度的正确率干预后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学校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对提高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金州区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水平及相关行为情况,以“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为平台,全民动员,参与和干预等策略,促进农村居民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为有针对性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金州区8个乡镇的15~49岁农村居民进行现场匿名问卷调查.共调查16个村1869名村民。结果:艾滋病预防及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5.1%~86.8%;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82.0%~93.8%:对非传播途径如蚊虫叮咬、共同用餐、握手等知识回答率分别为6114.%~92.2%,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的部分知识掌握的还不够,应针对知识薄弱点进行艾滋病的宣传教育。采用广播、定期的宣传展、讲座等形式提高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的认识,可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学生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现状,以便更好的开展中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洛阳市6个区6所普通中学初中和高中的1980名学生进行了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及需求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接受过性病、艾滋病知识的比例为14.75%;中学生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格率高中生(45.00%)高于初中生(33.95%)(X^2=5.26,P〈0.05);接受过性病、艾滋病知识教育者(56.98%)高于未接受过者(31.29%)(X^2=32.57,P〈0.05);有恋爱经历者的及格率高于没有恋爱经历者(X^2=92.42,P〈0.05)。中学生对性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与年级、性别等有关(P〈0.05)。80.52%中学生认为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很有必要;18.91%学生从父母、教师或专家获得性病、艾滋病知识。性病、艾滋病知识需求状况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有恋爱经历者、接受过性病、艾滋病知识教育者、从书刊、音像或大众媒体途径获得知识者的需求较高。结论中学生性病、艾滋病知识缺乏,尽快在中学生中开展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使之安然度过性困惑期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庆市农村地区老年男性异性高危性行为现况,以及期望获得艾滋病知识宣传途径,为做好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艾滋病防治知晓率和高危异性性行为问卷,随机抽取重庆市4个乡镇50岁以上常住男性400名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老年男性艾滋病知晓率低(42.38%),对蚊虫叮咬不能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仅为7.79%。12.56%的被调查者在过去一年中曾有过非婚高危性行为,其中无配偶被调查者的非婚性行为比例更高达25.00%。调查还显示,有86.00%的被调查者不愿意使用安全套。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以电视(54.02%)和朋友交流(38.44%)为主,对期望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大多数被调查者选择通过电视(77.64%)和文艺演出(55.28%)的方式。结论:重庆市农村地区50岁以上男性对艾滋病防治知晓率较低,其高危行为者较多,相关管理部门和机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策略,以提高艾滋病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9.
黄玲  黄静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0):2051-2053
目的了解兵团农十二师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以及他们对该疾病的认识和态度,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兵团农十二师所属8所中学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对1824名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对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和共用不消毒的注射器等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最高,分别为95.78%和93.91%,对安全套(避孕套)使用等预防措施的知晓率最低,为53.56%,男生的知晓率高于女生。中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最主要的渠道是电视(39.14%),其次是学校健康教育(26.15%)。中学生普遍对艾滋病感到恐惧和害怕,态度积极的应答率为38.16%,有67.98%的同学认为艾滋病正对青少年构成威胁,86.13%的同学渴望了解更多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结论兵团农十二师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不是很全面,有一定比例的中学生对艾滋病有恐惧、害怕的心理,提示在广度、深度上加强对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并注重学校、家庭、社会、同伴教育等结合的方式十分必要,可以促进中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和方式,增强自觉预防疾病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韶关市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韶关市中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为今后开展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市区随机抽取两所市属中学,并对其高中部学生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大部分中学生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的提高(P〈0.01);90%以上中学生不赞成有婚前性行为;干预后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交往的中学生较干预前有了明显的增加(P<0.01)。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有明显效果,加强中学生性教育和消除中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歧视,是今后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韦华  袁孔现  李国忠 《安徽医学》2010,31(8):968-969
目的了解产科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以加强临床使用的管理。方法随机抽查铜陵市人民医院2007~2009年产科出院患者病历中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的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抗生素使用率达67%,头孢类药物是主要种类,以单独用药情况最多;多数品种DUI接近1。结论该院产科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但尚须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控制过度使用。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汕头市登革热定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通过定点监测为汕头市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登革热疫情、人群抗体水平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用EPI2002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汕头市无登革热疫情,抗登革热病毒IgG、IgM阳性率低,伊蚊幼虫孳生密度高峰在6、8、9、10月份,低谷在4、7、11月份,孳生情况随着月平均降水量、平均气温变化而变化;孳生场所以农村、暂时性容器为主。结论汕头市有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人群普遍对登革热易感,8~10月是发动爱国卫生运动,清除伊蚊孳生地,预防、控制登革热流行的适当时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湛江市2007年登革热监测结果,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登革热疫情、布雷图指数、人群抗体水平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用EPI2002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湛江市暴发2起登革热疫情,发病205例,男97例,女108例;抗登革热病毒IgG阳性率低,伊蚊幼虫孳生密度高峰在9月份,低谷在6-8月份,阳性容器以永久性容器为主。结论湛江市有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人群普遍对登革热易感,8-9月是发动爱国卫生运动,清除伊蚊孳生地,预防、控制登革热流行的适当时机。  相似文献   

14.
何金庆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877-1878
目的评价辖区内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督促各医疗单位提高消毒灭菌效果,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对辖区内的医疗单位已消毒或灭菌的用品进行抽样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这次采集使用中消毒液、无菌器械、物体表面、手术室空气和医务人员手共3556份,检测达卫生标准2955份,符合率为83、10%,不同样品检测达卫生标准百分率依次为97.37%、95.56%、86.25%、75.41%和62、49%。结论高州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用卫生指标评价,卫生站的符合卫生标准率低于医院,手术室空气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合格率低于使用中消毒液和无菌器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惠州市电子、五金、电镀等企业生产车间中有毒物污染情况,以便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气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对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进行检测。结果2003~2004年共检测车间空气样品3625份,舍格3511份,总合格率为96.8%。其中锰尘舍格率最低,为82.2%;其次是三氯乙烯91.0%,氰化氢93.4%,甲苯97.1%,硫酸97.2%,铅烟98.2%,正己烷99.2%。苯99.3%,二甲苯99.6%,其他合格率为100%。结论惠州市部分电子、五金、电镀企业车间空气中有毒物的浓度较高,应改善生产车间的通风设施,做好工人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广西流动人口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流动人员疟疾流行现状,进而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方法收集全区网络直报疫情资料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疟疾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广西流动人口发热病人平均疟原虫阳性率为0·33%。80·62%的病人为本地居民外出到疟疾流行区务工感染所致。以从事护林/砍伐比例最高,占44·19%。结论加强返乡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是巩固广西疟疾防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柳其芳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772-1774
目的探讨ELISA检测法检测食品中氯霉素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国际上先进的ELISA检测法和酶标读数仪定量检测,并与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HPLC—MS/MS)比较。结果氯霉素含量为0.05~0.20ug/kg之间,CV%为2.5%~5%,回收率为85.0%~110.0%,标准曲线r=-0.992~-0.999。结论ELISA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少,测定步骤简便、快速。操作安全,设备投资少,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儿童麻疹免疫水平,客观评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为调整策略并改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南海、盐田、饶平、乳源、德庆、遂溪6个县4个年龄组1376名儿童,对其麻疹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6个地区麻疹IgG抗体总阳性率为96.9%,麻疹IgG抗体总保护率为80.2%,总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1515mIU/ml;不同地区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均有显著性差异;年龄别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但麻疹保护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地与本地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均显示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结果显示调查地区抗体总阳性率维持高水平,但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常规免疫工作质量要好于非珠江三角洲经济欠发达地区;麻疹复种工作可有效减少免疫空白儿童,维持人群麻疹高免疫水平;居住时间较长的流动儿童可以获得高的麻疹免疫水平,结合麻疹发病情况,需重点关注居住时间较短的流动儿童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湖南侗族成年人嘴部的形态特征 ,为体质人类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 用活体观测方法对 2 64例成年侗族人嘴部进行活体研究。结果 得出了湖南侗族嘴部 3项观察值和 6项测量值 ,以及口裂高、宽指数及其分型。结论 湖南侗族嘴部有其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南山区2005年流感监测结果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辉  关春盛  黄锐敏  许艳子  俞慕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1):1981-1982,1988
目的探讨深圳市南山区2005年流感流行规律,为有效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对深圳市南山区流感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流感样病人数在全年各月有明显变化,4月、5月、9月份流感病人相对较多,10月份流感病人相对较少;0-岁组、5-岁组流感样病人明显较多,分别占总流感样病人数的43.4%、25.0%;2005年共分离到毒株56株,分离率为12.0%,其中H3N2亚型44株,占78.6%,H1N1亚型6株,占10.7%,B型毒株6株,占10.7%,其中5株B型毒株为9月分离。人群中A型、B型流感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2.9%、70.9%。结论2005年深圳市南山区流感疫情相对较为平静,H3N2型毒株为流感流行的优势毒株,B型流感病毒的流行有增强的趋势,监测结果显示流感病毒优势毒株如不发生大的变异,与目前深圳市使用的疫苗株型别基本相同,则近期不会发生流感较大规模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