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霍林河南露天煤矿横采内排工艺应用现状,考虑到内排追踪距离、边坡稳定性等因素,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踏勘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最小内排追踪距离,选取典型剖面分析南露天煤矿现状端帮、横采工作帮、横向内排土场边坡的稳定性,并确定了端帮边坡和横向内排土场边坡的最大稳定帮坡角。分析得出横采内排工艺端帮边坡、工作帮边坡以及横向内排土场边坡均满足安全储备系数要求,计算得出端帮边坡最大稳定帮坡角为25°,横向内排土场边坡最大稳定帮坡角为17°。  相似文献   

2.
王勇 《煤炭工程》2012,(Z2):91-93
胜利一号露天煤矿为满足生产需求、减少占地,计划对沿帮排土场进行增高扩容.为保证增高扩容后边坡的稳定,采用边坡勘察、室内试验、边坡极限平衡分析、边坡数值分析等手段对沿帮排土场扩容进行了研究,最后给出了排土场扩容的具体设计参数,并初步制定了提高边坡稳定的措施,保证了露天矿的正常生产,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基于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采场南帮滑坡情况,为保证未来生产过程中南帮边坡稳定,以安全、经济性为前提,对南帮边坡稳定进行防控研究;采用极限平衡法确定南帮边坡临界安全角度,采取在下部水平留设宽平台的方式提高整体边坡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法对南帮边坡滑动形式进行分析,采取扩大南排土场与南帮地表境界距离的方式对南帮边坡主要变...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减小霍林河南露天煤矿沿帮内排土场复合边坡的滑坡风险,基于边坡工程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等基础理论,综合运用现场调研、边坡表面位移监测、理论分析以及极限平衡法等方法,对沿帮内排土场复合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并针对有潜在滑坡危险区段进行形态优化。结果表明:南露天煤矿沿帮内排土场复合边坡潜在滑坡模式为以17#煤夹矸弱层为底界面的切层-顺层滑动,将950 m水平削坡16 m后,边坡稳定系数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5.
杨钦 《露天采矿技术》2015,(3):29-31,34
以顺兴露天矿北排土场北帮边坡为研究对象,应用简化Bishop法和传递系数法相结合,对排土场边坡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坡角对边坡稳定性的定量影响,确定了不同排弃高度条件下的合理边坡形态与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边坡角增大时,顺倾露天煤矿北排土场北帮边坡稳定性近线性降低;滑坡模式为当排弃高度40 m时,稳定边坡角为22°,最终平盘宽度为37.4 m;当排弃高度60 m时,稳定边坡角为20°,最终平盘宽度为36 m。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魏家峁露天煤矿采场非工作帮和排土场的边坡稳定性,得出非工作帮边坡稳定性存在安全隐患,储备系数不足,排土场边坡稳定结论。设计共布置6条监测线,17个位移监测点,针对现场实际,开发了有针对性的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植被恢复群落稳定性的动态特征和变化模式,以内蒙古北电胜利露天煤矿4个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选取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地上和地下生物量8个指标,构建了基于群落结构稳定性与群落功能稳定性的排土场边坡植被恢复群落稳定性评价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处于人工植被恢复中的内排土场和恢复年限分别为4 a、5 a、8 a的沿帮排土场、南排土场和北排土场的南、北方向边坡植被恢复群落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估,并对群落稳定性因子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等环境因子间关系进行分析,探究影响排土场边坡群落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边坡植被群落稳定性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与草原站背景值相比,其综合评价指数处于较不稳定或不稳定状态。(2)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排土场边坡群落稳定性由结构稳定性主导转向功能稳定性主导。恢复初期受人工影响,物种多样性提高,结构稳定性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构稳定性波动下降,功能稳定性上升,其中地下生物量增长迅速,生物量向地...  相似文献   

8.
外排土场边坡稳定是影响露天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分析评价红沙泉露天煤矿外排土场边坡稳定性情况,选取当前条件下的7个典型剖面,分别采用瑞典条分法、简化Bishop法、Janbu法结合岩体力学参数进行稳定性分析,并探索了外排土场高度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排土高度条件下外排土场最佳边坡角度为24°,7个典型剖面的稳定系数均高于储备系数要求,随排土场高度增加其边坡角度呈减小趋势,当红沙泉露天煤矿外排土场高度增加至120m时,稳定性系数稍有增大,当增加至160m时,稳定性系数降低,在排土场160m至360m,稳定性系数变化不大,达到临界排土场高度360m时的边坡角度为22°,为红沙泉露天煤矿排土场容量释放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魏家峁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性破坏模式,介绍了该露天煤矿的工程地质条件,利用FLAC3D软件构建工程地质模型,分析了工作帮边坡、内排土场、东一排土场、西南排土场、非工作帮的稳定性破坏模式,得出的结论对该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复合煤层软岩逆倾边坡形态优化问题,以扎哈淖尔露天煤矿北帮边坡为工程背景,基于刚体极限平衡理论,通过横采内排开采方式,从二维边坡稳定性分析角度出发,提出复合煤层边坡逐水平优化方法,确定扎哈淖尔露天煤矿北帮到界边坡参数。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优化后的北帮边坡稳定性及滑坡机理。结果表明:受横采内排压帮开采方式产生的时空效应,最终确定扎哈淖尔露天煤矿北帮不同层位边坡稳定系数从上到下依次为1.20、1.10、1.05;逐水平优化后北帮整体边坡角增大至29°,深部陡帮开采边坡角增大至34°,滑坡力学成因机制类型为推动式;边坡岩体的主要破坏形式为拉-剪复合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影响胜利西二号露天煤矿内排土场边坡稳定因素分析,确立可能的滑坡模式。运用Bishop法、剩余推力法,定量分析了不同排土场基底形态、不同排弃高度和不同边坡角条件下的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结果表明:影响内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基底形态、排弃物料和基底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大气降水以及边坡形态。当基底岩层倾角3°时,排弃高度130 m,其稳定性边坡角为12°。  相似文献   

12.
边坡稳定性问题一直是露天矿研究的重要课题。边坡稳定性影响到露天矿的正常生产及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采用新设备新仪器加强对边坡稳定性监测势在必行。文中介绍了IBIS-M系统软硬件组成和基本工作程序,结合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内排土场、北端帮和工作帮边坡现状,阐述了IBIS-M系统在哈尔乌素露天煤矿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排土场边坡稳定是确保露天矿持续、正常生产和周边作业人员及设备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如何针对排土场边坡实际条件,对其稳定性进行科学评价,并提出合理的边坡稳定性控制措施是采矿工程领域工程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的技术问题。论文针对安家岭露天煤矿实际条件,运用岩土力学试验、极限平衡分析等方法和手段,对首采区运输主出入沟北侧、破碎站以东的内排土场南帮边坡稳定性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大三轴剪切试验,确定了排弃物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在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及潜在滑坡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极限平衡分析法优化了内排土场南帮的边坡形态;制定了基于地表位移监测的内排土场边坡稳定性控制方案。研究成果对于安家岭露天矿排弃工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达到提高露天煤矿经济效益的目的,在确保最大限度回采压煤的前提下,以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性问题作为边坡优化设计标准,结合胜利西二露天煤矿西端帮逆倾软岩边坡工程实际,采用刚体极限平衡软件和数值模拟软件FLAC3D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不断调整边坡参数,研究分析了不同留设煤柱长度到界边坡滑移模式及稳定性变化规律,优化设计了胜利西二露天煤矿西端帮最终边坡形态。研究结果表明:胜利西二露天煤矿西端帮逆倾软岩边坡滑移模式及稳定性主要受煤顶底板弱层控制;其稳定边坡角随着煤柱长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再增加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采用内排压帮可将西端帮压煤全部采出,最终帮坡角提高至32°,采出压煤471.44万t。  相似文献   

15.
李芳玮  王东  尹立 《煤炭工程》2022,54(1):148-153
针对横采内排追踪压帮条件下露天矿含断层与顺倾弱层群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形态设计难题,顾及露天矿层状边坡垂直方向上的地层岩性、工程发展过程中的服务时间、要求的稳定程度等方面的差别以及深部边坡稳定性的三维效应,以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首采区南帮为工程背景,采用二维极限平衡法与三维数值模拟相结合,对露天矿含断层与顺倾弱层群边坡形态进行了分区段优化。研究表明,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坡体内一系列顺倾弱层控制,断层可能作为滑体的边界,其潜在滑坡模式为以圆弧或断层为侧界面、以弱层为底界面的切层-顺层滑动或切层-顺层-鼓胀破坏|随着追踪距离的增大,边坡的破坏模式由浅部大范围破坏逐步过渡为深部破坏,是深部边坡稳定性下降的根本原因|分段优化后的边坡应划分为三个阶段,整体边坡角14°,横采工作帮与内排土场间的追踪距离应为50m。  相似文献   

16.
以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将军戈壁二号露天煤矿外排土场软弱基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岩土进行常规力学实验及流变试验,确定了该露天矿排土场基底及排弃物料物理力学指标。结合理论分析,确定排土场边坡滑坡模式为坐落-牵移式并对滑坡机理进行分析。建立排土场稳定性分析数值模拟模型,模拟排土场边坡变形破坏形式,计算分析了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结果表明,排土高度为120 m时,潜在的滑移面贯穿排土场内部及软弱基底层,边坡稳定系数略低于安全储备系数。  相似文献   

17.
对黑山露天矿内排土场的边坡稳定问题进行分析,在对内排土场边坡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ANSYS软件对内排土场边坡的稳定性和破坏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黑山露天矿内排土场边坡的滑坡模式为"坐落滑移式"滑动,NP1-1和NP1-2剖面稳定系数分别为1.003和1.015,均处于极限平衡状态,远小于安全储备系数1.2的要求。为了保证内排土场边坡稳定,防止滑坡事故发生,需要对内排土场边坡进行削坡处理,并加强巡查,保证露天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为了合理评价含基底软弱层的露天煤矿内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实现内排土场边坡形态动态优化设计,根据对露天煤矿内排土场地质资料调查分析,确定了露天煤矿内排土场潜在的滑坡模式,分析了内排土场排弃至不同位置时的边坡稳定性。基于内排土场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确定了不同时期内排土场边坡的排弃高度与边坡角度。实现了内排土场在动态的排弃过程中边坡形态的动态优化。  相似文献   

19.
排土场边坡属人工堆砌高大边坡,对其稳定性进行设计和计算是在露天煤矿日常生产中不可回避的重大工程问题.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各种边坡稳定分析方法在工程实际中得到了极其广泛和有效的运用,以神华北电一号露天煤矿为例,经过FLAC/SLOPE多次分析和验算表明,SL露天煤矿排土场的设计参数符合矿山安全生产条件,在技术上是合理的、安全的、可行的,并给出了排土场边坡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最大限度回采胜利煤田西二露天矿西端帮边坡下压煤,应用数值模拟与极限平衡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采场工作帮、内排土场追踪距离条件下端帮边坡的三维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端帮边坡受到工作帮与内排土场的双重支挡作用,其变形与稳定性具有显著的尺寸效应,减小追踪距离是控制该类边坡变形、提高边坡稳定性的有效途径;边坡滑裂面近似一椭球面,其水平方向的长轴与短轴均随着追踪距离的增大近线性增大;边坡稳定系数随着追踪距离的增大呈负指数规律下降,当追踪距离不超过100 m时,其稳定性可满足安全要求;当追踪距离达到200 m时,边坡稳定性的尺寸效应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