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在矿区内开展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对Au、Ag、Cu、Pb、Zn、As、Sb、Bi、W、Mo、Sn共11项元素分析测试及数据处理,共圈定80个单元素异常(Au元素异常7处)和5个综合异常区,异常全部分布在塔斯阔腊岩体内,金元素异常与硅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等蚀变关系密切。通过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圈定了找矿靶区,确定了矿区进一步工作价值。  相似文献   

2.
结合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对商城县观庙金多金属矿区的元素分布特征、相关性及元素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矿区地质背景,圈定了化探综合异常20处,通过地表工程揭露,发现了Au矿(化)体,证明圈定的异常准确、有效,为地质工作提供了精准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广东省紫金县布心矿区内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的处理分析,圈定了主要成矿元素Ag、Pb、Zn、Sn、Sb等的地球化学异常,着重分析异常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并研究元素的共生组合规律和圈定元素组合异常,同时与已知矿化蚀带特征进行综合对比研究,为矿区的下步找矿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区内Sn、Pb、Zn是主要成矿元素,Ag、Sb是主要指示元素,Ag、Pb、Zn、Sn、Sb等元素异常具多重叠产出、成带分布、突显综合异常特征。本次圈定了As-Ag-Pb-Sb-Sn综合异常带(AP1)、Ag-Pb-Sb-Zn-Sn综合异常带(AP2)和Ag-As-Sn综合异常带(AP3)3个综合异常带,其中AP1和AP2分别与区内已发现的Ⅰ和Ⅱ两条硅化黄铁矿化带相吻合,并在Ⅰ号硅化黄铁矿化带中圈出了V1和V2两条铅锌锡矿体,找矿效果明显。因此,加强对该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研究分析,对下步找矿突破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扎赉特旗昂根山铜矿区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神山—乌兰浩特铁铜多金属成矿带上,区域地质资料显示,矿区内具有多个多金属化探异常。分别在矿区进行了1∶1万地质测量、磁法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地物化综合剖面测量,以及少量槽探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找矿成果:(1)在地表花岗斑岩岩体和地层的接触部位发现了1处铜矿露头,Cu品位为0. 42%;(2)圈定了多处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带和磁异常区;(3)相邻综合剖面的激电异常高值点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4)探槽揭露出了1条铜矿化体。结合上述成果,对矿区物化探异常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找矿潜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无论是磁异常、激电异常还是土壤地球化学异常,都与花岗斑岩岩体关系密切,矿区总体找矿潜力较大,花岗斑岩岩体和地层的接触部位为找矿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5.
古浪稀土矿勘查区位于古浪HS32化探综合异常内,经1∶1万土壤测量工作在区内圈定了10处土壤测量综合异常,通过对AP4异常进行槽探揭露,发现了2个稀土矿化体,TRE2O3品位分别为0.17×10-2、0.15×10-2。通过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矿化体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勘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石台县杨坑口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南外带。通过在该研究区开展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进行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分析。结合研究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特征,圈定了Pb异常4处,Zn异常3处,Ag异常3处,Au异常3处,Cu异常4处,Mo异常2处,Bi异常8处。据此在研究区一带进一步圈定了AP1~#以Pb、Zn、Cu、Mo、Ag为主的异常带及AP2~#以Au、Bi、Cu、Zn、Mo为主的异常带。针对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套合地段进行了槽探工程验证,分析了异常物质来源。研究表明:①研究区断裂构造发育,断裂带内褐铁矿化、硅化等蚀变发育明显,在异常带内发现了铅银矿化体;②石台地区位于下扬子地层分区与江南地层分区的过渡带,岩浆活动频繁,研究区北部谭山岩体为成矿岩体,其蚀变现象明显,有热接触变质作用和热液蚀变作用引起的蚀变和明显的金属矿化显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矿区实施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确定该区的指示元素为Pb、Zn、Ag、As、Mo,选用传统的统计方法确定各元素的异常下限值分别为30×10~(-6)、120×10~(-6)、0.2×10~(-6)、12×10~(-6)、2×10~(-6),据此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地球化学异常区。对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找矿潜力进行分析,结合地层、岩性、构造等有利控矿因素综合评判主成矿元素组合异常,圈定出组合异常14处。甲类异常为Ht-1、Ht-8、Ht-9、Ht-14,通过对甲类异常的三级查证工作,运用槽探、钻探工程,查明了异常源为铅锌矿(化)体,说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适用于阿尔山地区的景观条件,图定的异常准确、有效,该方法可在阿尔山同类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海南岛乐东县熬硬岭钼多金属矿区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开展了地质填图及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工作,通过1∶1万比例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发现了研究区内主要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圈定了地球化学异常区域,厘定了异常与成矿的关系;通过1∶1万地质填图工作,查明研究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及矿化蚀变等的分布特点,并通过岩样化学分析,确定了矿化蚀变与地质体及构造的关系,为确定找矿靶区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列门地区位于川西晚三叠世马尔康-金川超大型锂多金属成矿区内,区内已发现多处中型、超大型花岗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优越。通过1:1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分析了列门地区6种与稀有金属成矿密切相关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统计了元素的变异系数、富集系数,发现Li为主成矿元素。在此基础上,圈定了单元素异常和5处综合异常。异常查证发现了5条锂矿(化)体,为进一步的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安徽驼背坑地区位于石台—青阳成矿区南段。在该区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的基础上,选取异常较好的地段进行了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通过分析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圈定了Au异常6处,W异常4处,Mo异常6处,Bi异常5处、Sb异常8处、Ag异常11处,据此在驼背坑以北一带进一步圈定了以W、Mo、Au、Bi为主的组合异常带。经分析认为,该异常带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寒武系西阳山组,有多处花岗斑岩岩脉出露,推测异常与斑岩成矿有关,为寻找钨钼(金)异常的重要成矿区。针对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套合较好的地段开展了岩石剖面测量和槽探工程,验证异常的矿质来源,分析表明:(1)W、Mo、Au、As、Bi、Cu、Pb、Zn原生晕异常和次生晕异常在空间上与区内地层分布一致;(2)原生晕异常自脉岩至围岩总体呈低温至高温的分带特征,斑岩岩脉为W、Mo(Au)成矿提供了热液动力和物质来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认为:(1)区内黄铁矿化、褐铁矿化较明显,经异常验证,发现W-Mo矿化体,但与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强度和规模有一定的出入;(2)石台地区位于下扬子地层分区与江南地层分区的过渡带,岩浆活动频繁,该区中酸性—酸性侵入岩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间接反映了元素矿化富集及空间变化的规律,弄清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分布规律,可为下步地质找矿提供有用的找矿信息。本次通过对工作区内开展1/2.5万土壤测量,发现测区以Mo、Rb、Cu、Pb、Zn等元素异常为主,而W、Sn等高温元素和Au、Ag等低元素则表现出较高的背景值,并将异常划分了4个综合异常区,最终结合矿区的地质背景,对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异常特征显示:目前已圈定的元素组合不仅表现了这些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规律,在一定程度上还表现了某些矿床的类型、成矿期,甚至成矿温度的分带特征。区内W、Sn、Mo、Rb、Bi等高温元素主要分布在晚侏罗世花岗岩和次火山岩中或接触带附近,Cu、Pb、Zn、Ag、Au等中低温元素分布在岩体的外接触带上震旦统楼子坝组(Z2lz)地层中,并明显受构造控制。通过地质工作,在AP1综合异常区贵人峰一带发现一中型钼矿,同时,在AP2、AP3综合异常区高南畲一带也发现了铜铅锌、钼矿点。综合异常与矿床(点)吻合,证实了化探在该区找矿是相当有效的。因此,进一步对区内的异常进行查证,有望实现找矿突破或扩大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2.
尤伦踏卡铜多金属矿区,通过开展1∶1万激电中梯剖面测量、1∶2.5万土壤测量、1∶1万地质草测、1∶2000地质草测和槽探、钻探工作,圈定了JD-1激电异常、HT-4-甲1、HT-5-乙1化探综合异常,圈定了Ⅰ号铜锌矿体、Ⅱ号铜铁矿体及5层盲矿(化)体,初步求得333+334级铜金属量2574t,铅金属量191t,锌金属量1573t,金金属量45kg,经评价为一小型规模铜多金属矿点。激电异常、化探异常的空间展布形态与矿体的分布较为吻合,说明铜多金属矿区利用地质草测、槽探工程、钻探工程、土壤化探测量、激电物探测量等方法进行综合找矿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对纳米比亚辛克莱EPL4204矿权区的元素分布特征、相关性及元素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全区地质背景,圈定了化探综合异常11处。通过地表工程揭露,发现了Ag、Cu矿化体,证明所圈定的异常准确、有效,说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适合于在纳米比亚西南部地区进行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4.
边墙里矿区位于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华力西优地槽褶皱带东部,处于内蒙古浩布高—敖脑大坝铜、铅、锌成矿带上,是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银多金属矿以及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尤其是NW向和NE向断裂构造发育区,为成矿有利区段。该矿带现已发现双尖子山超大型热液型矿床、浩布高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等多个大中型矿床。为进一步查清成矿带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在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择边墙里矿区进行矿产勘查工作,相继开展了1∶1万地质草测、1∶1万电法测量、1∶2.5万土壤测量和槽探工程控制。对矿区取得的地质勘查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①矿区内圈出了8条矿化带,矿化带主要位于构造蚀变带上,长度为20~550 m,出露宽度为0.6~8.0 m,与矿化有关的主要蚀变有硅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黄铜矿化等;②矿区共圈定了4条矿体,其中,2条铅矿体,1条银铅矿体,1条银铜铅锌多金属矿体,矿床类型为构造热液型矿床,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带状等;③矿化带严格受控于地质构造,多呈NW、NE向带状、脉状展布,次级韧性—韧脆性构造带是控矿和储矿的有利部位;④矿区内圈出了10处土壤化探综合异常和5处激电异常,二者异常套合好,峰值明显,8条矿化蚀变带和4条矿体均分布于物化探异常内。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及物化探异常特征,构建了综合找矿模型,并据此在矿区内圈定了3处找矿靶区(编号为B1,B2和B3),其中,B2区为矿区最有潜力的找矿靶区,进一步工作有望圈出有开采价值的矿体;根据地表探矿工作成果,预测矿区内远景银铜铅锌(334)资源量达到中型以上。  相似文献   

15.
鄂东北梨木岭矿床北北东向断裂带内发现(铜)钼矿(化)体与钨矿(化)体,结合矿区近几年的普查成果,在综合研究该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基础上,构建矿区内受北北东向断裂控制的钼矿床综合信息的找矿模型。认为受北北东向断裂控制的钼矿床地球化学具有W-Mo-Cu-Ag-Bi-Sn-Pb-Zn元素组合异常特征,地球物理具有高极化率、高电阻率的电性特征;土壤测量W-Mo-Cu-Ag-Bi综合异常和激电中梯高极化率异常与赋矿蚀变断裂带范围吻合,可作为勘查工作的重点地段;激电测深高极化率异常与钼矿(化)体吻合较好,可间接定位深部矿(化)体赋存位置。该矿床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的构建对于矿区下步的找矿工作以及东大别南麓同类型矿床的发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南东庄地区属于低缓丘陵地带、第四系覆盖严重、厚度较大等问题,提出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进行金矿勘查工作。通过对测区的Au、Ag、Cu、Pb、Zn、W、Mo、Bi、As、Sb、Hg、Sn等12种元素测试结果的分析和数据处理,共圈定单元素异常231处。对AP3异常和AP6异常两个典型异常进行了分析解译和工程验证,显示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南东庄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青山口地区1∶5 000地质地化岩石剖面测量工作,圈定出Cu、Pb、Zn、Ag 4个元素的单元素异常41处,综合异常6处,并对这些所圈出的原生晕异常进行了分析,异常的分布较好地反映了该区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并与地表已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化体吻合较好,这为下一步在该地区扩大寻找铜多金属矿的前景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也显示出了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对找矿所提供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篇地球科学领域的论文。本文通过在丹巴县永西金多金属矿普查矿区开展的1∶25000沟系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揭示了该地区以金、银、砷、锑为代表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异常分布规律,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对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找矿潜力进行分析,进一步缩小了找矿范围,圈定了1个找矿靶区,对该靶区实施工程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证明沟系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在本区的地质勘查工作中是有效的,为进一步的地质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区位于亚贵拉-龙玛拉断拗铜铅锌多金属矿带内,通过1∶50 000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掌握了本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圈定了2处Cu、Pb、Zn、Ag综合异常区;进一步使用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进行异常查证,圈定了4处Cu、Pb、Zn、Ag综合异常区;结合地质特征研究A1、A2及A4与矽卡岩带关系密切,主攻矿种为铅锌多金属。后期经钻探、剥土验证效果良好,共发现7处铅锌多金属矿体,为同类地区地球化学测量起到类比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查明海南省东方市红泉十八队金矿区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在该矿区开展了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初步查明本矿区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的分布、富集分散情况,根据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圈定6个综合异常区,其中有些异常区浓度中心较为明显,找矿潜力大,为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