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水性UV光油附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着力是水性UV光油非常重要的性能,直接影响了光油的涂布质量和后续加工工序的进行。采用不同的预聚物及单体制备水性UV光油样品,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探讨了体积收缩性及润湿性对水性UV光油附着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体积收缩性对光油的附着力有明显的影响,体积收缩率越小,光油对基材的附着力越好;单体官能度越高,体积收缩越大;润湿是水性UV光油能附着在基材上的必要条件,对附着力没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光引发剂对水性UV光油固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引发剂是引发UV光油体系固化的关键组分.为了考察光引发剂对光油固化性能的影响,设计了水性UV光油的基本配方,采用4种单一光引发剂分别制备光油样品,测试各样品的固化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光引发剂的种类及用量对光油的固化效果影响很大,其中光引发剂907制备的光油固化速率最快,光油涂膜黄变性较小;光引发剂1173制备的光油涂膜基本不发生黄变.运用配方设计试验法,以光引发剂907、TPO及ITX组成复合光引发剂制备光油样品,考察其对光油固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体系固化速率低于单一光引发剂907.使用单一光引发剂907的用量为6%时,UV光油样品的固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实验将同一单体与预聚物按不同比例混合,不同官能度单体与预聚物混合,制备不同UV喷墨油墨固化体系,测试动态弹性率随UV固化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UV喷墨油墨体系中,预聚物比例大、单体官能团数量多,UV固化反应诱导期短,反应速度快。初步分析了UV喷墨油墨固化过程的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一种柔韧性UV光油的研制及其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UV光油的性能满足印后加工的要求,设计了不同的UV光油配方,进行了单体、预聚物、引发剂等对UV光油的柔韧性及其他性能影响的研究.通过实验对原材料的选择及理论分析,得到了制备UV光油的最佳主要原材料,并对研制的UV光油的主要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研制的UV光油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及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具备良好性能的UV柔印油墨,在颜料含量不变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种类的预聚物及颜基比,制备UV柔印品红油墨色浆,并改变预聚物、单体的种类,将色浆调稀配制油墨,考察预聚物、单体对UV柔印油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聚物对颜料的润湿性和颜基比对油墨的分散性有着重要影响;且预聚物、单体的结构和官能度影响了油墨的黏度、固化速度和印刷质量;采用复合预聚物和单体配制的油墨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和印刷质量。  相似文献   

6.
UV油墨固化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UV油墨固化速率不仅受到油墨中各组分的影响,而且与墨膜厚度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分别使用不同种类的预聚物、单体、光引发剂配制油墨,研究油墨各组分对UV油墨固化速率的影响;进而固定油墨其他组分,改变光引发剂种类及其含量配制油墨,并制备不同墨层厚度的样品,测试不同墨层厚度下的油墨预聚物双键转化率,分析光引发剂种类及其含量与不同厚度墨膜固化速率的关系.测试不同UV光源功率下的双键转化率,研究含不同光引发剂的油墨在不同功率下的固化速率.研究结果表明,油墨各组分对UV油墨固化速率有一定影响,此外,随着墨层厚度的增大,油墨双键转化率降低;当光引发剂含量小于10%时,UV油墨的固化速率随着光引发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大;UV油墨的双键转化率随着UV光源功率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UV丝印光致变色油墨体系中主要包括了预聚物、单体、光致变色材料、光引发剂等成分,而此油墨的固化是在UV光源的照射下,引发具有化学反应活性的液态物质快速转变为固态的过程,光引发剂在此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就是引发这种反应进行,因此,它是油墨体系中直接影响着油墨固化性能的主要成分之一。通过改变光引发剂的含量和种类,分别制备油墨,并测试油墨的固化速度,从而研究光引发剂对油墨的固化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光引发剂的含量为10%的时候,油墨的光固化性能最好。另外选出三种固化性能最好的光引发剂184、907和BP进行配方实验,结果表明由光引发剂907所制备的油墨具有最好的固化性能,并且,最佳的固化速度为68m/min(固化功率:100W/cm)。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柔韧性能良好的热-UV双重固化涂料,利用配方设计原理制备了热-UV双重固化涂料样品,分别探讨了预聚物和单体含量对双重固化涂层柔韧性的影响,使用最优配方制备柔韧性最佳涂料样品。实验表明,单体中采用EOEOEA制备双重固化涂料柔韧性最好,选用混合预聚物LR9000︰UA VP 2396︰SE-400=0.378︰0.287︰0.334制备了具有较高柔韧性双重固化涂料。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3D打印技术的完善及不断推广,3D打印材料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UV直写技术,制备红色UV光固化油墨,先将纳米颜料与单体、超分散剂等制备成纳米颜料分散剂,再将分散剂与光引发剂、预聚物等混合制成UV固化油墨。为研究不同浓度的颜料分散浆对UV固化油墨性能的影响,特设计实验方案研究颜料分散浆对油墨的粘度、表面张力、体积收缩率以及色彩再现等性能的影响,通过多方面性能对比,选择10%~12%颜料分散浆制成的UV固化油墨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水性UV油墨的干燥固化机理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培勇 《印刷杂志》2005,(11):77-79
水性UV油墨采用了水和乙醇等作为稀释剂,它的研究是目前UV油墨领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同其它类型的油墨一样,干燥成膜的好坏是油墨能否应用的关键,所以对水性UV油墨的干燥固化的研究极为重要。水性UV油墨的干燥固化结合了UV光固化和水性油墨二者的干燥形式,更有它的复杂性。本文将专门对其干燥固化机理及其干燥固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一探讨。一、水性UV油墨的干燥固化机理水性U V油墨主要是由预聚物(水基光固化树脂)、光引发剂、颜料、胺类物质、水、助溶剂和其它添加剂等配制而成。与UV油墨不同的是,水性UV固化体系不再使用单体作稀…  相似文献   

11.
水性光油作为一种环保光油,在印刷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成分是水性丙烯酸树脂乳液,配以耐摩擦剂、润湿剂、聚乙烯蜡乳液、消泡剂、水等组成。通过气刀、凹版印刷、柔版印刷、丝印等方式进行上料,要求纸张具有良好的耐摩擦、抗刮擦、防黏、印刷过程中不掉色等性能。通过自制光油,使用气刀涂布方式,涂布量控制在2.0 g/m^2。通过实验室实验与上机中试,得出较为合理的配方:水性丙烯酸树脂乳液85%、聚乙烯蜡乳液6%、耐摩擦剂1.0%、润湿剂3.0%、消泡剂1.0%、水4%。  相似文献   

12.
在造纸工艺中利用机械手段制造水印纸张具有较强的防伪作用,但不能广泛应用。印刷水印在个性化印刷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水印光油实现水印效果已成为印刷水印研究的新热点。水印光油的水印效果受光油本身及纸张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通过测试纸张水印部分的透光度,探讨了光油渗透量、光油颜色以及纸张类型对光油水印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光油渗透量以及纸张结构对水印效果影响显著,光油颜色对水印效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氧阻聚作用是影响UV油墨体系固化反应的重要因素.本实验针对氧气浓度对UV油墨体系固化速率的影响,设计制作了可以改变氧气浓度的UV固化装置,制备了一系列UV油墨样品,探讨了不同氧气浓度下光引发剂种类及其含量对体系固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测试范围内,UV油墨体系的双键转化率与氧气浓度有很大关系.在氧气浓度较低时,双键转化率较高;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双键转化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以体系ITX/EHA为例进行研究,当光引发剂ITX含量在1%~10%之间变化时,光引发剂的含量越高,双键转化率越大,固化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对3种不同制备过程的同组分W/O型油墨连结料的粘度进行了实际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连结科的粘度化确实与制备过程有关,这是由于树脂与溶剂的不完全混合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黏合剂的印花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UV光固化对涂料印花性能的影响,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聚乙二醇(PEG400)为主要原料合成聚氨酯,用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作为封端剂,合成聚氨酯丙烯酸酯(PUA),运用红外光谱仪对合成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将聚氨酯丙烯酸酯,单体和光引发剂混合,应用到涂料印花中,通过紫外光照射对织物进行固色。探究各组分含量及紫外光照时间对印花织物牢度、K/S值、手感和印花图案清晰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25% PUA,6%单体,5%光引发剂,光固化60 s,印花织物水洗牢度可达5级,干摩擦牢度可达4-5级,湿摩擦牢度可达3级,印花图案清晰度优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自由基-阳离子混杂光固化体系进行配方设计,选用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预聚物V400、双酚A环氧树脂E44、双((3,4-环氧环己基)甲基)己二酸酯TTA26作为预聚物,制备光固化油墨并测试其黏度、表面张力、柔韧性、光固化速度以及体积收缩率等性能,通过配方试验确定混杂体系预聚物的最优配比,为3D打印制作柔性版技术的材料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Food chemistry》2005,91(2):203-211
UV-initiated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sago starch with acrylic acid (AA) at low level (2.5%, 5%, 7.5% and 10% w/w) was investigated. The UV curing technique and procedure was found to successfully produce starch-graft-poly(acrylic acid) [S-g-poly(AA)]. The carboxyl group content was found to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 of monomer. Rapid visco-analyzer (RVA) pasting profile, swelling and solubility of the samples were studied. UV irradiation of sago starch (control) results in high pasting temperature, high peak viscosity and high setback, besides retarding swelling and solubility as compared to the native untreated starch (p<0.05). Pasting temperature was decreased after grafting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S-g-poly(AA) showed higher peak viscosity, peak time and setback than native untreated starch (p<0.05). Breakdown was retarded at 2.5% S-g-poly(AA) but increased at 10%. S-g-poly(AA) exhibited lower swelling power and solubility than the native sample (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