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纤维膜接触器技术及其在顺丁橡胶装置碱洗过程中的应用.与传统的采用液滴混合分散法的油碱精制工艺不同,纤维膜接触器采用了非分散的油碱液膜接触并反应,使油品和碱液快速而高效地分离,不会产生油品和碱液的乳化或携带,提高了碱的利用率.同时,由于它体积小,效率高不需要下游的碱液沉降或水洗设备,节省了投资和占地面积.  相似文献   

2.
裂解车间的GA 2 0 3泵是DA 2 0 3塔的塔底循环泵 ,它将经裂解气碱洗过的浓度仍较高的碱液输送到塔顶再循环使用。该泵在开车初期运行状况较好 ,但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常发生泄漏 ,维修频率上升 ,增加了维修费用和产品成本 ,影响了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行。1 基本情况该机泵介质为 2 0 %的NaOH碱液 ,温度 4 5℃ ,入口压力 0 9MPa ,出口压力 1 2MPa。机械密封为内装单端面非平衡式密封 ,自冲洗 ,弹性元件为弹簧 ,辅助密封元件为聚四氟乙烯O型圈 ,结构见图 1。将失效的密封部件解体后发现 :①动环和静环摩擦副表面无划痕 ,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3.
为达到控制成品油在进、销、储运过程中质量衰减的目的,分析了轻组分蒸发、氧化、水杂、容器污染或混油等因素在这全过程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情况,提出了低温储存,减少气体空间、尽可能密闭储存,减少铜等金属与油品的接触,定期检查罐底和清罐、定期对油品质量进行抽检、不同品种油品实行专罐专泵以及排查和优化输油工艺,避免串油等确保油品质量的措施,同时提出了细化保证油品质量的相关制度和流程、注重油品质量检验过程的控制、加强输油混油回掺管理、强化油品质量抽检、开展油品质量风险排查以及加强油品质检队伍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ASP驱油过程中碱对油层伤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韩炜  程鹏燕 《油田化学》1996,13(3):248-252
研究了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油过程中Na2CO3引起的油层伤害及预防油层伤害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克拉玛依二中试验区,碱液伤害油层的主要原因是Na2CO3溶液引起地层微粒及粘土运移;碱垢产生的油层伤害是次要的。采用KCl作粘土稳定剂并配合适当的KCl注入工艺,可大大降低Na2CO3引起的油层伤害  相似文献   

5.
针对成品油一条输油管道顺序输送多种油品易发生油品质量事件的问题,对某下载库汽油罐底部油品终馏点不合格、另一下载库柴油罐顶部油品闪点不合格及某油库产生异常混油的3起油品质量事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尽量减少管输混油量和避免罐内油品分层的前提下控制管输油品质量的措施:一是避免长时间不动罐或长时间高液位发油;二是优化油品下载工艺操作规程;三是制定设备故障闭环管理流程;四是优化混油切割后行油品下载量;五是减少站内管道系统混油;六是根据汽柴油下载量的变化优化混油切割比;七是优化设备选型,提高混油回掺率。  相似文献   

6.
某公司2.4 Mt/a延迟焦化装置中的碱液罐最高操作温度40℃,操作压力为0.35 MPa,设备直径2.8 m,设备总高6.0 m,操作介质为质量分数10%~30%的碱液,设备内部设有加热盘管,加热介质为蒸汽,设备材质为碳钢。碱液罐投入运行2个月后发生泄漏,经补焊修复后,短时间内再次发生泄漏。经过对碱液罐的制造工艺、腐蚀部位及腐蚀特征进行分析后,确定泄漏原因为加热盘管温度过高(200℃蒸汽),引起碱腐蚀;原制造过程中未对碱液罐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致使碱液罐存在残余应力。在高温、高浓度碱液和焊接残余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应力腐蚀泄漏,即碱脆。在新设备制造过程中进行了消除应力热处理,并对碱液罐伴热介质热源由高温蒸汽改为热水,使得新碱液罐运行超过两年未发生腐蚀泄漏。  相似文献   

7.
梁成安  黄灏  高雪梅 《润滑油》2003,18(6):23-27
对南阳原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工艺条件和各装置馏出口油品性质跟踪,评价了生产工艺流程中油品性质的变化情况,建议采用脱氮-白土补充精制工艺进行后补充精制,蒸馏装置馏出口减二线润滑油料50℃运动粘度仍控制在10.7~12.5mm^2/s之间。对生产工艺流程中油品储存安定性进行了考察,建议缩短糠醛溶剂精制装置原料罐的储存时间,有条件时增设氮气保护系统。对减三线脱蜡油各窄馏分段粘度指数进行了考察,建议调整减三线馏分切割范围,即蒸馏装置馏出口减三线油100℃运动粘度控制范围由7.0~8.0mm^2/s变为6.5~7.5mm^2/s。  相似文献   

8.
1·概述兰州润滑油厂油品调合装置原设计规模为5〔104t/a,其中采用罐式调合工艺的规模为1·5~2〔104t/a,主要生产L-CKC工业齿轮油、液压油及蜗轮蜗杆等系列油。罐式调合工艺是利用蒸汽往复泵来完成油品在油罐内的不断循环,以达到油品各组份与添加剂混合的目的。由于调合罐的进出口均处于油罐的底部,往复泵循环时,油罐内上层与下层不能够形成涡流,起不到良好的混合作用。调合方式的落后,使得油剂混合不均匀,造成成品润滑油质量不合格(例如抗泡性、锈蚀、抗乳化性等),往往需要多次循环调合,造成了能耗的增加。2·调合工艺简介目前油品调合的…  相似文献   

9.
陈鹏 《炼油》1999,4(1):64-67,63
卤代烷烃是丙烯聚合工艺中产生的主要副产物。它通过丙烯回收进入回收罐,并返回原料丙烯中。在随原料丙烯经过丙烯精制系统时,卤代烷与固碱胶水剂NaOH发生反应,形成新的杂质-醇类,对聚丙烯生产造成一定的破坏作用。本文根据生产实际对醇类杂质生产及积累的有关因素进行探讨降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美国MERICHEM公司开发的纤维膜接触器技术及其在石油产品脱硫精制过程中的应用.与传统的脱硫精制过程不同,该项技术依据碱和油品的不同表面张力而设计的纤维膜接触器,可使油碱之间的接触及油中杂质与碱的反应在液膜上进行,而不像传统精制过程那样在液滴之间球面上接触和反应,从而避免了因液滴强烈混合分散乳化而导致油碱分离困难.该项技术可用于干气、液化石油气、石脑油、汽油、煤油和柴油等物料的碱(胺)精制法脱硫、脱氯和脱酸,也可用于废碱液的再生和处理.与常规混合分散法精制工艺相比,它有精制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碱(胺)液消耗少、设备投资省和处理能力大等优点.在国外石化工业上已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开展了模拟白土补充精制过程的小试研究,考察并分析了白土精制过程中造成油品变色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适当降低精制温度有利于油品色度的改善,但精制温度降低过大,尤其是当精制温度低于100℃时,则无法使白土活化发挥精制作用,对油品的外观清澈性不利。根据小试研究的成果,提出对白土混合罐混合后的油浆进行升温前预脱气的改造方案。技改方案的实施取得了预期效果,大幅度地改善了变压器油基础油的色度。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浓氨水循环洗涤+吸附脱硫”氨精制工艺流程、原理以及工业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分析了原料氨气质量对操作的影响及控制措施;原料氨气降温凝析水形成的浓氨水对硫化氢吸收能力的影响;浓氨水吸收液退液量对酸性水原料浓度影响等.提出了提高氨液循环泵灌注头、减小循环泵管路阻力和选用汽蚀余量小的循环泵;将补液氨位置设置在精制塔中部防止出现氨液过饱和现象;选用无油润滑、对杂质不敏感的迷宫式压缩机等优化措施.2012年应用此工艺新建了一套氨精制装置,投用两年多来装置运行稳定,实现了长周期运行,液氨中氨质量分数达到99.6%.  相似文献   

13.
一种投资少 ,工艺流程简单 ,操作简便 ,无腐蚀、无污染物排放的炼油厂液化石油气“化学吸收 催化氧化湿式脱硫化氢技术”由大庆石油学院开发成功。该技术是在碱液中加入一种高效的脱硫催化剂 ,它能使碱液中吸收的硫化氢在常温、常压下被空气氧化成单质硫 ,分离出单质硫后碱液循环使用。处理量为 40 0 0m3/h的工业试验装置已于 1 998年 9月 1 4日在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厂建成投产。经过一年多的运转试验证明 ,维持吸收塔液体循环量在 70~ 80m3/h的情况下 ,碱液中总碱度不小于 3g/L(以Na2 CO3计 ) ,净化后硫化氢浓度便能低于 1 0…  相似文献   

14.
强制循环再沸器具有其它再沸器不可替代的特点,在工程设计中被普遍采用。重点介绍了精馏塔强制循环再沸器的设计原则,确定了再沸器的传热温差和塔釜循环量等设计条件。通过设计实例,叙述了精馏塔强制再沸器的拆分方法及塔釜工艺系统设计,提出了强制循环再沸器管路系统中循环泵的选型依据和限流孔板的设计计算方法并解决了相关工艺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重质原油、煤焦油和页岩油的加工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与焦化相结合的浅度热裂化法:裂化油品需进行一般的精制处理。(2)高压加氢法:不发生结焦作用,生成油品亦不需进一步的精制处理。瓦尔葛法兼备以上二法的优点,在70大气压下能够加氢处理高压加氢法300大气压下所不能处理的原  相似文献   

16.
一种反应萃取精馏精制高纯试剂的方法该发明涉及一种反应萃取精馏精制高纯试剂的方法。首先将待精制的试剂水溶液在加入乙二醇钠的精馏塔中脱水精制,精馏塔塔釜得到乙二醇、NaOH和水送入溶剂回收塔再生,回收塔的塔釜得到乙二醇钠送回精馏塔循环使用。其优点是,由于采用了反应萃取精馏,产品质量的主要指标含水量和含醇量都由原来的二级品提高到一级品和优级品,甚至可达试剂级。在技术指标、经济效益、操作等方面都优于原来的旧工艺。/CN1249290A,2000-04-05。一种大孔氧化铝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大孔高强度氧化铝载体及其制备方法。该…  相似文献   

17.
工业级四氢呋喃的精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考察比较了以固体NaOH、KOH和分子筛分别作为处理剂对工业级四氢呋喃的脱水脱醛性能以及LA-1为还原剂脱除过氧化物的性能。考察了温度、停留时间、吸附器类型等条件对精制结果及处理剂的有效处理能力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推荐了工业装置实施方案,精制后的四氢呋喃可达到聚合级指标。  相似文献   

18.
《石油化工》2001,30(5)
一种固体酸烷基化催化剂的低温再生方法该发明提供一种固体酸烷基化催化剂的低温再生方法 ,该方法是将待再生的催化剂与含有至少一种氧化剂的水溶液接触 10min以上 ,然后在空气、氧气或它们的混合气中于10 0~ 2 5 0℃下处理 0 5~ 10h ;其中氧化剂为选自包括HClO4 、KClO4 、NH4 ClO4 和NaClO4 在内的高氯酸及其盐 ,HClO、KClO、NH4 ClO和NaClO在内的次氯酸及其盐以及H2 O2 和 /或HNO3 。按照该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有效去除催化剂表面的大分子焦炭前体而不破坏催化剂结构 ,使…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甲醇和稀碱液组成的复合溶剂,对催化裂化柴油进行萃取以提高其储存安定性。分别考察了不同醇浓度、碱浓度和剂油比条件下的精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甲醇浓度(质量分数)为80%,碱浓度(质量分数)为1.0%,剂油体积比为0.2时,萃取后的催化裂化柴油的储存安定性显著提高,色度由18号降到8号,萃取溶剂经蒸馏回收甲醇后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20.
某炼油厂以典型液相加氢技术为基础,对技术进行了改造升级,形成了航煤液相循环加氢工艺流程技术.该技术通过液相产品大量循环时携带进反应系统的溶解氢来提供新鲜原料进行加氢反应所需要的氢气,提高了产品均匀性、稳定性.榆林炼油厂首次在航煤装置选用国产循环泵,且无备用循环泵,根据实际运行结果,国产循环泵质量可靠,运行稳定,同时投资费用和操作费用均低,是低成本实现油品质量升级的较好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