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水源涵养林的效益及其计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文章阐述了水源涵养林对水土保持、涵养和净化水资源等的效能;论述了水源涵养林的生态效益及其计量方法和模型;并对水源涵养林效益补偿的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水源涵养林生态补偿经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随着对水源涵养林效益研究的不断深入 ,其所具有的生态效益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水源涵养林具有外部经济性和准公共产品的特点 ,需要对其生态价值进行补偿。先取密云县密云水库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 ,采取适当的评价方法对其生态价值进行计量评价 ,在此基础上对水源涵养林生态补偿问题进行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3.
生态公益林效益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概述了当前国内外对生态公益林效益评价的研究概况、评价方法、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等,认为在具体评价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时,通常分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等各单项进行效益评价,总体生态效益为各单项生态效益价值之和,但如何界定公益林的主导效益与其它效益的关系是今后生态公益林效益评价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系统分析了贵州省公益林经营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与机遇后,提出了公益林更新采伐模式的原则、主要内容和监测验证方法。模式以省内分布广、生态区位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为基础构建,对其它公益林类型更新采伐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生态公益林对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级相关部门不断加强了对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笔者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为例,探索如何管护好为我们提供"青山绿水"的生态公益林。柳州市现有生态公益林34.87万公顷,其中,国家级重点公益林22.94万公顷,自治区级重点公益林11.93万公顷。按生态公益林林种分:水源涵养林14.18公顷,水土保持林20.04万公顷,护岸护路林0.03万公顷,自然保护区林0.57万公顷,国防林0.02万公顷,其他0.03万公顷。这些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在水源林区、江河两岸、铁路、等级公路、高速公路沿线、水库周围、  相似文献   

6.
雨季是山区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的重要季节。水土保护林和水源涵养林是生态公益林的重要林种,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山区雨季造林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其所占的比重亦越来越大。但山区雨季造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甘肃省江河两岸区、国家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沙漠接壤区等4种不同生态区位不同类型公益林为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甘肃省4种生态区位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野外调查及实验室分析数据,对不同生态区位不同林分类型公益林生态效益进行评分。结果表明:对同一生态区位,乔木林生态效益大于灌木林,阔叶混交林生态效益大于针叶纯林;对同一林分类型,阔叶混交林具有较高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针叶纯林保持水土流失功能高于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阔叶纯林和灌木林则具有较高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黑龙江省重点公益林年蓄水能力、净水能力及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定点监测,对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价相关方法的拟合分析,并对典型区域重点公益林的水源涵养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针叶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的年蓄水能力要明显高于白桦林,选定区域重点公益林可以发挥的蓄水效益、净水效益和源涵养总效益分别为19.39亿元,1.55亿元和20.95亿元。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江苏省国家公益林的总体布局特征及划分依据,并对划分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江苏省国家公益林布局从总体上看,可分为3个部分:一是以长江、淮河、沂(沭、泗)三大河流为主干,以秦淮河、滁河等20余个一级支流及众多二级支流为分支呈“树型”分布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护岸林等,构成了江苏省国家公益林的主体。二是以沿海特保林、高速公路、国道、铁路等呈“带状”分布的护路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等,构成了江苏省国家公益林的基本框架。三是以骆马湖、石梁河水库、大丰麋鹿保护区以及中山陵等呈“块状”分布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护林、自然保护区林、国防林、风景林等,是江苏省国家公益林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生态公益林就是生态区位或者生态状况较为脆弱的防护林,可以保护国土生态安全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以及防风固沙林等都属于生态公益林。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生态公益林进行了相关性评价,并根据评价指标提出了管护方案。  相似文献   

11.
金佛山方竹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佛山方竹(Chimonbambusa utilis)不仅是材、笋两用竹种,而且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优良竹种,但以往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为了较系统地揭示方竹蓄水保土的功能。本次对金佛山方竹的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土壤层的蓄水保土功能加以调查;同时为了便于比较还结合调查其它的林分。通过研究其结果: 1.林冠截留量: 方竹>针叶混交林>针叶纯林 2.枯枝落叶层蓄水量亮叶水青冈—方竹林>方竹林>针叶混交林>针叶林 3.土壤层的蓄水功能方竹林>亮叶水青冈—方竹林>马尾松林>枫香×麻栎林从而,本研究将为防护林建设中重视竹子的功能与作用,为适地适竹,合理选择与配置树种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湖南生态公益林涵养水源、土壤保育、固碳、释氧和生物储能等生态效益的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湖南省公益林生态效益总价值为2 861.72亿元,其中涵养水源蓄水总量135.55亿t,价值为117.48亿元,不同林分类型中,涵养水源的能力有差异,强弱顺序为阔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灌木林>竹林>疏林地;减少水土流失14 0...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天保工程效益监测数据、森林生态系统长期连续定位观测数据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评估模型,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天保工程区新增的28.29万hm2森林进行生态效益评价。结果显示:保护区天保工程区新增森林生态系统产生的生态效益总价值为174.85亿元/a;从森林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所占比重看,从大到小依次为保育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净化环境、森林防护、积累营养物质、森林游憩。  相似文献   

14.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4种森林类型林地土壤的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林地及农地(对照)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其林地(农地)表层土壤容重的顺序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农地>灌木林;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顺序为,灌木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常绿阔叶林>农地。灌木林林地土壤的有效水分涵蓄量要明显大于其他的森林类型,其蓄水量是竹林的1.4倍,是农地的2.14倍。4种森林类型林地及农地土壤的水分下渗性能,其层间稳渗率以腐殖质层>淀积层>母岩层;在土壤层,以竹林和农地的水分初渗为高。灌木林林地土壤的水分渗透性能极强,其初渗值达到了10.169 mm/min。从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来看,灌木林涵养水源和理水调洪的功能要远大于其他森林类型,针阔混交林要优于常绿阔叶林,而竹林最差。然而,对于遭遇短历时较高强度的降雨而言,竹林的理水调洪作用可能略好于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5.
对景德镇市公益林立木经济价值及固碳、制氧、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量等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估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辽西地区几种农林复合型水土保持林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西地区属半干旱丘陵区 ,由于地势起伏 ,雨量集中 ,土壤粘重 ,植被稀疏 ,森林覆盖率低 ,成为我省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地区。水土流失的结果是导致表土破坏 ,底土裸露 ,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恶化 ,土地生产力下降 ,增加了植被恢复的难度。为迅速改变辽西地区贫瘠落后的面貌 ,恢复生态系统平衡。建国以来 ,这一地区开展了大面积人工造林工作 ,据统计资料表明 ,以油松纯林为主的水保林面积达 5 3万hm2 ,这些林分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推动国民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以大面积纯林为主的油松水土保持林存在树种单一、层次简单、…  相似文献   

17.
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碳氮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杂谷脑河流域不同区段(上、中、下游)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流域土壤有机碳含量为经济林地>农耕地>人工成熟林地>灌木林地>人工幼龄林地>天然次生林地;土壤全氮含量为农耕地>经济林地>天然次生林地>人工成熟林地>灌木林地>人工幼龄林地;C/N为人工幼龄林地>人工成熟林地>经济林地>灌木林地>农耕地>天然次生林地。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区段中,经济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表现为中游>下游;农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为中游>上游>下游;土壤全氮含量为下游>中游>上游;灌木林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为中游>下游。同一区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流域下游土壤有机碳表现为经济林地>农耕地>灌木林地,全氮含量表现为农耕地>经济林地>灌木林地;流域中游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含量农耕地>经济林地>灌木林地;流域上游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人工成熟林地最高>农耕地>人工幼龄林地>天然次生林地,全氮含量表现为天然次生林地>人工成熟林地>农耕地>人工幼龄林地。  相似文献   

18.
浅析广州近期城市公园生态设计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方慧  姜磊 《广东园林》2008,30(3):33-34
对广州近10年城市公园建设中在生态设计方面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认为广州近期城市公园设计多采用注重自然、生态的绿化种植、注重资源的保留与再利用、注重保护和创建有生态意义的湿地与水系等生态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计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森林多种生态效益的分析,确定计量森林生态效益的因变量指标集为:涵养水源效益、保持水土效益、抑制风沙效益、改善小气候效益、吸收二氧化碳效益、净化大气效益、减轻水旱灾效益、游憩资源效益和野生生物保护效益。同时,从影响因变量的众多因素中筛选出主要变量建立自变量集,并将之划分为区域自变量(经度、纬度、海拔、年降雨量、年平均风速和年≥10 ℃积温)和林分自变量(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覆被率)。按照以上建立的计量指标体系,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计量的多元线性模型。利用该多元线性模型对我国森林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计量,得到我国森林每年产生的生态效益为7 238.1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07%。  相似文献   

20.
广西重点公益林水土保持效能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重点公益林为监测对象,采用地面监测法与调查监测法相结合,定期获取水土保持现状数据,构建广西重点公益林水土保持监测体系,掌握重点公益林水土流失现状及动态变化,对重点公益林水土保持效能进行分类监测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有林地水土保持效能明显优于无林地,间隔期内(2005-2006年)重点公益林资源质量稳步提高,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程度呈减少趋势,森林保育土壤能力进一步提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