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里弄"、"石库门"的由来 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随之英法各国在此建立了租界.1854年,英、美、法三国领事撇开中国政府,建屋出租给中国人居住.这种住宅一般采用联排式总体布局,木制结构,成本低廉,施工简单.并取某某"里"为名称,是后来上海里弄住宅的雏形(图1).1870年以后,施工考究的石库门里弄取而代之,改进后的住宅是根据江南地方传统的生活习惯而构成住宅平面与空间,并在原来简朴的建筑外立面上施以西洋古典装饰.一时间风靡上海,成为老上海中产阶级主要的居住场所.  相似文献   

2.
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从此各国洋人纷纷来沪开行经商,传教建堂,开展各种外交活动,刺激了上海经济的发展,人口也逐渐增长,住房日趋紧张,房产开发就成为当时生财热点,中外房地产开发商纷纷投资买地建房。从1872年上海最早的兴仁里石库门式住宅建成算起,到1940年建国西路花园式里弄——懿园的落成为止,在这近70年中,上海共建了约20万幢各式住宅建筑,面积估计在2000万m~2左右。这些住宅大致分成五种类型:早期旧式石库门、后期石库门、新式里弄、花园式里弄(包括公寓)和独  相似文献   

3.
文章回顾了上海石库门里弄房屋建造的历史沿革,对石库门里弄房屋在房屋管理中不同时期的分类情况和学术研究中不同学者的分类思路、成果及分类异同点展开分析,认为在上海石库门里弄房屋的范围、特点和大类划分上,各方的主要意见基本一致,但在实际使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容易带来混淆和困惑。建议上海石库门里弄房屋可以分为老式石库门里弄、新式石库门里弄、广式里弄,其中,老式石库门里弄和广式里弄又可细分为早期和后期两个小类。  相似文献   

4.
据证实,上海市消防局将在今年开展实施建立“119规范小区”工作,以期形成居民住宅区域性的自防自治,锁住火神祝融。 上海的城市建筑中,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居民住宅,不少是自成区域,追溯上海居民住宅建筑历史,旧上海仅里弄住宅约有9000余处,建筑面积达2120余万平方米,占全市总居住建筑面积63.5%以上。至1949年,上海民居里弄住宅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即“石库门里弄住  相似文献   

5.
黄岩松 《安徽建筑》2006,13(6):41-43
通过对上海石库门里弄文化的起源、特征及变迁所做的介绍,向人们展示了上海石库门里弄文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上海当代旧区改造的速度和规模日益提高,使一些具有遗产价值但尚未得到足够关注的石库门里弄民居建筑面临即将消失的威胁。本文对位于上海闸北区安庆路的一条石库门里弄"成德里"展开相关实证研究,对其6栋石库门里弄民居的遗产价值进行分析定义,并探讨将之纳入保护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梳理了近代上海异质文化交流碰撞背景下的中西建筑互动过程.以上海石库门里弄山墙样式为例,从类型学视角通过比较研究具体论证.上海石库门里弄山墙样式的转变,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中西两种异质文化从对峙混乱到调和创新的发展演变过程.石库门里弄山墙可视为中西建筑文化碰撞融合视觉化、符号化、象征性的表征之一,是海派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上海独有的城市形态和城市肌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塑造上海的城市品格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上海城市规划》2012,(3):98-103
里弄住宅是上海特有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对里弄住宅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出现了新天地、田子坊、步高里等不同的保护传承、更新利用的模式。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及"加快旧改、关注民生"的要求下,如何认识里弄住宅的价值?里弄住宅的出路何在?2012年5月23日,上海城市规划学会和《上海城市规划》编辑部联合举办"上海里弄住宅保护与更新"研讨会。针对上海里弄住宅保护与更新,专家们各抒己见,建言献策。从规划实施、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意见。编辑部将专家发言整理如下,希望通过此次研讨及今后的不断实践,为上海里弄住宅的保护和更新探索出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随着城市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作为上海市重要建筑文化遗产的石库门里弄正在不断消亡;继之而起的是不同保护更新模式的发展与探索。本文以上海现存最大石库门里弄建筑群落建业里的保护更新为例,结合不同的历史建筑现状,分别提出修旧如旧和建新如旧两种改造设计策略,对石库门里弄保护更新的策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晚期石库门里弄--步高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最早的里弄称老式石库门里弄,始于1870年前后。建于1930年的步高里是面向华人住户而开发的新式石库门里弄。它被列入上海第一批优秀近代建筑名单,现在又升级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1.
陈铭  张茵  邓德 《华中建筑》2006,24(8):46-48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展现本地域的乡土建筑特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通过分析鄂西民居的建筑特色,以沪蓉西高速公路宜恩段配套服务设施设计为例,从地形利用、空间组织、建筑造型、建筑材料等方面探讨了现代建筑中展现鄂西民居特色的有效途径及相关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近几年来,上海在建设“生态住区”方向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回顾住区建设的历史,考察住区建设的实际情况,上海住区离真正意义上的“生态住区”还有着很长的道路要走。  相似文献   

13.
蒋昕萌  王冬 《华中建筑》2012,(10):159-163
该文借助建筑类型学的"原型"理论对"一颗印"民居建筑空间进行解析,论述其典型元素、特征、空间组织方式和结构体系的构成关系,感悟其存在的内在本质与建筑精神,提炼其语言构成的法则,学习其空间组织的造句逻辑与灵感,寻找出其内在的永恒规律,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一颗印"民居的精神与内涵,从而梳理总结出"一颗印"民居建筑空间原型。希望以此为基点,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对云南现代地域性建筑创作的探索之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武汉近代里分住宅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2,他引:11  
李百浩  徐宇  吴凌 《华中建筑》2000,18(3):116-117
以往关于武汉近代里分住宅的研究,仅有部分对零散文章,且多沿用上海的“里弄”之名称。文文以近代武汉的主要住宅建筑类型里分住宅为研究对象,历史地分析了近代里分住宅的发展过程、里分和里分住宅的类型及其特点;从平面布局、结构、装饰与细部、居住形态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武汉近代里分住宅的特征,对于近代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以及发展具有武汉地方性的保护与更新以及发展具有武汉地方性的现代住宅设计,都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关中盆地是陕西黄土高原地区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关中平原地区的民居经历了从地坑窑到传统合院式房居,再到近代的独立式房居的历史演进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关中平原地区的农宅建设受到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冲击,在功能空间、材料和技术各方面都出现了新的需求,也暴露出了新的问题.基于对当前农宅建设的反思,提出了本地区农宅建设应从综合效益出发,走“有机更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两代人既能相互照顾,又能各取所需的要求,提出了“两代居”住宅的设计问题,论述了“两代居”住宅设计的必要性,合理性及设计原则,介绍了“两代居”住宅的设计手法,社会保阶层对“两代居”住宅形式和布置形式的要求,以创造出舒适,便利,宜人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7.
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套型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套型小,功能全"是保障性住房套型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何设计出紧凑、合理,经济、适用的保障性住房,对广大建筑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考验。在国家相关政策背景下,通过对保障性住房套型设计现状的分析,本文尝试性地提出套型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保障性住房的套型设计要点,以期能为今后保障性住房的套型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徐彬  赵财福 《住宅科技》2003,(6):9-11,15
通过对目前上海市房型市场分析,论述了住宅设计、房型发展的趋势:户型面积趋向实用化,功能分区更为明显,功能配套更趋完善,户型设计更为贴近人性化。并结合实例点评了各种房型。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江南水乡传统建筑吸收海外联排住宅格局所形成的海派里弄住宅的历史,论述了居住建筑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传统建筑的继承和发展,指出居住建筑风格应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去接纳、消化,为我所用,创造出符合人们心理、文化需要,更是市场需要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人人都有适当的住宅”为理论背景,以“套型”为切入点,对“舒适度”的概念作了诠释、量化和系统分析,建议在理性住宅消费理念、学科交叉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精密设计理念等四大理念上对居住作一个全面的认识;以“舒适度”为核心构建具有普遍意义的住宅套型的设计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