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现状。方法随机抽取350个农村集中式供水点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枯水期、丰水期各采集1次水样,每次采集出厂水、末梢水各1份,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对样本进行处理和检测,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2年共检测农村集中式供水水样1 400份,合格321份,水样合格率为22.93%;丰水期与枯水期(χ2=2.138,P0.05)、出厂水与末梢水(χ2=2.526,P0.05)的水样合格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分别为30.14%和41.86%。结论微生物指标超标是水质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存在隐患,加强消毒和卫生管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和分析某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安全情况及其动态变化,为政府在农村改水工程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2012年—2014年某市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数据。农村集中式供水信息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方式收集。水样采集、保存、运输、检测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执行;评价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执行。结果某市2012年—2014年监测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666处,以地下水为水源占65.62%(437/666)。供水工程常规处理占23.57%(157/666),无水质处理占54.65%。2012年—2014年某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总体合格率44.13%。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线性和线性组合χ~2=9.597,P<0.05);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高于地表水为水源的合格率;枯水期水质总体优于丰水期;常规处理的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为82.80%、80.95%;无水质处理的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为19.78%和13.65%;总大肠菌群合格率46.79%;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52.30%。结论某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中水质净化、消毒设施缺乏,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逐年下降,微生物超标是水质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传播介水传染病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3.
莫桂姮  陈莉  李勇  杨将  李梦映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810-2811
目的了解2011年梧州市农村卫生饮用水卫生状况,为下一步开展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1年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为依据,选择市直管的30处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及市长洲区5处分散式供水为监测点,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各采集集中式供水出厂水和末梢水各1份水样,分散式供水采集农户家庭储水器(家中水龙头)水样1份进行监测。结果梧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共采集水样130份,水质总的合格率为55.38%,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合格率分别为53.85%(35/65)和56.92%(37/65);集中式供水的合格率为56.67%(68/120),分散式供水的合格率为40.00%(4/10)。不同类型水源的水质合格率以深井水最高,其次为浅井水,最低是地表水,合格率分别为94.44%、83.33%、55.86%。水质完全处理的合格率为42.86%,不完全处理或不处理的水质合格率为56.90%。水质不合格的项目有浑浊度、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铁。其中总大肠菌群不合格57份,耐热大肠菌群不合格56份,菌落总数不合格34份,浑浊度不合格40份,只有1份水样铁含量不合格。结论梧州市只有半数的农民的生活饮用水是安全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广西苍梧县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水质变化情况,为政府制定改水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广西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检测技术方案》要求,于2009--2012年随机抽取利用国债资金建设并竣工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监测点,按GB/T5750.1~5750.13—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捡验方法》对监测点水样进行检测,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2009--2012年间共采集74监测点296份水样,合格111份,总体合格率为37.50%。2011年的合格率最高,为57.50%(46/80),其次为2012年为32.50%(26/80),2010年为32.14%(18/56),2009年为26.25%(21/80)。不同年度的水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年间各年份的出厂水水质合格率为27.50%一57.50%,末梢水的水质合格率为25.00%一57.50%,不同年份的出厂水与末梢水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生物指标的合格率最低,总大肠茵群及耐热大肠茵群的合格率均为45.27%(134/296)。其次是感官指标中的色度(83.11%,246/296)、肉眼可见物(89.87%,266/296)及浑浊度(94.93%,281/296);一般化学指标中,铁的合格率较低(90.88%,269/296)。苍梧县水源以山溪水、深井水、浅井水为主,构成比分别为31.08%(23/74)、27.03%(20/74)、24.32%(18/74),按要求使用消毒设备的监测点仅占12.16%(9/74)。结论苍梧县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质合格率较低,微生物污染是影响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的主要因素。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卫生管理和对饮用水的消毒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兰州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现状。方法 2013年—2015年随机整群选取兰州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471个,分别于枯水期和丰水期采集出厂水、末梢水水样进行水质检测分析。水样的采集和检验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水样的评价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49-2006)进行。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χ~2检验。结果共采集水样941份,合格率47.7%。2013年—2015年水样合格率波动下降,地下水高于地表水(P<0.05);丰水期和枯水期比较,出厂水和末梢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5项检测指标中,合格率低于90%的指标包括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浑浊度、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7项,其中以总大肠菌群合格率最低(74.7%)。结论兰州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较低且波动下降;微生物、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是水质合格率较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2009年梧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梧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现状。方法于2009年3月随机抽取梧州市市辖县(市)及乡镇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84个,分散式供水单位57个,采集其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进行检验、评价。结果梧州市市辖县(市)及乡镇现有集中式供水单位430个,覆盖人口47.35万人,占农村总人口数的18.72%。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为42.22%(95/225),其中,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41.67%(70/168)、43.86%(25/57)。水质合格率较低的指标是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浑浊度,合格率分别为53.78%、65.78%、86.22%、88.44%。结论梧州市集中式供水覆盖率较低,微生物指标中的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是影响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源防护、卫生管理、水质消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梧州市郊区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市郊区农村饮用水的类型、供水方式的不同设置分散式供水监测点,随机抽取利用国债资金建设并竣工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集中式供水监测点。2009年设置的集中式供水监测点分别为13个、分散式供水监测点均为15个,2010年在2009年基础上,集中式供水点增加到20个,分散式供水点仍为15个。于2009、2010年分别于3月和8月对水样进行采集、检测、评价。结果 2009年和2010年的水样总体合格率分别为35.37%、22.73%,不同年度的水样合格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9~2010年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末梢水和分散式供水的水质合格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质单项指标合格率较低的是:总大肠菌群(35.94%)、耐热大肠菌群(39.06%)、菌落总数(75%)、浑浊度(69.27%)、肉眼可见物(92.71%)、pH(93.75%)。其他化学指标和毒理学指标的合格率均在95%以上。结论梧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处理方式简单,微生物污染是影响梧州市郊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了解漯河市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农村改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2011年河南省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对漯河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类型、农村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农村集中式供水监测点情况和水质结果报告表中的内容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并对100处农村集中式供水监测点进行采样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漯河市大部分供水工程属于供水能力不足500 t和供水人口小于5 000人的工程;监测点枯、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85.5%、72.5%,其中,枯水期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86.0%、85.0%;丰水期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70.0%、74.0%,枯、丰水期出厂水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水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质监测不合格指标主要有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锰、氯化物、总硬度、氟化物.结论 漯河市农村人口集中式供水覆盖率较低,要加快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加强饮水消毒和监督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鄂伦春自治旗农村饮用水水质进行监测,为改善鄂伦春自治旗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促进农村水改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水样的采集、保存及卫生检测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进行操作,检测结果按《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评价,所检测的18项指标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水样即评价为不合格。结果:共检测各类水样425份,总合格率为34.35%。各类水质总合格率分别为:自来水出厂水80.00%、自来水末梢水68.75%、机电井水箱水43.18%、机电井末梢水20.45%、手压井水19.46%。合格率低的指标主要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以及水中的铁。结论:鄂伦春自治旗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相关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农村改水工作迫在眉睫,应推行集中式供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泰州市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预防控制介水传染病。方法依据《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监测方案》设置监测点、采样频率,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T 5750-2006)对水样进行检测。出厂水、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均依据《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 2010—2012年,市政供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100.00%(24/24)、95.61%(566/592);乡镇水厂供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90.91%(40/44)、81.82%(36/44);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为92.50%(111/120)。市政供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乡镇水厂供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市政供水出厂水、乡镇水厂供水出厂水水质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市政供水管网末梢水、乡镇水厂供水管网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政供水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厂水不合格指标为游离氯、氨氮;管网末梢水不合格指标为菌落总数、游离氯、氨氮、铁;二次供水不合格指标为菌落总数、游离氯、铁。结论泰州市主城区生活饮用水水质整体合格率较高,部分指标仍不合格,应进一步加强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检测和规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四平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卫生状况,为改善生活饮用水水质,保障城市居民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四平市所辖的6个县(市)、区集中式供水单位出厂水、末梢水水样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集中式供水出厂水共检测水样16份,合格14份,合格率为87.5%;集中式供水末梢水共检测水样720份,合格600份,合格率为83.3%。结论四平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质量总体较好,不合格样品主要为集中式供水水样余氯这一消毒指标未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提示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集中式供水质量,对城市生活饮用水进行科学消毒,确保居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与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南平市城乡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居民安全饮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卫生标准进行水样采集、检测和评价,对2009—2013年城乡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城乡各类水质平均合格率分别为:城市出厂水79.78%、城市管网末梢水65.82%、农村出厂水32.70%、农村管网末梢水28.47%;城市集中式供水水质明显优于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细菌学和消毒指标是影响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低的主要因素。结论南平市城乡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质量有待提高,尤其应加强对农村地区饮用水卫生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农村改水提供依据,以保障人民群众日常饮水安全。方法在辖区建立59个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监测点,对监测点消毒情况及水源类型进行调查,并在枯、丰水期采集出厂水、末梢水各1件,全年共检测水样236件。结果 2011年农村集中式供水236件水样合格率71.6%。枯水期与丰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3,P0.01)。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超标率分别为24.6%、21.2%和19.9%。结论怀柔区农村集中式供水微生物指标超标现象严重,今后应加强集中式供水管网配套设施的安装,针对不合格指标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改善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以保障人们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淄博市张店区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状况,分析影响水质安全的主要因素,为农村饮用水卫生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依托国家及省市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监测点水质监测及水质基线调查,选取36个村,于2008—2016年于丰水期和枯水期各采集末梢水1份。结果 2008—2016年共采集水样648份,合格水样320份,总合格率为49.38%;合格率较低的项目为菌落总数(61.62%)、总大肠菌群(84.72%)、耐热大肠菌群(87.22%);城市集中式供水的合格率远高于农村自备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淄博市张店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安全问题仍有待改善,影响水质合格的主要因素是细菌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徐振杰  黄丹  田宏飞 《职业与健康》2014,(18):2630-2632
目的了解大连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卫生状况。方法 2013年,对大连市农村109家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水质检测,每家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各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1份。结果该市农村地区供水方式以分散式供水为主,抽检的436份水样,总合格率为21.56%;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合格率分别为24.32%和18.80%,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合格率分别为19.72%和23.40%。微生物和硝酸盐超标较严重。结论大连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合格率低,饮用水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  相似文献   

16.
桂林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和掌握桂林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广西农村饮水水质监测网络中桂林市10个县(区)的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在枯水期(3月)和丰水期(7月或8月)进行水样采集和检测,检测指标为水质感官指标、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和细菌学指标,设计统一调查表对农村供水类型、取水方式和水源类型及其覆盖人口进行调查。结果桂林市农村饮用水水源类型以地下水为主,占78.83%,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覆盖率为27.81%。桂林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水平低下,枯水期、丰水期水质综合合格率仅分别为23.80%和20.54%,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水质合格率也仅分别为26.20%和21.90%。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末梢水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27.18%和27.85%,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则分别为31.85%和33.64%;分散式供水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低至15.70%和18.02%。结论桂林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受粪便和生活污水污染严重,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和水质消毒是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林芝市城市和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卫生状况,为加强饮用水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2014年林芝市城市和农村集中式供水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每一个监测点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采样1次。结果共检测集中供水水样426份,合格水样61份,合格率14.32%(61/426);城市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为36.49%(27/74),农村集中式供水合格率9.66%(34/35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7,P0.05);各县(区)之间水质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4,P0.05);丰水期合格率18.31%(39/213),枯水期合格率10.33%(22/2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P0.05);出厂水合格率9.79%(19/194),末梢水合格率18.10%(4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P0.05);大型集中式供水合格率32.00%,小型集中式供水合格率1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3,P0.05)。结论林芝市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较低,建议水利部门与卫生部门加强沟通,从水源头解决水质问题,同时加强集中式供水工程的监管,特别是小型集中式供水单位的供水设施,保障居民能喝上安全放心的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江西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微生物污染状况,为改善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2011年分别于枯水期(3—5月)、丰水期(8—10月)对全省6 819处农村集中式供水点水质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监测。结果 13 638份农村集中式供水出厂水微生物合格率为47.99%,末梢水为44.02%。不同水源类型,水处理工艺的集中式供水微生物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生物单项指标以总大肠菌群合格率最低,出厂水为49.85%,末梢水为46.27%。结论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与集中式供水水源类型,水处理工艺等因素有关,因此,应加强水源防护,完善水质净化工艺,普及健康教育,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聊城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饮用水水质情况,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在聊城市所辖8个县(市、区)随机抽取113个供水监测点进行感官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微生物学指标检测。113处监测点均为地下水,水源为深井水的占83.18%,均未进行消毒处理。[结果]枯水期、丰水期各检测出厂水、末梢水113份,水样合格率枯水期为22.12%,丰水期为20.35%(P0.05)。检测项目中,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合格率,出厂水、末梢水均为枯水期高于丰水期(P0.05);氟化物合格率浅井水高于深井水(P0.05)。[结论]聊城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较差,微生物指标超标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乐安河沿岸居民生活饮用水现状,为乐安河综合治理,针对性的进行生活饮用水改水提供科学数据和基线资料。方法:选取乐安河德兴段沿岸24个村庄作为本次调查的现场。随机抽取集中式供水出厂水监测点4个,集中式供水末梢水监测点17个,农村分散式供水监测点60个进行水质分析。结果:2个集中式供水工程监测点具备微生物指标检测、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检测能力,并具备完全处理能力(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泗州镇农村居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为59.38%;香屯街道为61.29%;而海口镇仅为33.33%。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76.19%)高于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46.67%)。81份水样大肠菌群超标31份,不合格率为38.27%。21份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浑浊度、末梢水铁含量各有1份超标;60份分散式供水水样的浑浊度、肉眼可见物、pH值、氨氮、铁和锰6个检测指标超标。结论:人们自觉选择良好的生活饮用水水源、进行改水等措施,大大减少了重金属污染对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影响,但目前居民饮水水质中微生物污染严峻,提示当地在进行改水时要加强消毒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