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军中卫讯     
武警山西省总队医院完成省内首例心脏死亡自愿器官捐献肾脏移植本刊讯(特约记者李德谦)2012年2月20日,武警山西总队医院在山西省红十字会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山西省首例心脏死亡自愿器官捐献肾脏移植工作,经随访现受助者各项功能正常。它标志着山西省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及移植工作跨入了  相似文献   

2.
正1972年,医院成功实施中国大陆首例肾脏移植,开创器官移植先河;1993年完成我国首例体外静脉转流下肝脏移植,发起并推动我国肝移植第二次浪潮;实施了亚洲首例多器官移植;简化式多器官移植例数全球第一,5年生存率达76%,疗效全球领先。2005年,完成我国首例公民器官捐献肝移植,创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技术支撑体系,为解决器官  相似文献   

3.
目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是指公民在心脏死亡后进行的器官捐献,以往也称无心跳捐献(Non Heart-Beating Donation,NHBD)。总结DCD实施供体采集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回顾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选取的50例供体器官获取的DCD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供体采集手术过程,主要以分离、切取、灌注、修整等步骤进行。通过与医生密切配合完成供体的采集和灌注工作。结果供体采集完好,正常供给受体移植。结论供体的选择和采集方法与手术室护士熟练、高质量的手术配合均可有效缩短供体器官的冷、热缺血时间,对DCD器官移植手术成功起到关键作用,而良好的手术配合以及管理有助于提高后期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现代养生》2013,(16):5-5
"不用两年时间,我国公民身后器官捐献,就可以完全取代器官移植对死囚器官的依赖",2013年8月14日上午,国家卫生计生委人体器官移植临床技术应用管理委员会主任黄洁夫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完成1010例公民心脏死亡后的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每年30万移植等待者仅1万人获得供体今年2月,原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共同部署,2013年内,所有省份都应开展DCD工作。  相似文献   

5.
我国器官捐献协调员的人力资源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职业定位不明晰、管理不健全和职业规划不明朗等问题。2010年3月, 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被纳入为全国器官捐献试点省份医疗机构, 开展器官捐献工作。近年来, 医院对协调员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不断探索,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器官捐献协调员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包括设立专职招聘岗位, 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方案, 细化岗位设置, 建立绩效测评方案, 优化考核激励机制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 取得一定成效, 保障了医院器官捐献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为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科学规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顶层设计医护一体化整体管理模式对质量安全指标改善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实施顶层设计医护一体化整体管理模式(实施后),以实施前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数据作为对照,比较该模式实施前后的质量安全指标、不同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指标。结果实施顶层设计医护一体化整体管理模式后,药物应用合理率、患者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实施前,医师人均负责病床数、医院病床使用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患者、医生以及护士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顶层设计医护一体化整体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医院质量安全指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和谐医患、护患关系的建立,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信息管理平台潜在捐献者预警功能模块的设计和应用,提高潜在捐献者的发现率,改善人体器官捐献移植的供需矛盾。方法:基于分析传统潜在捐献者上报和目前供体器官维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潜在捐献者预警标准及质量管理,借助信息化手段设计并实施潜在捐献者预警功能模块,分析功能模块实施效果。结果:潜在捐献者预警功能模块实施前(2021年10月-202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s,OPO)人工上报潜在捐献者21例次,实施后(2022年10月-2023年5月)潜在捐献者预警功能模块系统预警潜在捐献者56例次。实施后系统智能化预警符合临床判断标准的潜在捐献者发现率、器官捐献转化率、潜在捐献者资料数据完整度等质控指标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医院OPO实现了潜在捐献者数据融通、流程信息化管理,确保获取信息的高效精准及全流程闭环质量控制,对器官捐献工作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内刊     
器捐何往 2011年,卫生部启动心脏死亡捐献器官移植试点工作,成为器官移植事业的重要节点。这意味着,业界将由此摆脱脑死亡器官捐献(DBD)和心死亡器官捐献(DCD)之间摇摆不定的苦恼。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需求存在巨大缺口,必须完善体制机制,让器官捐献移植事业从开头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都闪烁人道的光辉。"近日在京召开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陈竺呼吁,政府要高度重视器官捐献移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风险防控机制,避免"一着不  相似文献   

10.
智慧医院是现代化医院创新服务的重要模式之一.通过分析智慧医院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基于系统思想提出了智慧医院建设顶层设计框架模型(健康、信息、智慧、价值模型),总结了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技术实施路径.通过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全业务系统建设整合、数据治理等,满足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医院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1.
会议速递     
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共同召开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视频会议2月25日,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共同召开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视频会议。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卫生部部长陈竺都表示,愿意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捐献自己的器官。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数字     
5人 甘肃自2月25日正式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实施一月有余,仅有5人报名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  相似文献   

13.
关键词     
人体器官捐献 日前,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共同召开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视频会议。会议提出,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将向全国推开,未来中国器官供求比例有望进一步上升,约有1/3需要移植的患者将能够获得所需器官。  相似文献   

14.
<正>话说当前我国器官捐献和移植的态势,总体上是捐的少,用的多,每年有30万人等着器官移植救命,但只有1万个器官供给临床。全国有169家医院被国家批准能做器官移植手术,临床器官的供不应求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一个捐献者捐献的器官,到底应该给到哪家医院?用在哪一位患者的身上?凭什么给他?就成了大家关心的问  相似文献   

15.
薛原 《大众健康》2009,(2):15-17
150万与100,两个差距如此悬殊的数字背后,是因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的150多万患者求生的挣扎,是100位死亡后捐献器官的中国公民生命的延续,更是陈忠华为宣传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和脑死亡判定标准奔走的全部意义。 陈忠华,教育部.卫生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亲属活体器官捐献移植手术最早的推动者,也是如今公民死亡后器官捐献领域里最积极的践行者。陈忠华教授向本刊记者讲述了器官捐献与移植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院管理》2016,(5):90-92
医院信息化已经成为医院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必要路径,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笔者概括总结了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领导不重视、整体规划及相应的标准缺失、医疗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匮乏等常见问题,提出通过顶层设计和规划,建立标准,整合规划,信息共享,提高安全保障,培养复合型信息化人才等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院管理》2017,(5):15-17
作为推动区域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医疗体系整体效益的重要举措,广州市从化区医联体在实践中面临诸多困境。本文通过探讨广州从化区医联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区域医联体顶层设计的必要性,挖掘了区域医联体顶层设计中的重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医联体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和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区域医联体顶层设计的策略,为其他地区区域医联体模式的开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2013年9月4日,在院外医疗部门的协助下,安徽省立医院普外科肝脏组成功完成一例DCD(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体原位肝移植术。供肝者为一女性,系车祸致脑死亡及心脏死亡,接受肝源者系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转ICU病房监护治疗,术后第3天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5天转回普通病房。术后给予积极保肝、抗排斥、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患者肝功能改善明显,无明显排异反应,恢复良好,于2013年9月17日(术后第13天)顺利出院。肝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技术,安徽省立医院肝脏外科自2002年起已开展肝移植术20余例,半数以上患者目前仍存活,并有较高的生活质量。除肝移植技术外,  相似文献   

19.
<正>国卫医发[2019]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为积极推进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进一步规范人体器官获取,完善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体系,推动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委对《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试行)》(国卫医发(2013)11号)进行修订,形成了《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大学生器官捐献认知情况、意愿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和当地红十字会开展器官捐献宣传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8年7月—2019年8月,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攀枝花学院1 202名大学生就器官捐献认知、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对于器官捐献认知率达96.92%,但了解不深入,仅27.54%知道器官捐献的部门,8.82%知道器官捐献的程序,其中医学生认知率高于非医学生。捐献意愿率为52.33%。对于器官捐献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传统观念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结论在高校引入死亡教育课程,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对于提高捐献意愿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