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河西系为李四光教授1955年在河西走廊和甘肃、青海交界地区建立起来的多字型构造体系.1978年《亚洲地质发展轮廓》指出:"河西系为中生代中、晚期以来发生、发展的一组北北西方向隆起带和坳陷带.其构造方向与新华夏系遥相对应,但其规模远不及后者.发育最为明  相似文献   

2.
甘肃北山地区中侏罗世含煤岩系沉积和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西部北山地区位于阴山-天山东西复杂构造带西段,是中生代以来在东西复杂构造带中发展起来的一个相对坳陷带,由北坳陷和南坳陷及其间的隆起组成,区域地层及构造线均呈近东西向。   相似文献   

3.
北山在地理上并无确切的界线,一般习惯将河西走廊以北、直至中蒙边境的诸山脉统称北山。这个范围在地质构造上包括北天山优地槽褶皱带、库鲁克塔格—马宗山台缘隆起带及北山优地槽褶皱带等三个单元。本文所指北山在地理上仅限于新疆东部和甘肃西部的穹塔格—马宗山以南和河西走廊以北的低山丘陵地区。大致范围:东起于北山煤窑、双堡塘  相似文献   

4.
中国祁连山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祁连山区经多次掏造运动产生了各种构造体系,它们互相复合构成复杂的构造景观。古河西系斜接于天山-阴山、秦岭-昆仑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之间,它为本文论述的主要体系。它成熟于志留纪末期的祁连运动,为N55°—65°W走向的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褶带及所夹岩块组成的巨型拗褶带。它控制了早古生代沉积和岩浆岩建造及有关矿产的分布。该体系包容了下元古界组成的东西向构造形迹的残块。可能开始于泥盆纪,而完成于白垩纪的祁吕系西翼褶带,其西端呈弧形切断古河西系,中段与古河西系重接。陇西系自东段北侧插入,造成向北东凸的帚状构造。河西系与古河西系反接,形成平行等距的隆起和沉降带。康藏歹字型构造体系将该区西南部古构造强行卷入,使之多受改造、歪曲。古河西系及其他上述构造体系,代表我国西北部顺时针扭动的运动方式。与我国东部华夏系及新华夏系所表现的逆时针扭动方式相呼应,共同显示了中国大陆向南滑的运动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范围,包括北祁连山及其北侧的河西走廊地区。区内石炭纪地层发育,上、中、下三统齐全且均含煤层,呈北西西向广泛分布。对石炭纪含煤建造的形成和分布起着重要控制作用的构造体系计有:古河西构造体系、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前弧西翼褶带、陇西旋卷构造体系、河西系和展布于北纬37°—38°左右的区域东西向构造带以及局部南北向构造等。它们在不同时期成生和发展,以重接、反接、斜接、包容等复合关系构成了错综复杂的构造景观。   相似文献   

6.
运用区域地面地质、地震、钻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库车坳陷中生界的盆地结构、构造样式、中生界各层序原始地层厚度和沉积相分布、古隆起形态、区域构造演化等方面进行研究,重建了库车坳陷中生代盆地构造古地理,并对盆地原型成因进行分析。库车坳陷残留中生界总体上为北厚南薄、北剥南超的地质结构,北部强烈角度不整合在南天山海西期褶皱带,南部微角度不整合面在寒武-奥陶系之上,南部边缘沿着温宿-西秋-牙哈古隆起有基底断裂活动。北部单斜带为冲积扇和辫状河三角洲,克拉苏构造带为深湖,南部沿着古隆起带为缓坡三角洲、浅湖。库车坳陷中生代原型盆地位于南天山海西期造山带和塔里木克拉通边缘过渡带之上,地壳均衡可能是盆地沉降的主要动力。南缘古隆起带在南天山洋扩张期为塔里木克拉通台地与被动大陆边缘的台地边缘,南天山洋闭合期为前陆隆起带,发育基底断裂和断块差异活动,在中生代有继承性活动,晚新生代新天山挤压隆升使古隆起带发生挤压变形,成为新天山逆冲变形造山楔的前锋。  相似文献   

7.
华北晚古生代含煤建造分布在阴山和秦岭两个巨型纬向构造带之间,在与其大致相同的纬度中,世界上不少地区在晚古生代也有重要的聚煤作用发生,说明本区是巨型纬向构造带控制的全球性聚煤带中的一个大型聚煤坳陷。这个大型坳陷的南北为纬向隆起带所限,其沉积特征与阴山以北和秦岭之南有明显的差别,西与我国西部河西走廊晚古生代煤系相连,向东延展到国境线。   相似文献   

8.
乌伦古坳陷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部、阿尔泰山南缘,由北西-南东走向的红岩断阶带、索索泉凹陷和南部斜坡带组成。坳陷内上三叠统直接覆盖在石炭系基底之上,上三叠统和侏罗系发育生长地层,白垩系向红岩断阶带方向超覆沉积在侏罗系顶削蚀不整合面之上,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较稳定地沉积在白垩系顶小角度不整合面之上。索索泉凹陷中生界底面最深,往南部斜坡带逐渐抬高。红岩断阶带中生界被抬升剥蚀,古生界之上直接覆盖新生界。根据生长地层、不整合面、卷入变形的地层时代判断:早-中三叠世乌伦古坳陷延续了二叠纪的隆升剥蚀格局,地层缺失;晚三叠世-侏罗纪陆梁隆起隆升,在坳陷内沉积生长地层,局部发育逆冲断层;白垩纪为红岩断阶带主形成期,白垩系朝着红岩断阶带超覆沉积于侏罗系之上;古近纪构造变形微弱,沉积较为稳定;新近纪-第四纪发育挤压构造和正断层。乌伦古坳陷中生代受阿尔泰陆内造山作用制约,属于阿尔泰中生代陆内前陆盆地系统的一部分:楔顶带从阿尔泰山不断往南扩展,到白垩纪扩展到乌伦古坳陷红岩断阶带;前隆带位于陆梁隆起,并于晚三叠世-侏罗纪挠曲隆升。古近纪造山作用减弱,乌伦古坳陷区域沉降,地层较稳定沉积。新近纪-第四纪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作用的远程效应影响,北天山发生陆内造山作用,乌伦古坳陷远离北天山,挤压构造变形相对较弱。新近纪-第四纪正断层为造山间歇期形成的区域性伸展构造,代表了中亚地区晚新生代脉动式冲断作用的一个间歇期。  相似文献   

9.
北山陆内优地槽的建造及构造演化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山在地理上并无确切的界线,一般习惯将河西走廊以北、直至中蒙边境的诸山脉统称北山。这个范围在地质构造上包括北天山优地槽褶皱带、库鲁克塔格—马宗山台缘隆起带及北山优地槽褶皱带等三个单元。本文所指北山在地理上仅限于新疆东部和甘肃西部的穹塔格—马宗山以南和河西走廊以北的低山丘陵地区。大致范围:东起于北山煤窑、双堡塘以东,向西经红柳园、古堡泉、白山、依格孜塔格、因尼卡拉塔格,西止于罗布泊凹地东缘。东西长约750公里,南北宽约80—100公里的峡长地带(图1)。  相似文献   

10.
由元古界组成的幕阜山—九岭隆起,横亘于萍乐坳陷与江汉坳陷之间。隆起南侧发育了一套向南逆冲于萍乐坳陷的逆冲推覆构造,北侧发育了一套向北滑向江汉坳陷的重力滑动拆离构造。两种构造系的结构和性质迥异,构成了幕阜山-九岭山体的不对称构造。两套构造统一形成于燕山期,是在不均一侧压下引起的隆起中,南侧发生逆冲、北侧发生滑动拆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库车坳陷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沉积可划分为北缘砂砾岩带冲积扇粗碎屑沉积-下切辫状水道充填-河流-三角洲沉积、温宿凸起边缘近端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和塔北凸起西南缘的下切谷充填-河流三角洲-滨浅湖滩坝3个相带,中部为干旱盐湖-泻湖-海湾沉积.物源体系分析表明,西部的温宿凸起、北边的南天山造山带和塔北隆起上的大陆蚀源区为坳陷提供物源.库车坳陷碎屑物基本上来自于南天山和温宿凸起再循环造山带,坳陷北缘的逆冲造山和隆升作用形成了长期的物源供给区,沿坳陷东北缘发育了巨厚的冲积扇.西部的温宿凸起早期存在物源,沿凸起边缘发育有小型的边缘扇或扇-辫状河三角洲.塔北隆起在古近纪早期提供一定的物源,克拉201井附近结晶基底的剥蚀是南部大陆蚀源区的主要物质来源.却勒1井、羊塔5井等地的碎屑物极可能来自3个物源区.研究区物源体系的分析与总体的古构造、古地理格局相一致,库车坳陷古近系基底东高西低,有大量陆源碎屑由东向西推进,东、西两侧的低凸起带和北缘的前陆前渊带构成的古构造特征决定着物源和岩相分布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12.
王珂  曹婷  魏红兴  肖安成  周露 《地质学报》2020,94(6):1716-1726
库车坳陷东部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构造变形机制与南天山造山带密切相关。综合采用露头共轭节理及白垩系残余厚度分布,分析了库车坳陷东部晚白垩世古隆起特征及构造应力场属性。吐格尔明、克孜勒努尔沟、库车河、卡普沙良河、吉迪克以及库车河西6条剖面的共轭节理分析表明,库车坳陷东部新生代构造挤压应力为NNW-SSE向,而中生代的构造挤压应力为NE-SW向。原型盆地恢复显示,库车坳陷白垩纪的沉积中心大致位于大北1井―吐北2井―克拉2井一线,且发育秋里塔格―新和―牙哈―提尔根古隆起带,白垩系原始沉积厚度总体上北厚南薄。在晚白垩世区域抬升剥蚀的构造背景下,坳陷东部受压隆升遭受剥蚀,白垩系残余厚度减薄,呈西厚东薄的趋势。位于坳陷东部的吐格尔明背斜在石炭纪―三叠纪为一个长期存在的继承性沉积古隆起,晚白垩世进一步隆升形成构造古隆起,背斜周缘的白垩系残余厚度进一步减薄。吐格尔明背斜和背斜周缘白垩系残余厚度等值线以及库北1井和库车河剖面周缘白垩系残余厚度等值线的长轴方向均为NW-SE向,进一步证实了库车坳陷东部晚白垩世的构造应力为NE-SW向。库车坳陷东部晚白垩世古隆起与构造应力场属性主要与特提斯造山带中地体增生和拼贴作用导致的特提斯北缘盆地群中发生的区域性抬升有关。  相似文献   

13.
永城煤田城郊矿区位于河南省东部永城县境内,大地构造位置为秦岭纬向构造带的东段北支南侧,豫淮坳陷的东北部,面积约260km2。矿区内褶皱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强烈,特别是褶皱构造很有特色,它们一般都具有长期发育的历史,是在沉积期坳陷和隆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与通常所谓:的同沉积褶皱不同,是在沉积期正向构造(隆起)的基础上,发展成后期的负向构造(向斜),在沉积期负向构造(坳陷)的基础上,发展成后期的正向构造(背斜),形成所谓的“反向构造。   相似文献   

14.
羌塘盆地油气勘探前景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羌塘盆地为中生代大型的海相残留型构造盆地。盆地的南北缝合带及中央隆起带,宏观上可视为三条构造活动带,其间所夹持的两个相对稳定的地块,特别是南、北坳陷中部的两个复向斜区,是油气勘探的主攻方向。上三叠统—上侏罗统是盆地内的沉积主体,“两坳夹一隆”的古构造格局控制了沉积和烃源层的发育和展布。生物礁、滩多分布在高隆起周缘的碳酸盐岩台地上,发育于各组段中,但以侏罗系布曲组及索瓦组相对集中。盆地内发育有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中侏罗统布曲组和夏里组以及上侏罗统索瓦组四套主要烃源层,估算盆地的总生烃量为9930.92×108t,远景资源量为52.95×108t,具有雄厚的找油物质基础。盆地内发育了四套生储盖组合,其中以侏罗系(组合Ⅲ)布曲组—夏里组亚组合最好,是盆地主要的勘探目的层。应用多种方法综合研究和评价认为,北羌塘坳陷金星湖—东湖—托纳木地区和南羌塘坳陷比洛错东—土门地区是最有利的含油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南鄱阳坳陷地质结构具有“上张下压”的叠合盆地特征。下构造层地质结构的显著特征是发育推覆构造,由北向南推覆,在坳陷南缘与官帽山逆冲系相向逆冲形成向塘—二甲村对冲带。其内部结构受推覆构造影响呈现条带状分布的残留向斜,部分地区呈现为逆冲超叠单斜片。坳陷内的推覆构造与萍乐坳陷北部九岭推覆构造体系实属同一构造体系,由九岭向东延伸至波阳,再向东与高台山逆冲系相接,主要推覆活动期为燕山运动中期。  相似文献   

16.
张伟波 《地质学报》2015,89(Z1):240-241
<正>内蒙古乌拉山后洋海岩体位于乌拉山东段,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克拉通北缘隆起带西段,阴山隆起带和鄂尔多斯坳陷带交汇部位。区域上广泛出露太古界及元古界地层,构造形迹非常复杂,发育有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同时密集分布多个金属矿床及  相似文献   

17.
汪新文  陈发景 《现代地质》1997,11(3):313-321
震旦—奥陶纪时期塔北与南天山地区在“新疆古克拉通”的基础上经历了一个伸展、裂离和挤压、聚合的完整旋回。该区由南向北大致可分为3个近于平行的与伸展作用有关的构造区带:(1)南库鲁克塔格裂陷槽—满加尔克拉通边缘坳陷—塔里木克拉通内坳陷;(2)北库鲁克塔格—铁门关—老虎台隆起带;(3)南天山洋盆。该时期的构造演化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1)震旦纪伸展 裂陷阶段;(2)寒武纪—早奥陶世伸展 裂离阶段;(3)中—晚奥陶世挤压 聚合阶段。具有伸展盆地性质的满加尔克拉通边缘坳陷是该区的主力生油坳陷,其热演化程度高,位于其北侧的继承性古隆起及斜坡是主要的油气运移指向和聚集场所。  相似文献   

18.
天山东段—北山地区是我国金矿的分布地区之一。到目前为止,该区已发现金矿(化)区50多处,其中绝大部分被称为含金石英脉型,少数为伴生金及近年才引起注意并开始工作的断裂蚀变型金矿,另外还有砂金矿。笔者从1978年起在研究该区构造体系和矿产的分布关系时,涉及到了金矿,发现构造体系和矿产分布之间有某些规律性,现将其整理成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二连盆地是我国重要的产煤炭、石油、铀资源的能源矿产基地之一.综合以往资料可知,二连盆地煤和铀矿均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赛汉塔拉组,但受盆地构造演化的制约,煤矿在盆地东部地区较为发育,在盆地中西部规模变小、厚度减薄;而铀矿的分布规律则相反.为进一步了解构造-沉积演化对煤、铀成矿过程和赋矿机理的约束,选取马尼特坳陷南缘恩格日音地区赛汉塔拉组下段砂岩开展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U-Pb测年研究,探索其物源变化规律;同时对比分析马尼特坳陷东段和西段地震剖面,约束关键构造时限.结果显示:(1)马尼特坳陷南缘赛汉塔拉组下段下亚段物源以坳陷北缘的巴音宝力格隆起为主,而下段上亚段物源以坳陷南缘的苏尼特隆起为主,指示苏尼特隆起在早赛汉塔拉期晚期发生较强烈隆升;(2)马尼特坳陷南缘赛汉塔拉中期,沉积水体较浅,不利于煤的沉积;(3)苏尼特隆起构造隆升可能为坳陷南缘赛汉塔拉组下段铀成矿提供条件.这对了解二连盆地煤、铀的空间配置,预测马尼特坳陷、乌兰察布坳陷南缘新区新层位铀成矿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济阳坳陷构造样式及其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济阳坳陷几何学和一系列钻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盆区存在伸展式、走滑式、反转式等三种基本构造样式;按几何学和成因学特征,可进一步分为翘倾断块式、滑动断阶式、潜山披覆式、重力背形式、底辟等5种次级构造样式。伸展式是济阳坳陷最重要的构造样式,次级构造样式的发育和演化与地质体在坳陷中的构造位置关系密切:翘倾断块构造大部分形成在坳陷的缓坡带.滑动断阶构主要发育在坳陷的陡坡带,底辟构造常见于坳陷的洼陷带,潜山披覆构造多发育在盆地四周隆起区与洼陷中的潜山带,而重力背形构造大多发育在主断层的下降盘。盆地内的重力构造作用可随着沉积加厚作用的持续或加剧而逐渐增强,发育在济阳坳陷东部地区的一系列雁列式和帚状构造是郯庐断裂强烈走滑剪切作用的结果。研究证实,受早、晚白垩纪之交区域构造背景变化的影响,盆区应力场曾发生过从挤压作用向伸展作用的转换,导致济阳坳陷中的反转构造普遍发育,并具有东强西弱的时空演化规律。因此,走滑剪切式构造是郯庐断裂走滑剪切的结果,而反转式构造则是区域构造背景发生转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