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探讨口服肠道灌洗液的脱浇细胞学检查对诊断大肠癌的可靠性及可行性。方法26例可疑大肠癌患者内镜检查前口服平衡盐液3-4L收集水样粪便,分离,浓缩的脱落细胞,细胞涂片,巴氏染色。  相似文献   

2.
恶性胸腹水脱落细胞学及染色体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胸腹水标本脱落细胞学及染色体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9例癌症患者胸腹水同时进行脱落细胞学和染色体检查。结果检出中期分裂细胞43例(87.8%),其中二倍体占2.5%、亚二倍体占7.9%、多倍体及超二倍体占89.6%;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30例(61.2%);两者结合检查阳性数45例(91.8%)。结论两种方法结合检查可提高确诊率,降低细胞学检查的假阳性及避免胸腹水标本中细胞形态变异所致的假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纤维胃镜活检涂片细胞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0年12月纤维胃镜活检涂片1370例细胞学检查总结。结果:诊断恶性病变332例(24.23%),良性病变573例(41.82%),细胞学阴性453例(33.06%),标本不良12例(0.87%)。有细胞学、病理活检、胃镜初次诊断对照共723例,其中细胞诊断恶性病变214例(29.5%),良性病变267例(36.92%),病理活检诊断恶性病变243例(33.6%),良性病变466例(64.45%),胃镜诊断恶性303例(41%),良性415例(57.39%)。细胞学初次诊断恶性病变214例,其中6例初次病理检查为阴性,最终诊断为腺癌。细胞学与病理初次诊断比较,病理初次诊断恶性243例中细胞学阳性208例,符合率85.6%,假阴性14.4%,无假阳性,特异性98.75%。结论:胃镜+病理活检+细胞学检查三结合才能达到更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用抗补体免疫酶法(ACIE)检查145例鼻咽癌和可疑鼻咽病人鼻咽部脱落细胞的EB病毒核抗原(EBNA),结果①用ACIE、细胞学和组织学三种方法,79例确诊为鼻咽癌的病人EBNA全部阳性,57例阴性。EBNA的阳性检出率(100%)比细胞学(87.3%)和组织学(91.1%)方法高;②4例初次检查EBNA阳性但细胞学和组织学阴性者,三个月内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针吸细胞学作为临床乳腺肿块定性诊断的方法,具有独特的实用价值,但存在假阴性病例。本文旨在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减少假阴性的发生。方法 本文对64例经手术病理组织学证实的针吸细胞学检查乳腺肿物的病例进行细胞学与组织学对比观察。结果 恶性肿瘤56例,细胞学检查确诊36例,可疑12例,符合率85.7%,假阴性8例,占14.3%。良性肿瘤8例,无假阳性。结论 乳腺癌针吸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与其组织学类型有关,但技术因素是影响针吸细胞学诊断阳性率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抽吸技术、涂片技术及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6.
女性生殖道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虹 《中国热带医学》2005,5(3):491-492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688例宫颈糜烂患宫颈外口、颈管的脱落细胞,采用AutoCyte PREP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按TBS标准。HPV检测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结果HPV阳性组(320例)液基细胞学检查呈正常细胞抹片160例(50%),HSIL24例(7.5%),LSIL88例(27.5%),ASCUS48例(15%);HPV阴性组(368例)液基细胞学检查呈正常细胞抹片316例(85.87%),HSIL0例,LSIL16例(4.35%),ASCUS36例(9.78%)。两组比较差异极显。结论女性生殖道HPV感染较易发生宫颈癌前病变,提示积极防治HPV感染对于预防宫颈癌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在乳头溢液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86例非生理性的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及普通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比较,分析其诊断符合率。结果:86例患者中经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为68.2%,普通脱落细胞涂片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37.2%。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在乳头溢液疾病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乳腺针吸细胞学检查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乳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8例女性乳腺肿块病人进行术前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确诊68例,占87.2%;可疑7例,占8.9%;假阴性2例,占2.6%;假阳性2例,占2.6%。结论:针吸细胞学检查乳腺癌诊断率高,方法简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端粒酶活性检测作孤立性肺部结节(SPN)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改良TRAP法对42例孤立性肺部结节患者的BALF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并与同组病例脱落细胞学检查及手术病理相对比。结果:27例恶性结节有20例(74.07%)端粒酶表达阳性,脱落细胞阳性10例(37.04%),细胞学或端粒酶阳性21例(77.78%);15例肺良性结节中1例(6.7%)端粒酶表达阳性。端粒酶阳性、端粒酶和/或脱落细胞阳性判断SPN为恶性肿瘤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24%、95.45%。结论:BALF中端粒酶活性的测定,对于外周性的肺癌及早期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在疑诊为肺癌的310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经活检及细胞学证实为肺癌者106例。其组织细胞学类型为:鳞癌55(59.1%)例,腺癌11(10.4%)例,未分化癌37(34.8%)例,难定型者3(2.8%)例,12例痰脱落细胞检查阳性患者,其细胞学类型均与纤支镜吸刷标本细胞学一致,24例活检阳性患者,其中12例吸刷标本细胞学阴性,另12例细胞学与活检8例一致。2例难定型,另2例不一致。纤支镜检查是获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Her2、P53蛋白的表达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乳头溢液患者溢液的乳管行乳管镜检查,并收集冲洗液细胞,用巴氏染色行细胞学检查,S-P法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冲洗液脱落细胞Her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42例中,病变切除病理诊断为乳腺癌10例,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2例.在乳腺导管冲洗脱落细胞学检查中,1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5例诊断为乳腺癌,4例诊断为可疑乳腺癌,1例未见异常导管上皮.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2例,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8例,可疑瘤10例,可疑癌2例,未见异常上皮12例.在免疫化学检查中,1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6例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Her2蛋白阳性表达,3例P53蛋白阳性表达;32例在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中无Her2蛋白阳性表达,1例P53蛋白阳性表达.乳腺癌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Her2蛋白和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导管内乳头状瘤(P<0.05).结论: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性高,检测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Her2、P53蛋白的表达对鉴别诊断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粪便脱落细胞学与粪便隐血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规律,进而评判粪便脱落细胞学与粪便隐血试验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43例患者粪便脱落细胞学与粪便隐血试验与癌胚抗原(CEA)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43例患者中,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率为79.5%;粪便脱落细胞学阳性率83.5%;CEA检出率为45.4%或52.9%。结论:粪便脱落细胞学与粪便隐血试验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结直肠癌筛检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临床应用中,采取两者互补的方法,可大大提高结直肠癌的检出率,且阳性率优于CEA。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寻求敏感的肺癌诊断新方法.方法应用多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型多态(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56例肺癌和36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肺泡灌洗液和(或)胸水细胞的p53、p16及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将检测结果与组织学、脱落细胞形态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肺泡灌洗液和(或)胸水脱落细胞形态学检测敏感性为57%,阴性预计值(NPV)为60%;p53阳性表达的敏感性为68%,NPV为61%;p16阳性表达的敏感性为46%,NPV为52%;K-ras阳性表达的敏感性为36%,NPV为83%;p53、p16及K-ras阳性表达的敏感性为82%,NPV为74%;p53、p16及K-ras分子生物学和脱落细胞形态学联合检测敏感性提高至93%(P<0.05),NPV为87%(P<0.05).24例脱落细胞形态学假阴性标本中经分子生物学检测阳性16例(67%).在56例肺癌中,其中有22例同时收取肺泡灌洗液细胞和胸水细胞,结果为细胞病理学检测敏感性由57%提高到68%,细胞病理学检测加分子生物学检测敏感性由93%提高到95%.结论脱落细胞癌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可增加脱落细胞形态学检测的敏感性,提高脱落细胞形态学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手术对大肠癌肿瘤细胞播散种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对结直肠癌肿瘤细胞的播散种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01-2003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36例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45例,收集两组手术术前,术后腹腔冲洗液100ml,在腹腔镜组术后用100ml生理盐水冲洗腹腔镜手术特有器械,在腹腔镜组,气腹后通过套管针侧孔引出CO2气体,经过100ml生理盐水的滤过后,收集过滤液,所有液体经离心后,涂片固定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结果:腹腔镜气腹CO2气体滤过液中未观察到肿瘤细胞,腹腔镜器械冲洗液发现1例阳性,阳性率为2.8%.两组术前腹腔冲洗液中肿瘤细胞的阳性率均为33.3%,术后肿瘤细胞阳性率分别为8.3%和11.1%.在两种手术方式中无明显差别.结论:CO2气腹不会引起肿瘤细胞的播散.腹腔镜术中器械污染是引起切口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腹腔镜手术不增加肿瘤细胞播散种植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PPC)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分析2010 ~ 2015 年山东省高密市中医院接受手术病理分期的294 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和病 理资料,其中10 例患者(3.4%)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呈阳性(PPC 组),284 例患者呈阴性(NPC 组)。 结果 两组病理类型和肿瘤分级比较有差异(P <0.05)。调整多变量模型中其他影响因素,腹腔冲洗液细胞 学阳性仍然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提 示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增高且预后不良。虽然腹腔冲洗液的细胞学检查不再是子宫内膜癌国际妇产科 联盟分期标准之一,但是在临床决策过程中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倩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046-1048
目的:比较脱落细胞学检查、DNA倍体分析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8例患者胸腹水同时进行脱落细胞学检查与DNA倍体分析,并抽取静脉血作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比较三者敏感性。结果: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43.75%。恶性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联合DNA倍体分析的检测阳性率为83.33%,与单项脱落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1.25%,与血清标志物癌抗原125和甲胎蛋白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脱落细胞学检查、DNA倍体分析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运用,可提高恶性胸腹水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王其春  何磊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621-1622
目的探讨Dellson膜式超薄细胞学制片技术(DTC)在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将临床送检的灌洗液,加处理液等系列处理后,用自动液基细胞制片机制片。同时用传统方法制作涂片,两者同步做瑞氏染色或HE染色,镜检观察。结果通过对106例肺泡灌洗液标本用两种制片方法的对比观察,液基薄层细胞制片的优良率达90.5%(96/106),而传统制片仅为61.3%(65/106);液基薄层细胞制片癌细胞阳性率为46.2%(49/106),可疑癌细胞5.7%(6/106);传统制片的癌细胞阳性率为24.5%(26/106),可疑癌细胞2.8%(3/106)。结论 Dellson膜式超薄细胞学制片技术(DTC)用于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涂片质量及癌细胞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传统涂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肺癌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分析端粒酶活性与肺癌分期、组织学类型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 42例新鲜手术切除肺癌组织和 35例癌旁组织 ;6 3例肺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同时行刷片和灌洗液细胞学检查 ,31例非肺癌肺疾病的灌洗液 ;34例肺癌痰液 ,31例非肺癌肺疾病的痰液。采用PCR -TRAP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①新鲜手术切除肺癌标本和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 6 4.3% ( 2 7/ 42 ) ,0 % ( 0 / 35 ) ,( χ2 =34.6 1,P <0 .0 1) ;Ⅰ~Ⅱ期肺癌和Ⅲ~Ⅳ期肺癌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86 .7% ( 13/ 15 )和 77.8% ( 2 1/ 2 7) ( χ2 =0 .0 9,P >0 .0 5 ) ;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 75 .8% ( 2 2 / 2 9)和 92 .3% ( 12 / 13) ,( χ2 =0 .6 9,P >0 .0 5 )。鳞癌、腺癌、小细胞癌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 77.2 % ( 13/ 18)、87.5 % ( 14 / 16 )和 87.5 % ( 7/ 8) ( χ2 =0 .13,0 .0 2 ,0 .0 3,P均 >0 .0 5 )。②肺癌与非肺癌肺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 76 .2 % ( 4 8/ 6 3)和 6 .5 % ( 2 / 31) ( χ2 =40 .6 ,P <0 .0 1)。端粒酶阳性率高于刷检( χ2 =0 .3.0 1,P >0 .0 5 ) ,高于灌洗液细胞学 ( χ2 =2 4.96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抗原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 抗原检测的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 61例原发性肺癌和 3 1例非肺癌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采用半乳糖氧化酶法检测痰液中T 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肺癌组T 抗原总阳性表达率为 68 3 % ,对照组BALF中T 抗原阳性率为 9 7%。中心型肺癌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 抗原阳性率 67 3 % ,纤支镜刷检细胞学阳性率为 61 2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为 12 2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 抗原的阳性率高于细胞学阳性检出率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周围型肺癌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 抗原阳性率为 71 4% ,纤支镜刷检细胞学阳性率为 5 0 0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为 2 1 4%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 抗原阳性率高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阳性率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 抗原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可作为肿瘤标志物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