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知识型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芮明杰  霍春辉 《管理学报》2009,6(3):327-330
建立了知识型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模型,分别从产生、跃迁和形成路径3个维度来分析其关键影响因素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整合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型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
吴晓云  张峰 《管理评论》2012,(8):88-95,106
本文以服务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决策制定和执行的视角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服务营销活动在国际市场的配置策略(集中、协调)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关系,并借助获取的220家服务企业样本作了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研究发现:(1)非产品相关营销决策的集中化显著负向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产品相关营销决策的集中化对竞争优势不存在显著影响;(2)产品相关营销活动的协调程度显著正向影响竞争优势,而非产品相关营销活动的协调程度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不显著。上述结论有助于指导中国服务企业在国际市场合理规划营销活动、建立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保持良好的绩效,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关注员工角色外行为。组织通过一系列努力来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发做出利组织行为已经是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培育员工角色外行为的有效方式之一,便是提升工作嵌入度。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括员工角色外行为的内涵与影响因素,探讨工作嵌入对员工角色外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绿色创新作为中介变量,通过科学的实证研究过程,揭示其对企业环境责任和企业环境伦理与竞争优势关系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企业环境责任和企业环境伦理对企业竞争优势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绿色创新对企业环境责任和企业环境伦理与竞争优势的影响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顾客价值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基础理论突破了“企业黑箱,”从而实现了可持续竞争优势研究范式的转变。本文从资源特性出发,以顾客价值的视点考察竞争优势的持续性;提出了通过管理导向将企业资源转变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思路和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维持途径。  相似文献   

6.
延迟决策对一类双寡头广告博弈模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延迟决策引入到双寡头有限理性广告博弈模型中,研究了其对系统的影响,并对该模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以累计利润为指标,通过数值模拟与仿真发现延迟变量的引入并不一定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而这主要取决于引入延迟变量的时间点和延迟变量系数的大小.同时对延迟变量系数与系统参数的稳定域之间的关系做了探讨,指出在混沌时如果延迟变量系数取得适当,将会极大地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和系统的稳定性.另外,对混沌时降低单位广告所产生的平均需求的两种方式对企业的不同影响做了研究,并指出通过降低广告制作成本来降低单位广告所产生的平均需求将会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现状,阐述了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分析了核心竞争力来源、构成要素及识别方法,并提出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措施,从而使企业获得长期可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现代市场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壮大及更高的利润都需要企业优秀的持续竞争能力支撑。如何获得竞争优势,如何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是现代企业面对竞争必需考虑的问题,本文从企业结构、定位、营销与战略等方面对中小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途径进行了基本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过程导向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因果关系链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外生性分析是基于企业同质性假设,把企业看成黑箱。以资源基础论为主流的内生性分析基于企业异质性假设,突破了企业黑箱,但由于提出了过分宽泛的资源概念,而且专注于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条件特征的讨论和分析,客观上形成了"过程黑箱",影响到该理论的深入发展和管理学应用前景。本论文将能力概念从广义的资源概念中分离出来,在基于能力的新战略观基础上,将"资源-战略-绩效"架构具体化,构造了一个过程导向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因果关系链模型。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中期以来,信息与通讯技术发展迅猛,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企业异质性理论的框架下,证明信息化是比较优势一个新的来源,不仅信息基础设施的提升会改善一国出口绩效,而且信息化密度高的企业具有更高的出口倾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世界银行对于中国12400家企业2002~2004年的调查数据,在地区—行业—企业层面上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与理论预期一致,结果表明企业信息化密度、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对中国企业的出口绩效有显著影响。在控制了影响比较优势的其他因素和变量的内生性之后,实证结论仍然稳健。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在信息化背景下政府如何选择合适的经济政策,促使企业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而获得竞争优势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创业活动的网络化组织已经成为国家或地区的一种新型创新模式,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理论界的关注,网络能力作为企业通过构建外部关系获取各类资源的能力或技巧会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但其作用的过程机制并未得到进一步的解释。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企业通过自身的网络能力占据独特的网络位置,这种特定的位置为企业带来优势创新资源,从而提升企业的创业绩效,代表网络位置的中心度与核心度在网络能力与创业绩效之间发挥着不同的中介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n empirical model linking a retail firm’s inventory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to superior competitiv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for specific product-line retail segments. Using 16?years of US retail firm financial data from the COMPUSTAT Fundamentals database across 12 distinct competitive retailing segments, we develop and test a time-series model that links several inventory management execution measures to the competitive operational outperformance of retail firms. The analysis presented provides strong evidence that measures of inventory management performance are not ‘one size fits all’ for the retail industry, and helps to explain why extant research has had difficulty linking inventory control policy effectiveness to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advantages in retailing.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empirical findings on the study of inventory policy execution, and offer some guida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3.
如何通过外部制度和内部制度的安排延续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制度变迁背景下中国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本文以2002年-2005年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国内地区差距,实证分析了制度环境和公司治理时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回归结果发现,政府支持市场化程度、经济法律环境水平、股权集中度、股权竞争度、董事会独立性、专业委员会设置程度以及股东参与决策程度与企业竞争优势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好的制度环境与有效的公司治理能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应包含以政府为主体的宏观层次的制度竞争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微观层次的公司治理竞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目的是探讨企业信息技术能力的构成维度、概念测量以及其实现信息化成功的影响机制.基于我国信息化的实践,作者以企业资源理论(RBV)与以往文献为基础,研究并建立了信息技术能力及其对信息化成功影响的理论模型,认为IT基础设施、IT管理技能以及业务/IT之间关系能力三者共同交互并影响了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扩散与吸收.作者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分步骤验证了信息技术能力的概念测量模型以及对信息化成功影响的结构关系模型.本研究将有助于指导企业识别和培育核心信息技术能力.从而实现信息化成功及其推动的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知识管理过程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管理是高动荡外部环境下影响新产品开发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本文构建了知识管理过程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研究了知识管理的基本过程及其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并考察了产品创新性和环境动荡性的调节作用。利用来自中国十一个省市206个新产品开发项目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获取和知识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具有显著影响,环境动荡性正向调节知识获取、创造、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而知识创造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不显著,产品创新性对知识获取、创造、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企业创业能力、创新类型与融资方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企业实现竞争优势的主要方式,而企业创业能力和资本来源是实现创新的保障。本文利用我国164例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检验创业能力、创新类型和融资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机会能力与突破性创新、风险资本融资程度呈正向关系,而运作能力与渐进性创新、债务融资程度呈正向关系,突破性创新方式与风险资本融资程度呈正向关系,与债务融资程度呈负向关系,而渐进性创新与债务融资程度呈正向关系,与风险资本融资呈负向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产权理论模型,通过分析最优和次优两种状态下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均衡投资水平,重点讨论企业和研发单位自我投资和相互投资对研发外包决策的影响,并通过进一步揭示物质资产与人力资产在研发外包中的作用,提出根据专用性投资的特点调整研发外包策略,继而实现最优的研发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相互投资弹性更高的一方更应该拥有外包的所有权;企业应根据双方相互投资的投资弹性高低调整研发外包策略;外包项目中人力资本投资比物质资本投资更重要。研究结果对企业有效利用研发外包进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In many industries, the traditional sourc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tend to evaporate fairly rapidly. Therefore, managers need to continually rethink and reformulate their firm strategies. Likewise, scholars have felt compelled to shift the traditional centre of attention from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at is sustainable over time to a focus on how firms compete by achieving a series of temporary advantages. However, the proliferation of research on temporary competitive advantage, far from building a solid body of literature, has produced a series of fragmented studies. This condition calls for detecting the state of knowledge in this realm of strategic inquiry. By leveraging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literature on temporary competitive advantage, we offer a conceptual map of the current inquiry of the antecedents, management, and consequences of temporary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n, we identify the key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theory and discuss the major challenges for cultivating fertile territories in this intriguing area of research.  相似文献   

19.
朱华桂 《中国管理科学》2016,24(12):158-165
竞争设施点选址是空间经济、区域发展、组合优化和系统工程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市场份额最大化为目标,研究了基于持续运营机会约束的竞争设施点选址问题,并给出了一种有效的实数编码遗传求解算法。在求解模型方面,首先假定运营成本是竞争设施点规模大小的函数,并对设施点持续运营概率进行机会约束,借鉴引力模型建立竞争设施点选址-设计问题的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其次,考虑到选址变量和规模变量的数值类型,以及编码变换问题,设计了一种实数编码遗传求解算法。通过数值实验表明,对不同规模问题的实际计算结果,该算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最优解,可行解和精确解之间误差小于0.5%,相关比较分析也讨论了该算法的优越性和实用性,为竞争设施点选址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实用求解算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