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之伟 《法学》2006,(3):3-23
看不出《物权法(草案)》有背离社会主义原则的问题,但在宪法眼中不同主体的物权应区别保护不应平等保护。物权法起草过程一直有忽视宪法的相关规定的倾向;现行《物权法(草案)》贯彻平等保护原则确有违宪嫌疑。宪法是包括民法在内的整个法律体系的根本法,不单纯是公法。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不一定必然不违宪。民法是具体宪法架构下的具体的民法,不宜脱离一国的现行宪法抽象谈论民法应该是什么样的。法治要求将实现价值追求与进行合宪性操作统一起来,不能以任何借口模糊违宪合宪界线或回避违宪合宪判断。处理私权利与公权力关系的价值追求应该是实现两者的平衡。现行宪法有关条款间文义上存在抵牾,区别保护和平等保护主张都有一定宪法依据但又都与另外的相关宪法条文有相悖处。在提交全国人大审议贯彻平等保护原则的《物权法(草案)》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最好按平等保护价值取向正式释宪。立法不能代替释宪。应通过宪法解释消除宪法条款间的抵牾。对不同主体的财产实行平等保护是以国家、集体在财产占有方面已经占据了优越宪法地位为前提的,是以国家、集体事实上占有和垄断社会全部财产中的基础性部分为前提的,这种平等只是宪法上和事实上公有主体居优前提下的法律上的平等。真正实现物权平等保护只会加强不会削弱公有经济的主体、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平等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的灵魂。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公、私财产的保护并没有体现平等原则,物权法的颁布则充分体现了"公私合法财产一体保护"的原则,从而使公民合法取得的财产应受到与对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平等的保护有了法律依据,并将有效防止某些滥用公权力侵犯人民合法私有财产权等严重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平等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的灵魂。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公、私财产的保护并没有体现平等原则,物权法的颁布则充分体现了"公私合法财产一体保护"的原则,从而使公民合法取得的财产应受到与对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平等的保护有了法律依据,并将有效防止某些滥用公权力侵犯人民合法私有财产权等严重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由《物权法(草案)》的争论想到的若干宪法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韩大元 《法学》2006,(3):24-32
物权法是有关财产的基本法律,需要以宪法为基本依据,并以具体化的形式实现宪法的基本原则。本文从宪法角度分析了物权法的根据、合宪与违宪界限、平等保护的宪法价值等问题,并提出“宪政关怀下的物权法修改”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高飞 《法学》2006,(10):128-138
物权法平等保护财产权的初始含义强调的是各类主体享有的物权遭受侵害之后都应当给予平等的救济,广义的平等保护实质上是民法的平等原则。私人和国家、集体之所有权的客体范围的不同,与物权法平等保护财产权不冲突。社会主义对国家所有权实行特殊保护的宪法依据是关于计划经济体制的规范,而不是有关公有制这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规范,因此,社会主义概念的经济内涵与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之间不存在抵牾。在《物权法(草案)》中,财产权从区别保护向平等保护转变的宪法依据是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范。刑法与物权法一样对财产权实行平等保护,二者均不违宪。  相似文献   

6.
张衍阁 《法人》2005,(8):76-78
物权法草案在私有财产的规定方面还比较全面。不足之处是对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的规定太多,不利于对所有财产和所有权的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7.
杨耕身 《法人》2007,(2):16-16
尽管经历过种种争议甚至风波,全社会对于物权法的期待最终统一到保护公民私有财产以及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上来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历经九次修改,终于在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了。此次颁布的物权法,可以说是我国法律史上一个带有里程碑性质的一部法律。物权法修改了之前民法通则中许多不尽合理的法律条文,且许多条文都更加突出了对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保护,从某个角度可以说这部法律是关于财产权利的法律。  相似文献   

9.
物权法应采纳"一体承认、平等保护"的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宪忠 《法律科学》2006,24(4):144-146
物权法必须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各种类型的财产所有权在法律上给予平等的承认和保护。在我国,公共财产和私有财产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内在和谐的,而不是相互矛盾的,不存在私有财产增加了公共财产就肯定减少的必然性。对现在我国存在的贫富差距的问题,应该从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角度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论宪法之财产神圣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华 《河北法学》2003,21(2):17-21
财产神圣原则应作广义理解 ,不仅是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原则 ,而且也应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财产神圣原则在各国宪法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而我国宪法只局限在公有财产的保护方面。市场经济是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 ,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都迫切要求我国宪法对个人财产的大力保护。因此我国宪法应把财产神圣作为一项基本原则体现出来 ,尤其应当突出个人财产的至上性。  相似文献   

11.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3):132-132
乔新生法律出版社主办的《法律与生活》杂志2006年第6期上撰文说,立法机关之所以没有在2006年全国人大的议事日程中安排审议物权法草案的内容,是因为这部草案中存在太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一部分学者期望这部物权法和国际接轨,全方位地保护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民法草案·物权法编》制定若干问题的意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日前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的《中国民法草案》中的“物权法编” ,仍然存在若干问题 ,建议至少在以下方面考虑修改 :强化所有权平等保护的思想 ;调整物权法的整体结构 ;物权变动的要件设计为强制性规范 ;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机构 ;增设先占、添附等动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 ;规定取得时效 ;肯定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 ;不动产不适用善意取得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不必要作为独立一章规定 ;邻地利用权回复称为传统法上的“地役权” ;不动产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关系并存但分别规定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仅产生对抗效力 ;宅基地使用权可有限制流通 ;准物权应以单行法另行规定 ;让与担保可暂不规定 ;占有保护适用有权占有 ;物权的保护方法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在法制发展史上,包括物权制度在内的民法是先于宪法产生的.涵盖了物权法的民法恰恰是现代宪法的精神与制度源泉.在结果意义上而非发生意义上,宪法具有在法律位阶上高于物权法等部门法的地位.宪法是以公法的身份借助国家力量对一切财产权利予以确认和保障,而在物权法所调整的私权交往领域,各类财产权利关系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主张应在物权法中规定公共财产的特殊保护,是对私法功能乃至宪法之公法功能的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14.
引言:十问《物权法(草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改革的浪潮呼唤民商法的兴起,而这时的法学家们因闭关锁国多年,大多无力阅读外国原版法律文献,有能力阅读者也苦于无资料可读.唯一方便之途就是<中华民国民法>,不仅故纸堆里有,且文字无障碍.由此又当然翻阅起一直采用此法的台湾法律及相关文献,这在政治上也无多大顾忌.故史尚宽、王泽鉴等人之著作,成了大陆民法学者的必读之书、必引之典.由于1949年之后台湾在民商法方面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和借鉴了大陆法,特别是德日之法(这本身与台湾曾被日本殖民统治半世纪有关),所以在上世纪末的十多年里,大陆与台湾法学界频繁交流时,更觉台湾法可取且易取,甚至可以直接拿来作教科书.这就产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虽然至今为止,我国大陆立法上并无物权法之概念,但每个法学学生,都必学此课程,必了解此概念,甚至以物权法为专业方向,终其一生只学此概念及相关著作.  相似文献   

15.
作为民事基本法的物权法,其重要成果之一,是它进一步扩大了私有财产的保护范围,加大了私有财产的保护力度,从而为私有财产保护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更坚实的法律基础和更有利的法律保障。这是私有财产保护制度的再创新。  相似文献   

16.
《物权法(草案)》“违宪”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郝铁川先生的随笔表达了一种在法学界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欢迎讨论。此文的责任编辑童之伟也将在其他刊物就这个问题发表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7.
符永桢 《特区法坛》2007,(6):39-39,38
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包括明确国家、集体、私人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以及对物权的保护。物权法进一步明确了私有财产的范围,并依法对私有财产给以保护,有利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评《物权法(草案)》关于基本原则的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物权法定与物权公示两项原则固定为实证法规范,这一做法本无不可。问题在于,我国物权法草案似乎颇有画虎不成之嫌,其相关规定或者几乎不具有规范品格,或者被错误地表述了规范构成。实际上,上述两项原则均非必得专列条文而置于总则,《德国民法典》即通过各具体规范加以体现。考虑到提取“公因式”之作业本就难度极高,1如果草案制定者无法在短时间内透彻地理解必要的法律理论,放弃在总则部分规定物权法定与物权公示两原则的想法,也许是较为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作为调整财产支配关系的法律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是挥之不去的。本文在简括物权法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对了立法的意义,认为物权法的立法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它尊重人,为了人,塑造人,这种以人为本的方式正是协调当前社会利益关系的一剂良药,它强调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了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利益与物权人享有的经济利益产生冲突,这成为对物权的“绝对性”起限制作用的重要因素。对环境利益的考量必须体现在物权法中,这不仅能够弥补环境法的权利缺失等不足,而且是相邻权和用益物权等物权制度的价值所在。为了避免物权法在鼓励人们追求财富的同时带来更大的环境问题,在物权法中对环境保护进行权利义务上的规定也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物权法的创新,也是民事法律体系化的要求。正是这些原因,我国《物权法(草案)》(第七次审议稿)的许多条款体现了对环境的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