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4-溴-1,8-萘酐为原料,经过亚酰胺化、缩合、闭环等步骤合成了一系列文题染料。用元素分析、红外、质谱等方法鉴定了其结构,并测定了其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摩尔消光系数,荧光量子产率、Stokes位移等光物理性能和光化学稳定性。发现这类分散染料的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不具有一般萘酰亚胺荧光化合物所具有的镜影关系,其Stokes位移较小,荧光量子产率较高、且有较好的光稳定性。在实验时间范围内,其光褪色反应遵循一级反应的规律,且光褪色速度很小。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苝酰亚胺染料的亚胺位置引入寡聚乙二醇亲水功能基团,同时在苝酰亚胺染料的海湾位置引入硫醚取代基团,合成了水溶性苝酰亚胺功能荧光染料(PSPBI),其化学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得以证实.溶解性实验表明PSPBI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10 mg/mL,说明其具有很好的水溶性.紫外吸收与荧光发射测试表明:PSPBI在480 nm和540 nm有2个吸收峰;荧光发射峰在620 nm.过氧化氢荧光滴定实验结果表明:PSPBI能够实现对过氧化氢的荧光增强响应,增强倍率为50倍;同时,其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都发生了蓝移,最大吸收峰蓝移了29 nm,最大发射峰蓝移了15 nm.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研究了三只增感效率较高的菁染料在不同溶剂和不同浓度下的聚集态和荧光光谱。通常在甲醇溶液中染料的吸收光谱呈单分子态,荧光光谱有Stokes位移,在碱性水溶液中吸收光谱有明显双峰荧光光谱,而无Stokes位移,同时还计算了相应的荧光量子产率,结果为J聚集态的染料Ⅰ比产生二聚集态的染料Ⅱ的荧光量子产率高。菁染料的荧光光谱强度随不同的浓度、不同pH卤盐和表面活性剂的加入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子结构设计抑制有机荧光染料在固态下的荧光淬灭,提高材料的发射效率是荧光功能材料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采用溶液复合的方法将纳米颗粒笼状硅氧烷齐聚物(POSS)取代的苝酰亚胺荧光染料与不饱和聚酯(UPR)复合,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方法比较分析了染料的双侧POSS取代(PPP)和另一侧为羟基取代(PPOH)的分子结构及其质量分数对复合薄膜光物理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PPP由于其两侧POSS的强耦合作用抑制了苝核通过连续π-π相互作用形成聚集,即使在PPP的质量分数达0.20%时,荧光量子产率仍可高达35%;PPOH则由于POSS的强耦合作用和羟基与UPR基体的氢键作用而有着更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5.
香豆素材料由于具有荧光和光二聚作用,以及荧光量子产率高、Stokes位移大、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可调以及光稳定性好等优点,被应用于许多领域,如荧光材料、激光染料、光折射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采光材料以及液晶取向层材料等.香豆素类作为一种光敏性基团已被引入到液晶分子中,使液晶分子不仅具有自组装性质,同时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含有香豆素光敏基团的液晶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荧光集光太阳能光伏器件作为分布式能源发电装置,具有集成到建筑物的潜力,并且可以在没有冷却和追踪系统的情况下实现高聚光比,从而降低光伏发电成本.胶体量子点被认为是一种优异的荧光集光太阳能光伏器件荧光材料,但自吸收问题仍然阻碍了量子点荧光集光太阳能光伏器件效率的提高.通过简单易操作的配体辅助再沉淀技术合成了CH_3NH_3PbI_3钙钛矿量子点,并由注射法制得尺寸为78 mm×78 mm×7 mm的荧光集光太阳能光伏器件.通过优化材料合成,减少了量子点材料吸收和发射光谱之间的交叠,进而抑制了光波导传输过程的自吸收损失.器件光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制作的CH_3NH_3PbI_3钙钛矿量子点荧光集光太阳能光伏器件光学效率为24.5%,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4%,在光伏建筑一体化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花菁类近红外荧光探针量子产率高、光稳定性好,广泛应用于核酸及其他生物分子的标记和检测[1].近年来,双-嵌花菁荧光探针安全方便、高灵敏度、低背景,作为一类理想核酸探针更是发展迅速[2].然而,由于花菁染料水溶性较差,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限制,故而必须在菁染料分子中引入亲水性基团,以提高菁染料的应用范围[3,4,].本文通过引人羧酸亲水基团,制备水溶性吲哚衍生物,为合成水溶性双嵌花菁染料准备中间体.  相似文献   

8.
以若丹明为母体的多发色团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8个以若丹明6G,若丹明101,若丹明B或若丹明DR-21为母体,以1,8-萘酰亚胺衍生物为天线基元,以双亚甲基作为桥链连接两者的多发色团激光染料,并对它们进行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测试,结果表明,发生了从天线基元指向若丹明母体的分子内能量传递现象,并且多发色团激光染料相对于对应的若丹明染料的荧光量子产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散共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的负载有1,8-萘酰亚胺染料的荧光微球。利用供体和受体染料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荧光微球在激发供体染料时同时实现了供体和受体染料的双重荧光发射信号。结果表明:当微球中染料的浓度相对较低(质量分数小于0.2%)时,荧光共振能量就可以有效地发生转移。聚合过程中增加供体或受体染料的浓度都会提高能量转移效率,这是浓度增加使得染料分子间距离缩短造成的。通过调整微球中染料浓度可以获得不同能量转移效率、具有荧光编码信号的系列荧光微球。这类粒径均一的荧光微球在多元生物分析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由简单芳胺合成三苯二恶嗪荧光染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简单芳胺为原料合成了八个三苯二恶嗪型荧光染料,测定了它们在甲苯和DMF中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随着溶剂极性增大,荧光量子产率减少,而Stokes位移增大。当在3-,10-位引入-OCH3时,甲苯中,染料荧光量子产率为75%。  相似文献   

11.
苯酚磺酞类酸性染料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体系中,苯酚磺酞类酸性染料苯酚红、甲酚红、氯酚红、溴酚红、甲酚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苯酚磺酞类酸性染料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其荧光猝灭主要为静态猝灭,从荧光猝灭结果中求得不同温度下各种染料与BSA的结合常数K,发现染料取代基的引入使K值增大,且随反应温度上升K值下降.由染料与BSA反应焓变、熵变,确定染料与BSA的结合主要是静电引力.依据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探讨了不同温度下该类染料与BSA相互结合时,其给体-受体间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进一步证实了该类反应为单一静态猝灭过程,且阐明了其猝灭机理是通过能量转移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一种新型的荧光染料碱性红29用于"502"胶显现手印后染色的方法。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了该染料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并对其应用条件进行了考察,包括最佳配方、观察条件、不同客体手印显现效果、陈旧手印的处理方法等方面。结果表明,浓度为0.1 g/L的碱性红乙醇溶液,在530~550 nm范围内激发,在橙色滤光镜下观察能产生橙黄色的荧光,很好地增强了与客体背景的反差,提高了手印的显现率,由于其荧光效率高、安全无毒、吸附性好等优点,在公安实际工作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罗丹明6G生物探针测定蛋白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荧光染料单体和二聚体平衡转化为基础,提出了以罗丹明6G荧光染料为生物探针测定蛋白质的方法。罗丹明6G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存在下形成二聚体,蛋白质的定量加入可以调节这一平衡,据此拟定测定蛋白质的分析方法,该法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正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对样品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氯酚红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人体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氯酚红(CPR)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氯酚红对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从荧光猝灭结果求得不同温度下CPR与HSA的结合常数K,随反应温度上升K值下降.由CPR与HSA反应焓变、熵变,确定CPR与HSA的结合主要是静电引力.依据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探讨了不同温度下CPR与HSA相互结合时,其给体-受体间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进一步证实该反应为单一静态猝灭过程,且阐明了其猝灭机理是通过能量转移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寻找能应用于白光LED的红色荧光粉,以稀土氧化物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Pr3+掺杂Sr2LaTaO6系列红色荧光粉,再通过XRD、SEM及荧光光谱仪等仪器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特征、荧光特性、衰减寿命和荧光热猝灭等性能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物相纯正、结晶度好,Pr3+的掺杂没有改变基质的晶体结构;样品可以被蓝光有效激发,发出色坐标为(0663 0,0336 6)的红光;Pr3+的最佳掺杂浓度(摩尔分数)为01%,随着Pr3+掺杂浓度(摩尔分数)不断高于该浓度,其荧光强度和衰减寿命都会递减;样品在室温到400 K这一温度范围内热稳定性良好。表明Pr3+掺杂的Sr2LaTaO6红色荧光粉有望应用于白光LED。  相似文献   

16.
罗丹明类化合物作为荧光探针具有很多优点,所以对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和识别机理的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热点.主要就近年来在基于off-on机理的罗丹明基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研究领域中出现的新的研究方向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以萘异硫氰酸酯为反应基团和荧光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能够识别Hg2+的荧光探针(HBN),利用质谱、核磁共振方法表征了其结构,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对HBN识别Hg2+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及分析.研究发现,HBN在50%乙腈水溶液中对Hg2+表现出非常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其荧光强度随Hg2+浓度的增强而不断增强,当Hg2+浓度为探针浓度2倍时荧光强度不再上升,同时质谱检测到新物质的生成,显示了该探针属于Hg2+反应型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18.
基于Wittig-Horner反应, 以对氯甲基苯甲酸甲酯、亚磷酸三乙酯、对苯二甲醛为主要原料, 经酯化、缩合得到二苯乙烯型荧光单体, 研究了各种反应条件对单体合成的影响. 将二苯乙烯型荧光单体高分子化得到了水溶性好、荧光性强、稳定性与安全性高的荧光聚合物. 用红外光谱对荧光单体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紫外及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荧光单体及聚合物的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荧光单体聚合后紫外吸收发生红移, 吸收强度下降, 但荧光发射强度提高, 这说明近紫外吸收有利于荧光发射强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Optical Properties of Fluorescent Dy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luorescent dy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these years. Because of the special optical performance, conventional CCM systems seem to be unable to predict the recipes of fabrics dyed with fluorescent dye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functions of CCM systems,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fluorescent dyes in their absorption region were investigate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re was a fixed maximum absorption wavelength for each fluorescent dyes whatever its concentration is. Both absorption region and maximum absorption wavelength of the dyes in solution are the same to those in fabric, and that the absorption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dye. So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btained in solutions cna be applied for describing the optics performance of fluorescent dyes in fabr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