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累好相当的材料,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精神世界、社会生活的如实反映,中学生乐于写作,快乐写作。  相似文献   

2.
写作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描绘生活,抒发真情。本文重在引导学生从优秀典籍、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情点”.以探求学生乐于写作、真情写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写作教学应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写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这一宗旨。  相似文献   

4.
正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会抒发真情实感,让学生学会表达,乐于写作。但是目前的写作教学现状却堪忧: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教师认为作文难教。提起写作,学生愁眉苦脸,缺乏写作的激情,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学生所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与个性可言。如何扭转写作困境,让学生爱上写作,乐于写作,学会写作,这是广大  相似文献   

5.
要想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就要通过多种方式,不仅要注重学生生活素材的积累,而且要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写作不同,跨学科写作重视创设真情境,触发真情感,写作真生活,使学生乐于交流、善于交流。支架搭建是实施教学的关键,多元评价是有效教学的杠杆。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大部分小学生都害怕写作,面对作文倍感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在教学中,教师可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领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等方面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培养学生从厌写到乐于动笔,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认为,写作是一种对生活的真实感悟与真情表白的过程,现实生活应当成为作文教学永不枯竭的源泉。因此,我们必须让作文课堂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激情和欲望,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想象,乐于表达,如此才能让教师指导得轻松,学生学习得快乐,从而使写作教学不再令人望而却步,好生为难!  相似文献   

9.
朱春梅 《教师》2011,(16):70-70
生活体验,是学生写作的动力。如何让学生乐于写作,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试试。  相似文献   

10.
正作文教学要想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拓展思路,积累生活和学习经验,以新颖、灵活、多变的方法,帮助学生轻松地找到写作下笔的切入点,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写作。一、创作时间的开放,求突破一星期两节作文课,规定题目。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按部就班地学习如何审题、选材、开头等写作技能,然后创作。这种模式持续了几十年,结果培养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大家"谈作色变"。学生习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而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课标”要求,必须引导学生“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注意“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绘本独特的设计,恰好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吻合。学生乐于阅读,自然与之相关的写作行为,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新理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了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写作思维的培养这一内涵,一方面是培养学生一般思维(形象性思维、抽象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和辩证性思维等思维形式)在写作中的体现,构成形象性思维与写作、抽象性思维与写作、逻辑性思维与写作、辩证性思维与写作等四个阶段写作思维过程;另外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包括对文章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就是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更是如此,写作的目的应为生活服务,写作内容应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新课标”有关作文方面在实施建议中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写作教学应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写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这一宗旨。  相似文献   

15.
李依阑 《成才之路》2014,(19):33-33
正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我们要善于以放为主,以扶为辅,认真评议,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才能。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才能的一项综合训练,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心实感。那么,如  相似文献   

16.
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效构建校内生活场,是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的关键。通过构建学生的课堂生活场、活动生活场、动静态生活场;推进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联姻;运用"命题"调控引导;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和勤于动笔的习惯等策略的实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让学校生活在学生乐于表达的"笔"下绚丽绽放。  相似文献   

17.
吴爱珍 《学苑教育》2012,(19):28-29
在习作训练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围绕着丰富多彩的生活选题,在情趣盎然的环境中写作,让学生都能看到自己能写,让学生要学会读写结合,让习作训练回到生活中去,从而使学生乐于写作。  相似文献   

18.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如果把习作的训练形式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对写作不仅兴趣盎然,而且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喜好,让学生有权选择自己"乐于采用的训练形式"。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表达需要,寻找适合他们的作文教学模式,进行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19.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最重要的一部分,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应贴近学生实际,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才能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来。  相似文献   

20.
秦兴怀 《现代语文》2011,(2):132-133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它道出了写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生活实际,学生才乐写;有了情感体验,才能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