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医学生的自杀企图、自杀态度状况及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自编的自杀企图调查题目和自杀态度问卷(QSA)对昆明医科大学567名本科生和130名研究生进行测查,对不同群体进行比较.结果14.46%的医学生有自杀意念,4.23%的医学生有过自杀行为的尝试,男、女生无显著差异(P〉0.05);医学生总体自杀态度为矛盾、中立态度,自杀态度在性别、学历、年级、家庭所在地、经济状况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医学生虽然对采取自杀这一行为本身并不认可,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及对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的尊重和追求;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医学生自杀态度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驻岛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28名驻岛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驻岛官兵不和谐、刻板性、和谐总分明显高于军人常模,而灵活性明显低于军人常模(P〈0.05或0.01);②不同职务的驻岛官兵SCCS总分及各因子分存在显著差异,军官好于士官,士官好于战士(P〈0.05或0.01);③驻岛官兵不和谐、灵活性、刻板性和SCCS总分与SCL-90各因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P〈0.05或0.01)。结论:驻岛官兵自我和谐水平较差;其自我和谐程度和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广州七所在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州七所在校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的态度及行为行调查分析,为加强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同时了解大学生的饮食习惯及对膳食营养摄入的影响因素。方法:2006年4月至5月间采用分层多级随机抽样方法对广州七所高校950名大学生行自行设计有关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的问卷调查。结果:营养知识测试中,七所在校大学生回答合理率为73.33%(675/921),其中医学生回答合理率(77.33%,347/449)高于非医学生(67.60%,319/472)(P〈0.01);医学生的平均成绩(11.60±2.18)分高于非医学生(10.14±2.26)分(P〈0.01).同时医学生中高年级的得分显著高于低年级的得分(P〈0.01);在态度及行为的调查中,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营养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P〈0.01)。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营养教育,提高其营养水平,改变不合理的饮食行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分化、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大学生被试3097名,采用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及自杀意念量表进行调查,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以及独立样本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杀意念(发生率3.9%)与自我分化、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均呈显著负相关(r=-0.24,-0.17,-0.29,P〈0.001)。社会适应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预测力最强(β=一0.19,P〈O.001),自我分化次之(β=一0.13,P〈0.001),社会支持最小(口=-0.08,P〈O.001)。与无自杀意念组大学生相比,有自杀意念组大学生的人际适应、社会支持、自我分化的总体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在大学生群体中,自我分化、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程度可能是预测自杀意念水平的有效因素;校园的心理危机干预中,应考虑设置人际交往训练,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减轻自杀意念的程度,对预防自杀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因素对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的影响,为自杀意念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自杀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沈阳医学院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和临床医学三个专业的23个班级共568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系统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下发调查问卷568份,回收有效问卷541份;医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1.83%;在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教育方式间比较,医学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别(P〈0.01);有自杀意念的医学生与无自杀意念的医学生之间,在抑郁、焦虑、恐怖等十个因子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杀意念在医学生中有一定的发生率,不良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与自杀态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LAP)和自杀态度问卷(QSA)对温州市3所高校660名学生进行测评。结果:高校学生对自杀行为、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和安乐死总体上持宽容理解态度;自我和谐能够有效预测自杀态度;生命意义在自我和谐与自杀态度之间具中介作用。结论:自我和谐能够影响自杀态度,自我和谐能够通过生命意义间接影响自杀态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贯通式教学法对医学生药理实验设计及课程认知程度的影响。方法:同年级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实验组A、B),后者分别进行思想引导和贯通式教学,然后对比分析其药理实验设计情况及课程认知程度。结果:贯通式教学法对医学生的药理实验设计和课程认知程度的影响力优于实验组A和对照组(P〈0.05或P〈001),而实验组A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贯通式教学法可提高医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加强课程认知程度,若结合有效的思想引导,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医学生自我概念与安全感的关系。方法:以487名医学专业的本科生为被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安全感量表进行测量。结果:(1)男女医学生在自我概念总分和安全感总分上差异显著(t=-4.074,P〈0.001;t=-2.004,P〈0.05);(2)年级的医学生在自我概念总分和安全感总分均上呈有显著性差异(F=14.623,P〈0.001;F=4.957,P〈0.01);(3)除我批评外,自我概念的其他九个因子与安全感的各个因子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357—0.584,P〈0.01);(4)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自我概念的自我满意、社会自我、心理自我三个因子对安全感总分具有较强的正向预测作用。结论:医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安全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医学生个人消费的主要因素。方法:设计调查表并采用匿名问卷的方式对正在实习的医学护理专科生(A纽)、临床医学本科生(B纽)和硕士研究生(c组)进行现场调查。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500份调查表,回收合格问卷469份,回收率93.8%,无论学历层次、性别、生源地如何,家庭经济收入水平都是制约医学生个人消费的最主要因素(P均〈0.05),女生较男生消费低(x2=7.10,P〈0.05),乡镇来源医学生较农村或城市来源更加节俭(x2=35.63,P〈0.05)结论:家庭经济收入水平都是制约医学生个人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性别和生源地也影响医学生个人消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医学生儿童期虐待、大五人格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为医学生心理障碍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某医学院262名医学生进行调查,使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EO—FFI—R)等问卷进行现场测试,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7.0作路径分析。结果儿童期虐待对神经质有直接正向影响(Sβ=0.255,P〈0.01),对外向性、友善性和谨慎性有直接负向影响(Sβ=-0.224、-0.166、-0.251,P〈0.01);神经质对自我效能感有直接负向影响(Sβ=-0.194,P〈0.01),谨慎性对自我效能感有直接正向影响(Sβ=0.242,P〈0.01);儿童期虐待对自我效能感无直接影响(P〉0.05)。神经质和谨慎性作为中介变量完全地中介着儿童期虐待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论儿童期虐待对医学生自我效能感具有间接影响,而无直接影响,大五人格在儿童期虐待和自我效能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南通市区临床医护人员、实习医师以及医学生的营养学知识、态度和行为(KAB)状况。方法:对南通市4所医院的医护人员、南通大学98级实习医师、99级临床专业学生的营养学知识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医师、护士、实习医师、学生的营养学知识答对率分别为57.35%、54.55%、55.50%及50.75%,医师高于学生(P〈0.05);医学生的临床营养学知识差于医师、护士及实习医师(P〈0.01)。医师、护士的临床营养学知识得分高于基础营养学知识(P〈0.01),医学生的基础营养学知识得分高于临床营养学知识(P〈0.01),实习医师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调查对象的营养学知识普遍不足,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建议适当增加高等医学院校的《营养学》教学课时,增开《临床营养学》课程,并能定期为临床医护人员举办营养学知识培训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与透析中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4月-2009年10月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采集血标本测量血浆内毒素值,根据内毒素值水平分为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比较两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内毒素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的透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低血压:25.3%和18.6%(P〈0.05);(2)恶心、呕吐:17.8%和13.3%(P〈0.05);(3)发热:15.2%和8.1%(P〈0.05);(4)肌肉痉挛:16.3%和12.5%(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会影响透析中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发热、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的发生率,他们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自我效能改变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疾病控制和行为转变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某社区葡萄糖调节受损(IGR)者140人,按2:1比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95)和对照组(n=45)。干预组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医生实施为期6个月的以提高自我效能为目标的干预计划;对照组不实施任何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血糖、血脂水平检测。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自我效能总分为(27.52±6.45)和(27.16±7.63)分,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干预组的自我效能总分为(30.34±4.3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53±7.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检测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空腹血糖(FPC)和餐后2h血糖(PG2H)浓度均较基线值显著下降,且干预组的FPG浓度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中糖耐量异常(IGT)者的PG2H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干预前后的运动频率无明显变化;但干预后运动时间≥30min者的比例(70.5%)较干预前(57.9%)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干预组在糖尿病相关知识和态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效能水平的改变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指标的控制及运动行为的改变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刘爱忠  滕春燕  刘昕鸣 《吉林医学》2009,30(18):2057-2059
目的:研究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水平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CysC水平,同时测定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尿素(Sur)和血肌酐(Scr)水平,并以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中CysC、RBP、Sur和S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P〈0.05、P〈0.05):早期糖尿病肾病组CysC阳性检出率为64.0%,明显高于RBP(53.0%,P〈0.05)、Sur(22.0%,P〈0.05)和Scr(17.0%,P〈0.01);Cys,C与RBP、Sur和Scr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血清CysC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校学生毕业焦虑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以SAS(焦虑自评量表)调查60名泸州医学院2002级本科学生。结果:①医学生毕业前夕的SAS得分高于一般人群(P〈0.05)。焦虑状态的发生率为18.7%,高于一般人群。②医学生毕业前夕的SAS得分高于其他非医学类的毕业生(P〈0.05)。③性别、城乡家庭环境及就业状况对医学生焦虑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学生的焦虑状况得分高,应进一步加强对医学生毕业前夕的心理卫生指导。  相似文献   

16.
李毅坚  曹志良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3):2999-3000,3002
目的:了解双相情感障碍青少年患者病前家庭因素。方法:对50名双相障碍青少年家庭采用定性家庭访谈问卷,与50名正常青少年家庭对照。结果:患者组80.3%病前有人际关系困难、47.5%有早年负性生活事件(分离、虐待等)(P〈0.05);患者组父母44.3%有心理障碍(P〈0.05),在教养孩子方式上比对照组缺乏或过度关心、控制(P〈0.01),63.9%患者家庭存在情感表达困难(P〈0.01),54.1%患者父母教育态度不一致(P〈0.05),后者与婚姻不良有关。结论:家庭在双相障碍青少年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在制定预防及早期治疗策略时需考虑家庭危险因素与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暴力袭医事件给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带来的影响,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从3个维度对某医科院校50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医学生对从事医疗职业的态度、职业价值观的变化以及对医学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情况。结果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医疗职业认同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9.58%的学生对从事医疗职业的态度有点动摇,其中研三学生最高;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对医学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统计学差异(P <0.05),21.05%的本科生认为没有必要学习医学人文类课程,而持相同态度的研究生只占6.32%;不同性别、学历层次、年级的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均无明显差异(P >0.05)。34.95%的医学生认为一个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职业精神首先为“至高无上的人格尊严”(34.95%),其次才是“以人为本的理念”(22.74%)。结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外部环境,增强其从业自信心;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热情、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引导其以勤学济世为己任;优化人文课程,培养学生对医学人文课程的兴趣,满足其对人文课程的心理需求和知识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问题,探讨其思想政治教育干预模式。方法:遵循随机抽样原则,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自制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对某医高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SCL-90的9项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水平(P〈0.05或P〈0.01);男女生社会支持总分及其三个维度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和合理化三个维度分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责、幻想和退避三个维度分女生明显高于男生(P〈0.05或P〈0.01)。结论:当代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其进行干预,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环境因素对高原驻防军人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环境调查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267名高原军人进行测评。结果抑郁检出率51.56%。单因子独立样本变异数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自然环境(海拔高度)、家庭环境(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气氛、家庭结构和是否是独生子女)对高原驻防军人抑郁没有影响(P〉0.05);部队环境中部队的管理方式(F=1.61)、部队阅历的长短(F=1.28)、干部的态度(F=0.38)和部队生活适应情况(F=0.91)对高原驻防军人抑郁也没有影响(P〉0.05),而官兵热爱现在生活的程度从总体上对高原驻防军人抑郁没有影响(P〉0.05),但事后比较发现3组高于2组(F=3.114,P〈0.05);自我环境因素中的人格(精神质F=3.83,P〈0.05,神经质F=14.47,P〈0.01)对高原驻防军人抑郁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结论高原军人抑郁发生率较高,对高原军人抑郁的发生,自我环境中的人格因素有一定的预测力,而自然环境、家庭环境和部队环境因素对军人抑郁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探讨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和谐的对策,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方法应用问卷法对134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自我和谐进行测量。结果“自我和谐”总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自我的灵活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自我的刻板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自我和谐在年龄与性别上不存在差异。结论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