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四川某铜矿含Cu0.77%,Ag8.2g/t,铜矿物以辉铜矿等硫化铜为主,氧化铜矿物主要为孔雀石,氧化率为16.88%,其中结合氧化铜占10.39%,属于低品位混合铜矿。针对矿石性质,确定了优先浮选硫化矿再浮选氧化矿的浮选工艺。在适宜的磨矿细度和药剂制度下,采用一段磨矿,两次粗选,一次精选,一次扫选的闭路试验流程,最终取得了铜精矿品位为25.76%,回收率为85.74%,含Ag258.21g/t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思茅某氧化铜矿选别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某氧化铜矿石采用一段磨矿,磨矿细度为-74μm占70%.利用硫化浮选法回收铜,丁基黄药作捕收剂,松醇油作起泡剂,采用一次粗选、两次扫选的开路流程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指标:原矿铜品位Z83%,混合精矿铜品位14.54%,混合精矿铜回收率69.17%。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外某易粉碎铜钴矿,根据原矿性质分析结果,采用了先浮硫化矿、后浮氧化矿的原则流程,开展了磨矿方式、磨矿细度、捕收剂种类及用量条件探索试验,确定了预先分级—磨矿—硫化铜浮选—氧化铜浮选的分段选别工艺,获得了铜品位为25.14%、回收率为17.12% 的硫化铜精矿和铜品位为18.84%、回收率为58.51% 的氧化铜精...  相似文献   

4.
云南某地区铜尾矿经预先富集后,含铜2.70%,氧化率为32.22%,属氧化铜矿。根据矿石特点,采用硫化铜与氧化铜分选工艺流程,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含量为90%、丁黄药为捕收剂、硫化钠为活化剂、水玻璃和六偏磷酸钠为抑制剂的条件下,采用三次粗选一次扫选二次精选的浮选流程获得了铜精矿品位为15.21%、回收率为83.19%的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5.
对某尾矿经预富集-磁化焙烧后的产品分别进行了磨矿-磁选和磨矿-磁选-浮选联合工艺试验研究。TFe品位33.19%的焙烧矿采用磨矿-磁选工艺,在磨矿细度-0.025 mm粒级占97%时可获得TFe品位63.04%、回收率80.04%的铁精矿,虽然工艺流程简单,但磨矿细度在工业生产中较难实现,且磨矿成本极高;采用磨矿-磁选-浮选联合工艺,在磨矿细度-0.025 mm粒级占85%时可获得TFe品位65.36%、回收率73.39%的铁精矿,且磨矿细度在工业生产中可以实现,磨矿成本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硫化-黄药浮选法对云南东川某铜品位为2.15%的较高品位氧化铜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硅酸钠用量1000g/t,硫化钠用量为2000g/t,异戊基黄药400g/t,2#油80g/t的粗选条件下,扫选药剂用量减半,经一粗两扫三精,中矿循序返回的闭路浮选流程,获得了铜精矿品位为20.55%,回收率为82.62%的指标,实现了该氧化铜矿的高效选别。  相似文献   

7.
方萍  魏德洲  李明阳 《金属矿山》2012,41(11):73-75
对谦比希混合铜矿石采用先浮硫化铜后浮氧化铜的原则流程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的条件下,以硫化钠+硫酸铵组合为氧化铜矿物的活化剂,采用1次粗选浮硫化铜、1次粗选浮氧化铜、混合粗精矿3次精选、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该矿石,最终获得了铜品位为25.89%、回收率为83.44%的铜精矿。  相似文献   

8.
赤铜矿型氧化铜矿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堃  文书明  先永骏 《矿冶》2011,20(3):26
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及粒度组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氧化铜矿的矿石性质,考查了磨矿细度、药剂制度对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矿品位1.29%,氧化率92.25%,含泥量65.59%,通过一次粗选、三次扫选、两次精选闭路试验,获得了品位18.23%和回收率73.46%的铜精矿,该铜矿难处理的主要原因在于铜矿物以难选赤铜矿为主,矿泥含量高。  相似文献   

9.
湖北某低品位氧化铜矿具有氧化程度高、磨矿过程中易泥化等特点,为高效利用该氧化铜矿资源,对其进行浮选试验,分别考察了石灰、硫化钠、丁基黄药、2~#油等药剂用量变化以及药剂间的协同作用对其分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药剂的用量变化对铜精矿品位影响较小,而对回收率影响较大,同时药剂间的交互作用明显;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9.2%、生石灰用量3 kg/t、硫化钠用量2 kg/t、丁基黄药用量50 g/t,2~#油用量33 g/t的条件下,通过2粗1精1扫闭路浮选试验,最终可得到品位20.86%、回收率89.18%的混合铜精矿。  相似文献   

10.
某铜银矿矿石中有用组分铜含量低,伴生贵金属银含量较高,矿石成分较复杂,金属分布不均匀,含泥较高,氧化铜嵌布粒度较细,属难选氧化铜矿。试验研究了不同磨矿细度、药剂用量和工艺流程条件下的分选效果,结果表明:硫化矿、氧化矿混合浮选铜银矿药剂简单而且指标良好;当原矿磨矿细度达到-0.075mm占90.77%时,相对入选原矿量,在调整剂水玻璃用量500g/t、石灰用量500g/t、硫化剂硫化钠用量300g/t、捕收剂Y89黄药用量100g/t、戊基黄药用量100g/t、丁铵黑药用量80g/t、Z-200用量20g/t的条件下,采用"硫氧混浮一粗三扫三精"浮选流程,闭路试验得到的铜精矿品位为26.89%,铜回收率为89.39%;银精矿品位为2 320.30g/t,银回收率为88.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