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民用建筑行业,随着BIM技术的普及应用,BIM算量成为模型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得到行业重视。基于BIM模型导入算量软件的工程量计算模式和基于BIM建模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后的工程量计算模式日趋成熟。传统造价咨询服务模式下,BIM技术的应用将推动传统造价咨询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并将重构建筑行业造价咨询的生态秩序。  相似文献   

2.
王景刚 《建筑经济》2022,(S2):360-363
随着BIM技术的持续发展,BIM算量软件可以将清单计量规则与定额计量规则内置到Revit平台,利用Revit设计模型直接进行工程量计算,打通造价算量与BIM设计模型之间的障碍。面BIM算量技术的升级,造价咨询企业如何应对就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构建造价咨询企业应对BIM算量技术升级的SWOT矩阵模型,并提出企业在各种模式下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工程造价管理中逐渐发挥其作用,基于BIM技术的多方优势,利用其可视化、精确性特点可为电网工程技经方面提升工作效率。变电站工程造价存在二次算量及建筑、钢筋、安装造价无法集成等问题。利用MVC模式的三维建模平台和同步算量技术支撑,提出了基于BIM的变电站工程图形算量系统。以变电站站区工程中常见的电缆沟及盖板和基础土方工程量计算为例阐述了主要技术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国尊基础工程工程量大、形式复杂、工期短、施工场地狭小等特点,应用BIM技术对基础工程进行了BIM施工模型创建、碰撞检测、算量造价、施工方案优化、虚拟施工、培训交底等工作,同时也进行了相应的理论研究。最后对中国尊BIM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工程造价大多采用分阶段性造价管理,致使各阶段工程数据信息无法实时进行管理计算和协同共享。BIM技术作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管理工具,将建筑物理模型与造价管理相结合,对建筑生命期不同阶段实行精细化管理与数据协同共享,从而对实现造价成本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论文以国内两款BIM算量软件为例,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对BIM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索研究,并综合分析了BIM技术在实际造价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6.
范杭茹 《四川建材》2019,(10):199-201
BIM应用于整个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了设计准备、施工、使用保养阶段等。BIM技术能够服务于工程造价的方面有:加强全寿命各阶段中的成本控制,提高计算工程量过程中的准确度,保证设计改变得到控制,有利于数据存档和资源共享,方便项目全寿命周期的综合造价管理。本文利用BIM来进行工程算量作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BIM技术时代的优势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在工程造价领域,BIM模型与传统算量软件都通过建立模型而得出一个建设项目的工程量。研究了基于BIM技术的Revit比目云与传统的手工算量、软件算量这三种方式的量差,并对其量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设计阶段开始就应用Revit模型,并依据Revit模型和比目云5D进行工程量计算,具有可行性并且有较高的精确度,能有效地提高工程造价行业的算量、计价效率,使得算量更加精细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8.
《安徽建筑》2019,(12):196-197
安装工程涉及多个专业,提量算量具有一定难度,还应引入BIM技术加强分析。文章通过对BIM技术在提量算量中的应用意义展开了分析,结合安装工程实例对BIM技术应用操作方法进行探讨,发现应用BIM技术需要完成提量算量模型建立,并结合对应标准实现工程量合理计算。  相似文献   

9.
工程量的准确计算是建筑生命全周期成本控制的基础。传统的工程算量方式自动化程度较低、过程复杂且误差较大,严重影响造价管理工作的效率。BIM技术势必引发造价行业的变革,而IFC标准是国际公认的开放性最好的BIM数据交换标准。本文通过对IFC数据模型中算量相关信息的拆分和解析,提出"两级碰撞排查算法"。该算法利用三维模型的布尔运算,按照清单规则对多重叠构件进行准确的扣减计算,解决了同一模型在不同软件或不同建模路径下普遍存在的工程量计算不一致问题。此算法解决了现阶段算量方式存在的BIM数据难以共享的问题,表明IFC标准的推广和发展可以为三维算量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我国的日益发展,基于BIM的三维算量软件层出不穷,软件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文章通过斯维尔造价软件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研究分析了BIM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为如何更好的应用BIM技术实现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