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椎动脉狭窄与椎动脉血管反应性(Cerebralvascular reactivity in vertebral artery,VCVR)的关系,明确椎动脉狭窄程度与VCVR的相关性。方法:选79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其椎动脉狭窄情况,将单侧椎动脉狭窄者纳入观察组(n=41),将未见椎动脉狭窄者纳入对照组(n=38),应用TCD检测两组患者椎动脉狭窄程度与VCVR,使用Pearson法分析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侧(狭窄侧)椎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高于健侧及对照组左侧,VCVR低于健侧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侧与对照组右侧椎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VCV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椎动脉狭窄程度与VCVR呈负相关,r=-0.609,95%CI-0.558~0.717(P<0.05)。结论:TCD可判断椎动脉狭窄程度与VCVR指标,且两项指标具有负相关性,据此判断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风险,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左右侧椎动脉的几何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差异,揭示椎动脉狭窄偏侧化现象背后的解剖学和血流动力学机理,为椎动脉狭窄的风险评估及支架治疗优化提供参考.方法获取15例健康人的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图像,构建左右侧椎动脉起始部的三维模型,并测量管径、弯曲度等血管形态特征参数,统计分析了两侧椎动脉的形态差异及影响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两侧椎动脉的典型模型,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比较两侧血流流速、壁面剪切应力(Time-Averaged Wall Shear Stress,TAWSS)、振荡剪切因子(Oscillatory Shear Index,OSI)等因素的分布差异.结果左右侧椎动脉模型形态存在显著性差异,左侧锁骨下动脉的管径及曲率半径更小,左侧椎动脉管径及迂曲度更大,右侧椎动脉起始部分叉处的非平面性更大.典型椎动脉模型的血流动力学对比研究表明,右侧椎动脉内血流流速、流量更小,右侧椎动脉起始部的TAWSS更低,OSI更大,提示右侧椎动脉更易发生狭窄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结论本研究阐明了健康人左右侧椎动脉的形态差异,研究了典型椎动脉模型中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分布差异,可为阐明椎动脉狭窄偏侧化机制提供参考.在进行椎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时,应考虑椎动脉解剖上及血流动力学上的生理不对称性,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介入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和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的一站式CT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拟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完成一站式CT检查,且于24h内完成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比较CTP与DWI的梗死检出率。采用CTA评估患者颅内积颈内动脉的狭窄情况,并对颅内动脉及颈内动脉的狭窄程度与CTP检测的脑组织灌注的相关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DWI检出91例患者的147个梗死区,CTP检测结果 89例患者检出121个梗死区。CTP与DWI的梗死患者检出率分别为87.25%、89.21%,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TP梗死区检出数量低于DWI。CTA检测发现102例患者颈内动脉狭窄52例,双侧动脉狭窄6例;颅内动脉狭窄73例,23例同时出现颈内和颅内动脉狭窄。CTA检测颈内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与CTP检测的CBF和TTP成正线性相关(P<0.05),与CBV无显著相关性(P>0.05),同时颅内动脉的狭窄程度与CBV、CBF、TTP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TP梗死检出率与DWI相当,但梗死灶检出能力低于DWI。CTA检查能准确评估狭窄、闭塞部位、程度,通过CTA及CTP的一站式联合检查能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硬化性狭窄部位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脑动脉硬化性狭窄分为有狭窄组(84例)和无狭窄组(46例),询问患者病史,并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84例合并脑动脉狭窄患者共发现196处狭窄血管,颅内段血管狭窄60条,占30.61%,其中MCA狭窄几率最高,占51.67%;颅外段血管136条,占69.39%,其中E-ICA狭窄几率最高,占40.44%。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史、年龄≥50岁、低HDL-C、高LDL-C、高TC、高TG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动脉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饮酒史、低HDL-C、糖尿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动脉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56、1.22、2.69、4.15。结论 :颅外段血管狭窄的几率较高,脑动脉硬化性狭窄与高血压、饮酒史、LDL-C、糖尿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血管超声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70例超声资料,对其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大小、部位、斑块回声、有无管腔狭窄及其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170例缺血性脑病患者中颈部动脉血管异常163例,异常率为95.88%,检出斑块205处;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部位主要是颈总分叉处,其次依次是颈总动脉、颈内起始处,最后是颈外动脉。205个斑块中颈动脉血管重度狭窄患者斑块发生率较中度和轻度血管狭窄组斑块发生率高。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中以软斑、溃疡斑为多见。重度狭窄患者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度及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发生与狭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临床冠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疑似冠脉疾病并在1周内分别采用256层MSCT、DSA诊断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二者对不同冠脉分段狭窄程度的评估结果;将DSA结果记为“金标准”,分析256层MSCT诊断冠脉狭窄的效能;统计256层MSCT对不同冠脉分段斑块形成的诊断结果。结果:冠脉血管节段可评价率为96.14%;256层MSCT、DSA对不同冠脉分段及总狭窄程度分布、狭窄检出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6层MSCT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分别为97.92%、99.45%、98.57%、0.974;256层MSCT检出的568个冠脉狭窄段中共检出1036个斑块,其中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分别有429个、200个、407个,占比分别为41.41%、19.31%、39.29%。结论:256层MSCT可诊断冠脉疾病,其诊断价值与DSA相当,且还可检出冠脉斑块形成情况及斑块性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Chemerin因子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发展进程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计算患者动脉狭窄率,将155例ICVD患者分别纳入轻度狭窄组(狭窄率<50%)、中重度狭窄组(狭窄率≥50%),并选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三组受试者血清Chemerin水平及血脂、血糖、血压、C反应蛋白水平,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算Chemerin与其他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hemerin水平评估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参考价值。结果 :155例ICVD患者中,84例动脉狭窄率<50%,纳入轻度狭窄组,其余71例动脉狭窄率≥50%,纳入中重度狭窄组。对照组、轻度狭窄组、中重度狭窄组SBP、TG、LDL-C、CRP及Chemerin因子水平依次升高,HDL-C水平依次降低。轻度狭窄组、中重度狭窄组Chemerin因子、CRP、LDL-C、T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重度狭窄组Chemerin因子、CRP、LDL-C、TG、HDL-C、SBP与轻度狭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Chemerin因子水平与SBP、LDL-C、CRP呈正相关(P <0.05)。ROC曲线显示,以血清Chemerin因子≥95.03 ng/mL判断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曲线下面积为0.761,其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6.15%、70.39%(P <0.05)。结论 :Chemerin因子水平与ICVD患者血压、血脂、炎症反应水平有关,且Chemerin因子水平升高伴随着动脉狭窄程度的加剧与ICVD的进展,有望成为临床ICVD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miR-297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95例住院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在进行体检的40例无冠状动脉钙化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完成血管内超声。按照血管内超声结果,分为无钙化组、轻度钙化组、重度钙化组。采用qRT-PCR检测研究对象血清miR-297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研究对象血清FGF23水平及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sis pale,BMP-2)、基质Gla蛋白(matrix gla protein,MGP);分析血清miR-297a、FGF23水平与ALP、BMP-2、MGP水平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miR-297a、FGF23对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诊断价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结果:轻度钙化组和重度钙化组miR-297a表达低于非钙化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钙化组和重度钙化组FGF23水平高于非钙化组和健康对照组(P <0.05);与轻度钙化组相比,重度钙化组miR-297a表达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轻度钙化组与重度钙化组FGF23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钙化组和重度钙化组的ALP、MGP高于非钙化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轻度钙化组、重度钙化组、非钙化组BMP-2高于健康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iR-297a与ALP、BMP-2呈负相关,与MGP呈正相关;FGF23与ALP、BMP-2呈正相关,与MGP呈负相关;ROC曲线显示,miR-297a预测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曲线下面积为0.859(敏感度为88.7%,特异性为86.8%);FGF23水平预测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906(敏感度为92.5%,特异性为89.5%);miR-297a高表达是影响血管钙化的保护因素,FGF23高表达是影响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miR-297a表达降低、FGF23水平升高与高血压患者发生冠状动脉钙化有关,检测血清miR-297a、FGF23水平可评估高血压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血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关系,为冠心病病变程度的无创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73例冠心病患者(患者组)及同期1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按照Gensini评分将冠心病患者分为轻度组(<20分)、中度组(20~40分)、重度组(>40分),比较各组受试者血UA检测结果及异常率,运用Pearson法计算血UA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发生的影响。结果 :中度组、重度组血U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对照组血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的加剧,其血UA异常率逐渐升高,UA异常者Gensini积分高于UA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血UA水平与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547,P<0.05)。结论 :血UA水平异常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联,其检测结果有望用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无创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g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ABCD2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86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ABCD2评分将入选TIA患者分为低危组(0~3分)、中危组(4~5分)及高危组(6~7),比较各组一般资料,观察ABCD2分级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结果 :86例患者分为低危组(27例);中危组(30例);高危组(24例)。低危组血尿酸水平为(398.54±18.46)μmol/L;中危组血尿酸水平为(461.69±27.53)μmol/L;高危组血尿酸水平为(524.78±27.52)μmol/L,随着危险升高,血尿酸水平逐渐升高,各组间血尿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尿酸水平越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越高,血尿酸水平与ABCD2评分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高精度尼龙扇形片齿轮常规机加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合理的定位、夹持方法和与之相适应的加工工艺参数,解决了扇形片齿轮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形和齿轮加工精度问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任意铺层复合材料开口层压圆柱壳固化过程中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基于瑞利里兹能量法,根据任意铺层复合材料开口层压壳的变形特征,将其翘曲变形分解为关于壳体几何对称轴对称弯曲变形和关于壳体几何中心点对称弯曲变形,并且考虑开口圆柱层压壳体大挠度变形引起的几何非线性影响,提出描述任意铺层复合材料开口圆柱层压壳热翘曲变形的翘曲函数,推导热翘曲函数的求解表达式.通过算例对模型预测结果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认为模型中采用的翘曲函数能正确反映开口圆柱壳的热翘曲变形特征,该模型可以用于预测复合材料开口圆柱层压壳的热翘曲变形.  相似文献   

13.
用计算机仿真机械零件由毛坯到成品的切削过程,可以有效解决试切问题。本文研究一种用于NC校正的加速算法。介绍了Ray-Rep算法,在分析三角形平面分割方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于三角形平面进行预处理的方法。这种加速算法的实质是对三角形平面集合进行了一种类似于“聚类分析”的分类处理。本文还建立了这种加速算法的概率模型,分析了此模型的概率特性。理论推导表明,基于此模型的加速算法其速度至少提高三倍,与实际运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0 INTRODUCTIONThe aim Of establishing the stiffness eqUation of the finite segment is tO separate out the nodal forcesfrom the generalized active forces. Concretely speaking, it is to separate out the elastic forces(i. e., thestiffness term in the dynamic differential equation)caused by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structure fmthe generalized active forces.The finite segment method tries to make the flexibility of the structure give expression to nodes and itnearly means the same as th…  相似文献   

15.
FLEXIBLE 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FINITE SEGMENT METHO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LEXIBLEMULTIBODYSYSTEMDYNAMICS-FINITESEGMENTMETHOD¥ZhangDajun;LiuYouwu;YunChao;WangShuxin;JiangTieying;LiYangmin(TianjinUniv...  相似文献   

16.
尹志宏  范文冲 《机械强度》2006,28(Z1):30-32
利用试验台模拟加工中心主轴系统安装状态下的空运转试验,结合DASP分析系统测得主轴系统的动态响应,基于随机子空间识别技术,用MATLAB软件编制相应的识别程序,剔除系统运转中的激励频率成分,选择合适的模型阶次,获得加工中心主轴系统的模态参数,识别结果与脉冲激励识别结果有一定的对应性,为主轴系统的结构改进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本论文中,依据Kane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研究具有运动副间隙的机构动力学的数学模型。作为一个例子,研究了有一个运动副间隙的平面曲柄摇杆机构,所得到的数学模型比现有的模型准确而且简单,数值结果准确地揭示了由于存在运动副间隙在机构高速运转时所产生的动特性。这种方法容易推广用于有运动副间隙的空间机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系统辨识的方法建立了铸造砂型的三类常温力学模型;内聚模型、附着模型和复合模型。模型精度在0.2以内。辨识结果表明:水玻璃砂型为内聚模型,提高其力学性能的根本途径在于对粘结剂的改性处理;粘土砂型为复合模型,提高其力学性能的根本途径在于附加其他粘结剂;树脂砂型为附着模型,提高其力学性能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树脂与砂粒之间的附着强度,有机硅烧能改善其附着强度,使砂型由附着模型转变为复合模型和内聚模型,力学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Stewart并联机构运动失控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确定机构在分岔点附近的运动行为,利用同伦法和静态分岔条件,构造了一种能够获得Stewart机构全部构型分支曲线及其分岔点的算法。基于提出的构型分岔分析和最大失控域概念,研究了分岔点附近的机构失控自由度。结果表明,增大输入参数的控制精度可以有效地提高机构在奇异位置附近的运动可控性。  相似文献   

20.
李亚森 《钟表》2002,(2):36-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