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甘肃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现在80%的贫困村和66%的贫困人口集中在特困片带,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难啃的'硬骨头'.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时有发生,新的贫困人口还会不断出现,所以,甘肃的脱贫攻坚既有艰巨性的一面,又有保持稳定性、持续性的一面,面临双重压力."谈及脱贫攻坚,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林铎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2.
雪山圣湖,高原的好山好水没有给西藏人民带来福祉。西藏,是全国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之一,根据建档立卡数据显示,西藏现有贫困人口59万,贫困程度深、人居环境差,因病、因灾、因债致贫现象较为普遍,扶贫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干旱、地震、洪水、泥石流灾害接连发生,在连环大灾中,中国领导人、中国军人、中国民众赶赴灾区的速度,穿越灾区的身影,牵挂灾区的情感,汇聚成流淌在灾民心底的大爱之河,彰显出中国式救灾的鲜明特色,创造出中国式救灾的道道奇迹.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灾害多发国家之一,每一年因为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了大量经济、社会、生态损失,增加了贫困的广度和深度.根据统计.贫困地区灾害发生率要比一般地区高5-10倍.汶川地震对贫困的影响以及灾后贫困村恢复重建的实践,至2010年9月底三年任务二年完成之时,个人、社区、区域都需要从早期恢复向长期发展转变.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以及其他贫困地区灾害风险管理面临的战略问题,对相关的理论方法产生了强烈需求.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使四川省贫困地区多年的扶贫开发成果毁于一旦,2117个省定贫困村雪上加霜,399个村因灾返贫;贫困村受灾人口240万,返贫人口34万;贫困发生率由灾前的11.68%上升到34.88%.  相似文献   

6.
与以往地震灾害恢复重建不同,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从一开始就将扶贫开发纳人到与灾区恢复重建的全部过程,无论是开始的应急响应,还是恢复重建规划的制定,甚至到规划的全面实施,扶贫开发都融入到了整个灾区恢复重建的体系之中,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灾害防治及其灾后恢复重建历史上的创新,同时也是中国乃至世界防灾减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创举,不仅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更重要的是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汶川"重生     
聆听"汶川" 自2008年5月12日那一场浩劫开始,"汶川"便跳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重建近两年来,来自"汶川"的喜讯也一直不断. 地震发生后,根据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把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的指示精神,特别是回良玉副总理要求扶贫办要抓紧制定贫困灾区灾后重建规划的重要指示,以及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条例>、国家抗震救灾总指挥部重建规划组有关要求,国务院扶贫办编制了国家确定的汶川地震51个极重、重灾县内4834个受灾贫困村的灾后恢复重建 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8.
虽然与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社工队伍相比.四川社工稍显稚嫩,但是.作为灾区的本土社工,他们是灾后重建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在灾民心理干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省外社工服务队的启迪下积极探索着灾后重建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王晓霞 《中国扶贫》2016,(18):24-29
高原青海,98%地区属国家连片特困地区,现有"两线合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2万,贫困发生率为13.2%,高于全国7.5个百分点,且青海的脱贫攻坚工作具有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成本高、致贫原因复杂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从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以"灾害风险管理"和"减贫"为独立的研究主题所开展的学术研究非常丰富,而将这两项研究主题连接起来开展综合性研究却还没有引起知识界的足够重视.然而,从中国近年的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成因、区域分布与应对方案来看.灾害、灾害风险与贫困以及灾害风险管理与减贫之间具有不容忽视的相关性.这就从社会现实层面对有关灾害风险管理与减贫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开拓了新的研究空间.作为一项具有较强创新性的研究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证调研和相关的政策文本,提出推进灾害风险管理与减贫的理论及实践研究的几点思考,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开展"灾害风险管理与减贫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具有多重理论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基于灾害风险管理与贫困及减贫的内在关联性.实证研究发现,尽管灾害的成因非常复杂,但灾害与贫困之间往往具有很高的内在联系性.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贫困发生率下降,贫困分布由区域性贫困转向阶层性的插花贫困.随着贫困人口的分布越来越分散,致贫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对贫困的瞄准越来越困难,社会扶贫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3.
说起甘肃定西,很多人的印象一定是"陇中苦,甲天下".定西十年九旱,灾害问题、贫困问题相互叠加,是我国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全市有7个县区都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相似文献   

14.
有序开展灾害风险管理与减贫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是总结我国扶贫系统参与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灾后贫困村重建实践的需要,是推动我国未来扶贫开发战略纳入灾害风险管理内容的需要,是提高我国扶贫系统及贫困社区防灾减灾意识及能力的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灾害风险管理与减贫理论方法的需要,是丰富全球灾害风险管理知识库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从灾害发生的频率、受灾程度和受灾人口等等指标来看,我国都是全球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高度重合.近几年来.自然灾害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明显增大,对农村减贫进程的影响明显增大,灾害风险管理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显得越米越重要.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贫困原因的多样性,引导型职能在应对贫困原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方面具有行动主动性、战略规划性和灵活适应性等属性。精准扶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期扶贫工作新挑战与新要求的积极应对和正确引导,体现了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引导作用。精准扶贫是在实践领域对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积极实践,会在政府引导下继续前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针对灾区群众需求多元,社会问题复杂多样,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严重失衡的现实,民政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四川省民政质部分灾区对口援建省市民政部门、灾区各级政府以及各类社会工作行业管理机构、多种社会服务组织积极整合社会工作专业力量,采取有效措施,支援灾区、服务灾区,在我国开创了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先河,有力推动了灾区社会工作制度建设与实务开展,稳步推进了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区社会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8.
教育对个人发展、民族强盛和社会进步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教育本该成为促进个体和家庭向上流动的有效工具。但近年来,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却出现了因教致贫现象以及与之相伴的失学辍学现象。据《2012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结果显示: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知识改变命运”的希冀与因教致贫的悖谬,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的迅速开展,对推动经济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对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贫困地区多数是农业地区,二、三产业落后,良好的环境条件对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与社会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20.
5月21~27日,以"发展振兴、合作共赢"为主题的"台湾·四川活动周",在美丽的宝岛台湾隆重展开,四川省省长蒋巨峰率团访问台湾,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宋光齐随团参加了考察访问。"台湾·四川活动周"活动包括灾区发展与经贸合作论坛、灾后重建与灾区发展振兴图片展、成都大庙会、川菜厨艺交流培训班、川台旅游交流、川台乡村结对交流暨农业合作洽谈会"、看望"团团圆圆"、看望慰问川籍大陆配偶、川航台籍飞行员家属、四川同乡代表会、与"8·8"风灾灾民交流、参观"9.21"地震原爆点"九份二山"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