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IL-6、IL-8及其在烧伤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且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重要细胞因子。虽然发现它们的时间很短,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IL6能诱导B细胞的终末分化,刺激浆细胞瘤和杂交瘤的生长,诱导肝细胞产生急性期蛋白质[1],刺激造血干细胞,刺激T细胞和胸腺细胞[2];IL8能趋化和激活中性粒细胞[3],趋化嗜碱性粒细胞和释放组胺,促进T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应答作用,增加内皮细胞的通透能力。IL6、IL8是烧伤病理生理过程中重要的细胞因子。1 血浆IL6、IL8与烧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IL-2、sIL-2R、IL-6、T细胞亚群的变化和相互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ABS-ELISA法和红细胞花环实验,对46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进行了IL-2、IL-6、sIL-2R和T细胞亚群的测定,并与66例健康献血员进行了对照。结果肝炎肝硬化(LC)、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IL-2、CD+4/CD+8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NC)组(P<001),而IL-6、sIL-2R水平明显升高,HCC组的平均IL-6水平高出正常10倍以上,较肝硬化组明显升高(P<001)。在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均发现IL-2与CD+4/CD+8比值、IL-6与sIL-2R正相关,IL-6与CD+4/CD+8比值显著负相关,而与IL-2无相关关系。结论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和低下、淋巴因子网络失衡,这与其病理生理机制有关,也为临床上LC、HCC应用IL-2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IL-6的显著增高有助于HC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近年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体液和细胞免疫均明显异常〔1〕,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有异常表达〔2,3〕,但其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检测了5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变化,以探讨其相关性及意义。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2型糖尿病组58例,系住院患者,符合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男28例,女30例,年龄(56.5±10.1)岁,病程(5.7±3.9)年。正常对照组36名,系正常…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L2相关指标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和原发性肝癌(HCC)患者IL2,sIL2R,IL6,T细胞亚群的变化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ABSELISA法和红细胞花环实验对94例各型病毒性肝炎和10例HCC进行了IL2,IL6,sIL2R和T细胞亚群的测定,并与66例健康献血员进行了对照.结果急性肝炎(AH)IL2水平增高,恢复期下降;而慢性肝炎(中重)、肝炎肝硬变(LC)、HCC患者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慢性肝炎(轻)(F=2026,P<001)和正常对照(NC)组.在乙型肝炎、HBVDNA阳性组的IL2水平显著低于HBVDNA阴性组.在CH,LC,HCC组,IL2与CD+4/CD+8比值正相关,在各型肝炎和HCCIL2与sIL2R,IL6无相关关系.HCC组的IL6水平高出正常10倍以上,较各型肝炎组也明显升高(F=3007,P<001).结论在病毒性肝炎和HCC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和低下,淋巴因子网络失衡,这与肝炎和HCC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也为临床IL2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IL6的极显著增高有助于HCC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自从1986年Mosmman和Cofman依据分泌细胞因子的差别将小鼠CD4+T细胞进一步分成Th1(主要产生IL2及IFNγ)及Th2(主要产生IL4及ΙL5)细胞亚群以来[1],Th1和Th2细胞效应及其平衡,在实验动物模型及人类感染和自...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可溶性IL_2R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探讨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可溶性IL_2R水平的变化,为诊断病情演变和预后判定寻找可靠的依据.方法应用APAAP桥联酶标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正常人30例和各型乙型肝炎患者175例的T细胞亚群变化和血清可溶性IL_2R(sIL_2R)水平.结果各组乙肝患者CD3,CD4,CD4/CD8比值明显降低,CD8则明显升高.乙肝患者血清sIL_2R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慢重肝、肝硬变、急性乙肝和慢性肝炎增高最为显著,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均<001,且与HBV复制有关.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存在T细胞比例失衡,血清sIL_2R水平均明显增高,其水平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及肝细胞损伤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与腹水中细胞因子活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研究消化系恶性肿瘤(DMT)患者血清与腹水中内源性IL2,IL6,IL8,TNFα和IFNγ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了15例DMT患者(肝癌11例,胆总管癌1例,胰腺癌1例,胃癌1例,直肠癌1例)血清与腹水中5种细胞因子活性,并与6例肝硬变(LC)患者和8例正常成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DMT患者血清IL2,IL6的生物学活性显著低于LC(P<005);腹水中IL2,IL8活性显著低于LC组(P<001),而IL6和IFNγ活性则高于LC组(P<001,005).DMT患者血清中IL6,IL8活性明显高于正常成人组(P<005);IL2,IFNγ则低于正常成人组,但缺乏显著性.肝癌血清和腹水中IL2活性显著高于非肝癌组(P<005);而IL6活性则相对降低(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IL2和IFNγ活性低于正常人,是DMT患者抗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的标志.IL6对于预测DMT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慢支患者T细胞亚群和sIL—2R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老慢支)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花环法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sIL-2R。结果老慢支患者T细胞亚群CD4明显减少,CD8明显增多,CD4/CD8比值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而sIL-2R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且与T细胞亚群CD4、CD4/CD8成负相关,与CD8成正相关,尤其以急性发作期改变最为显著。结论老慢支病程中出现某些不同程度的免疫调节紊乱,同时,本研究揭示T细胞亚群和sIL-2R的改变可作为老慢支患者病情变化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在肺结核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检测了78例肺结核患者sIL-2R,mIL-2R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肺结核患者sIL-2R,CD5明显增高,mIL-2R,CD4,CD4/CD5明显降低 ,与对照  相似文献   

10.
采用ConA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Ⅲ(IL-2),用活化的C57BL/b小鼠脾细胞为反应细胞,以3H-TdRDNA掺入法测定55例血液病患者IL-2活性,结果表明:①白血病及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和由实体瘤引起的继发性贫血33例其外周血IL-2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01)。②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7例其IL-2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1),其T细胞亚群OKT4/T8<I和L-2活性降低呈正相关,OKT8百分值明显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11.
胸腺肽α1治疗重症肝炎的免疫调节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解日达仙的免疫调节作用,选取18例下肝炎病人用日达仙(Tα1)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检测内毒素(LSP)、肝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及T细胞亚群(CD8^+、CD4^+)。结果治疗前LSP、TNF、IL-2R、IL-6、CD8^+均增高9P〈0.01),而IL-4及CD4^+降低。经Tα1治疗后LSP、TF、IL-2  相似文献   

12.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其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介绍细胞因子,特别是白细胞介素1(IL1)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功能的影响和调节。给大鼠注射重组IL1后可观察到ACTH诱导效应;IL1和IL6也能使离体下丘脑组织释放CRH。在亚细胞水平,IL1诱导的原癌基因cfos表达,可能对室旁核小神经元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释放有重要意义。IL1等可通过CRH介导间接作用于垂体促肾上腺皮质细胞,也可以直接作用于垂体细胞,但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尚存在矛盾现象。在体外,IL1,IL2,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均可直接刺激肾上腺释放皮质酮;高剂量IL1β能使下丘脑传入神经已被阻滞或垂体已被切除的动物呈现肾上腺皮质分泌反应。  相似文献   

13.
老年肺部疾病患者血清sIL-2R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肺疾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浓度和T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结果肺疾患各组sIL-2R水平升高均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以肺癌组sIL-2R水平升高最显著,与肺良性疾病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01)。肺疾患组的CD4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IL-2R和T细胞亚群可作为肺疾  相似文献   

14.
rhIFNγ对人胚胎胰岛分泌IL-6及对胰岛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组人γ干扰素(rhIFNγ)对人胚胎胰岛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对胰岛分泌功能的影响,为IFNγ和IL6在1型糖尿病中的可能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胶原酶V型消化方法分离人胚胎胰岛,并对其进行原代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rhIFNγ培养48小时收获上清,进行IL6、胰岛素、胰升血糖素活性检测和IL6单抗中和试验,对rhIFNγ刺激和对照组胰岛RNA进行IL6RNA斑点杂交。结果(1)rhIFNγ刺激后胰岛培养上清IL6含量显著升高,当rhIFNγ浓度在100u/ml时IL6含量最高;(2)IL6单抗对rhIFNγ刺激的胰岛培养上清中IL6有很强的中和效应;(3)斑点杂交结果显示rhIFNγ刺激的胰岛RNA中IL6mRNA含量高于对照组;(4)人胚胎胰岛受rhIFNγ刺激后培养上清胰岛素降低不明显;(5)人胚胎胰岛受rhIFNγ刺激后培养上清胰升血糖素分泌能力明显升高,分泌趋势与IL6相似。结论rhIFNγ可以促进胰岛分泌IL6,而IL6的过度分泌可以加重1型糖尿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都是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炎症性细胞因子,为进一步探讨三者对RA的影响及作用,本文应用ELISA法对56...  相似文献   

16.
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及白细胞介素-2测定王丹琪,张冰,夏国光,赵斌,王艳霞,袁润英,王红霞,相东对60例哮喘患者及30例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其在哮喘发病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30例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膜IL-2受体(mIL-2R)和可溶性IL-2受体(sIL-2R)水平。结果发现6D患者治疗前IL-2、mIL-2R水平显著降低,sIL-2R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同时测定的T_3、T_4、FT_4I呈显著正相关;治疗后,随着甲状腺功能的逐渐改善而相应恢复至正常范围。这些结果提示:GD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紊乱,IL-2/IL-2R水平可以反映GD免疫动态,而高甲状腺素血症与免疫细胞的激活两者之间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素对脾虚小鼠脾细胞和胸腺细胞表达IL-3 mRNA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介素3(IL3)是一种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刺激因子,因而具有调节体内造血功能的作用[1].甲状腺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环路改善造血功能.为探讨甲状腺素对脾虚小鼠脾细胞和胸腺细胞IL3表达的影响,我们在ConA刺激的脾细胞和胸腺细胞中加入甲状腺素,用斑点杂交法检测其对脾虚小鼠脾细胞和胸腺细胞IL3mRNA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BALB/c6周龄~8周龄纯系♂小鼠,体质量19g±3g,由本校动物中心提供.甲状腺素T3,使用T3放免药盒标准品,上海原子能研究所生产;RPMI164…  相似文献   

19.
胃炎患者胃窦IL-6活性和TNF-а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粘膜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产生的影响及IL6和TNFα在Hp相关性胃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用生物活性法和放免法检测慢性胃炎患者粘膜体外培养24小时后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Hp阳性胃炎患者胃窦IL6活性和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Hp阴性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且IL6活性和TNFα含量呈正相关。合并活动性胃炎者胃窦TNFα含量也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胃炎,但两者胃窦IL6活性却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Hp感染可诱导胃粘膜的炎症细胞合成和释放IL6和TNFα,可能参与了Hp相关性胃炎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环孢霉素(CsA)治疗16例重症LN患者,对血尿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细胞)的影响。结果CsA治疗后,LN患者血尿SIL-2R均有明显下降(P<0.01),外周血CD4+细胞亦有下降趋势;同时伴有血清免疫学异常及临床肾损害的明显改善。本文提示SIL-2R可作为LN活动度的一项敏感指标;CsA可能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活性,减少被激活的淋巴细胞释放SIL-2R,从而取得治疗LN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