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用固相合成的方法合成磷酸硅铝(S iA lPO4)类化合物,所得化合物在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及聚乙烯醇存在下铝(III)与铬天青S的显色反应.在pH 5.3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体系最大吸收波长λm ax=612nm,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磷酸硅铝类化合物中铝,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铝碱化剂及其作用.铝碱化剂能提高活性铝矾土的酸溶一水解特性值,如反应液的pH值从2.5提高到≥4.0,碱化度从50%提高到≥80%,主体碱式铝(以Al2O33%计)含量从6%提高到≥10%.也能提高铝酸钙粉的酸溶-水解特性值,如反应液的pH值从2.8提高到〉14.0,碱化度从55%提高到1〉80%,主体碱式铝(以鸽q%计)含量从6%提高到≥10%.  相似文献   

3.
低价铝化合物法炼铝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低价铝化合物法自铝合金及直接从氧化铝炼铝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讨论了真空度对各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聚铝碳硅烷是耐超高温Si-Al-C纤维的先驱体. 为了制备合适的先驱体,采用聚硅碳硅烷与乙酰丙酮铝反应合成聚铝碳硅烷,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其中聚硅碳硅烷是含有Si-Si-Si和Si-C-Si的低聚物. 通过在反应过程中从反应体系中抽取样品,并采用FTIR、GPC、1H-NMR、27Al-NMR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反应过程进行追踪分析. 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存在Si-Si-Si向Si-C-Si转化的Kumada重排反应;乙酰丙酮铝的交联作用使得聚铝碳硅烷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支化度大大提高,乙酰丙酮铝的反应主要发生在330 ℃以下和400 ℃以上,反应产物中Al以Si-O-Al结构存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25℃加氢汽油介质中,铁系胶体催化剂「Fe(naph)2-Al(i-Bu)3-CH2=CHCH2Cl」单组分,多组份按不同配比混合,非水体系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结合Tyndall效应,聚合实验结果,得出Al(i-Bu)3以缔合状态存在并解离成离子对它同环烷酸亚铁的作用是形成胶核的主要反应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碱性水溶液体系下铝水反应的制氢成本,减少设备腐蚀及解决氢气的贮存和运输等问题,利用原位自生技术成功制备出纳米陶瓷颗粒为第二相的铝复合材料粉末,研究其与水在常温常压下的反应制氢过程.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粉末中纳米陶瓷颗粒的直径约为10~50nm,且在铝基体上呈均匀分布.物相分析结果显示,铝水反应产物由Al(OH)3、TiB2和Al2O3组成,表明该复合材料粉末可与水持续、充分地发生反应,反应产率可达100%.分析认为,氢气的产生原因在于陶瓷颗粒与铝电极电位的较大差异,使陶瓷颗粒作为电化学腐蚀的阴极,从而产生了大量析氢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7.
乳酸铝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乳酸铝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文章研究了以乳酸和铝粉为原料用自制催化剂催化合成乳酸铝的工艺条件。在反应温度98℃、时间10h、n(乳酸):n(铝)为3.025、w(乳酸)=0.20、催化剂用量0.02%及搅拌的条件下反应,后经进一步分离,产品收率为92%、纯度达99.1%。  相似文献   

8.
首次将自蔓延高温合成法(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SHS)用于锰铝中间合金的制备。采用Miedema生成热模型、金属间化合物的双参数模型估算了锰铝中间合金的标准生成焓、标准熵及比热容。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Mn3O4-Mn2O3-CaO-Al反应体系的绝热温度。以Mn2O3、Mn3O4和CaO、金属Al为原料,进行了锰铝中间合金的自蔓延反应合成试验,采用化学滴定、X射线衍射以及光学显微镜的方法对产物进行分析。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反应体系的绝热温度为3 160 K,确定了该体系进行自蔓延反应的可行性。采用自蔓延合成法制备出了锰含量高达78%以上的锰铝中间合金,拓宽了锰铝中间合金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9.
利用奥氏粘度计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柠檬酸铝交联体系在反应过程中的粘度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柠檬酸铝在交联反应过程中的粘度主要呈现 3种形式的变化规律 ,对应形成3种形式的交联体系。低聚合物浓度 (低于 10 0mg/L)的交联体系 ,发生形成交联聚合物线团的反应 ,形成交联聚合物溶液 ,是交联聚合物线团在水中的分散体系 ;高聚合物浓度 (高于或等于 10 0 0mg/L)交联体系发生网状交联反应 ,生成网络结构整体凝胶 ;弱凝胶体系 (10 0~ 70 0mg/L)是上述两种体系的过渡状态 ,可同时发生交联聚合物线团反应和局部网状交联反应。对于一定聚合物浓度范围的交联体系 ,当反应过程中生成浓度较大、但仍有一定独立性的交联聚合物线团时 ,该体系出现明显的剪切稠化现象。考察了该交联体系出现剪切稠化现象的程度和浓度范围 ,并利用粒子簇理论对剪切稠化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交联体系在反应过程中的剪切稠化现象初步验证了不同聚合物浓度交联体系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0.
分别对Al-TiO2,Al-V2O5,Al-V2O5-TiO2及Al-V2O5-TiO2-CaO体系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铝粉直接还原TiO2,V2O5粉末制备Ti-6Al-4V合金是可行的.加入CaO会降低体系单位质量反应热,需要补热才能维持反应进行.Al还原TiO2的反应在951℃发生,表观活化能E1为166.47kJ/mol,反应级数n1为0.3982;Al还原V2O5的反应在946℃发生,表观活化能E2为392.72kJ/mol,反应级数n2为1.0618.Al粉还原V2O5和TiO2制备Ti-6Al-4V合金体系的反应在1019℃左右发生,表观活化能E3为173.56kJ/mol,反应级数n3为0.4722;加入CaO后,反应在979℃左右发生,体系表观活化能升高但反应级数降低.这四个体系均属于液-固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11.
热力学分析是研究任一冶金过程的第一步,它能确定给定的条件下过程的方向、相的平衡成分以及外界因素对平衡态的影响,从而确定反应产物的最大产率。冶金过程动力学研究反应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反应的机理。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出控制反应速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实验入手,证实了铝可以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从而否定了“铝不溶于氨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四磺化酞菁铝在水,醇—水,胶束体系中的二聚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四磺化酞菁铝(AlTSPc)在水、醇(甲醇、乙醇、丙醇)-水、胶束体系中的二聚行为,测定了配合物在上述体系中的二聚常数。结果表明:AlTSPc形成二聚体是一个慢反应,醇、胶束均可使二聚体发生解聚。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铝粉煤灰拜耳法溶出渣进行了脱碱工艺研究,考察了[n(C)/n(S)](CaO与SiO2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比及体系碱浓度等对脱碱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脱碱过程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石灰的方式可以实现高铝粉煤灰拜耳法溶出渣中氧化钠的脱除,并回收部分氧化铝;反应温度对氧化钠和氧化铝回收率均造成显著影响,而[n(C)/n(S)]仅对氧化钠的溶出率影响较大;在温度260℃、氧化钠质量浓度小于80g/L、液固比4、[n(C)/n(S)]为1.8、反应时间2h条件下,脱碱率为91.2%,氧化铝回收率为28.0%;拜耳渣脱碱过程物相由水合铝硅酸钠向水化石榴石及铁水化石榴石转变.  相似文献   

15.
张立恒  王睿 《科技信息》2012,(14):452-453
本论文采用稀土催化体系通过定向聚合合成顺式聚异戊二稀橡胶(简称异戊橡胶),重点分析了甲基铝氧烷(MAO)作为助催化剂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研究表明MAO可很大程度上提高体系的催化活性,获得顺-1,4结构含95%(质量分数)以上的聚异戊二烯,并且调节n(MAO)/n(Nd)和n(Al)/n(Nd)的数值可有效地提高聚合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二甲酚橙(XO)与Fe^3 ,Al^3 显色反应的条件及铁铝摩尔比Fe/Al在0:1~1:0之间络合物Fe—XO与Al—XO混合体系的吸收光谱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同时测定铁和铝的分光光度法.首先,由Fe—XO与Al—XO混合体系的最大吸收λmax确定出Fe/Al,再由铁和铝合量计算出铁、铝含量.将该法应用于石灰石中铁和铝的同时测定,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奥氏粘度计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交联体系在反应过程中的粘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柠檬酸铝在交联反应过程中的粘度主要呈现3种形式的变化规律,对应形成3种形式的交联体系。低聚合物浓度(低于100mg/L)的交联体系,发生形成交联聚合物线团的反应,形成交联聚合物溶液,是交联聚合物线团在水中的分散体系;高聚合物浓度(高于或等于1000mg/L)交联体系发生网状交联反应,生成网络结构整体凝胶;弱凝胶体系(100~700mg/L)是上述两种体系的过渡状态,可同时发生交联聚合物线团反应和局部网状交联反应。对于一定聚合物浓度范围的交联体系,当反应过程中生成浓度较大、但仍有一定独立性的交联聚合物线团时,该体系出现明显的剪切稠化现象。考察了该交联体系出现剪切稠化现象的程度和浓度范围,并利用粒子簇理论对剪切稠化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交联体系在反应过程中的剪切稠化现象初步验证了不同聚合物浓度交联体系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8.
以金红石、钛精矿和Al为原料采用铝热自蔓延法制备出低氧高钛铁合金。研究不同反应体系的相关热力学,考察配铝量对铝热自蔓延熔炼效果的影响,采用XRD,SEM以及化学分析等技术对高钛铁合金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体系的绝热温度大于1 800 K,反应能自我维持进行;铝还原TiO2反应的单位质量热效应较低,铝还原铁氧化物反应的单位质量热效应较高;合金主要由TiFe2,Fe,TiO2和Al2O3等相组成,氧化物夹杂相的存在是合金中氧含量高以及合金微观缺陷存在的直接原因;合金中氧含量最低为2.62%;钛、铝、铁和硅质量分数分别为61.58~66.27%,4.05%~9.20%,16.15%~20.53%及2.78%~3.82%。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Na_3AlF_6-ZrO_2系相图,还原过程和ZrO_2在此熔体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此体系为简单的二元共晶系,当温度为960℃时,还原反应迅速,浓度可达2.5wt%。  相似文献   

20.
高等植物铝胁迫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单概述了近几年对植物铝毒及耐铝机制的研究进展。Al^3+通过与细胞骨架的作用、引发细胞壁反应、诱导细胞死亡机制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植物可以改变细胞电位影响Al^3+吸收、改善质膜透性和活性氧代谢、加强根系对铝吸收及向上运输的排斥来抵御铝毒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