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跌倒是患者突然或非故意地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1〕。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我国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约为18%,其中60%75%的跌倒会引起损伤〔2〕,直接医疗费用超过5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在美国老年人的死因中位居第6位〔3〕,在英国大于75岁的老年人受损伤后的死亡原因中居第1位〔4〕。防范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是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也是评价医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18%,80岁以上达24%〔1,2〕。跌倒后约5%~15%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脱臼等并发症〔3,4〕;跌倒同时给老年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和心理障碍,表现为跌倒恐惧,称之为跌倒后综合征〔5~7〕。跌倒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引起的,其中老年人平衡功能的下降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一〔8~10〕。现将老年人跌  相似文献   

3.
朱小烽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273-3276
老年人容易发生跌倒就是常见的一种表现。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1次或多次,其中女性跌倒的发生率要高于男性〔1〕。摔倒是导致75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的第7位原因〔2〕,跌倒极大地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年人跌倒已成为公众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在详细探讨失衡及其原因之前,清楚地理解摔倒的定义  相似文献   

4.
<正>行走能力是反映老年人运动功能的重要指标,行走能力的好坏不但制约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且对老年人能否生活自理也起到重要的制约作用。人体行走能力,除受疾病等常见因素困扰外,还与老年人体质下降、生理功能衰退及遗传因素和日常健身锻炼的习惯有关〔1,2〕。肌肉萎缩、下肢肌力及协调能力欠佳等是致使老年人行走能力较差、步履蹒跚的重要因素〔3〕,通过必要的肌力和协调能力训练可改善老年人的行走能力〔4〕。  相似文献   

5.
刘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0):2849-2851
<正>据统计,我国老年人跌倒率已接近30%,远高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保守估计我国每年有4 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一次跌倒〔1〕。因年龄增长引发的老年人力量下降、大脑神经系统功能衰退、视觉退化等,导致老年人维持日常生活的平衡能力下降,是造成老年人跌倒发生率攀升的主要因素〔2〕。运动疗法被广泛认为是改善平衡能力,提升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预防和延缓慢性疾病发生以及失能预防的最佳手段〔3〕。油压式阻力环状运动是一种将训练器材摆成环形,在音乐伴奏下不间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老年病学相关研究发现,65岁以上的社区老年人中,约有1/3在1年中有过1次跌倒,15%跌倒过两次甚至更多〔1〕。跌倒造成的后果也非常严重,无论是在全世界〔2〕还是在中国〔3〕,跌倒都是引起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本研究对引起老年人跌倒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归纳,并对其形成的原因及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与综合分析。1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1.1生理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极易发生跌倒。据调查,有35%~40%的社区老年人(≥65岁)每年至少跌倒1次〔1〕。特别是女性绝经后的前5~10年骨质丢失总量显著高于男性,更易引起跌倒后骨折,≥75岁女性发生跌倒损伤的概率是男性的2倍〔2〕。造成老年跌倒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如肌力下降、平衡功能受损等,其中,踝关节运动功能减退使跌倒的风险大大增加〔3〕。本研究观察足  相似文献   

8.
<正>联合国曾预测至2030年老年人口将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6%~(〔1〕)。据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2 000万老年人发生2 500万次跌倒,直接医疗费用在50亿元人民币以上,社会代价为(160~800)亿元人民币~(〔2〕)。跌倒风险作为一个公共健康问题已成为老年人独立生活的一个共同障碍,70%跌倒与老年人的死亡相关~(〔3〕)。本文对老年人的跌倒风险及防控措施进行综述。1影响老年人跌倒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个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从而影响其健康和日常生活。其中,骨骼肌衰老是人体在增龄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比如,易导致老年人跌倒〔1〕、骨折以及各种骨骼疾病,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180亿美元〔2〕。由此可见,骨骼肌衰老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增龄过程中,骨骼肌在结构组成上发生了变化,全面研究并充分认识这一变化,对预防与干预骨骼肌衰老,提高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国内  相似文献   

10.
<正>身体功能衰退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困扰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1〕。造成其行走能力较差的因素,除因疾病困扰等病理原因外,多与老年人自身体质下降、身体功能衰退有重要关系〔2〕。由于缺乏肢体功能训练对其所致的协调能力减弱、肌肉萎缩、力量衰减等,是致使老年人步履蹒跚、行走能力下降的自身人为因素〔3〕。本研究观察老年花式舞蹈联合肌力训练对老年人行走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安全管理就是为保证病人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控制〔2〕。本文就目前养老机构护理安全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养老机构老年人常见安全问题1.1跌倒不管是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还是老年人,都认为跌倒应该排在安全问题的首位,跌倒已成为老年人和照护人员  相似文献   

12.
<正>Sarcopenia是正常人类的骨骼肌在成年期后,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退行性变化,表现为老龄肌肉的力-速关系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改变,进而出现肌肉丢失〔1〕,从而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使老年人行动迟缓〔2〕,并频繁跌倒〔3〕,这大大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4〕,并易诱发骨折等其他疾患,给社会和家庭造成负担,因而有效地干预Sarcopenia肌肉的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13.
<正>相关研究成果提示,造成高龄老年人行走能力较差的因素,除疾病困扰等病理原因外,多与老年人自身体质下降、身体功能衰退有重要关系〔1〕,其中肌肉萎缩、力量衰减及协调能力减弱等,是致使老年人步履蹒跚、行走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2〕。报道指出,通过必要的肌力和协调能力训练,能够明显提高老年人的行走能力及平衡功能〔3〕,本研究观察土家族摆手舞联合磁脉冲刺激对人体下肢肌力训练及人体协调能力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老年人行走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与其年龄增长所致身体功能衰退有重要关系,而与老年人缺乏肢体功能训练所致的协调能力减弱、肌肉萎缩、力量衰减也有很大的关系〔1〕。步行训练是最常见也最适用的行走能力康复训练措施,多以常规步行和后退行走这两种方式进行操练。水中步行训练是借助水的浮力、水的阻力、热传导性和水的按摩效应等相关物理特性,对患者进行辅助训练的水中康复训练疗法〔2〕。本研究观察水中训练改善老年人行走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老年人行走能力较差多与生理功能衰退有关,女性绝经期后随着雌性激素水平降低、骨含量减少及骨微细机构的改变而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1〕);肌肉萎缩、下肢肌力及协调能力欠佳等也是致使老年人行走能力较差、步履蹒跚的重要因素~(〔2〕)。而通过必要的运动训练手段,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利于提高老年人的平衡功能进而提高行走能力~(〔3,4〕)。本研究观察不同的太极拳锻炼周期对中老年女性机体指标的改善效果。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功能性前伸测试法是通过测定受试者向前伸臂的能力来评定其平衡功能状况,由于功能性前伸距离与压力中心的最大偏离度有显著的相关性,并且该方法简单易行,直接提供客观动态观察数据〔1〕,被认为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跌倒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日常活动及独立生活能力,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功能性前伸测试法是Duncan等〔1〕根据老年人易跌倒的现象而制定出评估人体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此测量法在国外广泛应用于评价老年人平衡能力及预测跌倒,而在  相似文献   

17.
<正>肌肉力量及柔韧性和关节灵活性的下降、步态的改变、感觉运动的协调性衰退以及脑信息加工处理缓慢等,是造成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1〕。霍洪峰等〔2〕研究指出,从中年到老年的衰老过程中,存在着站立及行走不稳现象,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关节运动幅度减小及韧带弹性和绝对肌力下降因素的影响。另有多项研究〔35〕指出,通过必要的肌力训练能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也有相关研究〔6〕指出,磁脉冲作用于人体可起到疏通关节脉络、加快血液循环和促进代谢的作用,利于机体恢复和改善。本研究旨在探讨肌力训练并结合磁脉冲穴位刺激对改善中老年人下肢平衡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龙雳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419-2420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指由于椎间盘、关节突等脊柱结构退变老化而导致的椎管狭窄〔1~5〕,它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是中老年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6〕。其典型症状是神经性间歇跛行〔7〕,即在行走时下肢后侧或后外侧出现麻木、疼痛,休息片刻后症状会得到缓解〔8〕,如果再走又会疼〔9〕。所以中老年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全身器官会发生退化,由于下肢肌力和本体感觉逐渐变差,导致日常步行速度减慢,容易跌倒,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1〕。因此寻找一种方便有效的方式来延缓老年人机体运动能力的退化,不仅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还能减少生活医疗支出。研究显示〔2〕,通过有效的日常运动能够改善老年人本体感觉能力,因此,选择一种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形式很重要。本次研究通过对比太极拳和健步走在改善老年人膝关节本体感觉能力的作用差异,得出一种更适合老  相似文献   

20.
肌少症是指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骨骼肌肌量减少和(或)肌力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的一种疾病〔1〕,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中国60 岁以上社区老年人肌少症的发病率达10. 4% 〔2〕,而肌少症与活动障碍、跌倒、低骨密度及代谢紊乱等密切相关,是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减退的重要原因和表现之一,可增加老年人的住院率及医疗花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