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钉系统治疗外伤性骶髂关节脱位合并下腰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9例同时行后路骶髂关节切开复位和腰椎管减压,而后应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腰椎和骶髂关节。结果9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0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X线片复查示骶髂关节脱位复位满意,骶髂关节均获融合,无1例发生神经损伤及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腰骶及下肢活动接近正常。结论此种方法对骶髂关节脱位合并下腰椎疾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也为单纯骶髂关节脱位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一种合并髋臼骨折的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2月,对11例合并有髋臼骨折的骶髂关节脱位患者采用直视下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术。骨盆骨折根据Tile分型均为C型;髋臼骨折根据Judet—Letoumel分类:前柱骨折5例,横形骨折2例,双柱骨折1例,前壁骨折1例,“T”形骨折2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2.7年(9个月-5年)随访,移位〈4mm,无一例发生神经损伤并发症。参考Matta等(1996年)对骨盆骨折术后的评定标准,均为优良。结论直视下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术具有良好生物力学稳定性,同时可避免神经损伤,临床效果好,操作简便,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3.
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脱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2年6月-2006年8月16例骶髂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0~58岁,平均34.3岁.所有患者均在C形臂X线机监测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结果 手术时间为30~90 min,平均50.5 min.术后行骨盆正位、侧位、人口位、出口位X线片和CT扫描,螺钉均位于S1、S2椎体内.16例均获得12~36个月(平均18.3个月)随访.14例骨折复位良好,无切口感染,无术中血管神经损伤,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腰骶及下肢活动、感觉均正常.结论 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脱位具有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康复等优点,是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需行骨盆正位、侧位、人口位和出口位的透视以保证螺钉置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探讨开放性骶髂关节脱位机制及救治特点。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建立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SJDISWF)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0例SJDISW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13~...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维牵引加医用腰骶弹力固定带外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105例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采用腰椎牵引床进行治疗,嘱患者俯卧于牵引床上,根据不同脱位情况设定不同旋转角。初次牵引力为200~300牛顿,时间为20~30分钟,每天1次,以后可渐次加大牵引力。每次牵引后治疗组采用医用腰骶弹力固定带外固定,对照组采用通用腰围外固定。每次治疗后第2天,除拍片外,按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估,结束所有治疗后则按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全面评估。7天为1个疗程,第1个疗程结束后隔两天进入第2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治疗组共60例,治愈35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共45例,治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23.33,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三维牵引加腰骶弹力固定带外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疗效明显,是一种好的治疗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骶髂关节位于骨盆后环,前侧有重要的血管神经和盆腔脏器,是躯干与下肢负荷传递的枢纽,占骨盆环生物力学稳定作用的60%[1]。随着高能量损伤的增加,骶髂关节脱位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骶髂关节损伤属于Tile C型损伤,为垂直旋转不稳定骨折,常规治疗常会造成创伤性关节炎、骨盆的倾斜以及下肢不等长,致残率、死亡率极高。常规骨盆CR检查,由于受到盆腔脏器,以及骨盆前环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空心钉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疗效.方法 45例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男20例,女25例;年龄15~58岁.交通伤28例,高处坠落伤17例.其中骶骨骨折14例(Dennis Ⅰ型5例,Ⅱ型9例),骶髂关节脱位12例,骶骨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6例,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合并骨盆前环损伤9例,合并肢体其他骨折4例.牵引复位,在CT室中应用体表定位纸定位入针点,局部麻醉下采用经皮空心钉固定骶髂关节,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45例共置入空心钉72枚,手术时间21~68 min(平均37 min),术中出血约30~75 ml.38例获得随访,时间6~26个月.根据Majeed评分标准,患者评分72~96分,平均90.3分,优33例,良2例,优良率92%,无医源性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及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定位准确,内固定稳定,手术操作安全可靠,联合早期功能锻炼,疗效肯定,是固定骨盆后环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法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feasibility and efficacy of CT-guided percutaneous hollow screw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acroiliac complex injury. Methods Forty-five patients (at age range of 15-58 years) with sacroiliac complex injuries including 20 males and 25 female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re were 28 traffic injuries and 17 fall injuries. Fourteen patients with sacral fractures ( 15 patients with Dennis type Ⅰ fractures and nine with Dennis type Ⅱ fractures), 12 with sacroiliac joint dislocation, six with sacral fracture combined with sacroiliac joint dislocation and nine with sacroiliac joint complex injury.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CT-guided percutaneous hollow screw fixation. The functional exercise was performed early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Seventy-two hollow screws were installed in 45 patients, with the operation time for 21-68 minutes ( average 37 minutes) and the operative blood loss for 30-75 ml. Of all, 38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26 months. According to the Majeed functional criteria, the score of the patients was 72-96 points (average 90. 3 points ), which showed that the results were excellent in 33 patients and good in two, with excellence rate of 92%. No iatrogenic nerve injury, incision infection or screw fracture were detected. Conclusion CT-guided percutaneous hollow screw fixation takes advantages of precise direction, stable fixation and safe operation and hence is one of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sacroiliac complex injury.  相似文献   

10.
34例骶髂关节损伤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骶髂关节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34例骶髂关节损伤 ,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存在着敏感性差异。 34例中除 1例在手术后 17天死于肺栓塞 ,其余 33例平均随访 14 .7个月 ,优良率达 71.8%。结论 CT扫描和骶髂拉力螺钉固定是骶髂关节损伤的最佳检查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26例距下关节脱位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距下关节脱位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26例距下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内侧距下关节脱位22例,外侧距下关节脱位4例。闭合手法牵引复位17例,切开复位9例。结果本组全部获随访,随访时间14~22个月,平均(17.7±3.9)个月。关节功能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后足评分标准,术后功能优14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84.62%。结论距骨脱位应早期明确诊断,经过闭合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均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量L1压缩椎体邻近椎小关节的角度、间隙,观察L1椎体压缩后邻近椎小关节的变化。探讨L1压缩椎体前后缘的比值与邻近椎小关节角度、间隙的关系。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120例L1压缩椎体(压缩组)与有腰部疼痛但无L1椎体压缩的120例(对照组),进行邻近椎小关节结构及形态特点的对比分析。测量邻近椎小关节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的角度、间隙,将2组数据进行组间t检验分析。结果:以L1为中心,分为上下关节,以中轴线为中心,分为右、左关节。2组椎小关节的数据行统计学分析:冠状位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矢状位、横断位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冠、矢、横断位椎小关节间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L1椎体压缩骨折对邻近椎小关节间隙基本无影响;角度:冠状位基本无影响,横断位轻度变小,矢状位明显变小,但与椎体压缩程度不成比例。当矢状位上下椎弓根角(以L1为中心):上方<71.4°或下方<80.2°时,对胸腰段的生理曲度及脊柱的稳定性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骶髂关节复合体是连接脊椎与骨盆的重要结构,由骨盆后部的骨-韧带结构组成,主要作用是将躯体负荷向下传导,保持其稳定性对于骨盆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建筑业及交通业发展,高能量暴力导致的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不断增加,对于这类损伤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外科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但疗效不一。本文主要对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及分析。  相似文献   

14.
 We present a rare case of a 27-year-old man sustaining a bilateral fracture dislocation of the sacroiliac joints without disruption of the anterior pelvis, following a fall from a height. Reconstructed images in the coronal plane and three-dimensional CT images were invaluable in the 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of this injur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骶髂螺钉和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49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成骶髂钢板组和骶髂螺钉组。其中骶髂钢板组74例,给予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骶髂螺钉组75例,给予经皮骶髂螺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合并伤以及Tile分类等资料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骶髂螺钉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86.1±11.2)min,(16.7±8.5)m L,(1.7±0.6)cm和(8.7±2.7)d]均显著低于骶髂钢板组患者[(122.3±20.5)min,(516.3±118.7)m L,(15.7±1.5)cm和(17.7±4.8)d,P0.05];骶髂螺钉组患者骨折复位优良率和功能恢复优良率(97.3%和96.0%)均显著高于骶髂钢板组患者(79.7%和73.0%,P0.05);骶髂螺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显著低于骶髂钢板组患者(24.3%,P0.05)。结论经皮骶髂螺钉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出血量小、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骨折的临床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0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骨折患者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法复位骨牵引术,对其中41例行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X线片及随访X线片均按Matta标准评价,功能结果按Merle d'Aubigne标准评价.结果 41例手术患者中,33例获得1~7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1年.术后X线评价:解剖复位27例(82 %),复位欠佳5例(15 %),复位差1例(3 %).功能评价优18例(55 %),良8例(24 %),中3例(9 %),差4例(12 %),总优良率为79 %.结论 早期关节复位、提高骨折复位质量和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是提高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的肩部运动损伤。目前,临床认为RockwoodⅠ、Ⅱ型急性脱位应行非手术治疗,Ⅳ、V及Ⅵ型急性脱位应行手术治疗,但对Ⅲ型急性脱位是采取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仍存在争议。本文对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