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核与辐射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核与辐射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日益普及,我国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应急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
王治东  袁勇  王琪  周钢桥 《军事医学》2016,(10):839-842
核与辐射事故医学救援中,对事故人员进行分类诊断可使医疗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从而大大提高救援效率。生物剂量估算技术是目前判断外照射放射损伤程度的有效方法。利用生物剂量估算技术进行受照人员的分类诊断,对核与辐射事故医学救援的高效、有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现有生物剂量估算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核与辐射事故医学救援分类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核能和辐射技术应用中,虽采取了一系列安全防护措施,但尚不能完全避免发生事故.针对核和辐射事故的发生及事故后的医学救援问题,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推荐了医学应急处理原则和一般程序.我国也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核和辐射事故医学应急救援体系[1],并且开展了一系列医学应急准备工作.笔者按照核和辐射事故二级医疗救治的基本任务要求,结合医院基础建设和设施准备以及队伍培训、演练等工作实际,阐述了在核和辐射事故应急实践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存在核战争和核恐怖发生的可能性,核与辐射事故应急不可懈怠。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3年1月27日发布出版物,更新了应对辐射和核紧急情况建议储备的药物清单,这是自2007年以来的首次更新。出版物里建议的药物储备清单,包括防止或减少辐射影响的药物,以及在受照后用于治疗损伤的药物。围绕该药物清单,从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应急药物储备概况、一些国家的药物储备和当前的思考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医学救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沟通、媒体交流与信息发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从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核与辐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军事和医学等各行各业中.但是,核辐射是一把“双刃剑”,核与辐射技术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核辐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伤害和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放射卫生统计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核与辐射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放射卫生管理工作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其统计报告制度也需要不断的更新甚至重构.  相似文献   

7.
外周血核基因表达评价辐射生物剂量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完整地了解辐射引起的细胞或组织差异基因表达变化,已广泛应用于放射生物学的研究.外周血有核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对辐射非常敏感,全面了解辐射后外周血有核细胞基因表达变化,对于辐射生物剂量分子指标研究及建立剂量评价模型非常重要.该文总结了目前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外周血辐射响应基因,并利用筛选基因表达信号建立评价模型等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医学救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由放射性物质或其他放射源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紧急事件.一旦发生核与辐射突发事件,放射线在对机体损伤的同时,还会对人员造成心理和精神压力,导致一系列的社会心理效应.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医学救援的关键是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核与辐射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害,维护社会稳定.本文从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发生后的人员防护、现场抢救、各类伤害的处置原则以及公众心理效应预防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9.
单细胞凝胶电泳在放射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细胞凝胶电泳是一种在单细胞水平检测哺乳类有核细胞DNA断裂的新技术,本文着重介绍了该技术在DNA辐射损伤、辐射致突致癌分子机制、自由基清除与辐射效应阻断药物、辐射剂量估算、肿瘤放射敏感性的预测、辐射诱发细胞凋亡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0.
舰艇核辐射医学防护技术与装备,主要包括核辐射监测技术与装备、核辐射防护技术与装备、小剂量辐射生物效应及防护技术、核辐射损伤伤员的医学监测及药物防治等.  相似文献   

11.
单细胞凝胶电泳是一种在单细胞水平检测哺乳类有核细胞DNA断裂的新技术。本文着重介绍了该技术在DNA辐射损伤、辐射致突致癌分子机制、自由基清除与辐射效应阻断药物、辐射剂量估算、肿瘤放射敏感性的预测、辐射诱发细胞凋亡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学生对核与辐射常识的认知水平,为做好辐射防护知识的普及提供基线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 设计核与辐射认知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北京市部分在读高中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本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 029份。调查对象对核与辐射常识的总体答对率为51.5%,核与辐射常识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4.131,P<0.05)。关于核与辐射知识的主观认知情况,有87人(8.5%)表示“很清楚”,779人(75.7%)表示“了解一点”,163人(15.8%)表示“一无所知”。不同核与辐射知识主观认知度人群,核与辐射常识得分有显著差异(J-T=8.279,P<0.05)。核电支持程度与核与辐射知识主观认知程度两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r=0.161,P<0.05)。不同核电支持程度学生之间,核与辐射常识得分有显著差别(J-T=7.508,P<0.05),得分高者,对核电支持程度也越高。结论 学生群体对核与辐射常识的认知存在短板,建议有关部门在学生群体中加强核与辐射知识的科普教育,以提高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和核能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舰艇核辐射医学防护技术与装备,主要包括核辐射监测技术与装备、核辐射防护技术与装备、小剂量辐射生物效应及防护技术、核辐射损伤伤员的医学监测及药物防治等。  相似文献   

14.
总结日本福岛核事故,有两点警示:一是自然灾难与技术故障可能加重灾难的严重性;另一个关键问题是事故发生后,如果缺乏与公众的有效沟通,容易导致公众的不信任和恐慌。在核与辐射事故发生时,现有的辐射应急预案都是针对专业人员在辐射应急工作方面的准备,很少考虑到对公众进行辐射相关知识的科普和培训,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缺乏对公众进行辐射防护方面的预防性教育。这样容易导致在出现核与辐射事故时,公众往往被媒体不一定完全客观的报道而误导,进而产生负面心理影响。基于上述教训,进行必要的公众沟通和媒体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微核分析因其在遗传毒理学和辐射生物剂量学中的广泛应用而受到人们关注。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微核有了进一步的认识。FISH技术能用于解释微核的形成机理、功能及微核的超微结构,并可用于辐射损伤的遗传学评价。  相似文献   

16.
核心脏病学技术、心脏CT扫描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是最常用的冠心病影像诊断技术,在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这些技术的快速发展,辐射问题也越来越被专业人员和社会大众所关注,通过准确评价辐射剂量以及有效减少辐射剂量使冠心病的各种影像学技术得以更广泛、更合理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微核着丝粒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辐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核分析因其在遗传毒理学和辐射生物剂量学中的广泛应用而受到人们关注。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微核有了进一步的认识。FISH技术能用于解释微核的形成机理、功能及微核的超微结构,并可用于辐射损伤的遗传学评价。  相似文献   

18.
随着核与辐射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所带来的危害也备受关注。剂量估算是辐射技术应用的重要一环,估算出人体所受的剂量对评价辐射造成的确定效应与随机效应起着重要作用。蒙特卡罗(MC)模拟与人体参考模型结合可对核事故、医疗照射和环境的辐射剂量进行估算,是一种快速且对硬件要求较少的剂量估算方法,目前正面临模型开发和计算耗时的瓶颈,笔者对此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外周血淋巴细胞是反映电离辐射损伤的良好指标,染色体非稳定性畸变分析是辐射生物剂量估算的金标准[1-2].目前国内外已有多起用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事故受照者的生物剂量,在国内历次事故处理过程中生物剂量资料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4].近年来国际上加紧对核恐怖事件的防范,核和放射技术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应用,已建和在建的核电站已达到19个,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核事故医学应急体系的建立,生物剂量估算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国内放射生物剂量估算队伍的能力是影响我国放射医学与防护领域处置核突发事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外周血淋巴细胞是反映电离辐射损伤的良好指标,染色体非稳定性畸变分析是辐射生物剂量估算的金标准[1-2].目前国内外已有多起用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事故受照者的生物剂量,在国内历次事故处理过程中生物剂量资料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4].近年来国际上加紧对核恐怖事件的防范,核和放射技术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应用,已建和在建的核电站已达到19个,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核事故医学应急体系的建立,生物剂量估算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国内放射生物剂量估算队伍的能力是影响我国放射医学与防护领域处置核突发事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