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内的配棉方法历来采用“分类排队法”,主要控制(1)不同品种,不同纱支混合棉的平均品级、平均长度;(2)队与队之间原棉性质的差异,队数和混用百分比;(3)各队接批时原棉性质差异和混合棉平均值差异.国外采用的“均质配棉”(2)意指取相同或接近的原棉某种特性作为混棉选择依据的配棉方法.以长度为主的均质配棉,就是控制纤维长度变异系数(CV%)的配棉方法.其优点是  相似文献   

2.
一、导言在气流纺纱系统中,混棉成分中利用精梳落棉和原棉混合或者完全用落棉纺纱是相当普遍的。本文就混合原料中落棉的不同百分率对由这些混合原料纺得纱线性质的影响作一个评价。为此,纱线选择了三种线密度(37,48,73特)和四种不同的拈系数(K=3.2,3.4,3.6,3.8)。拈系数符合Laetsch公式:  相似文献   

3.
纺织厂历来十分重视原棉和配棉,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到企业的效益。据有关资料[1]介绍,原棉品质占棉纱品质60—70%,原棉成本占棉纱成本的50—80%以上。国内近几年来由于原棉供应紧张给工厂的原棉管理和配棉方面的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造成这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进展不大。 国内的配棉方法均采用“分类排队法”,主要控制(1)不同品种,不同纱支混合棉的平均品级,平均长度,(2)队与队之间原棉性质的差异,队数和混用百分比,(3)各队接批时原棉性质差异和混合棉平均值差异,国外撰写的“均质配棉”[2]意指取相同或接近的原棉某种特性作为混棉选择依  相似文献   

4.
通过原棉的各项性能,进行单唛试纺、混合配比,从中得出成纱单强不匀率与纤维成熟程度分布不匀率,原棉短纤维含量在各工序的积聚变化,有害疵点的危害,棉纤维细度的混合批与批之间差异直接相关,改善成纱单强不匀率使其达到一定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5.
1 原棉含蜜露(Honeydew)的原棉,检验和处理: 原棉含有蜜露,系阿布拉虫所排分泌物附于棉花上。其成分为还原糖、蔗糖、糊糖及其它碳水化合物。此种糖分含量随棉花生长而减少。但成熟棉有的糖分较高,这说明蜜露已侵入棉纤维。据介绍,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大容量纤维检测(HVI)指标在原棉品质评价中的合理应用,并为配棉提供参考,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原棉品质综合评价方法。首先选取不同产地、不同等级的284种原棉进行HVI检测,为消除指标间存在的冗余信息,选择了13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然后,利用提取的6项主成分因子构建原棉可纺性指数指数(FSI),实现了原棉品质的定量化评价;最后,讨论了FSI与成纱强力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FSI指数越高,成纱强力越高,对应原棉的可纺性能越好。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原棉评价方法能够定量地评价棉纤维的可纺性能,可为原棉品质管理及成纱质量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清花工艺流程的合理性主要决定于对不同原棉能否完成均匀混合,充分开松,不碎不损,排杂效能高和制成结构良好均匀的棉卷。关键在于根据原棉性质、产品要求确定工艺路线,合理组合混开清棉机组和不同类型打击部件的选择与排列,并能适应不同原棉,不同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混合酸处理对猪胴体表面细菌作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乳酸(1%、2%、3%) 乙酸(0.5%、1%、1.5%) 柠檬酸(0.5%、1%、1.5%)9种不同浓度混合配比对冷却猪肉生产中的胴体进行在线喷淋实验,应用棉球擦拭法在胴体的槽头部位进行取样,研究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9种不同浓度配比的混合酸处理对猪胴体表面的微生物有抑制作用。与未经混合酸处理的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的细菌总数减少了0.29~0.61logcfu/cm2,大肠菌群数减少了0.31~0.84logcfu/50cm2。处理组2~9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只有处理组1(1%乳酸 0.5%乙酸 0.5%柠檬酸)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3%乳酸 0.5%乙酸 1.5%柠檬酸(处理组7)混合使用对减少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效果最显著,且比单独使用乙酸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索耶厂采用的原棉是1(1/16)吋的第六级孟菲斯(美国地名)棉。避免用短绒和杂质多的原棉。 开棉时以32个棉包混合,经过传统的棉箱开棉机以后,由气流喂入通向梳棉的棉箱给棉系统。正考虑在清花间装配自动喂料系统。 开清工序既用全套常规机械,又有该厂自己装配的特制机械,效果优异,棉纤维采用双联梳棉机加工,机上装有除尘杂装置及乌斯脱自调匀整装置。  相似文献   

10.
陈凯 《新疆纺织》2007,(3):44-45
文章把几种原棉搭配组成混合棉、配棉,它做为组织纺纱生产的第一道环节,充分发挥和合理利用不同原棉的特性,达到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稳定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做清棉落棉试验 ,计算清棉工序总除杂效率时 ,常常用到下述公式 :总除杂效率 =原棉含杂率 -棉卷含杂率原棉含杂率 ×         1 0 0 % ( 1 )因为一定重量的原棉不可能制成同等重量的棉卷 ,这个公式中计算原棉含杂率和棉卷含杂率的基数是不相等的 ,它们的百分率不能直接相减 ,所以公式 ( 1 )是一个纯数学方面的错误。此公式正确的表达应为 :总除杂效率 =原棉含杂率 -棉卷含杂率×制成率原棉含杂率 × 1 0 0 % ( 2 )公式 ( 2 )是由原棉含杂率和制成棉卷的含杂率的数量关系推导而来 ,我们还可以根据清棉机落棉量、落棉含杂率和棉卷含…  相似文献   

12.
国标GB407—78中对“花纬”疵点的评分方法是“叠起来看得出的1m内有1~2个交界线的作一条,每条6分”.当前,花纬疵点数量上升,直接影响棉布的等级及出口合格率.现就我厂生产实践分析“花纬”疵点的产生原因并阐述预防措施,以供兄弟单位生产时参考.1 原棉产地差异大,生产年限差异大目前原棉紧缺,企业大多原料不足,储备极少,现买现用,配棉成分无预见性,变动亦较大.这直接影响生产及产品质量的稳定,“花纬”疵点必然成为共性问题.以我厂所用原棉为例,产地遍及新疆、河南、山西、湖北等地区,并使用部分外棉;原棉品种及性质差异较大,再加上数量不足,更给配棉造成极大困难;除本年度原棉之外,尚使用86/87年度的国库棉,该棉色泽变黄,又给均匀混合增加了难度.2 品级不符,混级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与秩和比(RSR)的等级划分,探讨了用秩和比对原棉感官定性检验与机测结果的多个品质信息进行量化统一的方法,以期能为原棉多批次、多指标的品质评价提供综合简明的数字依据。  相似文献   

14.
稻草刨花板基材表面润湿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验,对稻草刨花板表面自由能以及不同配比的脲醛树脂(UF)和异氰酸酯(MDI)混合胶液对稻草刨花板表面的润湿性能进行了测量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稻草刨花板的表面自由能高于稻草原料,不同配比的UF和MDI混合胶液在稻草刨花板表面的接触角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最后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陶国定 《棉纺织技术》2001,29(12):757-758
原棉作为纺织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其生产用量大 ,成本占用高。历年来不少企业都将原棉管理视为挖潜增效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和强化成本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而原棉管理中的隐性亏重不仅影响到企业用棉量的高低 ,他也阻碍着企业效益的提高。我公司经实际测算每月实际用棉量与进厂原棉商业唛头重量相差 3 0T左右 ,仅此一项 ,净增成本 40多万元。1 造成原棉隐性亏重的主要原因1 .1 含水含杂测试未与逐包称重同步进行原棉具有吸湿放湿的特性 ,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不同的温湿度条件下及原棉储存时间的长短不同 ,原棉的含水量随时变…  相似文献   

16.
高粱作为一种酿酒原料,其不同混合比例配比的高粱的淀粉含量会影响白酒的品质和产量。因此,准确高效地检测混合高粱中的淀粉含量对获得优质高产的白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可见光高光谱成像技术研究了混合高粱中的淀粉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高粱样本的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建立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R)模型来确定最佳预处理方式。使用主成分分析(PCA)、PLSR算法分别提取高粱样本的光谱特征。基于全波长和光谱特征分别建立了预测高粱淀粉含量的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GA-BPNN)和粒子群算法-支持向量机回归(PSO-SVR)模型。对比模型性能发现,采用PCA方法提取的光谱特征建立的GA-BPNN模型最优,其直链淀粉的预测决定系数、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92 2、0.041 6,支链淀粉的预测决定系数、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33 6,0.151 9。研究结果表明,可见光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优化算法可以快速预测不同混合比例配比下高粱的淀粉含量,为检测高粱的淀粉含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电子烟气溶胶中主要成分释放规律。  方法  在4种不同工作电压下抽吸7种不同溶剂配比的烟液, 分析产生的气溶胶中主要成分(烟碱、1, 2-丙二醇、丙三醇)释放量。  结果  1) 烟碱、1, 2-丙二醇和丙三醇的释放量分布范围分别是7.87~51.77 μg/口、169.52~3707.47μg/口、510.16~2582.54 μg/口。2)烟碱与1, 2-丙二醇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0.898, 而烟碱与丙三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说明1, 2-丙二醇对烟碱递送起关键作用, 烟碱可能是被1, 2-丙二醇包裹或夹带着由烟液向气溶胶中递送。3)方差分析表明工作电压、溶剂配比对气溶胶中主要成分释放量均有显著影响, 工作电压对于烟碱和丙三醇的释放量贡献率大于溶剂配比, 对1, 2-丙二醇贡献率小于溶剂配比。  结论  上述规律可以为电子烟烟具开发、烟液开发以及产品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混料设计优化荔枝-苹果混合果汁饮料配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不同的荔枝和苹果汁配比对混合果汁饮料感官指标的影响。应用混料设计中的极顶设计,按不同质量分数:水(70%~90%)、荔枝汁(5%~15%)和苹果汁(5%~15%)的限定水平条件中组合不同的混合果汁饮料配方,利用5分嗜好尺度感官评定法评定混合果汁样品的香气、滋味、色泽和总体评价4个感官指标,采用Design Expert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及多目标优化分析,获得优化的混合果汁配比为70%水、15%荔枝汁和15%苹果汁,经验证实验,优化配方的香气、滋味、色泽和总体评价指标分值分别为4.19、3.92、4.12和3.73,与预测值相符。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不同游离度(CSF)的杨木P-RC APMP进行配抄,研究了各种高CSF浆(骨架浆)和低CSF浆(填充浆)的配比对成纸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一定强度下的高松厚度浆料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最佳配比为:填充浆CSF 60 mL,骨架浆CSF 600 mL,配比0 14∶1,在此条件下的混合浆与CSF480mL填充浆对比,所得成纸的松厚度提高14%,抗张强度和内结合强度分别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葡萄球菌和乳酸菌对广式腊肠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研究了葡萄球菌、乳酸杆菌单独发酵和混合发酵对广式腊肠生产过程中风味变化的影响,并考察了不同发酵时间对成品腊肠风味及相关理化指标的影响,旨在研究以微生物发酵技术提高广式腊肠的风味。结果显示,葡萄球菌(M1、M14)和乳酸杆菌(PED、STR)单独或混合发酵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广式腊肠的腊香味,混合菌种比单一菌种发酵效果好。随着生产时间的推移腊肠香味逐渐显现,烘烤至成品后腊肠风味的感官分值最高。腊肠生产过程的pH值随菌种或配比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变化,pH过低对腊肠风味有不利的影响。添加菌种处理组在不同的发酵天数所对应的广式腊肠成品的挥发性盐基氮、氨基态氮、酸价都比空白对照组的高,而过氧化值比空白对照组的低,证明所选用菌种的发酵对腊肠的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菌种的混合配比为葡萄球菌(M1∶M14=1∶1):乳酸杆菌(PED:STR=1∶1)=1∶100时,发酵2d后广式腊肠的风味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