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结合成的新的边缘学科--认知语言学成为语言研究的一个全新的发展趋势.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如何在认知的框架下进行翻译教学更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仅从词汇翻译的一个方面进行认知探讨.  相似文献   

2.
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结合成的新的边缘学科——认知语言学成为语言研究的一个全新的发展趋势。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如何在认知的框架下进行翻译教学更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仅从词汇翻译的一个方面进行认知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旭 《学术界》2001,(4):263-269
模糊语言学 (fuzzylinguistics)是近二十年来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它是语言学与模糊学相结合的产物 ,其研究对象为模糊语言或模糊言语。目前 ,对模糊语言的研究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的组成部分 ,并有了较大发展。国内已有词典收入“模糊语言学”这一词条〔1〕。伍铁平教授是我国模糊语言学的开拓者。他于 1 979年率先将美国伯克利的加州大学电机工程系和电子研究实验室的札德 (L .A .Zadeh)教授的模糊集合(fuzzySets)理论介绍到中国 ,并运用于对语言模糊性的研究。他的《模糊语言初探》在《外国语》1…  相似文献   

4.
这篇文章首先论述了语言学翻译观与文化翻译观的主要特征:语言学翻译观强调对等,文化翻译观强调交流.然后对比、分析语言学翻译观与文化翻译观,总结两者突出的区别性特点,接着以实例说明语言学翻译观与文化翻译观在翻译实践的具体操作中的不同之处,最后得出结论,语言学翻译观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文化翻译观更适合当今世界多元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语言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研究从语言哲学、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等方面入手,在语言学视角下做诸种尝试,试图探索翻译的本质,找出普遍规律,以期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从语言学角度厘清我国当代翻译理论及研究的走向。  相似文献   

6.
译者与作者的和谐共生关系指明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所兼有的双重身份,实质上是提出了构建翻译写作学的理论体系。翻译写作学的构建需要借助写作学的基本原理,在翻译过程中采纳并运用写作学"感知—运思—表述—检查"的核心机制,整合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从西方经典语言学中,包括转换生成语法、系统功能语法、语用学、关联理论、认知语言学等直接受益的研究成果所提供的理论框架和思路,并融合中国传统译论基于中国传统文学、美学、文章学、文艺学、语言学所提出的译事标准,明确翻译写作新过程,完善翻译写作学的基本建构。构建翻译写作学的目的即是对译者和作者长久以来身份之争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是为实现翻译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真正结合而提供了途径,旨在呼唤对高质量翻译的重视,切实提高翻译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翻译研究多从语言学层面上对原文和译本进行对比,认为“忠实”是翻译的最高境界.但是晚清翻译文学的成功却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其他因素对翻译行为的影响力.在此拟从意识形态角度出发,结合林纾翻译的《块肉余生述》,从意识形态对文本选择、译文文体选择以及翻译策略的操纵三个方面,系统分析意识形态对晚清文学翻译的操纵力.  相似文献   

8.
<正>应用语言学主要关注标准语的建立与规范、翻译、辞书编纂、语言教学等方面。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对外交流日益深入,外语教学随之发展。应用语言学作为指导语言应用的理论研究方法,对我们提高语言教学效果、提高翻译水平等具有重要的作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是当前应用语言学最常用的方法。量化研究主要关注于某种趋势和结果,质性研究则侧重于语言学现象中的过程和原因,要求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相较  相似文献   

9.
语言哲学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源泉,"翻译游戏"是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中"语言游戏"理论的延展和具体化,本文把翻译目的论视为"翻译游戏"总则,以解释性翻译策略作为"翻译游戏"有效技巧,达到"翻译游戏"的预期目的,通过将语言哲学与德国翻译功能目的论的有机结合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0.
翻译学"语用学转向":"语言学转向"与"文化转向"的终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哲学与语言学、翻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语言学转向”、“语用学转向”与译学的“文化转向”有其发展的哲学思想,考察了翻译学的“语言学转向”与“文化转向”的不足,文章试图以整合的视野,平衡语言学转向与文化转向的张力,探讨翻译学的本质,提出翻译学“语用学转向”是以语言为中介的合理的人际交往活动,以意义为归宿,以关联为准绳,以顺应为手段,重点放在主体和客体交往的主体间性上,研究动态交际中语言使用的本质,是归结两大翻译研究范式走向极端的现象,使翻译研究走向建构、理性。  相似文献   

11.
语言学术语译名规范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我国语言学术语中文译名的混乱状况,文章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英汉语言学词典中术语译名存在的一词多义现象和个别术语误译现象进行分析,并就如何界定语言学术语译名的标准展开讨论,就其规范化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罗姝芳 《云梦学刊》2009,30(4):135-138
研究模糊语义必须以查德的“模糊集”理论作指导.运用现代语言学和现代语义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来进行研究。这样也就使得研究方法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从而形成一个方法论系统:从整体方法上看,可实行宏观研究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描述相结合、一般规律研究与特殊规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具体方法上看,应该注重模糊语义学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属性,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融合各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知识,来对模糊语义展开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政治与文化角度看翻译研究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作为一门科学,一直都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阐述与定位。而细读翻译史和上世纪60年代斯皮瓦克的《翻译的政治》一文,会发现其中无不揭示着这样的规律——翻译和文化归根结底都与政治息息相关。本文基于米歇尔·福柯的政治权力、斯皮瓦克的文化殖民、中西方翻译史及文化研究的视角与史实,从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角度来考察翻译的本质,希望透过其间的隐性关联因素,为翻译研究开辟更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任一鸣 《社会科学》2007,(4):184-188
在跨民族文学文本中,某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及其宗教信仰、民俗习惯等被放置到另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框架中加以表达,从而具备了文化翻译的功能。跨民族文学文本进入翻译研究视野的可能性,不仅仅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转达功能,更应引起注意的是,对这样一种文学文本从文化翻译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是基于对传统翻译研究中研究角度或研究立场的拓展和延伸,以及对传统翻译研究中一些基本观念的重新审视和突破。从翻译的角度来研究跨民族文学文本,应成为当代文化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胡爱东 《云梦学刊》2002,23(5):116-120
李宇明教授二十余年来在语言学各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形成了颇具个性特色的学术思想与治学风格。  相似文献   

16.
山西方言与文化综合研究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汉语方言的研究在以前的基础上走向了深化,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现代汉语方言的研究和现代流语通语的研究一样,大多是在西方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进行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描写和切分,不太注意方言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研究。大体上说,人类语言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一种方言与其赖以生存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但是,这种“非常密切”,到底密切到什么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成果来揭示。  相似文献   

17.
翻译标准是衡量译文质量优劣的一种尺度。本文分析一些国外学者提出的翻译标准,虽然他们对翻译标准有不同的表述,其性质都是模糊的。正确认识翻译标准的模糊性,对丰富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认知语言学的方法探讨认知语言学和翻译的相关性,积极借鉴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相关成果,阐明了认知语言学下的翻译对传统的翻译观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异端支派,其在中国传播的200年间,有过大量的经籍翻译。但是,对于景教的翻译活动,学界的研究很不充分。从当代翻译理论的角度对其翻译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为我们研究中国翻译史提供一个视角,同时,对我们进一步认识景教在中国的传播活动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法律翻译,是从意义和风格上对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和法律文本等源语进行信息对等转换的过程,其跨越语言学、法学与翻译学三大领域。与商务英语翻译、新闻英语翻译等相似,法律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西法律文化差异则是影响法律翻译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法律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根植于文化土壤,了解中西方不同法律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精髓,才能更好地进行法律翻译,达到源语与目的语的有机统一。文章尝试归纳出法律翻译中的三大主要法律文化差异及其影响,并进而探讨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