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福建省3市6县死因统计结果表明,意外死亡已上升为农村第二位死因。据1987年福建沙县、宁化、长泰、松溪、将乐和惠安6县死因调查统计结果,意外事故死亡率(主要是损伤和中毒)为86.16/10万,占总死亡的14.78%(即每7人死亡中有1人死于意外事故)。在农村居民死因中仅次于呼吸系统疾病,排第2位。统计资料提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婴幼儿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占婴幼儿死亡原因的首位,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意外事故死亡数约占死亡原因的50%,由于日本正面临着出生率降低和人口高龄化,因而防止婴幼儿的意外事故死亡具有重要意义。据1988年欧美15个国家的资料,0岁婴儿死亡率日本为49.6人/10万出生数,与欧美15国相比为最低,但意外事故死亡为29.92人/10万出生数,仅低于法国和希腊,与美国、比利时、西德接近,在欧美  相似文献   

3.
据作者授引国际工联报告全世界死于工伤人数超过百万 /年 ,仅美国每年工伤或职业病导致死亡的人数高达 6万 5千名。在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地区因工伤、职业病的死亡率为 13 5人 / 10万 /年 ,而在发展中的国家如朝鲜方公布的数字竟高达 34人 / 10万 /年。工伤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 :一是由于在工作场所偶发的恶性事件而导致的死亡 ,其中包括摩托车、机动车等交通事故 ,机器故障、机械操作失当及电器触电死亡等。另一方面是工人长期在毒物污染环境中工作导致癌症、石棉肺、矽肺等高发所致死亡。据统计职业病是美国工人死亡的首因 ,1992年因工…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各项卫生保健措施的完善及普及,自60年代以来,美国总体年龄标化死亡率在逐步下降,公民的寿命在逐步延长。但是由于人们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变化,人们主要死因构成比势必发生变化。为此,美国癌症协会调查分析了美国1970~2002年死亡统计资料,死因分类以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为准。通过这些变化,相信能给国内同行一些启发。研究发现:总体年龄标化死亡率(每十万人每年)由1970年的1242人下降到2002年的845人。在此期间,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中风)、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和意外事故死亡等六种主要死因中,中…  相似文献   

5.
1988年美国登记死亡总数为2167999人,是近年来死亡例数最多的一年。前几年,近3/4的死亡主要是由心脏病、癌症、中风和创伤造成的。本文报告了由美国国家统计中心(NHCH)收集的1988年疾病死亡资料并与往年作了比较,列出了美国新的疾病死亡类型。美国疾病死亡统计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认可的内科医师、医检人员和验尸官在记录死亡原因后出示死亡证明,并按法律在州死亡统  相似文献   

6.
人日数(百万)120.75 预计2000年达(百万)129.28城市人日比重(%)1050年75 人口自然增长率(%。)6.3 抚养人口比重(%)31.8 15岁以下的人口占21.6 65岁以上的人口占10.3 总出生率(%。)11.9 总死亡率(编)6。3 。岁时少妇望寿命(岁) 男性74.8盛 女性80.46婴儿死亡率(%。)5.0前十种主要死因别死亡专率(十万/十万)恶性肿瘤156.1心脏病117.3脑血管病112·2肺炎、支气管炎召2.7意外事故2魂·6老衰23·1自杀19.4肝硬化14.3肾炎11.2高血压10·6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千美元)198d年1。,心7卫生费用(兆日元)15.心8人均卫生费用(千日元)125.‘卫生费用占国民生…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世界有6亿人受慢阻肺的困扰,我国2001年统计的发病率为3.17%,也就是大约4000万人。慢阻肺是位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急性呼吸道感染之后,与艾滋病并列的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仅2000年,就导致全球274万人死亡,比因癌症死亡的人数还要多,而更为严重的是,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据专家预计到2020年慢阻肺将可能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除了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碳(CO)为美国吸入中毒的主要死亡原因,据报告每年约有4000人因意外事故或自杀身亡。本文报道在密闭仓库中工人使用丙烷为燃料的铲车引起的急性CO中毒。17例中毒病例资料来自Duke大学医学中心高压氧科。资料中包括接触铲车废气史、病史和血液HbCO检验等。为调查中毒原因,作  相似文献   

9.
<正>心血管疾病(CVDs)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涵盖的疾病种类广泛,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和高血压等。尽管近几十年来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检测和治疗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改善,但在世界人口增长和老龄化的推动下,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并且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6年全世界约有1 79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人数的31%。而《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统计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病人  相似文献   

10.
健康时讯     
2020年后慢阻肺可能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它是位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急性呼吸道感染之后,与艾滋病并列的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而到2020年后将可能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目前全世界有6亿人受慢阻肺困扰,仅2000年,全球就有274万人死于慢阻肺。2001年我国慢阻肺的发生率为3.17%。据医学典籍介绍,慢阻肺病人由于肺部发生病变,肺泡遭破坏,使得  相似文献   

11.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二○○六年八月七日发布〗癌症目前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大众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近20年来,我国的癌症死亡率上升了29%。为了配合卫生部近期开展的以癌症为重点的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落实“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年)”,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和中国记者协会新闻发展中心联合主办,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赞助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癌症·2006)”,已在京启动。据卫生部今年5月发布的《中国慢性病报告》显示,近年来癌症死亡占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构成的24%,居死亡原因之首。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前、许多国家正在制定慢性病防治与烟草控制计划,其中规模最大的是美国《吸烟、烟草与癌症控制规划》Smoking Tobacco andCancer Programme以下简称为(STCP)。现将该规划的研究进展简单介绍如下: 一、“STCP”产生的背景: 癌症,是美国第二位死因。1985年,美国癌症死亡人数达46万人,占10大死因中死亡人数的27%。据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估算,因患癌症而减少人均寿命达17.1年,而患心脏病和脑卒中所减少的人均寿命合计为12.6年。  相似文献   

13.
吴正  严娟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1):1393-1394
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化和老龄化使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成为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计,到2030年全球死于慢性病的人数将占总死亡人数(6 700万)的56%,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将由2004年的1 710万上升至2 340万,主要死于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1]。为了解南京中医药大学教职工常见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全球平均人寿命虽然从1990年的65.3岁增加到2013年的71.5岁(我国2015年平均寿命75.99岁),但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使平均人死亡年龄大约为60岁。相对经济发达地区,儿童死亡人数大幅下降,而80岁以上人群死亡人数大幅增加。大多数死亡和残疾原因是与年龄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NCD),如心血管疾病(CVD)、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NCD死亡占全部疾病死亡的86%  相似文献   

15.
据联邦统计局报告,以死亡原因进行统计的首次结果,1973年死亡总数为731,000,即11.8‰,与1972年近似。从死亡原因来看,依然是心血管疾病居首位,为335,300人,占死亡总数的46%。死于心血循环障碍的居多,为121,800,其中妇女的死亡数比以往任何一年增加的都多( 400)。有71,100死于心  相似文献   

16.
当代美国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类型的特点,概括起来是低死亡率、高平均寿命和以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为主导死亡原因的疾病  相似文献   

17.
预防心血管病应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内蒙古呼伦贝尔蒙医学校张月兰,白洁目前,成年人疾病和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美国每年约70万人死于冠心病,占全部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但是,如果人们能够获得科学的膳食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将...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人类就遭受着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及其后果所带来的严重危害。据《世界卫生》杂志透露:每10年全球因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死亡人口近百万。我国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使24.2万人丧生,每年因干旱、洪水、台风、冷雹、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使受灾农作物面积达4000万公顷,倒塌房屋300万间左右,直接经济损失达400~500亿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使多少幸福的家庭顷刻间被砸得粉碎;使多少风华正茂的青年在死亡的意识还未来得及闪现的时刻,就永远停止了思考;使多少无知的儿童还没有看清  相似文献   

19.
钟赋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326-2328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近10年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发展趋势,为妇幼保健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和政府指导妇女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1999~2009年15~49岁755例育龄妇女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999~2009年西城区共监测管理育龄妇女2 353 690例,发生死亡755例,育龄妇女死亡率为32/10万。死亡原因前三位依次为恶性肿瘤(29.3%)、意外死亡(21.7%)、心血管疾病(17.0%),其中恶性肿瘤的前三位依次为胃癌(11.3%)、乳腺癌(7.2%)、肺癌(6.0%)。死亡地点发生在医院560例,占74.2%;在途中死亡29例,占3.8%;在家中死亡166例,占22.0%。死亡年龄主要分布在40~49岁,以恶性肿瘤为死因首位;15~29岁年龄段以意外事故占死亡原因首位。结论:西城区1999~2009年育龄妇女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96.7/10万)和世界最低地区(51.83/10万),说明西城区两癌筛查效果显著,注重育龄妇女身心健康及加强对育龄妇女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明确宣布: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治愈、1/3的癌症可以通过治疗减轻痛苦、延长寿命癌魔猖獗毋庸置疑据报道,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增癌症患者约900万人,死亡500万人。我国现存癌症患者200多万、每年新增患者160万人,死亡140万人,平均每分钟就有2.5人死于癌症。我国每年因癌症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500亿元。据报道,1976~1996年的20年间,浙江省恶性肿瘤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