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京杭大运河在宿迁附近走向发生东西方向的拐折,研究认为系与该区存在近东西向断裂有关。文中应用人工地震和地质钻孔资料详细论述了这一地区的地貌特征,并对发生拐折的成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利辛县张村镇 1 999 1 2 3 0发生M4 1地震 ,震前数日省流磁测量组在皖北进行了 1 999年第 4期流动地磁测量。运用Sδf方法分析此期流磁资料 ,可见明显异常。震后 ,异常恢复。分析认为 :Sδf方法在运用流磁资料作短期地震预报方面具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广东东部地区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了1999年台湾集集7.6级地震前后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过程,发现1996年起出现的群体性重力测值偏离长趋势的变化,可视为7.6级地震前中期异常的开始,而1998年中出现的反向变化则是中期异常向短期异常的转折。作为强震前的远场重力异常,其时间、空间变化表现出的不一致和非均匀性变化形态,可能主要与测区内不同断层在区域应力场和震源应力场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形变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 一.井孔条件概述所选井孔均位于天津市塘沽区南部沧东断裂之东。构造上处于黄骅坳陷中的北塘凹陷与板桥凹陷交接部位的新港构造带上,隶属于唐山地震震源体西南端的调整单元。塘12井、塘18井均为石油井,井深分别为3154.31米、3222.86米,射孔位置在2500—2700米之间,观测层厚度约100—200米。塘12井从1981年12月5日开始闭井  相似文献   

5.
为了通过场的动态监视和源的过程追踪以实现地震预报,以唐山7.8级地震为例,研究了震前各种前兆方法观测到的短临异常的场兆和源兆的特征。通过研究得出:场兆数量多、密度小、异常台项比低,源兆数量少、密度大、异常台项比高;台点多的地下水位和流动重力较易区分场兆和源兆的差异性;源兆主要分布在一些断裂构造形成的闭锁区内,场兆主要分布在闭锁区附近一些活动断裂及交汇部位。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了地震地质、物探、卫片等新的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在菏泽地震区地下隐伏着一条北东向深大断裂带。地震区内的解元集—小留集断裂与北面向的成武—定陶断裂构成共轭破裂导致菏泽5.9级地震发生,北东向断裂是其主要的发震构造。由菏泽5.9级地震前沿发震断层的ML≥3.0级地震震中迁移、震源深度的变化及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表明,发震断层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逐步克服障碍,使断层贯通,与此同时在发震构造断层面上,断层上盘向上逆冲,使应力最后集中在两条断层的交汇部位致5.9级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7.
研究分析了高邮地磁台1980~2001年观测资料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与江苏及邻近地区ML5.0以上地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适用于高邮地磁台的地震分析预报参数,并对其内检预报效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四川地震频发,对近震源区域内的水库大坝造成了较大的损坏。2013年4月20日发生的芦山7.0级地震给四川宝兴河梯级电站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该文运用Bureau提出的大坝地震风险评估方法对四川宝兴河梯级电站大坝(硗碛、宝兴、小关子、铜头和雨城)进行了风险评估,通过与梯级大坝的实际震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Bureau方法做了适当改进。改进后的评价结果表明:四川宝兴河梯级大坝总风险因子排序与实际震损严重程度排序一致,所做改进对四川宝兴河梯级大坝地震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对类似地震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运用随机函数理论,将华北地区地震活动能量场看作时间和空间的随机函数,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研究地震活动区内主要典型能量场的时间权重系数变化曲线,以及该典型能量场的空间等值线分布。研究发现,在研究区内,多数中强地震前,目标曲线较大幅度的升、降变化,预示了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时间段,而目标等值线分布的疏密变化,揭示了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区域。本文研究证实,地震能量随机场的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是一种值得探索的地震分析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地震区划图是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础图件,地震区划编制工作是各国建设中必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工程建设地震设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建设需要,每隔若干年,编制一代新的地震区划图,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本文就我国地震区划工作的历史、早期工作、发展阶段和科学思路等几个问题,作了概略性介绍。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两种描述地震活动平静的特征参数Wq 和σH 对华东地区 1972年以来ML≥ 2 .3地震进行时空扫描。结果表明 :Wq 在华东地区大多数M >5地震之前均出现 1年左右或稍长时间的平静异常 ,震中一般在平静异常区的边缘或内部。对Wq 空间异常区σH 的时间扫描在某些地区也能够较好地显示1年左右的平静异常。这可能说明了地震活动平静也是中强地震的一种中短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引入应变速率、损伤变量以及刚度退化指标等参数,建立了应变率相关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某重力坝厂房坝段分别就率相关及率无关两种情况进行了三维非线性地震响应时程分析。深入研究了混凝土应变速率等相关特性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变速率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坝体结构的变形减小,主拉应力有所提高,应变能有所减小以及开裂损伤有一定的降低。所得结论对混凝土重力坝的震害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模糊模式识别的直接方法处理了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华北地区的短水准观测资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方法具有提取地震异常和排除干扰两方面的能力,计算简便,可以作为观测数据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监狱震害及应急预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1904~2003年我国监狱28次震害资料的收集、分析和评价,把监狱震害分为严重、中等和轻微3级;从这些震害的时序变化来看,认为监狱的震害有随时间减小的趋势。监狱作为特殊的建筑物,由于其内居住的是在押犯,因此其应急工作是地震应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应有许多特殊的对策。此外,还讨论了震害发生时对在押犯人的转移和管理,对在押犯受伤后的伤病处理及教育感化,注意对在押犯中不轨之徒的打击震慑以及对在应急救灾中有立功表现的在押犯予以鼓励并接受在押犯参与赈灾捐赠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制定监狱地震应急预案的提纲。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大坝抗震安全评价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大批世界级超高拱坝已经和即将在我国西南和西北强地震活动区进行建设。大坝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坝的抗震安全评价将成为我国地震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对大坝抗震安全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扼要总结,特别对大坝抗震安全有关的若干重要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其中包括抗震设防标准与地震动输入模式;混凝土材料的率敏感特性及其对大坝地震响应的影响;坝-水库-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效应;强震时拱坝横缝的非线性张合效应;混凝土大坝的非线性地震响应与损伤发展的模拟等。对现有分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及其局限性进行了评述。最后,对该课题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地震预报实用化攻关软件”研究总结1994年9月~1995年4月辽宁省境内发生的三次中等地震前台安站地电阻率观测资料,揭示了短期前兆异常特征。通过用月距平方法,滑动富氏分析方法和灰色拓扑预测方法进行数据处理,进一步对前兆异常加以验证,并简要地分析了异常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引用自助统计分析 ,对华北地区 17次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震级分布的离散度自助统计方差σBM值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总结出了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离散度自助统计方差σBM值的异常特征。同时 ,把该方法应用到了河南及邻区中等地震预报研究中 ,制定了预报规则 ,进行了预测内符检验和预报评分。结果表明 ,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短期地震预报方法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华北及其西部地区用描述地震分布时、空、强基本特点的空间集中度C、地震危险度D、地震强度因子Mf 进行交汇寻找综合异常区预测未来中强震 ,预测震中位置在 1 5°半径之内。以实例显示综合异常区存在的稳定性和对未来较强地震的可预测性 ,并对比分析了大华北地区不同区域的应用效果 ,认为其差异是由资料详尽程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重力式码头的结构地震荷载计算和地震破坏的经验,建立了重力式码头的震害预测方法。并用此方法对烟台港的重力式码头进行了震害预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一种崭新的,更加安全、有效、简单、经济,且能适用于不同地震烈度区的结构减震控制体系,包括结构隔震体系,结构消能减震体系,被动和主动减震控制体系,并介绍这种新体系的减震机理、构造方案、试验成果、减震动力理论分析,以及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发展和应用情况,包括作者在该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试验研究、理论和工程应用成果,并以减轻城市地震灾害为目标,探讨了抗震结构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