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钩藤与天麻配伍前后异钩藤碱在SHR大鼠肝脏和肾脏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钩藤与天麻配伍前后异构藤碱在SHR大鼠肝脏和肾脏的分布变化,探讨药物配伍前后对其归经的影响。方法:采用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钩藤组给予钩藤水煎液,天麻钩藤组给予钩藤天麻配伍后水煎液,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剂量为1.172 g.kg-1,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钩藤与天麻配伍前后其效应成分异钩藤碱在SHR大鼠肝脏和肾脏中的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WatersTM(4.6 mm×250 mm,RP 18.5μm);流动相甲醇-水(70∶30)pH 8.0;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异钩藤碱对照品在肝脏和肾脏组织中在0.08~16.0 mg.L-1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钩藤与天麻配伍前后在肝脏和肾脏的异钩藤碱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中药配伍与归经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天麻钩藤降压胶囊降压及镇静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降压胶囊降压及镇静安神的作用.方法:SHR大鼠以天麻钩藤降压胶囊(5.4,10.8,21.6 g·kg-1) ig,1次/d,连续给药4周,观察对大鼠收缩压的影响;小鼠以天麻钩藤降压胶囊(7.8,15.6,31.2g·kg-1 )ig,1次/d,连续5d,末次给药1h后,ip戊巴比妥钠55 mg· kg-1,记录睡眠时间;ip硫代氨基脲16 mg·kg-1,记录惊厥时间(惊厥潜伏期),惊厥次数;末次给药1h后,将动物放入YLS-1A多功能小鼠自主活动记录仪,记录10 min内小鼠自主活动次数.结果:天麻钩藤降压胶囊低、中、高剂量给药均可明显降低SHR大鼠收缩压(P<0.01);天麻钩藤降压胶囊高剂量组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模型组和高剂量组分别为(42.70±12.23),(91.40±64.79) min,(P<0.05),高剂量组延长硫代氨基脲所致小鼠惊厥潜伏期,模型组与高剂量组分别为(56.20±7.69),(68.70±19.34) min,(P<0.05),对惊厥次数无显著影响;天麻钩藤降压胶囊对小鼠自主活动无明显影响.结论:天麻钩藤降压胶囊有一定的降压和镇静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3.
天麻与钩藤配伍前后效应成分在SHR大鼠脑组织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SHR大鼠脑组织中天麻苷元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天麻与钩藤配伍前后效应成分天麻苷元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HPLC测定脑组织中天麻苷元含量,流动相乙腈-0.03%磷酸溶液(7∶93),检测波长221 nm。检测天麻与钩藤配伍前后效应成分天麻苷元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大鼠血浆中天麻苷元的线性范围0.5~100 mg·L-1(R2=0.999 9),方法回收率>74.89%,准确度>98%。配伍前、后天麻苷元在大鼠脑组织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0.485,0.373μg·g-1,AUC依次为111.366,213.585μg·g-1·min。结论:该方法能准确、灵敏测定大鼠脑组织中天麻苷元含量。天麻与钩藤配伍对天麻苷元在SHR大鼠脑组织中分布具有先抑制后促进影响。  相似文献   

4.
测定天麻素及钩藤碱体内药动学参数,研究天麻钩藤药对配伍后对天麻素和钩藤碱体内药动学行为的影响。结果天麻钩藤以9∶12配伍后,与二者单味药对照组相比,天麻素和钩藤碱C_(max)及AUC均显著增加,钩藤t_(max)后移1.5 h,天麻t_(max)后移0.25 h,二者由原来相同的达峰时间改变为前后相差1.25 h,说明配伍可显著改变药物体内药动学行为。从整体组方分析,天麻药性缓和滋补,钩藤寒凉苦降,配伍后天麻达峰较快且C_(max)及AUC增加,先发挥滋阴潜阳作用同时弥补钩藤达峰延后损失的药效;之后,在滋阴的前提下钩藤碱继续达峰且C_(max)及AUC增加,可弥补天麻半衰期较短的缺点,有利于更好地维持降压作用。二者配伍各自发挥优势互补,避免了单用钩藤苦寒过重累及伤阴,或单用天麻滋补有余,苦寒不足,充分说明钩藤、天麻二者共为君药、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具有可靠的药动学依据。该研究通过对天麻钩藤药对配伍后的药动学特征进行研究,发现中医通过天麻、钩藤配伍实现对"肝阳上亢"整体施治目的是具有其药动学基础的,进一步为中医组方用药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药动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味天麻钩藤饮、福辛普利及两药联合应用后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早期肾损害指标及肾脏NO、ET-1、NO/ET-1的影响。方法:24只15周龄的SHR,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为模型组、加味天麻钩藤饮组、福辛普利组、联合干预组,同周龄雄性WKY大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连续给药12周后(即大鼠满28周龄),观察各组大鼠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CCr及肾脏NO、ET-1、NO/ET-1的变化情况。结果:加味天麻钩藤饮、福辛普利(ACEI)及两药联合应用后,均可显著降低SHR脉压,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1;福辛普利有一定的降低尿蛋白的作用,联合应用加味天麻钩藤饮后,尿蛋白进一步降低,与模型组相比P<0.01;加味天麻钩藤饮单独应用即可显著降低肾脏ET-1水平,与福辛普利联合应用后肾脏NO显著升高,肾脏NO/ET-1升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加味天麻钩藤饮可以显著降低SHR脉压及肾脏ET-1水平,联合应用ACEI后,增强肾脏NO水平,进而升高肾脏NO/ET-1,能够更好的降低SHR 24 h尿蛋白排泄量,增强ACEI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钩藤属6个不同种药材乙醇提取物对正常大鼠血压的影响。方法:急性降压试验: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硝苯地平0.002 g.kg-1以及钩藤、大叶钩藤、侯钩藤、攀茎钩藤、倒挂金钩、北越钩藤乙醇提取物含生药68.4,34.2 g.kg-114组,大鼠十二指肠给药1次,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0.5,1.0,1.5,2.0,2.5,3.0 h大鼠颈总动脉血压;慢性降压试验: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硝苯地平0.002 g.kg-1以及前述6种药材乙醇提取物34.2,17.1 g.kg-1组,灌胃,每天1次,连续11 d,给药前和给药后第7天和第11天测定大鼠尾动脉血压。以给药后自身血压下降达2.666 kPa以上,同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者为药物降血压有效。结果:钩藤68.4,34.2 g.kg-1给药后0.5 h颈总动脉血压下降达2.666 kPa以上,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并维持3 h以上。钩藤34.2 g.kg-1给药后第7,11天,17.1 g.kg-1给药后第11天;大叶钩藤、侯钩藤34.2 g.kg-1给药后第11天,大鼠尾动脉血压下降值达2.666 kPa以上,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而攀茎钩藤、倒挂金钩、北越钩藤给药后大鼠颈总动脉、尾动脉血压下降值均未达到2.666 kPa。结论:钩藤、大叶钩藤、侯钩藤能够显著降低正常大鼠血压,攀茎钩藤、倒挂金钩、北越钩藤对正常大鼠血压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朱砂安神丸、朱砂、硫化汞(Hg S)、氯化汞(Hg Cl2)和甲基汞(Me Hg)对小鼠肾转运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小鼠分别ig等量生理盐水、朱砂安神丸1.8 g·kg-1(含汞0.17 g·kg-1)、朱砂0.2 g·kg-1(含汞0.17 g·kg-1)、高剂量朱砂2 g·kg-1(含汞1.7 g·kg-1)、Hg S 0.2 g·kg-1(含汞0.17 g·kg-1)、Hg Cl20.032 g·kg-1(含汞0.024 g·kg-1)、Me Hg 0.026 g·kg-1(含汞0.024 g·kg-1),每天1次,连续30 d,记录小鼠体重变化。30 d后处死取肾脏,双道原子荧光光度法检测小鼠肾组织汞蓄积量,RT-PCR方法检测小鼠肾组织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基因(Oat1,Oat3,Oat2)、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2,Mrp4)、尿酸转运体基因(Urat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Hg Cl2组和Me Hg组小鼠肾汞蓄积量显著升高(P<0.05),其余各组肾汞蓄积量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Hg Cl2组和Me Hg组Oat1,Oat2表达显著降低(P<0.05);Me Hg组Mrp2基因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Hg Cl2组和Me Hg组Mrp4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Me Hg组Urat1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Hg Cl2组和Me Hg组小鼠肾汞蓄积量、肾转运体基因表达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其余各组各项检测指标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无显著差异。与Hg Cl2和Me Hg相比,朱砂及其复方对小鼠造成的肾毒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胶原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典的肾动脉钳夹方法建立 RHR 模型。将 RHR 随机分为3组。于术后5周开始给药,持续治疗8周,然后处死动物。给药方法:模型组7只,注射用水2ml/100g 体重灌胃,每天1次;天麻钩藤饮组8只,天麻钩藤饮2ml/100g体重灌胃,每天1次(每毫升含生药1g);巯甲丙脯酸组9只,巯甲丙脯酸10ml/100g 体重灌胃,每天1次;假手术组8只,除不夹肾动脉外,均与模型组相同。观测大鼠胶原浓度,Ⅰ、Ⅲ型胶原含量,心脏重量,左心室重量。结果:(1)天麻钩藤饮和巯甲丙脯酸均能明显降低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重量指数(LVI)水平和胶原的含量(P<0.01)。(2)积分法显示天麻钩藤饮组和巯甲丙脯酸组的Ⅰ型胶原含量明显较模型组减少(P<0.05,P<0.01)。模型组和巯甲丙脯酸组的Ⅲ型胶原含量明显较假手术组增高(P<0.01),天麻钩藤饮组的Ⅲ型胶原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1)天麻钩藤饮与巯甲丙脯酸均能降低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LVI 水平和胶原的含量。(2)巯甲丙脯酸可降低Ⅰ型胶原的含量;而天麻钩藤饮可同时降低Ⅰ、Ⅲ型胶原...  相似文献   

9.
天麻钩藤饮干预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胶原重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胶原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典的肾动脉钳夹方法建立RHR模型.将RHR随机分为3组.于术后5周开始给药,持续治疗8周,然后处死动物.给药方法:模型组7只:注射用水2ml/100g体重灌胃,每天 1次.天麻钩藤饮组8只:天麻钩藤饮2ml/100g体重灌胃,每天1次(每ml含生药1g).巯甲丙脯酸组9只:巯甲丙脯酸10mg/100g体重灌胃,每天1次.假手术组8只:除不夹肾动脉外,均与模型组相同.观测大鼠胶原浓度,Ⅰ、Ⅲ型胶原含量,心脏重量,左心室重量.结果: 天麻钩藤饮和巯甲丙脯酸均能明显降低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LVI水平和胶原的含量 (P<0.01);积分法显示天麻钩藤饮组和巯甲丙脯酸组的Ⅰ型胶原含量明显较模型组减少(P<0.05,P<0.01).模型组和巯甲丙脯酸组的Ⅲ型胶原含量明显较假手术组增高(P<0.01),天麻钩藤饮组的Ⅲ型胶原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1.天麻钩藤饮与巯甲丙脯酸均能通过降低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LVI水平和胶原的含量来干预心肌纤维化.2.巯甲丙脯酸通过降低Ⅰ型胶原的含量,达到降低胶原浓度的作用来干预心肌纤维化;而天麻钩藤饮可通过同时降低Ⅰ、Ⅲ型胶原的含量,达到降低胶原浓度的作用来干预心肌纤维化.其中两者对Ⅰ/Ⅲ型胶原比例是否降低还值得进一步研究.故认为天麻钩藤饮与巯甲丙脯酸干预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机理有所不同,这可能与中医药的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环维黄杨星D(CVB-D)对大鼠肾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初步探索其对肾脏毒性作用的机制.方法: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CVB-D 10 mg·kg-1组,连续腹腔给药14d,分别从大鼠肾脏组织中提取总RNA,分离纯化后,反转录合成掺人生物素标记的cDNA探针,与基因芯片杂交,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后,统计处理并进行分析.选取5个差异表达基因,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验证.结果:CVB-D组与空白组比较,共筛选出309条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表达上调基因有147条,下调基因有162条,涉及凋亡通路相关基因、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a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APK信号级联等.结论:CVB-D的肾毒性可能与凋亡通路、MAPK信号级联、细胞周期及Ca2+信号通路异常调控相关.  相似文献   

11.
钩藤对吗啡诱导的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钩藤提取液对吗啡诱导的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取经过基线测定合格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吗啡模型组(15 mg.kg-1,sc)、钩藤提取液低剂量(3 g.kg-1,ig)+吗啡组、钩藤提取液高剂量(9 g.kg-1,ig)+吗啡组,每组10只动物,给药5 d。采用倾向性程序训练大鼠,建立位置偏爱模型,观察钩藤提取液对大鼠在伴药箱(白箱)逗留时间的影响。结果:吗啡模型组训练5 d后,大鼠在白箱的逗留时间明显延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说明经过5 d训练,大鼠对吗啡形成了位置偏爱。给予钩藤提取液高剂量组(9 g.kg-1)能显著缩短大鼠在白箱的逗留时间(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钩藤提取液能够抑制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抗药物精神依赖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钩藤神经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藤是中医传统常用要药,近年来研究发现其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钩藤中的有效成分可通过互作,多途径、多靶点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在神经保护中,钩藤可通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调节神经递质及其相关受体、调节炎症因子及相关通路、抗神经细胞凋亡、降低胞内Ca2+超载、改善神经退行性病变等途径发挥功效。该文就近年来钩藤的神经保护作用相关机制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从虚辨治原发性高血压病5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雄 《新中医》2003,35(2):39-40
目的:观察从虚辨证分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辨证,将53例高血压病分为脾虚痰湿型(药用党参、白术、天麻、茯苓、制半夏、钩藤、川牛膝、炙甘草、陈皮)、气血亏虚型(药用党参、白芍、何首乌、白术、天麻、茯苓、钩藤、鸡血藤、炙甘草)、肝肾阴虚型(药用熟地黄、山药、女贞子、白芍、钩藤、川牛膝、泽泻、茯苓、牡丹皮、天麻)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81.1%;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2.4%。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辨证除常见的(肝肾)阴虚型外,尚有脾虚(痰湿)、气血亏虚证型,只要辨证准确,不必顾忌使用补益剂。  相似文献   

14.
钩藤饮片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建立钩藤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评价体系,并结合聚类分析判别方法,提高钩藤饮片质量控制标准.方法:流动相乙腈-0.385%乙酸铵-冰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5 nm.对27批不同商品地钩藤饮片进行测定,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建立了钩藤饮片标准指纹谱,并计算饮片的相似度.结果:方法精密度、重复性与稳定性良好.将钩藤饮片聚类分为五类,确定17个共有峰,80%的样品相似度>0.87.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和聚类分析方法有助于钩藤饮片质量全面评价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曾聪彦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11):2520-2521,I0010
目的:建立熄风通脑胶囊中主药钩藤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其制定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有关文献方法及改进法分别对熄风通脑胶囊中钩藤进行薄层色谱试验。结果:其中的方法四操作简便,色谱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而且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四具有可行性,专属性强,可作为定性鉴别熄风通脑胶囊中钩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钩藤-全蝎药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TCMIP数据库搜集钩藤、全蝎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使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成分-靶点网。通过OMIM、GeneCards数据库搜集支气管哮喘的疾病靶点,整合钩藤-全蝎药对与支气管哮喘的共有靶点。利用String平台构建对共有靶点互作PPI网络,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最后通过Autodock分子对接进行验证。结果经过筛选发现钩藤-全蝎药对37个活性化合物和234个药物靶点,与哮喘6010个靶点取交集得到35个共有靶点。钩藤-全蝎包含槲皮素、山奈酚、育亨宾碱、β-谷甾醇等重要活性成分;根据PPI网络分析,核心网络连接度高的潜在治疗靶点有IL6、CASP3、ECFR、ESR1、MAPK8等;根据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钩藤-全蝎药对主要通过PI3 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M AP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来治疗哮喘;钩藤-全蝎药对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结果均显示出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钩藤-全蝎药对治疗哮喘呈现出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其核心成分槲皮素、山奈酚、育亨宾碱、β-谷甾醇等可能通过CASP3、MAPK8、ESR1、IL6、ECFR等靶点调节多条通路发挥抗炎、调节免疫、抗氧化应激、改善气道重塑等作用,从而对哮喘达到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正交设计法对复方中钩藤碱水煮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建军  蔡继兰 《中成药》1999,21(9):443-445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钩藤复方中钩藤碱的水煮时间和工艺条件进行了优选研究,确定了合理可行的工艺条件,即:用碎钩藤、无须浸泡,水煮2次,共50min,共加水25倍,在此工艺条件下,钩藤碱的提取率为39.71%。含量测定方法为薄层扫描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和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总结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T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1998年至2015年CNKI,万方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TD的期刊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中医药治疗TD的方剂数据库,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复杂熵聚类分析,总结分析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232首处方,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是:钩藤、白芍、僵蚕、甘草、天麻等,药物归经以肝经最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处方,通过聚类分析得到7个新方。结论:目前中医药治疗TD以健脾平肝、化痰熄风为主,调肺是关键。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研究中医药治疗TD方剂用药规律具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高血压病症状、证候以及用药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高血压病中医证治方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收集治疗高血压的文献数据,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高血压中医症状、证候以及用药规律。这些规律通过一维频次表及二维网络图进行展示。结果:高血压的最常见症状为头痛(2 650次),头晕(1 734次),证候以肝阳上亢为主,其次为阴虚阳亢和肝火亢盛,病变涉及肝、肾等脏腑。治法方面,为平肝潜阳,补益肝肾,并与活血化瘀法配合使用。汤药以天麻钩藤饮,钩藤饮以及半夏白术天麻汤为最常用。中药以天麻、钩藤应用最多。结论:文本挖掘能够比较客观地总结中医证治方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