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马轶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2):156-156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以及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穿刺病理标本的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并与同期检测的肝功能生化指标相比较。结果:血清ALT、AST、GGT、TBIL、HA(透明质酸)平均值随病理分级和分期的增加逐渐升高,ALB和PTA则逐渐降低。结论:血清ALT、AST、GGT、TBIL、HA可以反映慢性丙型肝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HA、ALB和PTA则是病变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102例慢性乙型肝炎血生化指标和病理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下称慢性乙肝)患者血生化指标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02例慢性乙肝患者活体肝穿刺的病理标本进行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并分别与同期检测的血生化指标比较。结果慢性乙肝病理分级和分期显著相关;血清学指标TBiL、ALT、AST、γ-G等平均值随病理分级和分期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而指标ALB、A/G、PTA等则相反;与病理诊断比较,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轻度70.7%(29例),中度59.6%(28例),重度62.3%(9例)。结论慢性乙肝的炎症程度与纤维化程度基本上呈正相关;血生化指标可评价肝细胞损害程度;血生化检测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段母婴传播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临床生化及肝脏病理特征.方法 对母婴传播慢性乙肝患者107例按年龄划分,检测血液生化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球蛋白比值 (A/G)、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肝脏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纤维化程度分期等,统计分析年龄、血液生化指标、肝脏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纤维化程度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均随肝功能受损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加重,肝组织炎症有随年龄增加而呈加重的趋势,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2.831, P〈0.01),肝纤维化亦随年龄增加呈加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0.084, P〈0.01),HBV DNA复制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无关.结论 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均有随年龄增加而呈加重的趋势,HBV DNA复制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血清学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对189例HBeAg阴性CHB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与同期血清HBV DNA水平、血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89例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与血清HBV DNA水平相关(χ2=30.26,P〈0.01);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χ2=10.94,P〉0.05)。患者血清中TBIL、ALT、AST、GG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其ALB、PTA与之呈负相关。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病毒复制活跃和血清TBIL、ALT、AST、GGT能反映肝组织炎症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生化指标与肝组织病理学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常规测定197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同时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进行组织病理学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分析血清生化指标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轻度慢性肝炎时,血生化检查单项指标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1.1%~91.3%,尤以ALB符合率较高.重度慢性肝炎以TBIL、ALB、PTA作为标准符合率较高,分别为92.6%,62.9%和59.3%.结论 生化指标检测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但单靠血生化指标或肝脏一点穿刺活检确定病情程度有一定误差,应对各项指标综合分析,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6.
孙晓洁  杨沛  田怡 《安徽医药》2002,6(4):37-39
目的观察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中的A/G比值、ALT/AST比值、透明质酸(HA)、门静脉(PV)直径和脾厚经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探讨无创性指标对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对72例慢性乙肝患者肝活检确定纤维化分期.治疗前测定血清A/G比值、ALT/AST比值,HA,B超测定PV直径和脾厚径.结果伴随肝组织纤维程度增加,A/G比值、ALT/AST比值呈下降趋势,但仅纤维化4期(S4)与1期(S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A在纤维化不同期检测水平随炎症及纤维化进展逐渐升高,尤以S3、S4明显升高.PV直径(mm)和脾厚径(cm)在早期就随纤维化程度增加而升高,S2、S3、S4与S1比较,差异无有显著性.结论血清A/G比值、ALT/AST比值、HA、PV直径和脾厚径对估计肝脏中至重度纤维化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生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住院慢性丙肝患者100例的肝组织检查结果和血清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炎症分级的增加,ALT、AST、HA逐渐增高,PTA逐渐降低;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深,HA逐渐升高,PTA、ALB逐渐降低;ALT、AST在S1~S3阶段逐步增高,在S4阶段降低。结论血清生化指标中的ALT、AST、HA、PTA、ALB等能反映丙型肝炎的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的表达水平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包括AFP、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酞转肤酶(GGT)等的水平检测;比较AFP阳性患者(>20ng/ml为阳性)与AFP阴性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并追踪观察AFP阳性者的AFP变化与肝功能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对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甲胎蛋白(AFP)和肝功能检测,并进行肝组织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结果伴随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增加,AFP阳性例数和数值也在增加,AFP阳性者的ALT、GGT较AFP阴性者高(P<0.01或<0.05)。随着肝功能的恢复,AFP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AFP与血清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及炎症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王冰 《中国处方药》2014,(10):102-102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指标对诊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7月收治的单一的无重叠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0例,观察比较患者在不同的血清ALT指标时肝组织炎症的活动度诊断结果有无变化。结果经比较分析后发现,患者血清ALT指标较高时,肝组织炎症的活动度增加,说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ALT指标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诊断结果成正相关性,研究还发现,该表现在重度患者及中度患者中更明显。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ALT水平可以作为诊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与临床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与血清HBV-DNA,以及肝功等血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炎性反应、纤维化分期没有相关性,P〉0.05;与肝纤维化G1期患者相比,肝组织G4期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肝组织活检有助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_1、IL-18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TGF-β1、IL-1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9例CHB患者及30例健康成人血清TGF-β1、IL-18水平,并同时检测各项肝功能指标。结果CHB患者血清TGF-β1、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CHB的严重程度增高而升高:血清TGF-β1、IL-18水平与血清各项肝功能指标呈正相关(P<0.01);HBeAg阴性组血清中TGF-β1水平较HBeAg阳性组明显低(P<0.01),HBeAg阳性组血清中IL-18水平较HBeAg阴性组明显低(P<0.01)。结论CHB患者血清TGF-β1、IL-18水平与肝细胞损伤指标呈正相关,这对于了解肝组织炎症活动及肝细胞损伤程度具有重要意义,联合检测TGF-β1及IL-18水平有助于肝脏炎症病变的诊断和评估。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与肝组织炎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 (CHB)、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 (AST)和谷氨酰转肽酶 (GG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病理分级间的关系。方法 :885例CHB肝活检期间常规检测血清ALT、AST和GGT ,取峰值与肝组织炎症G1、G2、G3 和G4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肝组织炎症G1时 ,仅有血清ALT均值超出正常值上限。血清ALT和AST均值在G1、G2 和G3 间及血清GGT均值在G2、G3 和G4 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01)。血清GGT均值在G1 与G1 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P<0 01)。90 %以上的中重度CHB的ALT、AST和GGT水平均升高。在ALT、AST和GGT正常的CHB中 ,中重度CHB(包括早期肝硬化 )分别占17 5 %、13 4 %和20 9 %。结论 :评价活动性轻、中度CHB ,血清ALT和AST较敏感 ;评价活动性中、重度CHB ,血清GGT较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病毒标志与ALT及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检测133例CHB患者血清病毒标记物和肝功能,同时全部患者接受彩色B超引导下快速经皮肝穿刺,将患者按HBeAg、HBV—DNA阳性与否及ALT正常与否分为8个组,对各组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肝组织学显示肝内均有炎症、坏死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存在,血清转氨酶正常的患者仍有一部分肝内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及纤维化改变,有的甚至存在肝硬化;ALT异常、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更严重。血清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与肝组织病理损害程度不成正比。结论单凭血清转氨酶的升高、血清病毒复制活跃与否判断疾病活动性是不够的,在临床选择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时.肝活检对此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应将肝活检作为判断肝炎活动性和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血管炎症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18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活检组织,根据血管炎症程度进行分级,探讨肝血管炎症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 结果 1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血管炎症1级67例,2级89例,3级32例.肝窦腔狭窄率、肝窦腔阻塞率、肝窦腔内微血栓形成率、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减小、减少率、狄氏腔内胶原形成率及基底膜形成率均随肝血管炎症加重而升高.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肝血管炎症是肝组织微循环障碍的重要原因,改善肝组织微循环治疗的同时,必须进行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学指标及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对肝脏瞬时弹性探测仪(FS)诊断慢乙肝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FS检查的慢乙肝患者70例,记录所检测到的肝硬度值(LSM)。所有受试者均于同期行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并留取患者血清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A/G)、胆碱酯酶(CHE)。分析血清学指标及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对LSM的影响。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LSM与年龄、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ALT、AST、GGT、ALP、TBIL、DBIL、TBA呈正相关,与ALB、A/G、CHE呈负相关。LSM与各指标的关系经多元回归分析,仅有TBA和年龄入选。S01期,LSM主要受ALT影响,且当ALT≥400U/L时对LSM的影响较大(P<0.01);S234期,LSM与肝病理炎症分级呈正相关(r=0.439,P=0.013),且LSM受不同TBIL水平影响,TBIL异常引起LSM升高。结论 在临床应用FS诊断慢乙肝肝纤维化时应考虑到肝脏炎症及胆红素水平,必要时结合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穿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慢性肝炎患者74例肝穿刺标本和血清学纤维化指标PⅢP、Ⅳ-C、HA、LN的资料。结果 74例患者血清PⅢP、Ⅳ-C、HA、LN与病理分期、分级呈良好的正相关,且与病理分期的正相关关系较分级明显。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学纤维化不同分期、不同分级间与HA、LN、PⅢP、Ⅳ-C四项血清纤维化指标关系秩和检验结果显示,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其值有逐渐升高的趋向,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四项肝纤维化检测指标,能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的发展,预测肝硬化,结合肝穿刺等其他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BeAg阳性(e+CHB)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e-CHB)病毒学、病理学及肝组织免疫组化的特征、差异及其内在规律。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择e+CHB患者107例;e-CHB患者102例。检测生化学;乙肝五项;HBV DNA定量;肝组织HE染色,MASSON染色及网状纤维染色,进行病理诊断;Knodell HAI评分,纤维化评分;肝组织免疫组化半定量法检测HBsAg、HBcAg。结果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e+CHB组62.6%,e-CHB组72.5%;e-CHB组纤维化程度较e+CHB组重,纤维化评分较高(P〈0.01)。e+CHB组HBV DNA载量明显高于e-CHB组,有统计学差异(t=5.38,P=0.000)。e-CHB组HBV DNA载量和G分级、评分间有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0.24,P=0.041);肝组织HBcAg表达强度与血清HBV DNA定量间正相关(P〈0.01)。结论 e-CHB患者肝组织病理损害较重;e+CHB和e-CHB患者绝大部分存在病理损害。提倡适时进行肝穿刺活检,准确诊断和及时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8.
张旭  陆伟  王春妍 《天津医药》2011,39(3):236-238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探测仪(Fibroscan,FS)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FS检查,记录所检测到的肝硬度值。所有受试者均于同期行肝穿刺活检。以肝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FS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硬度检测值与肝脏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0.747,P<0.01)。FS对显著纤维化(S2~S4期)、严重纤维化(S3~S4期)和早期肝硬化(S4期)的AUC值分别为0.857、0.934和0.948,以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的最大值选定的最优cut-off值分别为7.25、9.25和12.4kPa。结论:FS可以较准确地估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纤维化程度,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血清miR-455水平的变化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纳入的CHB患者50例资料,统计其常规血清学、病毒学检测结果和肝脏病理学评价结果,分析qPCR检测法检测的血清miR-455水平的变化,以及曲线下面积(AUC)的血清miR-455水平的变化对肝纤维化分级的诊断意义。结果:高病毒载量患者的血清miR-455水平高于低病毒载量患者(P<0.05);随着患者血清miR-455表达增加与肝纤维化程度具有相关性,依序为肝硬化(F4)、严重肝纤维化(F3)、显著肝纤维化(F2)、轻度肝纤维化(F1)和正常组织(F0)分别为(1.95±0.10)U/L(、1.72±0.18)U/L(、1.25±0.21)U/L(、0.93±0.22)U/L和(0.46±0.06)U/L(P值均<0.05),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r=0.908,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当血清miR-455 Cut-off值(截断值)设置为≥1.035,≥1.583和≥1.806时,其诊断肝纤维化的AUC分别为F2(0.948),F3(0.965)和F4(0.982)。结论:血清miR-455水平的变化对提高肝纤维化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